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劉國器:怯相聲”曲目彙考

務-虛-眞-人 2019-03-23 08:23:52

劉國器,男,1948年 1月生於天津。係第六代相聲演員,藝名劉瑛璞。曾在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文藝臺擔任《每日相聲》精選版編輯。所著有《笑料中的修辭學》《相聲總議》等。

2000~ 2004年,我曾擔任過 50個月的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文藝臺《每日相聲》(精選版 )的責任編輯,推出了爲期兩周的 “‘怯相聲 ’欣賞周 ”。

何謂 “怯相聲 ”?即相聲曲目中帶有 “怯”字的段子,如《怯拉車》《怯剃頭》《怯治病》《南北怯》等。

在社會上,引起人們對 “怯相聲 ”的注意,是從《怯算命》開始的。天津電視臺《托起明天的太陽 ———1996年春節文藝晚會》,録編、播出了相聲名家李伯祥、杜國芝表演的傳統相聲《怯算命》 (按:晚會録像帶上的字幕,將《怯算命》誤寫成《怯算卦》)。

《怯算命》是相聲老藝人張玉堂 (藝名 “張燒雞 ”,20世紀 40年代定居西安)根據德壽山的拆唱八角鼓脚本移植整理而成,很多演員都表演過。對這個段子着手整理下功夫最深、費心血最大、演出場次最多、劇場效果最好的,當屬老藝人李潔塵,即李伯祥之父。李潔塵晚年改工捧哏與馮立鐸搭夥,而表演這個段子時,馮爲李捧哏。相聲界公認《怯算命》是李潔塵拿手的保留節目。

李伯祥的表演,吸收了李潔塵及其弟子趙心敏的表演精華,結合自身的特點,迎合當今青年觀衆快節奏的要求,整理排演了這個段子。演員模擬逼真,觀衆的笑聲、掌聲不斷。這掌聲和笑聲,無疑是觀衆和演員站在一起,對社會上如死灰復燃的迷信之風進行了有力的抨擊和鞭笞。甲模擬的人物所 “算”的内容漏洞百出,矛盾重重,不能自圓其説,其騙人的伎倆被揭露得淋漓盡致。不知觀衆是否理解《怯算命》的主題思想,其並非停留在諷刺算命的 “瞎子 ”上,而是通過這個冒牌算命人的表演,揭露了不懂裝懂、耍盡

伎倆、“見錢眼開 ”的騙子行徑,頗具現實意義。《怯算命》既然是思想性很强的傳統節目,又備受觀衆歡迎,爲什麽到 1996年春節期間纔和廣大電視觀衆見面呢 ?究其原因,是在這個 “怯”字上,就因爲它是 “怯相聲 ”。 “怯相聲 ”在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曾有過一段輝煌,曲目至少有三四十段,它題材廣泛,結構緊湊,情節新奇, “包袱 ”巧妙,劇場效果火爆,演員人人愛演。毋庸置疑,它沾了 “怯”字的光。

新中國成立以後,劇場演出及電臺的廣播中, “怯相聲 ”幾乎銷聲匿跡了。其原因也是受 “怯”的 “株連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您别着急,筆者從頭跟您談起,下文將通過包括相聲在内的帶 “怯”的曲藝曲目,分析 “怯”的本義和引申義,回顧當年的社會背景,再專門看一看每一段 “怯相聲”的處境,這樣一來,您的疑問就有了較全面的答案。

“怯”的本義之一,是舊時北京人對地方音 (即方言 )的貶稱,謂之 “怯口 ”。“怯”的引申義則是内行人對外行人 (包括閲歷豐富的城裏人對少見多怪的鄉下人)的蔑視與貶低,謂之 “怯貨 ”“怯勺 ”等。相聲是曲藝的一個曲種。清代以來,京津地區包括相聲在内的不少曲種都有了帶 “怯”字的曲目。這些帶 “怯”字的曲目,其含義也未超出 “怯”的本義和引申義 ———有的是本義或引申義一層的,有的則是本義和引申義雙重的。

民國間劉復、李家瑞等編著的《中國俗曲總目稿》,著録有牌子曲《怯大奶奶登高》、牌子大鼓《怯繡》(《老媽上京》)和小曲《切 (怯)跳槽》的文本 (有的只是片斷 )。未收入這個 “總目稿 ”的,自清代以來,平津舞臺上演或民間傳唱的也有不少曲種,如前面 “總目稿 ”提及的小曲《切 (怯)跳槽》是由山東流傳到平津地區的,這個小曲就有山東、天津、北平方言三種味道。無疑,原來山東味道唱法的是雙重 “怯”,改爲平津味道之後則是單層 “怯”了。牌子大鼓《怯繡》(《老媽上京》)在京津舞臺上和民 間傳唱的,有一人演唱的 “梅花調 ”與二人對唱的 “蓮花落 ”兩種形式。 1910年代,百代公司曾出過唱片,録製了由女演員張金子演唱的時調《怯十二月》。現在,天津時調表演藝術家、國家級 “非遺 ”傳承人、93歲的王毓寶女士至今仍在舞臺上演唱從清代就問世的《怯五更》(《盼情郎》)。據説,這是由山西流傳到天津的,原名《山西五更》。本文前面提及的拆唱八角鼓《怯算命》,也是當時京津盛行的一個曲目,最初曲目名爲《怯先生算卦》,20世紀 30年代,杜貞福、果萬林發行過唱片,題爲《客先生算命》 (這個 “客”實際替代了 “怯”。因爲北方人把 “來客人了 ”称作 “來 qiě了”,可這個音,字典上找不到對應的字,唱片社的人員想出了用 “客”替代 “qiě”的辦法 )。時調有一個曲牌叫 “大數子 ”(“天津快板 ”的前身 ),清末民初期間,問世了一個作品《怯勺洗澡》,其素材恰是相聲《怯洗澡》的前身。相聲泰斗張壽臣也演唱過牌子曲《怯太太逛商場》,後面再作介紹。

