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群众运动圣经
原作名: True Believer :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
译者: 梁永安
出版年: 2011-6
页数: 207
定价: 34.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理想国 人文精选
ISBN: 9787563374625
内容简介 · · · · · ·
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自1951年出版后,《狂热分子》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风格酷似法国思想家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作者简介 · · · · · ·
埃里克·霍弗(EricHoffer, 1902-1983)的一生十分传奇,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10部,包括《激情心灵状态》、《变迁的磨难》、《我们时代的脾性》等,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狂热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
目录 · · · · · ·
序言 狂热分子的心灵
第一部分 群众运动的吸引力
第一章 对改变的渴望
宗教运动、革命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是热情的发电厂
有成就感的人会把世界看成一个友好的世界,失意者则乐于看到世界急遽改变
· · · · · · (更多)
序言 狂热分子的心灵
第一部分 群众运动的吸引力
第一章 对改变的渴望
宗教运动、革命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是热情的发电厂
有成就感的人会把世界看成一个友好的世界,失意者则乐于看到世界急遽改变
投身变革运动的,往往是那些觉得自己拥有无敌力量的人
怀有大希望者的力量可以有最荒谬的来源:一个口号、一句话或一枚徽章
当希望和梦想在街头汹涌澎湃的时候,胆怯的人最好闩起门扉
第二章 对替代品的渴望
通过认同于一件神圣事业而获得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价值感
逃离自我
无私者的虚荣心是无边无际的
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施予救济的人
第三章 群众运动间的可替代性
每一个积极吸收追随者的群众运动,都把敌对运动的成员视为其潜在信徒
用一个群众运动压制另一个群众运动并非是没有危险的,代价也不一定便宜
每一个群众运动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场移民
第二部分 潜在的皈依者
第一章 不受欢迎者在人类事务中扮演的角色
一个群体的性格和命运,往往由其最低劣的成员决定
第二章 穷人
悲愤会在它几乎得到补偿的时候最为蚀骨
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
狂热者对自由的恐惧尤甚于迫害
兴起中的群众运动对家庭都会抱持敌意态度
被统治者融合在一个整体中的程度愈深,个人落寞的情绪愈少
瓦解中的集体结构是群众运动萌芽的最佳环境
第三章 畸零人
暂时性的畸零人
永久性的畸零人
第四章 极端自私的人
极端自私的人往往是无私精神最勇猛的捍卫者
第五章 面对无穷机会的野心者
面对无穷的机会时,无可避免会看不起现在
第六章 少数民族
在一个行将被同化的少数民族里,最容易被群众运动吸引的,是最有成就和最没成就的两类人
第七章 烦闷者
在蠢动不安中,人们为改变现状者鼓掌叫好
第八章 罪犯
爱国主义是歹徒的最后归宿
第三部分 团结行动与自我牺牲
第一章 前言
无论团结还是自我牺牲精神都需要以自轻为前提
第二章 促进自我牺牲精神的方法
通过认同,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了某种永恒之物的一部分
群众运动给自己设定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乃是其对抗“现在”的策略
