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取名为“证据法的理论面孔”,希望往返在制度实践与理论丛林之间,实现经验与理论之间的对接,对中国的证据法制度与实践做出审慎的理论阐释。上编“刑事证据制度的本土建构”主要是对中国刑事证据制度近20年改革的一些思考,分别从发展历史、基本框架、职业主体多个视角呈现我国刑事证据法变革的宏观环境与规范架构,并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证据辩护两个个案来展现刑事证据制度在微观层面的实际运作状况。下编“证据法的理论传统与学科流变”一方面对西方证据法学知识传统特别是英美证据法主流学者学术著作与学术思想进行解读,另一方面分别从跨学科视角和学科流变两个角度对证据法学学科在中国当下的基本格局进行了讨论。
吴洪淇,1982年生,福建安溪人。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证据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司法文明协同创新研究人员。兰州理工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证据法、法律职业和司法制度。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30多篇论文。出版《转型的逻辑:证据法的运行环境与内部结构》、《法律职业的危机与改革》、《反思证据》(译)、《证据理论》(译)、《对抗制下的法律职业伦理》(译)等多部著作。曾获得*百篇*博士论文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董必武法学青年成果奖一等奖等多个学术奖项。
本土实证研究+历史流变梳理。 我真的太佩服吴老师,文字简洁精准,视野开阔细致,态度客观谦逊。能成为这样的学者此生无憾。
第二章融合本土规定和域外概念,把我国证据的审查体系解释得很周全,这是其他很多几千页的证据法教材都没法做到的。
在理论层面对证据法的基本脉络进行了描述,可惜在诸多问题上没有更加深入的讨论。
我讨厌期末我直说
> 1人在读
> 9人读过
> 30人想读
订阅关于证据法的理论面孔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沉默如海 2023-02-28 05:06:11 云南
本土实证研究+历史流变梳理。 我真的太佩服吴老师,文字简洁精准,视野开阔细致,态度客观谦逊。能成为这样的学者此生无憾。
0 有用 暂无 2024-10-11 10:36:08 上海
第二章融合本土规定和域外概念,把我国证据的审查体系解释得很周全,这是其他很多几千页的证据法教材都没法做到的。
0 有用 Cris 2024-12-25 09:32:44 北京
在理论层面对证据法的基本脉络进行了描述,可惜在诸多问题上没有更加深入的讨论。
0 有用 顾安安 2024-12-19 21:39:00 甘肃
我讨厌期末我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