下面再專題談談 “怯相聲 ”。 “怯相聲 ”的含義也未超出 “怯”的本義和引申義。

“怯”的本義即 “怯口 ”,相聲行内稱 “倒口 ”,是指變口音 (用方言 )的表演,屬相聲演員諸技藝中 “學”的範疇。用 “怯”的本義命名的 “怯相聲 ”,僅從曲目名稱上數,有四段。

由 “怯”的引申義 (蔑視、貶低外行人 )命名的 “怯相聲 ”占大多數,有五十多段。不採用 “倒口 ”手法的,要多於採用 “倒口 ” (怯口 )手法,即模擬人物有 “倒口 ”成分的。這部分段子即使採用了 “倒口 ”手法,它的中心思想還在於 “怯”的引申義。有的演員把很多段子統稱爲《怯唱戲》,《怯唱戲》究竟包含多少段子,尚未有準確的答案。詳見後文。

由 “怯”的本義與引申義並用而命名的 “怯”相聲,有三十餘段。在這類作品中,“怯”的雙重意義水乳交融,本義的應用,使引申義的表現更加形象化 ;引申義作爲主綫,又爲本義的表達起了延伸發展和深化主題的作用。

20世紀 40年代,京津等地出現了一股人爲的 “怯相聲熱 ”。當時的觀衆就熟知 “怯相聲 ”的本義與引申義。

就本義而言,“怯口 ”是備受歡迎的。就連《繞口令》這種多年用正口表演的段子,爲適應觀衆的口味,不少演員都改用 “怯口 ”,既增加了藝術色彩,又提高了劇場演出的火爆程度。《繞口令》用 “怯口 ”表演沿襲至今, “怯口 ”段子也由那時起數目不斷增加。

就 “怯”的引申義而言,觀衆知道 “怯”是講外行人所幹的事。外行人不論幹什麽事,經過概括和藝術加工,肯定多處違反常規,笑話百出,故深受歡迎。很多 “怯相聲 ”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創作、整理或派生出來的,形成了報刊或劇場的廣告中,“怯相聲 ”越多上座率就越高的局面。

爲了迎合 “怯相聲熱 ”,很多演員及劇場、電臺操持業務的人,把本來没有 “怯”字的相聲曲目加進了或改成了帶 “怯”字的,成爲 “怯相聲 ”,如《相面》加上 “怯”字成爲《怯相面》,《誇講究》《當行論》换上 “怯”字成爲《怯講究》《怯當行》,《麥子地》《五興樓》《第一針》分别改爲《怯教書》《怯吃飯》《怯治病》等。需要指出的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爲靠攏 “怯相聲 ”而更名的這些段子中所塑造的人物,含貶義的大都進行了更改,如把《山東兒跑堂》改成《怯跑堂》,而含褒義的都未改,《山東鬥法》没有改成 “怯鬥法 ”,就是一個很能説明問題的例子。這表明當時的相聲演員及從事相聲廣告、宣傳的有關人士還是有立場、有頭腦的。

還有的 “怯相聲 ”,同一段曲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帶 “怯”字的名稱。如《怯跟班》又稱《怯下人》,《怯進京》又稱《怯貨進京》 (本名《可鴣進京》),《怯當行》又稱《怯當當》(本名《當行論》),《怯治病》又稱《怯扎針》 (本名《第一針》),《怯文話》又稱《怯轉文》、《轉文露怯》(本名《轉文》)等。

新中國成立後,陸續上演的曲目有《怯算命》《怯講究》《怯治病》《怯教書》《怯當行》等,還有根據《怯文話》摘録整理出來的兩段《轉文》,根據《怯講演》摘録整理出來的《家務事》等。再有一些曲目,雖然名稱没有變,但内容與人物關係有較大的改動。如原情節是諷刺農民的《怯跟班》

《怯進京》《怯吃飯》等,經整理後,反其意而用之,歌頌了勞動人民的才智,揭露了地主、資産階級的愚昧無知,爲傳統相聲賦予新意,升華了主題。儘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回顧一下 1950年代以來對傳統相聲特别是對 “怯相聲 ”的挖掘整理工作,還是有着 “左”的干擾而留下的痕跡,現舉三例説明。其一,不少的 “怯相聲 ”瀕於失傳,有的連曲目都未搜集起來。其二,“怯相聲 ”中的一些 “臭活 ”,結構或技巧很好,應借鑒過來用於創作中,可至今没有幾人敢問津。目前見到的只有李伯祥先生把《怯嫖》的情節用在了他整理的《結婚前後》的 “底”。其三,受 “左”的思潮的干擾,出現了與 “怯相聲熱 ”正好相反的社會 現象 :相聲界曾盡量回避 “怯”字,如把《怯講究》改回《誇講究》,還不放心,又取名《自找罪受》,把《怯算命》《怯拉車》等分别改成《瞎子算命》《拉車論》等。其原因是怕被指責爲觀念舊,甚至被懷疑立場有問題。這次《怯算命》在熒屏上出現,客觀上纔爲 “怯相聲 ”正了名。