任何有效的主义,必须是“违反天性、违反常识、违反欢乐的”
教义不是让人去理解的,而是让人去信仰的
狂热者无法被说服,只能被煽动
第三章 团结催化剂
群众运动不需要相信有上帝,却不能不相信有魔鬼
共同的仇恨可以凝聚最异质的成分
理论与实际愈是矛盾的群众运动,就愈是热衷把自己的信仰加诸别人
“忠实信徒”的行为不管多么粗暴,他基本上都是一个恭顺服从的人
成功的行动往往会带来自身的终结
“忠实信徒”永远不会觉得完整,永远不会觉得安全
第四部分 始与终
第一章 言辞人
造就法国大革命的是虚荣心,自由只是借口
一个体制明明无能已极却能够苟延残喘时,当权者已经与言辞人结成紧密同盟
优秀者信仰尽失,而低劣者激情澎湃
催生群众运动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根源在于,他们本质上都是个人主义者
第二章 狂热者
如果狂热者是鱼,混乱就是水
大部分的纳粹头子都有艺术和文学上的野心,却没有实现的能力
没有外敌可以摧毁时,同一阵营的狂热者就会彼此为敌
第三章 务实的行动人
用失意者的愤懑情绪作为建筑一个新世界的灰泥
真正的行动人意不在更新世界,而在拥有它
一个群众运动的活跃阶段结束,就会变成成功者的权力工具和失意者的鸦片
第四章 良性与恶性的群众运动
狂热者的盲目是他们力量的源泉,但也是他们智力贫瘠与情绪单调的原因
所谓自由的传统就是反抗的传统
把人民宗教化的能力是民主国家领袖的必备才具之一
狂热是一种灵魂的疾病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狂热分子"试读 · · · · · ·
人要求伟大,而又看到自己渺小; 人要求幸福,而又看到自己可悲; 人要求完美,而又看到自己充满缺陷; 人要求能成为别人爱慕与尊崇的对象, 而又看到自己的缺点只配别人的憎恶与鄙视。 他发现自己所处的这种尴尬, 便产生出一种想象中最不公正和最易作奸犯科的激情, 因为他对于那谴责他和让他认识自己缺点的真理, 心怀切齿痛恨。 ——帕斯卡尔《思想录》 他们又拿石漆当灰泥。 ———...
丛书信息
喜欢读"狂热分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狂热分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87 条 )
-
ashley (寻寻觅觅。)
第一部 群众运动的吸引力 P 36 11.无私者的虚荣心是无边无际的 热烈相信我们对别人负有神圣义务,往往是我们遇溺的”自我“攀住一艘流经的木筏的方法。我们看似伸手助人一臂之力,实则是在拯救自己。若把神圣义务拿掉,我们的生命即陷于贫乏和无意义。毫无疑问,在把自我中心的生活换成是无私的生活以后,我们会得到的自尊是庞大的。无私者的虚荣心是无边无际的。 12.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施与救济的人 .... ...2012-08-13 19:35:27
第一部 群众运动的吸引力 P 36 11.无私者的虚荣心是无边无际的 热烈相信我们对别人负有神圣义务,往往是我们遇溺的”自我“攀住一艘流经的木筏的方法。我们看似伸手助人一臂之力,实则是在拯救自己。若把神圣义务拿掉,我们的生命即陷于贫乏和无意义。毫无疑问,在把自我中心的生活换成是无私的生活以后,我们会得到的自尊是庞大的。无私者的虚荣心是无边无际的。 12.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施与救济的人 .... 在现代社会,人们只有在忙得透不过气的时候,才能够不抱希望的活着。失业之所以会带来绝望感,不但是失业者又贫穷之忧,更是由于他们突然发现人生一片虚空。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施与救济的人。 13 赴死精神 当我们个人的利益与前途看来不值得我们为之活下去时,我们就会迫切需要为别的事物而活。所有形式的献身、虔诚、效忠和自我磨砂,本质上都是对一件事物的牢牢攀附——攀附着一件可以带给我们渺小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洞悉。因此,任何对替代品的拥抱,都必然是激烈和极端的。我们对自己只能有有限度的信心,但我们对国家、宗教、种族或神圣事业的信仰,却必定是夸张和不妥协的。一种被温和拥抱的替代品,是不足以取代和抹拭那个我们想要遗忘的自我的。除非准备好为某种东西而死,否则我们不会有把握自己过的是有价值的生活。