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朋友介绍过,媒体好像也开始预热了。其实呢,我喜欢低调的文化书,不喜欢炒作的东西。所以,没有看过《俺的野蛮女友》《环狗格格》《流行花园》、〈螃蟹侠〉也没有看过〈盗墓笔记本〉和〈鬼吹蜡烛〉。达芬奇密码是老婆的央求下 ,看得电影……
最终,这书,拿在手,没敢看。不是因为,它有着类似〈达芬奇密码〉、〈耶稣裹尸布之谜〉的光圈圈,也不是媒体的朋友一封封邮件的上门推销,而是太厚。将近500页,尽管才32.00元。所以我断定出这书的出版社亏血本,卖吆喝,完全没有商人的脑子。
言归正传。这书我还是很想看的,内容介绍说,有很多考古的内容,毕竟比盗墓合法一些。当然,它是小说,所有,关于泥板的考古,可能会得出这只是欧洲中世纪或者更早的一块砖头呵呵。
由此,不免让人想起中央台的“探索未发现”、“走进伪科学”。过程玄而又玄,结果,草草收场。
就是这样,阅读也好,收视也罢,就是这样——过程有点儿意思,就足够了。过程有点意思,其实还有一个要素,就是拥有足够的讲故事的本事和机会。这么厚的书,讲故事的机会是充足了,。
本事呢?宗教、爱情、阴谋、谋杀、战争……这些因素加起来还捣鼓不出一本钓人口水的书来,真的不如回去接着挖坟掘墓。
好了,就说这些。我现在改变主意,打算看看,回头再和大家说说这个盗墓不如考古,泥板疑似砖头的故事。
——小姜
盗墓不如考古,泥板疑似砖头。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