下面將筆者搜集的 “怯相聲 ”列爲簡表,然後逐條作考釋説明,以便於瞭解 “怯相聲 ”的明細。

“怯相聲 ”簡表

用 “怯”的 用 “怯”的引申義命名的段子 “怯”的本義、引申義並用而命名的段子

本義命名的段子 不倒口的 模擬人物有倒口成分的

(1)怯雜學 (2)怯二黄 A (3)怯二黄 B (4)怯唱戲 A (5)怯唱戲 B (8)怯相面 (9)怯教書 A (10)怯教書 B (11)怯教書 C (12)怯教書 D (13)怯教書 E (14)怯教學 (15)怯文話 A (16)怯文話 B (17)怯轉文 (18)轉文露怯 (19)怯堂令 (20)怯吃飯 A (21)怯吃飯 B (23)怯進京 A (26)怯講究 (27)怯富貴 (28)怯太太逛商場 (29)怯賣菜 (30)怯票戲 A (31)怯票戲 B (32)怯懸影 (33)怯拜年 (34)怯打針 (35)怯行醫 A (39)怯看病 (40)怯説話 A (41)怯説話 B (42)怯生活 (43)怯上學 (44)怯選妃 (45)怯就業 (46)怯説書 A (6)怯唱戲 C (24)怯進京 B (25)怯貨進京 (49)怯練武 (50)南北怯 A (51)南北怯 B (53)怯拉車 A (54)怯拉車 B (55)怯剃頭 (56)怯嫖 (57)怯算命 (58)怯算卦 (59)怯念兒 (60)怯當行 (61)怯當當 (62)怯跟班 (63)怯下人 (64)怯跑堂 A (66)怯弦子書 A (72)怯大鼓 A (73)怯大鼓 B (77)怯評戲 (7)怯唱戲 D (22)怯吃飯 C (36)怯行醫 B (37)怯治病 (38)怯扎針 (47)怯説書 B (48)怯説書 C (52)南北怯 C (65)怯跑堂 B (67)怯弦子書 B (68)怯弦子書 C (69)怯堂會 A (70)怯堂會 B (71)怯家當子 (74)怯大鼓 C (75)怯大鼓 D (76)怯大鼓 E (78)怯洗澡 (79)怯快書 (80)怯説唱 (81)怯講演 (82)怯看球 (83)怯尋宿 (84)怯縣令 (85)怯賣藥 (86)怯抽煙 (87)怯逛窑子 (88)怯封錢糧 (89)怯抬杠 (90)怯進城 (91)怯上網 (92)怯繞口令

以下按表中所分類别,加以考釋説明。

1.《怯雜學》

對口相聲。别稱《南腔北調》,經侯寶林整理後定名《戲劇與方言》。作品探討了方言在戲曲和曲藝中的應用。不該用方言的若用了方言,就會不協調,産生笑料。

現存 :侯寶林整理本,《傳統相聲彙集》 (名《南腔北調》)、《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二卷、《侯寶林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 (以上二書均名《戲劇與方言》)。11800字。

現有 : a.侯寶林、郭啓儒 1955年 8月 15日合説的録音, “文革 ”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1977年 10月 14日首播。時長 17分 19秒。

b.侯寶林、郭全寶合説的録像,1979年 5月 1日中央電視臺首播。時長19分鐘。此外,網絡上還有郭德綱、于謙,鄭宏偉、鄭小山合説的視頻資料。

2.《怯二黄》A對口相聲或對口相聲小段、單口相聲小段。本名《山東二黄》。亦稱《桑園會》《學唱〈桑園會〉》《秋胡戲妻》《怯唱戲》。

“二黄 ”在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是 “京劇 ”的代名詞, “山東二黄 ”即山東味兒的京劇,並非什麽京劇的二黄調,因爲所選唱段的板式是西皮流水。作爲 “小段 ”,一般的表演方法是 :先正學 “秋胡打馬奔家鄉”這一選段,然後强調一下山東人對唱段中某些字的發音特點,最後用山東腔再唱一遍易轍的該唱段。作爲 “正活 ”,在前面要有較長的墊話,然後交代家門口有一賣肉的山東籍掌櫃, “我”抓住他 “油”“肉”不分的特點,和他開玩笑。最終請這位山東人唱那段易轍的選段。

現存 :姜寶林對口的整理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 (補遺 )》收録。 6100字。現有 : a.趙振鐸、趙世忠合説。“文革 ”後,中央電視臺 1979年 12月 24日首播録像 ;山東人民廣播電臺 1982年 9月 19日首播録音。時長 4分鐘。

b.魏文亮、孟祥光合説。1979年 6月在天津的劇場始演,時長 15~20分鐘。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1980年 12月 31日首播録音。時長 19分鐘。

c.侯耀文、石富寬合説。山東人民廣播電臺 1980年 6月 15日首播録音 (曲目名報的是《學山東人説話》) ;中央電視臺 1983年春節聯歡晚會中返場 表演。時長均爲 6分鐘。

d.魏文亮、張永久合説。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一卷第 2集收録,時長 15分 27秒。

e.劉文亨、劉文真合説 (約 1962年)的録音。“文革 ”後,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1998年始播録音。

f.常寶霆、白全福合説。天津電視臺 1982年 7月 31日首播的修改版的《雜學唱》的録像,把《山東二黄》作爲這段節目的 “底”。

g.對口相聲小段。李金斗、陳湧泉或李金斗、李建華合説。曲目名報的是《我愛京劇》。

h.郭德綱、于謙合説。在唱段中糅進了京劇《拾黄金》的唱詞。

i.天津電視臺存有姜寶林表演此段單口相聲的録像。

此外,網絡上還有孫小林、姜桂成的音頻 ;師勝傑、于謙,劉文步、鄭福山,鄭小山、鄭文喜,孫小林、張新東,郭德綱與王文林或于謙、李文山、張文順,何雲偉、李菁,大新、程剛等人的視頻資料。

