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包括《士别十年》《李海叔叔》《转指甲》《阵亡》《祥瑞图》共五篇小说。
《李海叔叔》比《士别十年》、《我所知道的马万春》都要好,那个味道可以记得很久。
三星半。还是李海叔叔这篇最佳。那个年代,有些人为了吃口饭活下去,有些东西可以弃之脑后。老了之后的念叨和挂念最多算是求个心安吧。毕竟那个年代也有像讲述者爸妈那样无私的人。
李海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人,他的个人魅力又为他营造出一种背景和氛围,使王云丫一家几乎将他神化了。王家对李海好,是一种献祭式的仰视的好,所以才会在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的情况下,持续多年省吃俭用接济李海。他们并没有将自己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家境转好后,他们有了自信,“城里人”“受过教育的人”的光环逐渐褪去,再以平视的视角重新审视李海时,才发现得到和付出是如此不均衡。过去常有城里的作家写文章说乡下人淳朴。乡下人也... 李海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人,他的个人魅力又为他营造出一种背景和氛围,使王云丫一家几乎将他神化了。王家对李海好,是一种献祭式的仰视的好,所以才会在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的情况下,持续多年省吃俭用接济李海。他们并没有将自己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家境转好后,他们有了自信,“城里人”“受过教育的人”的光环逐渐褪去,再以平视的视角重新审视李海时,才发现得到和付出是如此不均衡。过去常有城里的作家写文章说乡下人淳朴。乡下人也许真的更淳朴,但我想另一层因素是,在城乡差距极大的年代,乡下人将太多光环加在城里人头上,常以一种惟恐自己不够好的心态在交流,让城里人误以为那是淳朴。 (展开)
《李海叔叔》不愧是代表作 / 七分差不多,除了《李海叔叔》外都夹杂故事会style,有瑕疵
1,士别十年,最初是在收获2015.4期发表的,体制内,疏离感,短丁细末的日子,苍白空洞的认同,写得很好,所以文字内外的人,都有了迁徙。2,李海叔叔,命运倏忽,莫笑人穷,莫欺人善。人有自知之明者,贵也。
> 1人在读
> 90人读过
> 89人想读
订阅关于士别十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楼顶菜园副园长 2021-07-02 10:58:58
《李海叔叔》比《士别十年》、《我所知道的马万春》都要好,那个味道可以记得很久。
0 有用 黄秋秋 2023-01-09 12:37:57 云南
三星半。还是李海叔叔这篇最佳。那个年代,有些人为了吃口饭活下去,有些东西可以弃之脑后。老了之后的念叨和挂念最多算是求个心安吧。毕竟那个年代也有像讲述者爸妈那样无私的人。
0 有用 NW 2023-04-16 22:55:05 美国
李海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人,他的个人魅力又为他营造出一种背景和氛围,使王云丫一家几乎将他神化了。王家对李海好,是一种献祭式的仰视的好,所以才会在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的情况下,持续多年省吃俭用接济李海。他们并没有将自己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家境转好后,他们有了自信,“城里人”“受过教育的人”的光环逐渐褪去,再以平视的视角重新审视李海时,才发现得到和付出是如此不均衡。过去常有城里的作家写文章说乡下人淳朴。乡下人也... 李海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人,他的个人魅力又为他营造出一种背景和氛围,使王云丫一家几乎将他神化了。王家对李海好,是一种献祭式的仰视的好,所以才会在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的情况下,持续多年省吃俭用接济李海。他们并没有将自己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家境转好后,他们有了自信,“城里人”“受过教育的人”的光环逐渐褪去,再以平视的视角重新审视李海时,才发现得到和付出是如此不均衡。过去常有城里的作家写文章说乡下人淳朴。乡下人也许真的更淳朴,但我想另一层因素是,在城乡差距极大的年代,乡下人将太多光环加在城里人头上,常以一种惟恐自己不够好的心态在交流,让城里人误以为那是淳朴。 (展开)
0 有用 杜丽安 2022-04-22 17:50:20
《李海叔叔》不愧是代表作 / 七分差不多,除了《李海叔叔》外都夹杂故事会style,有瑕疵
0 有用 於陸 2022-12-15 08:40:55 陕西
1,士别十年,最初是在收获2015.4期发表的,体制内,疏离感,短丁细末的日子,苍白空洞的认同,写得很好,所以文字内外的人,都有了迁徙。2,李海叔叔,命运倏忽,莫笑人穷,莫欺人善。人有自知之明者,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