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版權頁標“1959年8月北平第1版”,其實只是該社最早出版此書的時間〕,有2010年3月3印本),第七十二回,將“儜”全誤印爲“伫”字,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這是錯誤的強制推行漢字簡化政策造成的。
在本身是錯誤的強制推行的簡化漢字中,將“寧”簡化爲“宁”,也是敗筆中的敗筆。“宁”本有其字,音zhu,“宁”本身不甚常用(現代漢語中幾乎用不到,但涉及古代事物的文字中,還是會用到的),但由“宁”構成的形聲字不少,不乏現代仍常用的漢字,如“佇”“貯”“竚”“苧”等。而垬將“寧”簡化爲“宁”,由此類推出許多簡化字,如泞狞柠咛拧(本爲濘獰檸嚀擰)等,這與“佇”“貯”“竚”“苧”等必然發生混淆,對此,垬的“解決辦法”是把“佇”“貯”“竚”“苧”等字的“宁”改爲寶字蓋下一橫,即“伫”“贮”“苎”,又憑空造出不少本來沒有必要的新字形(且不論這字形不如傳統字形好看)。自稱“簡化”,請問這種搞法,是在“簡化”,還是在實質的繁化。而且這種“解決辦法”不但不能“解決”問題,相反,是繼續製造更大的混亂。這裏的把“儜”誤印爲“伫”便是一例。
此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年1月版《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上舉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版一樣,將“儜”全誤印爲“伫”。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