3.《怯二黄》B對口相聲。本名《江蘇二黄》。張傑堯創演的曲目,未留下文字和音像資料。

4.《怯唱戲》A

對口相聲。見《怯二黄》A。

5.《怯唱戲》B

對口相聲。20世紀 40年代,出現了一種現象,即有的演員以此作標題,貼報子 (或出水牌子 )時,一周不變,但内容多變,都是些唱戲出錯鬧笑話的段子,如《空城計》、《陽平關》、《文昭關》、《黄金臺》(《掉蠍子》)、《武松打虎》、《渭水河》、《青石山》、《黄河陣》等。

甲、《空城計》

春典稱《站門》。對口或單口相聲。作品揭示了一位原説起戲來頭頭是

道的 “評論家 ”,登臺替演《空城計》的龍套,使四個龍套陣容未站成 2∶2而站成 1∶3佈局的笑話。現存 : a.侯寶林整理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二卷、《侯寶林表演相聲精品集》均收録。13700字。

b.劉寶瑞單口演出本。《劉寶瑞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4000字。

現有 : a.侯寶林、郭啓儒合説的録音。音頻資料《侯寶林相聲全集》 CD盤第三盤收録了 1956年 6月 2日的録音。“文革 ”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1977年 10月 3日首播録音。時長 18分 33秒。

b.常連安表演的單口,1960年的録音。“文革 ”後,河北人民廣播電臺 1983年 6月 9日首播録音。時長 18分鐘。

c.尹笑聲、鄧繼增合説的録音、録像,2008年天津電臺、電視臺始播。現在網絡上還有劉文步、鄭福山,劉慶福、王文安,郭德綱、于謙,高峰、欒雲平,何雲偉、李菁,劉鳳鳴、張伯鑫等人的視頻資料。

乙、《陽平關》

對口相聲。説的是 :劇團檢場的餓了,讓後臺工作人員買烤白薯,準備充饑。烤白薯買來了,放到了場面桌上,檢場的没看見。桌子被搬到舞臺上,在劇情中桌子假設是山。曹操要上 “山”指揮作戰,結果一上桌子,被烤白薯滑了下來,鬧了笑話。

現存 :侯寶林整理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二卷、《侯寶林表演相聲精品集》均收録,6900字。

現有侯寶林、郭啓儒合説的的録音,1961年 10月 25日的録音,時長 11分 47秒。“文革 ”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1980年 1月 28日首播。音頻資料《侯寶林相聲全集》 CD盤第十盤收録。現在網絡上還有郭德綱、于謙,陶陽、于鶴真,青嵐、吴晨等人的視頻資料。

丙、《文昭關》

對口相聲或單口相聲。説的是京劇《文昭關》扮演伍子胥的演員,應當佩戴寶劍而誤戴腰刀上場,演員將錯就錯,臨時現編唱詞,巧妙地編造出了原委。

現存 : a.彭國良口述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二卷收録,3900字。 b.《侯寶林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13700字。

c.對口相聲小段。葉利中、張繼樓整理的葉利中口述本,《中國傳統相聲小段彙集》收録 (定名《伍子胥賣寶劍》),2100字。

現有 : a.侯寶林、郭啓儒合説的録音,1960年 12月 6日録音,時長 14分 42秒。“文革 ”後,河北人民廣播電臺 1979年 3月 1日首播録音。音頻資料《侯寶林相聲全集》CD盤第八盤收録。

b.常連安表演的單口的録音。約 1962年録製,“文革 ”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1981年 4月 2日首播,時長 5分鐘。此外,網絡上,有邢文昭表演的單口和徐德亮、王文林,謝金、李雲傑等合説的對口的視頻資料。丁、《黄金臺》對口或單口相聲。别名《掉蠍子》。説的是唱堂會戲《黄金臺》時,戲曲演員之間開玩笑,把一位演員的行頭帽子上繫上了點着的香火頭,該演員只要站直了,香火頭就燙後脖頸,無法繼續演出,只好把錯覺跟觀衆交代: “我後邊掉蠍子。”

筆者藏有張士芳、侯寶林合説的録音,在任電臺《每日相聲》編輯時,曾拿出來在此欄目播出過,現在天津電臺存檔,不時地播放。

戊、《武松打虎》對口或單口相聲。現存:侯寶林整理本。是説扮演虎型的演員喝醉了酒,武松打不死老虎

的舞臺笑話。《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二卷、《侯寶林表演相聲精品集》均收録,8500字。

現有: a.侯寶林、郭全寶合説的對口相聲的録音。“文革”後,河北人民廣播電臺 1979年 4月 21日首播録音。音頻資料《侯寶林相聲全集》 CD盤第十盤收録了此段 1961年 7月 10日的録音,時長 11分 09秒。

b.王祥林、寇庚傑合説的録像。是説飾武松的演員盛氣淩人、不可一世,扮演虎型的演員以打不死來抗衡。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二卷第 36集收録,時長 15分 45秒。

c.常連安表演的單口的録音。是説扮演虎型的演員愛人坐月子,想找扮演武松的演員借錢,没借來,虎型演員以打不死來抗争。約 1962年的録音, “文革”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1980年 12月 1日首播,時長 10分鐘。