这种赴死精神可以作为一种证据,向自己和别人显示,我们的选择是最好的。 第二部 潜在的皈依者 自由的穷人 26 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 奴隶都是贫穷的,但在奴隶制度普遍存在且行之有年的地方,发生群众运动的机会并不大,奴隶之间的绝对平等,以及奴隶区域之内紧密的团体生活,都让失意感不容易发生。在一个有奴隶制度的社会里,会闹事的不是新遭奴役的人就是刚获解放的努力。就后者而言,他们的不满来自自由带给他们的苦恼。 自由对失意感的加深作用不亚于舒缓作用。选择的自由让个人得把失败的责任也一肩扛。自由鼓励多种多样的尝试,也无可避免会带来多种多样的失败感与失意感。 一个人除非善用脑子,否则自由就会成为他一种讨厌的负担。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我们参加群众运动,是为了逃避个人责任或为了得到——用一个热情洋溢的年轻纳粹党员的话说——”免于自由的自由“。 .... 28 最大声呼吁自由的人,往往是最不乐于住在自由社会里的人 ... (那些觉得自己生命败坏了和荒废掉的人)对平等的激情是一种对匿名的激情:想要成为构成一件外衣的众多丝线之一,一根无别于其他丝线的丝线。这样,就没有人会把他指出来,与别人比较,让其低劣无所遁形。 那些最大声呼吁自由的人,往往是最不乐于住在自由社会里的人。”失意者“因为受到自己的短处压迫,会把他们的失败归咎于现有的种种限制。实际上,他们最深的渴望是终结”人人皆有自由“的现象。他们想要取消自由竞争,取消自由社会里人人都要经历的无情考验。 30 随着个人创造力的衰退,人们参与群众能够运动的倾向显著增加 贫穷如果能够与创造性结合,那贫穷十之八九都不会带来失意感。精于本身行业的穷技工是如此,充分拥有创造力的穷作家、艺术家、科学家更是如此。最足已加强我们自信、让我们安贫乐道的,莫过于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一天又一天地看着事物才能给我们手底下生成。手工艺的衰落,或许就是现代人易于产生失意感和投身群众运动的原因。 ... 有所归属的穷人 31.分崩离析的家族、部落或国家 如果一个穷人是某个紧密团体(部落、关系亲密的家族、宗教团体等)的一员,则他较不容易产生失意感,也因此叫不容易受群众运动的吸引力感染。一个人于是不把自己看成能够决定自己现状与前途的独立自主的个体,就愈不会把自己的贫穷归因于自己的拙劣。一个紧密团体的成员,其”革命燃点“要比独立自主的个人搞。需要更悲惨与更屈辱的际遇,才能让他揭竿而起。在一个极权社会中,革命会爆发,一般都不是因为人们对压迫和困苦的怒火趋于沸腾,而是由极权架构发生松动所导致。 中国社会较不容易出现群众运动,大概是中国人家庭观念牢固有以致之。“欧洲人‘为国捐躯’的观念和行为,对一个中国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为他的家族并不会从这种牺牲中直接受益,反而会因而丧失掉一个成员。” 但反过来,“为了让家属获得丰厚报酬,一个中国人却会愿意代替一个待决之囚赴死。” 由此可见,一个群众运动想要赢得大量信徒,必须拆散所有既有团体的纽带。理想中的潜在信徒,应该是个独来独往的人,他不属于任何集体,没有泯灭自我的方法,无法依靠团体来掩盖自己的渺小、无意义和寒酸。一个群众运动若遇到正在分崩离析的家族、部落获国家,就会有机可乘、满载而归。 33 被统治者融合在一个整体中的程度愈深,个人落寞的情绪愈少 落后国家与西方文明接触后会产生不满情绪,主要不是因为西方人的高压剥削所致。那毋宁是共同体的向心力被粉碎或削弱的结果。 文明的西方世界把自我改善的观念带给了落后地区,但也因此带来了个人失意感。西方带来的所有好处,都不足以替代过去传统农业社会带给人的庇护和安慰。哪怕一个西化的土著事业有成,他仍然会不快乐。他会感到赤裸裸和孤苦无依。现在出现在很多被殖民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部分就是为了追求一种群体性的生活和摆脱西方的个人主义。西方殖民国家把个人自由和个人独立这两件礼物带给了土著。他们企图教导他们自立自足,但实际造成的只是个人孤立。那无异于把一个不成熟和准备不足的个人从群体中扯离,把他委之于神学家霍米亚科夫所说的”在自己无能之下的自由“(the freedom of his own impotence)。今天群众运动会在西方和在被西方殖民的国家之间蔚为风潮,正是因为人们强烈渴望摆脱无能、无目的感的个人存在所导致的。 ...
