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约翰·托兰的代表作之一,20世纪伟大的历史纪实作品。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柏林战役恐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三个月之内,希特勒、墨索里尼先后死去,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也已日薄西山。山姆大叔、苏联在这里进行了力量和智慧的全面较量,它的逻辑影响了战后乃至现在的整个世界的秩序。托兰德以宏大的构架和深具表现力的电影场景式笔法,向人们展示了二战后期欧洲战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场面:雷马根的突破、对德累斯顿地狱般的轰炸、德国东部一百万平民的死亡、苏联俘虏对布拉格的保卫、希特勒在暗堡中的最后日子等等。作者曾经对二十一个国家的见证人进行了数百次的访谈,此外,还运用了数千份第一手资料:事后报告、参谋部的日志、大量绝密信件和私人文献,叙述客观,文笔动人,感染力强。
大国格局(套装上下册)的创作者
· · · · · ·
-
约翰·托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托兰,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1912年出生于威斯康星州,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主要作品有《第三帝国的衰亡》《丑闻:珍珠港事件及其后果》《日本帝国的衰亡》《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其中《日本帝国的衰亡》使他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
目录 · · · · · ·
第一部 凌厉的攻势
东线狂澜
“最后一分钟”
“很可能是一次决定性的会议”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赞同罗斯福的裁决”
在巴尔干战场
雷击行动
战争与和平
第二部 西线猛攻
“铁幕将要落下来”
潮涨潮落
“如果大桥在我面前炸毁,那该怎么办呢?”
“我为上帝的事业而战”
“纵横字谜行动”
斯赫尔大楼
在两河之间
“美妙的一天”
鲍姆别动队
在兰斯作出的决定
罗斯袋形阵地
第三部 东西会师
“O—5”
“如此卑劣的歪曲”
西线的胜利
“险境”
“元首歇斯底里大发作”
“我们应该建设一个新世界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第四部 并非完整的胜利
“追捕歹徒”
“意大利解决办法”
独裁者之死
“元首死了”
“而现在,你却在我们背后插刀”
“东方的铁幕越来越接近了”
漫长的投降的开端
“自由的旗帜正在全欧洲飘扬”
· · · · · · (收起)
东线狂澜
“最后一分钟”
“很可能是一次决定性的会议”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赞同罗斯福的裁决”
在巴尔干战场
雷击行动
战争与和平
第二部 西线猛攻
“铁幕将要落下来”
潮涨潮落
“如果大桥在我面前炸毁,那该怎么办呢?”
“我为上帝的事业而战”
“纵横字谜行动”
斯赫尔大楼
在两河之间
“美妙的一天”
鲍姆别动队
在兰斯作出的决定
罗斯袋形阵地
第三部 东西会师
“O—5”
“如此卑劣的歪曲”
西线的胜利
“险境”
“元首歇斯底里大发作”
“我们应该建设一个新世界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第四部 并非完整的胜利
“追捕歹徒”
“意大利解决办法”
独裁者之死
“元首死了”
“而现在,你却在我们背后插刀”
“东方的铁幕越来越接近了”
漫长的投降的开端
“自由的旗帜正在全欧洲飘扬”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南斯拉夫的问题和其他任何巴尔干国家都不相同。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为创建的一个王国,由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组成。1941年3月25日,南斯拉夫政府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签订了项条约,三国共同遵循希特勒的欧洲新秩序。愤怒的人民自发地揭竿而起,两天之后,一队空军军官逮捕了摄政王保罗亲王和他的首相,随后成立了爱国政府。第一次听说这场政变时,希特勒心中还有所怀疑。当确信这是事实之后,他命令入侵南斯拉夫。几天之内,轰炸机击了贝尔格莱德,而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和意大利的军队则从几个方面同发动了进攻。12天后,南斯拉夫举手投降,被胜利者们瓜分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在巴尔干战场 -
这种准军事思想最终并没有导致胜利,而是导致了一种难以维持的刺刀下的和平。参谋长联席会议本应警告他们的总统,在现实世界里,将永远存在权力之争;联盟只是暂时的,今天的敌人,可能就是明天的盟友,反之亦然;欧洲和亚洲的强权政治,尽管从哲学和道德的观点上来说非常令人遗憾,但其不可避免地将成为需要历经多年才能战胜的一个因素。 然而,也不能责备参谋长联席会议。是美国人民迫使他们改变了思想。如果他们保留那种超然的军事判断,坚持控制或至少调和诸如无条件投降或同俄国合作之类的军事目标的话,那么,他们就要冒被解除指挥权的危险。美国要的是全面的胜利和一个美丽新世界;而罗斯福的成就和志向已获得了全国大多数人的热情支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在兰斯作出的决定
> 全部原文摘录
大国格局(套装上下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一定不要讲述,而要表现出来。
1990年10月,约翰·托兰在参加一次会议时发表了题为“活的历史”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回忆了自己曾经因为著作《日本帝国的衰亡》去康涅狄格州领取一个奖项。当晚请来的主要演讲者是在美国历史学界独树一帜的巴巴拉·塔奇曼。她注意到托兰的日本妻子寿子,便走过来对托兰说:“...
(展开)

他才是冷战柏林墙的真正修建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方源野(别鹤)/书评 本书为传记杰作《希特勒传》作者约翰·托兰所著,但水平不如该传记。此作突出的一点是,透彻回答了一个问题:柏林被包围,希特勒为什么不坐飞机逃走? 因为很简单,希特勒在提前修 冷战柏林墙 。 是的,你没看错,看懂冷战怎么回事,就看得懂这个。 首先排... (展开)
100天见证一代枭雄-希特勒
《最后一百天》作者约翰 • 托兰是以希特勒为中心讲述二战历史的书,约翰 • 托兰以二战参与者的身份写下的希特勒第三帝国覆灭的事件。作者约翰 • 托兰不仅是二十一个国家数百次采访的亲历者,而且还运用了数千份第一手资料,以全景视角还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
(展开)

展现未知的历史画卷 ——读《最后一百天》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展现未知的历史画卷 ——读《最后一百天》有感 这是一本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帝国灭亡的历史书籍。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曾经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托兰认为,好的历史著作就是“活的历史”。他的写作信条是“不应当以自己的观点来讲述,而是像... (展开)> 更多书评 2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8.5分 234人读过
-
Modern Library (2003)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2009)7.7分 167人读过
-
新华出版社 (1984)8.8分 9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24年藏书清单 (鼓浪隐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大国格局(套装上下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蕉下客 2021-07-21 23:46:26
抽丝剥茧还原历史的同时保留可读性。每看一段都能联想到现在的世界格局。但是这个版本的包装真的太一言难尽了,原书名《最后100天》就最后100天呐,为什么要给人家改名叫《大国格局》呢?
0 有用 陆怿思bb 2020-07-22 20:25:59
不能这么圈钱吧?《最后一百天》生生变成了大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