此外,網絡上有郭德綱、于謙,謝金、李文山的視頻資料。己、《渭水河》單口或對口相聲。是説有一河北梆子演員,在《渭水河》一劇中扮演姜子牙。有一唱段是 “家住在東海岸老龍背,姓姜名尚字子牙,道號叫飛熊”,唱到 “字子牙”後忘詞兒了,就重複唱 “字子牙”。觀衆不時地叫倒好,誰叫倒好,他冲誰唱 “字子牙”。有位觀衆實在綳不住了,告訴他那是 “倒好”,“道號叫飛熊”——他想起來了。

現存: a.張壽臣單口相聲口述本。何遲整理,張奇墀速記。《中國傳統相聲大全 (補遺)》《張壽臣表演相聲精品集》均收録。5400字。

b.郭全寶口述本 (名曰《忘詞兒》)《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二卷收録, 4700字。

現有: a.于寶林、馮寶華合説的對口相聲的録像。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一卷第 49集收録,時長 16分 07秒。

b.羅榮壽、李桂山合説的録音。出版發行的 CD盤傳統段子《忘詞兒》,用此段作 “底”。天津電視臺、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分别播出過以上兩段的録像、録音。

此外,網絡上有常寶華、趙世忠,吴兆南、魏龍豪,何雲偉、李菁,李根、燒餅,吴斌、李鵬等人的視頻資料。庚、《青石山》對口相聲或對口相聲小段。飾周倉的演員上臺忘戴鬍子了,飾關平的演員見狀,加了一句臺詞: “來將通名!”飾周倉的演員不解,心想:你不問我嗎?我回答你。他還想露一手,來個 “亮相”: “大將周倉!”手剛往嘴這兒一捏,纔發現没戴鬍子:哎呀!這可怎麽辦?急中生智,他來了句: “我是周倉——的兒子!”關平馬上接過來説: “不要你,换你爸爸上來!”

現存馬三立整理本《青石山》。《馬三立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正活前面鋪墊了《問樵鬧府》,扮演范仲禹的老生演員,一上場唱四句中的第二句 “老賊名叫葛登雲”,把人名 “葛登雲”給忘了;《甘露寺》扮演孫權的演員自報家門,只記得姓孫,把 “權”給忘了;《黄金臺》扮演田單的老生演員没戴帽子。這其中,有的隨機應變,把舞臺事故圓上了,有的則越描越黑,鬧了更大的笑話。

未見有音像資料。辛、《黄河陣》對口或單口相聲。河南梆子的劇目。劇情是武王伐紂,姜子牙帶着八百

諸侯伐紂王。半路遇到趙公明擺的黄河陣,攻不過去。燃燈道人來了,他和趙是道友,不管燃燈道人怎麽勸,趙堅持擺這個陣。倆人越説越戧,打起來了。倆人騎上牲口要交手,把詞兒唱錯了。原詞是 “趙公明把黑虎跨”,“燃燈道人上梅花”,趙頭一句就錯了: “趙公明,騎梅花。” “你騎梅花我騎啥?”“我的老虎你騎吧。”“我騎老虎我害怕。”———這齣戲還怎麽唱啊?

現存張壽臣口述内容,在單口相聲《渭水河》口述本中,是正活的 “瓢把兒 ”。參見張壽臣單口相聲口述本,何遲整理,張奇墀速記,《中國傳統相聲大全 (補遺 )》《張壽臣表演相聲精品集》均收録。5400字。

現有音像資料没有此段。張壽臣之子張立林,1999~ 2005年在天津茶館經常表演此段。

6.《怯唱戲》C

對口相聲。20世紀 40年代,有演員以此作標題,貼報子 (或出水牌子 )時,一周不變,但内容多變,都是些唱戲出錯鬧笑話的段子,這其中也有帶倒口成分的段子,如《王寶釧洗澡》。

《王寶釧洗澡》,對口相聲。説的是澡堂子的一個工友想票一場臺詞不多的戲。常來洗澡的一位京劇界老闆答應了他的要求,扮演《紅鬃烈馬》中的馬達。就一句臺詞還説錯了,把臺詞與他在澡堂子常喊的話混爲一談 : “池子裏王寶釧王先生有没有?”

現存侯寶林憶記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二卷收録,4200字。現有 : a.劉文亨、王文玉合説的録音。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1982年 1月 1日首播録音 (定名《王寶釧》),時長 16分鐘。

b.郭德綱、于謙合説。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2012年首播録音 (定名《大登殿》)。

c.徐德亮、王文林合説。也定名《大登殿》。

7.《怯唱戲》D

對口相聲。一個土財主進城,自認爲能唱戲,逼迫在戲班子裏當班主的侄子讓他登臺演出,結果把戲演砸。創作者、首演者均未詳。

8.《怯相面》對口相聲。揭露相面騙人的伎倆。各演員的演出本有各自的取捨。現存 : a.焦德海、劉德智《怯相面》唱片的記録本。《中國傳統相聲大

全》第四卷收録,3800字。

b.田立禾記録、張立林整理的《大相面》文稿。《張壽臣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6900字。

c.馬三立、張慶森《相面》口述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一卷收

録,13000字。 d.《侯寶林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了《相面》的文稿,12300字。

e.《蘇文茂相聲選》收録了蘇文茂口述、劉國器記録的《大相面》文稿,8800字。

f.小段。《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四卷收録了韓子康口述、薛永年整理

本《小相面》,3400字。 g.《高英培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了其《相面》的表演文稿,14700字。