回应 2012-08-13 19:35:27
-
139 群众运动的结果造成的不只是一群亲密无间,无所畏惧的追随者,而且是一个同质的可塑体。可以任由主导者随意形塑。 140 只有能跟自我妥协的人,能够对世界保持冷静态度。 141 你无法用理性或道德上的理由去说服一个狂热者抛弃他的大业。他害怕妥协,因此你不可能让他相信他信奉的主义并不可靠。但他却不难突然从一件神圣伟业转投另一件神圣伟业的怀抱。他无法被说服,只能被煽动,对他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他所依附的大业的...
2022-08-10 13:43:46
139
群众运动的结果造成的不只是一群亲密无间,无所畏惧的追随者,而且是一个同质的可塑体。可以任由主导者随意形塑。
140
只有能跟自我妥协的人,能够对世界保持冷静态度。
141
你无法用理性或道德上的理由去说服一个狂热者抛弃他的大业。他害怕妥协,因此你不可能让他相信他信奉的主义并不可靠。但他却不难突然从一件神圣伟业转投另一件神圣伟业的怀抱。他无法被说服,只能被煽动,对他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他所依附的大业的本质,而是他渴望有送依附的情感需要。
142
无神论者是一种宗教人格,他把无神论当成一种新宗教来膜拜。他是满怀虔诚与宗教热情的无神论者。
144
共产主义的成功并非因为他的宣传技巧高明。而是由于他符合德国人和日本人的狂热癖性。民主制提供不了什么,神圣伟业给他们衣服也没有什么集体可供他们埋没自己。苏俄轻易就可以把日本战俘改造为狂热的共产主义者。反观美国的宣传,再巧妙,再完美都未能把日本人转化为热爱自由的民主人士。
149
仇恨可以把人从他的自我快速卷走,使他忘记自己的幸福和前途。不去嫉妒他人,也不会只照顾自己。他会变成一颗匿名的粒子,渴望跟同类汇聚融合,形成一个发光发热的集体。海涅说过,基督宗教的爱所无能为力的事,可以靠一种共同的仇恨去做到。
150
群众运动不需要相信有上帝一样可以兴起和传播,但它却不能不相信有魔鬼。通常一个群众运动强度跟这个魔鬼的具体性与鲜明度成正比。
151
蒋介石的一大败笔就是八年抗战结束后,未能及时找到一个代替日本人的新魔鬼。这位雄心勃勃却头脑简单的将军大概是太自负了,以致未能了解,会让中国群众团结起来的因素并不是他,而是魔鬼日本所激起的民族激情。
152
不管一个群众运动内部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会被说成这是这个魔鬼搞的鬼,而每一趟胜利,都会被说成是对魔鬼阴谋的粉碎。
153
我们爱一个对象的时候,一般不会寻找同好,甚至反而会把跟我们爱同一对象的人视为竞争者和侵犯者。但我们恨一个对象时,却总是会寻求有志一同的人。
154
这一类不可理喻的仇或者是从何而来,他们又为什么能发挥凝聚的作用?他们是我们拼命要掩盖自己的贫乏、无价值、罪恶感和其他缺点的一种表现。自卑就此被转化为对他人的怨恨,而为了掩盖这种转化,我们会做出最坚决和最持久的努力。
哪怕在我们的不满是合理的情况下,我们的恨意主要仍然不是来自别人对我们的伤害,而是来自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懦弱——换言之是源于自卑。
156
在每一种厚颜无耻的言行后面,在每一种死不认错的表现后面,都存在着罪疚意识。
157
恨意总是潜藏之钦佩。
160
炽烈的恨意可以给空虚的生活带来意义和目的,因此一个漫无目标的人要是想为生活找到新意义,办法除了献身于一种神圣大业以外,还可以培养狂热的悲愤。群众运动在这两个方面都提供了无穷的机会。
162
顺服和谦卑会孕育出骄傲与自大。
164
与无私所孕育的憎恨和残忍相比,有自私所催生的冷酷和恶毒,显得很没有看头。
去个体化乃是彻底整合的前提,而无私的奉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一个去人化的过程。
167
模仿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快捷方式。当我们没有意向、能力或时间去独自解决问题时,就会模仿别人。忙人比闲人更易于去模仿。换言之,匆匆忙忙的生活更易制造齐一性。因此如果处心积虑要把一群个人融合为一个紧密的团体,不断制造些行动让他们投入,看来是个相当有效的方法。
