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讲了利息和高利贷的历史与争议,引用了一些历史事件,启发不大,就是看个历史
人类社会上千年关于借钱的故事,从古人人们对高利贷的看法,复利的计算公式,贷款的法律法规出台,英国、美国通过借钱的崛起,现代信用卡及房贷及衍生品的产生全部设计
坑钱的事情这几年碰到多了,钱在别人的口袋里,你就再也没有主动权了。而大量的P2P倒闭也说明了这点。而从国家上经济往来造成的冲突往往是战争的前奏。
知道了借贷发展的历史更加有利于控制消费,也能看出资本方如何利用利息让民众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社会出现危机的现象之一就是消费贷款提高了利率,这是个值得警惕的事情
算是一部利息的编年史吧,人类因为自己的欲望和贪婪在金钱的帝国里面沦为奴隶,苦苦挣扎但是自得其乐。 里面有个点很让人记忆深刻,较之男性,女性对自己的金融处境更加坦诚也更加想改变。另外还有一个已经验证的推测,女性按时还钱率高,违约率更低!让人难受的事后面发展出一个更大的悲剧,他们愿意借钱给女性,因为可以胁迫她们还钱,再不济逼迫她们zs,这个至少可以拿保险赔偿欠款。
借贷的金融行为的发展历史。少负债。
大体介绍了西方的借贷历史,然而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描写的问题,读起来前后矛盾、用词模糊。略读即可。
前半截读得挺来劲,能看到西方文明传统跟资本主义新生事物的内在关联。在作者看来,资本主义包括股份制、保险、信用卡、离岸业务等金融创新都是为了规避利息监管。进入到现当代金融的部分以后就不太想看了,讲衍生品之类花式且危险金融创新。 印象深刻的一些点:申命记双重标准,高利贷认知史,基督教对时间/金钱的概念,风险观念史,债务革命(认知由负面转正面),战后欧美与第三世界金融关系,IMF“炮舰外交”。
看不下去,没什么干货,卖了
从aristotle到基督教、伊斯兰教,先哲和宗教教义都否定利息,可借钱的需求一直都在。联想到我国当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突破意识形态禁锢的困难回头看总是有点荒诞。PS.:in this day and age,没想到伊斯兰世界还有为了绕过“利息”变“用益权”的伊斯兰投资证券,靠论证产品是否符合宗教教义发财的学者,可债务违约时又从股权退回到债权要求还本付息……
欧洲历史的发展都是在重商主义下推动的,17世纪转移至美洲。
实在没什么收获或感悟。
从借钱的角度看金融史。
这本书太长了
读过,但已经忘记读了什么
非常有助于提升经济思维能力的书
味如嚼蜡
欧美借贷史的整理,只是陈述历史事件及相关法律,没有解释太多原理和运作逻辑,可以看看,知道怎么回事。最深刻只有全书最后一句:人们总是错误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并管理高额借入额,不会出什么岔子,但事实证明,误算误断也是历史传统的一部分。
讲了一些借钱、利息的历史。现在看对我没什么用。
历史书,枯燥,但是对现代有促进思考的意义
> 借钱
8 有用 晚上吃豆豆 2019-10-03 11:35:04
讲了利息和高利贷的历史与争议,引用了一些历史事件,启发不大,就是看个历史
5 有用 502的牛 2019-08-12 10:27:18
人类社会上千年关于借钱的故事,从古人人们对高利贷的看法,复利的计算公式,贷款的法律法规出台,英国、美国通过借钱的崛起,现代信用卡及房贷及衍生品的产生全部设计
5 有用 BigSam 2019-06-24 16:10:14
坑钱的事情这几年碰到多了,钱在别人的口袋里,你就再也没有主动权了。而大量的P2P倒闭也说明了这点。而从国家上经济往来造成的冲突往往是战争的前奏。
0 有用 J嘉 2022-02-14 06:21:39
知道了借贷发展的历史更加有利于控制消费,也能看出资本方如何利用利息让民众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社会出现危机的现象之一就是消费贷款提高了利率,这是个值得警惕的事情
0 有用 安亦 2022-02-17 21:49:57
算是一部利息的编年史吧,人类因为自己的欲望和贪婪在金钱的帝国里面沦为奴隶,苦苦挣扎但是自得其乐。 里面有个点很让人记忆深刻,较之男性,女性对自己的金融处境更加坦诚也更加想改变。另外还有一个已经验证的推测,女性按时还钱率高,违约率更低!让人难受的事后面发展出一个更大的悲剧,他们愿意借钱给女性,因为可以胁迫她们还钱,再不济逼迫她们zs,这个至少可以拿保险赔偿欠款。
1 有用 尔雅 2022-01-26 08:42:30
借贷的金融行为的发展历史。少负债。
0 有用 豆喵喵 2021-11-13 20:26:56
大体介绍了西方的借贷历史,然而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描写的问题,读起来前后矛盾、用词模糊。略读即可。
1 有用 Rafa 2021-12-02 11:56:33
前半截读得挺来劲,能看到西方文明传统跟资本主义新生事物的内在关联。在作者看来,资本主义包括股份制、保险、信用卡、离岸业务等金融创新都是为了规避利息监管。进入到现当代金融的部分以后就不太想看了,讲衍生品之类花式且危险金融创新。 印象深刻的一些点:申命记双重标准,高利贷认知史,基督教对时间/金钱的概念,风险观念史,债务革命(认知由负面转正面),战后欧美与第三世界金融关系,IMF“炮舰外交”。
0 有用 闲闲 2021-10-29 20:38:44
看不下去,没什么干货,卖了
0 有用 Prudence 2022-11-02 09:49:17 北京
从aristotle到基督教、伊斯兰教,先哲和宗教教义都否定利息,可借钱的需求一直都在。联想到我国当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突破意识形态禁锢的困难回头看总是有点荒诞。PS.:in this day and age,没想到伊斯兰世界还有为了绕过“利息”变“用益权”的伊斯兰投资证券,靠论证产品是否符合宗教教义发财的学者,可债务违约时又从股权退回到债权要求还本付息……
0 有用 药风 2022-10-13 18:37:44 浙江
欧洲历史的发展都是在重商主义下推动的,17世纪转移至美洲。
0 有用 张小杰up 2023-12-27 10:11:58 陕西
实在没什么收获或感悟。
0 有用 (●—●) 2022-09-02 21:08:37
从借钱的角度看金融史。
0 有用 七夕 2023-07-10 19:38:43 德国
这本书太长了
0 有用 白日月 2023-10-23 17:19:51 江西
读过,但已经忘记读了什么
0 有用 lu 2023-11-20 14:30:35 广东
非常有助于提升经济思维能力的书
0 有用 无产阶级何某人 2023-11-20 14:32:53 江苏
味如嚼蜡
0 有用 liberty 2023-01-12 15:42:54 广东
欧美借贷史的整理,只是陈述历史事件及相关法律,没有解释太多原理和运作逻辑,可以看看,知道怎么回事。最深刻只有全书最后一句:人们总是错误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并管理高额借入额,不会出什么岔子,但事实证明,误算误断也是历史传统的一部分。
0 有用 eew 2020-07-31 18:02:05
讲了一些借钱、利息的历史。现在看对我没什么用。
0 有用 侯坚果 2021-01-12 22:46:24
历史书,枯燥,但是对现代有促进思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