h.傳統相聲集《歪教書》收録了葉利中口述,張繼樓、葉利中整理的《大相面》文稿,9100字。

i.據解放前的老戲報和老唱本記載,張傑堯、緖德貴,戴少甫、于俊波曾取名《滑稽相面》。

現有 : a.馬三立、王鳳山合説。“文革 ”後,1979年 12月 29日始演,天津電視臺 1980年 1月 31日首播録像,時長 23分鐘。

b.侯寶林、郭啓儒合説。音頻資料《侯寶林相聲全集》 CD盤第十盤收録了此段《相面》1961年 8月的録音,時長 12分 50秒。“文革 ”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1981年 1月 6日首播録音。

c.常寶霆、白全福合説。“文革 ”後,1985年 1月 10日首演,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同年 2月 19日首播録音,時長 17分鐘。

d.蘇文茂、于世猷合説。天津電視臺 1990年春節期間首播《大相面》的録像。

e.蘇文茂、王佩元合説。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一卷收録,名曰《大相面》,時長 23分 53秒。

f.殷培田、劉晨合説。北京人民廣播電臺 1982年 1月 24日首播録音 ;中央電視臺 1982年 4月 10日首播録像。時長 14分鐘。

g.姜昆、李文華合説,名曰《大相面》。1984年曾在香港表演。

h.姜昆、唐傑忠 (或戴志誠 )合説,亦稱《大相面》。中央電視臺均有録像存檔。

i.常寶坤、常連安合説。係老唱片,名曰《擺卦攤》,與韓子康《小相面》口述本的内容相同。

j.楊振華、金炳昶合説,名曰《看手相》。河北人民廣播電臺 1981年 3月 29日首播録音。

此外,王謙祥表演的單口相聲《小相面》,田立禾、王文玉,常寶華、趙世忠,梁洪昊、楊凱等分别表演的《相面》,郭德綱、李菁,岳雲鵬、孫越,李根、侯震,苗阜、王聲等,分别表演的《大相面》,張新東、孫承林合説的《看相》均在網絡上可查到。

9.《怯教書》A對口相聲。本名《麥子地》。説的是一個叫窩心的地主老財,給孩子請來教專館的先生假行家。假行

家不識字,專爲騙錢,拿着《百家姓》,楞教孩子是 : “正房三間,東西廂房,門前有柳,後院種桑。”同村劉柱兒養的羊,吃了窩心的麥苗,二人動了手,窩心要到官府告劉柱兒,讓假行家寫狀子。假行家不會,撕了兩頁皇曆搪塞。没想到知縣也不識字,把皇曆當成羊啃麥苗的示意圖,竟把假行家的官司斷贏了。

現存 : a.張壽臣《麥子地》口述本,何遲整理,張奇墀速記,《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一卷、《張壽臣表演相聲精品集》均收録,9600字。

b.葉利中《歪教書》口述本,傳統相聲集《歪教書》收録,10600字。

“文革 ”前,中央及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均播出過張壽臣表演的録音,“文革”後均未見播出。

10.《怯教書》B對口相聲或單口相聲。本名《雞冠花》或《狗撅嘴》《對句》。私塾先生爲在游學先生面前顯示才學,故意出上聯讓學生對下聯。本來

對聯是準備好的,上聯是 “雞冠花 ”,下聯是 “狗尾草 ”,不料學生們都忘了,只想起一個 “狗”字。私塾先生看見墻邊有一捆草,便冲草努嘴,學生誤解,對出 “狗撅嘴 ”的下聯。作品對弄虚作假的行爲進行了尖鋭諷刺。

現存 :劉寶瑞口述本。《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中國傳統相聲大全》

第二卷均收録。2000字。

現有 : a.劉寶瑞單口録音。“文革 ”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1992年 3月 18日首播録音 (名《狗撅嘴》)。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2002年 3月 23日首播録音 (名《對句》)。名曰《狗撅嘴》有 “刨活 ”之嫌,應稱《雞冠花》或《狗尾草》。

b.馬敬伯、黄族民合説的録像 (名《雞冠花》)。視頻資料 VCD盤《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二卷第 8集收録,時長 12分 32秒,四川電視臺 1999年 4月 19日首播録像。

c.作爲返場小段,“文革 ”前,常寶霖、全長保經常表演。 此外,網絡上有張奎清或何雲偉表演的單口的視頻資料。

11.《怯教書》C對口或單口相聲。本名《鬧學堂》。私塾先生用戒尺打學生,打得挺狠,學生决定報復:在先生的座椅上拉

了一泡屎,還在黑板上寫: “我拉的”。轉天先生發現後,逐個讓學生念黑板上的字,爾後逐個打學生。輪到肇事的學生時,裝不認識這三個字,先生教他念 “我拉的”,肇事的學生立即質問先生: “你拉的,你打我們幹嘛?”

“文革”前,絶大部分演員都表演過此段。

網絡上有張奎清單口表演的録音;有馬鶴琪、過筱橋,靳鶴嵐、張鶴艦,閆佳寶、張驥等人表演的視頻資料,另,劉文步、王文林 (或鄭福山)表演録像定名《教書》。

12.《怯教書》D單口相聲、單口相聲小段或對口相聲。别名《小孩念書》。私塾趙先生水準低下,教授《百家姓》時,畫蛇添足,把没有講義的前

八個字,楞胡批亂講,信口開河。還别説,教念時,這學生怎麽也記不住。趙先生教過了講,學生馬上就會了,而且還能顛倒順序,從後往前講: “老王八,不正 (鄭)經,無 (吴)賴悠,瞎胡謅 (周),不講理 (李),裝孫子,要學錢——趙先生。”無形中,學生把先生駡。