171
宣传技巧再高明,都不可能让那些失去信仰的人再度相信。为了以防万一,一个群众运动必须有所准备,以便在人们不再相信他时,用武力使他们相信。
174
人需要有狂热的信仰,才能使他的懦弱站得住脚。
177
认为群众运动不可能用武力来制止,是不确之见。哪怕是最汹涌澎湃的群众运动,一样可以用武力制止之,粉碎之。但必须是无情和坚决的武力,这正是信仰不可少的地方。因为无情和坚决的迫害只能来自狂热的信念。
184
一个领袖最神秘的能力之一,与其说是能掌握群众,不如说是能够控制甚至魅惑一小群能干之士。
186
某种程度的蒙骗,对有效的领导权是不可少的。没有任何群众运动的领袖是没有故意歪曲事实的。没有任何坚固、具体的利益足以让一群追随者忠贞不二,视死如归。领袖必须是一个务实者和现实主义者,但说起话来又得像个梦想家与理想主义者。
回应 2022-08-10 13:43:46 -
所有群众运动都会激发起其追随者赴死的决心和团结行动的意愿;不管它们宣扬的主张或制定的纲领为何,所有群众运动都会助长狂热、激情、热望、仇恨和不宽容;所有群众运动都能够从生活的某些部门释放出强大的动能;它们全都要求信徒盲从和一心一意效忠。 一个人愈是没有值得自夸之处,就愈容易夸耀自己的国家、宗教、种族或他所参与的神圣事业。 不满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很可能是困苦程度勉强可忍受的时候;是生活条件已经改善,...
2022-07-19 11:55:41
所有群众运动都会激发起其追随者赴死的决心和团结行动的意愿;不管它们宣扬的主张或制定的纲领为何,所有群众运动都会助长狂热、激情、热望、仇恨和不宽容;所有群众运动都能够从生活的某些部门释放出强大的动能;它们全都要求信徒盲从和一心一意效忠。
一个人愈是没有值得自夸之处,就愈容易夸耀自己的国家、宗教、种族或他所参与的神圣事业。
不满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很可能是困苦程度勉强可忍受的时候;是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以致一种理想状态看似伸手可及的时候。悲愤会在它几乎得到补偿的时候最为蚀骨。
029少数人的热望
在自由实际存在的地方,平等是大众的热望。在平等实际存在的地方,自由是极少数人的热望。
有平等而没有自由,会比有自由而没有平等更能创造稳定的社会模式。
落后国家与西方文明接触后会产生不满情绪,主要不是因为西方人的高压剥削所致,那毋宁是共同体的向心力被粉碎或削弱的结果。
西方殖民国家把个人自由和个人独立这两件礼物带给了土著。他们企图教导他们自立自足,但实际造成的只是个人孤立。
046铁幕兼具物理性与心理性的作用
克里姆林宫的理论家大概己经意识到,要让俄国民众顺从,就不能让他们有丝毫机会认同俄国以外的任何集体铁幕的作用,与其说是阻止间谋与破坏者的渗透,不如说是为了防止俄国人与外部世界接触 (包括思想方面的接触)。因此,铁幕兼具物理性与心理性的作用。完全禁止移民(甚至包括禁止嫁给外国人的俄国女性移民)可以让俄国人对外部世界印象模糊,会让他们觉得,外面的世界俨如另一个星球。心理上的壁垒也同样重要:克克里姆林宫的宣传致力于说服俄国民众,出了神圣俄罗斯的范围,没有任何有价值和永恒的东西,没有任何值得钦佩和尊敬的东西,也没有任何值得认同的东西。
047戏剧元素
通过游行、检阅、仪式和典礼之类的活动,群众运动可以引起每一个心灵的共鸣。
069恨意源于自卑
恨意源于自卑多过源于合理悲愤这一点,也可以从仇恨与罪疚意识的密切关系反映出来要让我们自己痛恨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大概莫过于去伤害他。这是因为,别人对我们有合理的悲愤,要比我们对他有合理的悲愤,更能引发我们对他的恨意。在我们揭发别人过错使对方羞愧时,他更可能的反应并不是变得谦卑和柔顺,而是变得咄咄逼人和火气十足。死不认错是一种响亮的噪音,可以把我们罪恶感的发声给淹没。在每一种厚颜无耻的言行后面,在每一种死不认错的表现背后,都存在着罪疚意识。
回应 2022-07-19 11:55:41
论坛 · · · · · ·
积极阶段的大众运动 | 来自チリ大統領 | 2022-07-10 23:49:57 | |