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有常連安、田立禾單口相聲小段的録音。該小段多作前面的墊話用。天津電視臺 2018年 7月 29日首播馬軍、盛偉表演的對口相聲的録像,時長 11分 48秒。

13.《怯教書》E

對口相聲。妻子瞧不起丈夫教書這一行業,丈夫與妻子打了賭,出去一個月能拿兩萬回來。丈夫多處兼課,並開辦多門的家教。一個月後,真拿回來兩萬。妻子拉出來床下的皮箱,打開看竟有二十萬。夫妻互問怎麽挣來的。丈夫説: “憑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挣來的。”妻子説: “憑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挣來的。”

網絡上有辛明璋、高鳳鸞表演的視頻資料。

14.《怯教學》對口相聲。北京的曲目,大約是叫《朱夫子》,有待考證。《朱夫子》,對口相聲。説苟家莊有個大財主叫苟軾,都叫他狗屎。苟要 請一位先生到他家,給他兩個兒子教專館。年底結賬,耍手腕想不給錢。 “我”的哥哥受騙白教一年。“我”本來没什麽學問,拿《三字經》按頂針法,把三個字念成四個字 : “人之初,出門在外,外邊有狗 ……”來蒙騙。 “我”吸取哥哥的教訓,不但没被苟家難住,反而把自家的軼事編成半文言

文來考苟家的倆姑爺。倆姑爺答不上來,“我”拿回雙倍的束脩。

現存佟雨田口述本,田維整理。《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三卷收録, 9300字。

現有 : a.劉寶瑞、孫玉奎合説的録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有存檔。“文革”後未播出過。

b.王世臣、趙世忠合説的録像。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一卷第 38集收録,時長 22分 15秒。

此外,趙振鐸、趙世忠,鄭好、謝天順的音頻資料,以及徐德亮、邢文昭,郭德綱、于謙,高峰、欒雲平,劉春山、許建等人的視頻資料網絡上均能查到。

15.《怯文話》A

對口或單口相聲小段。亦稱《轉文》《怯轉文》《轉文露怯》。轉,這裏讀 zhuǎi,上聲。由誤解文言句子的幾個小故事羅列而成。其一,某小夥學問不大還好轉文。一次,他問别人 : “貴庚了 ?”人家回答 : “廿之一。”他不解,人家解釋 : “廿爲二十,廿之一,即二十一。”人家問他 : “貴庚了 ?”他十九歲,竟回答成 “不夠廿 ”。其二,一熟人的夫人去世,穿了輕孝服。該小夥問 : “持誰的服啊 ?”人家回答 : “斷弦了。”他不懂,人家又做解釋。後來他母親去世,人家問他 : “持誰的服啊 ?”他竟回答 : “斷老弦了。”

現未存有文字資料。現有 : a.佟大方、譚伯儒合説的相聲小段《轉文》的録音,節録其一的情節。

b.徐德魁表演的單口相聲小段的録音,節録其二的情節 (以上兩段的録音見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存檔)。

c.史文惠、王文友合説的相聲小段《轉文》的録像,亦稱《斷弦》,是其一、其二的合併。又稱《怯堂令》。視頻資料 VCD盤《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二卷第 35集收録,時長 3分 27秒。

d.陳湧泉表演的單口相聲小段的録音,内容同 c。 16.《怯文話》B對口相聲。《家堂令》的别稱。甲對乙的家庭成員及親戚的稱呼用文言

文講,通過諧音和歪講的手法找 “包袱 ”。

現存 :孫少臣口述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四卷收録,4600字。現没有按原稿表演的音像資料。劉文步、鄭福山表演過一小段《令尊》,是《家堂令》片斷的另一種演法。甲問乙什麽叫 “令尊 ”,乙騙甲 “令尊 ”就是兒子。甲將計就計,説自己兒子多,願意送給乙幾個,好到他家當 “令尊 ”。

17.

《怯轉文》

見《怯文話》A。

18.

《轉文露怯》

見《怯文話》A。

19.

《怯堂令》

對口相聲。參見《怯文話》A、B兩部分。

20.《怯吃飯》A單口或對口相聲或對口相聲小段。原名《五興樓》,又名《怯進京》《學手藝》《二龍吐鬚》。

一個土財主有一個傻兒子,名叫狠小兒。土財主讓兒子去北京城長長見識,學門手藝。狠小兒剛到北京就受了騙,高價買了一隻 “會説話 ”的鷯哥。狠小兒進飯館吃飯,讓鷯哥點菜,鷯哥却不會説話了,被他打跑。他又學别桌二位顧客如何點菜,如何吃。二位顧客故意捉弄他,吃麵條讓他用手抓。作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某些人歧視鄉下人的世俗心態。

現存 : a.葉利中單口相聲《學手藝》口述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三卷收録,11600字。