为什么说“极端自私的人是无私精神最勇猛的捍卫者”? | 来自lins | 9 回应 | 2022-06-09 16:13:21 |
呵呵,不敢想象,这本书1950-1960年代就有中译本了。 | 来自tjliu | 8 回应 | 2022-05-13 23:22:54 |
关于翻译吼 | 来自CCyD | 2022-05-12 10:55:15 | |
这本书和乌合之众哪一本值得读? | 来自郫县豆瓣 | 3 回应 | 2022-05-04 17:34:23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2010)9.0分 152人读过
-
立緒 (20041001)9.0分 188人读过
-
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4/10/01)8.0分 20人读过
-
立緒 (2018)暂无评分 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非小说类| (蜜蜂)
- 一湄私人书橱 (一湄)
- 摇滚穷三代,买书毁一生【第一辑】 (酋长夫人刘球球)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豆瓣评分9分以上的心理学书籍 (可乐)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狂热分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79 有用 胡弃暗 2019-11-07 11:30:54
有友邻评论说,本书是作者从个人的生活经验(社会观察)中提炼的观点,是由一句句断语构成的,并非科学严谨的社科著作,没有多少学术含金量。我不这么看。研究人的学问,以概念和逻辑为工具,以统计数字为论据,得出的结论,未必比敏锐的洞察力更可靠。
18 有用 魏小河 2017-04-08 00:21:26
这本书是埃里克·霍弗对群众运动的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卷入群众运动?为什么群众运动总是会呈现出暴力倾向?是谁热衷于加入群众运动?埃里克·霍弗比庞勒在《乌合之众》思考的更深入,读这本书,看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视角,了解权力运作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傻哈哈的成了炮灰。
104 有用 梁啟超 2015-10-09 17:10:55
每一段每一字都可以摘出来做格言警句~~然后对号入座我大天朝历史与当下
1383 有用 伊卡洛斯 2011-10-03 22:33:28
领袖必须是个务实者和现实主义者,但说起话来又得像个梦想家与理想主义者
8 有用 示播列 2012-11-06 15:51:21
狂热既是一种灵魂的疾病,却又是一种可以让社会和国家振衰起弊、死而复生的神奇工具。(如果说勒庞的《乌合之众》的潜在对象是法国革命,那么霍弗的《狂热分子》则更多针对的是20世纪俄国、德国、中国所出现的群众运动)
0 有用 豆友9c3OcaggRE 2022-08-15 23:26:08
断言很多,但总能对应
0 有用 不爱喝水 2022-08-15 07:51:18
还是有一定启发性
0 有用 小时 2022-08-15 02:10:28
读的是另外一版,但在豆瓣上没有
0 有用 何小明不明白 2022-08-14 23:18:02
作者估计是沉迷于民主自由的言辞者或者行动者。书中透露出很多对民主的褒义,对共的贬低,但民主换一个角度来说难道不是群众运动吗?难道没有裹挟言辞者,行动者,狂热者的推动吗?从书中可以窥探到很多群众的特质,但是也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过强的意识形态的自傲性,把民主过分自以为是。
0 有用 迷糊2073386 2022-08-14 12:21:29
现在想想以前的农民起义,还有有些敏感的…..好想都是这样,对应显示,很多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