b.馬敬伯的《五興樓》整理本,吉林省地方戲曲研究室 1983年編輯出版的内部資料《傳統相聲選》(1)收録,2200字。

c.楊松林對口相聲小段《怯進京》憶記本,《中國傳統相聲小段彙集》收録,2200字。

d.尹笑聲供稿的尹笑聲、張永久對口相聲《學吃喝》演出本,《相聲茶館 (二)衆友十五年》收録,6700字。

現有 : a.班德貴在天津實驗曲藝團業務場表演的單口相聲。把人物關係改成一胖一瘦兩同事打賭較量。

b.姜寶林的單口相聲録像,名曰《老外吃麵》,把人物關係改成倆外國人用外語交談找了一個中國姑娘的便宜,姑娘的男友同兩個外國人較量,使之出醜。

c.馬敬伯、黄族民合説。講一個放高利貸的財主經常捉弄窮苦人,聰明、智慧的農民劉萬明實在看不過去,要和財主叫板較量。一同來到縣城的五興樓,讓財主跟他學吃飯並商定:全學對了,農民們把所欠的高利貸全還上;學得不對,欠財主的高利貸全清零。劉提前告訴跑堂的:從現在開始,我大聲跟你説的話,都是反話,我説要熱的,你就給我凉的,我説要熱熱的,你就給我上冰鎮的。劉大聲説什麽,財主也學説什麽,結果給劉上來一碗冰鎮的麵湯,給財主上來一碗滾燙的麵湯。劉用雙手拿麵條纏自己的胳膊、脖子,並且振振有詞,都給起了名字,最後放到嘴裏一口凉麵條,用口腔的温度焐着麵條,待温和些再咽下。其後看財主學做各動作,滾燙的麵條把財主燙得醜態百出,劉忍不住要笑,無奈嘴裏有麵條不能張嘴,麵條便從兩個鼻孔嗆了出來。財主説,我學不了了,纏腕的動作還没做完,你那又二龍吐鬚了。VCD盤《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二卷第 16集收録,時長 13分 34秒。四川電視臺 1999年 4月 27日首播録像。

d.尹笑聲、張永久合説的録音,名曰《學吃喝》。説的是他們本團演員 ×××經常找學員要煙,想方設法讓學員請他吃飯。“我”看不慣了,叫着這個 ×××一同到飯館,下面的情節同。

e.趙津生、耿伯春合説,名曰《五興樓》,内容同 d。

此外,網絡上有張九齡單口視頻資料,以及郭德綱、于謙,徐德亮、王文林,高峰、欒雲平,付俊坤、張新東,房鶴迪、太榮劍,馬鶴琪、孫文濤等人的對口視頻資料 (均名曰《五興樓》)。

21.《怯吃飯》B對口相聲小段。别名《吃雞腿》。徐德亮創作。徐跟何雲偉、李菁一起拍電視劇,仨人住一屋,吃飯也在一塊兒。劇組

發的盒飯是米飯、炒菠菜和一個雞腿。徐吃得快,經常是把自己的雞腿吃了,再吃李菁那個。李菁找何雲偉報委屈,何想計策幫李菁:在住地廚房做了一碗疙瘩湯,回屋加了好多調料——鹽、糖、味精、腐乳等,讓李菁用筷子攪和,然後把它倒進塑料袋。這像什麽?李菁説像吐的。何説就這主意:明天吃飯時,何讓李趁徐不在屋時,把塑料袋倒在桌上,讓徐看見這吐的東 西,何再用小勺舀着吃,准把徐噁心死。他一噁心吃不下飯,連他那個雞腿都是你的了。李菁贊同,建議再加點兒香菜提味兒。何説不加,我不吃香菜。轉天,桌上真有一大灘。何拿小勺舀着吃,還一個勁兒地説好吃!給徐噁心得 ……突然何發現裏邊有香菜。嗯?不是没擱香菜嗎?李從身後又拿出一塑料袋 : “我真吐啦 !”

徐德亮、王文林合説。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有音頻存檔。

未發表文字資料。

22.《怯吃飯》C對口相聲。原《怯洗澡》的 “瓢把兒 ”,增加墊話,獨立成章。從鄉下來的 “我”在飯館裏看見什麽都稀奇,曲解了好多物品和現象。到目前爲止,尚未有脚本和音像資料問世。

23.《怯進京》

A

見《怯吃飯》A。

24.《怯進京》

B單口或對口相聲。亦稱《怯貨進京》《老趕進京》《可鴣進京》。説北京永定門外南苑的一家大財主的兒子可鴣,進城看望他的姐姐,一身新衣服、一個大褥套和一頭驢都被騙子騙走了的故事。現存于世德對口相聲《可鴣進京》口述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三卷收録,6400字。現有 : a.楊振華表演的單口相聲《可鴣進京》録像,遼寧音像部門録製,山東電視臺 2013年 3月 23日至 25日分三集首播。

b.班德貴 1984年 2月 29日隨天津實驗曲藝團在天津天華景戲院表演過,名曰《進京》。

c. 1962年北京曲藝劇團王長友、王世臣等人在此段基礎上整理排演了群

口化妝相聲《老財進京》。此外,網絡上有郭德綱單口相聲《可鴣進京》的視頻資料。

25.

《怯貨進京》

見《怯進京》B。

26.

《怯講究》對口相聲。原名《誇講究》,别名《自找罪受》。張壽臣創作。段子諷刺大財主因爲有錢處處胡折騰,事事擺譜,美其名曰 “講究 ”。 作品通篇都是揭露其五脊六獸的惡習。如 “一夜五更被 ”,即一夜换五回被子,講究倒是講究,就是一夜没睡。該作品創作於 20世紀 30年代後期。常演者田立禾、任鳴啓,李伯祥、杜國芝。

現存張壽臣口述本,笑暇、立林整理。《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一卷、《張壽臣表演相聲精品集》均收録。7700字。

現有 :李伯祥、杜國芝合説的録像、録音。1985年 12月 20日在天津的劇場首演。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一卷第 15集收録,時長 11分 41秒。天津電視臺 1996年 11月 23日首播録像。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1997年 4月首播録音。

此外,網絡上有王玥波、張文順,苗阜、王聲,郭德綱、于謙,李根、侯震,郭鶴鳴、李文山等人的視頻資料,名曰《怯講究》;還有吴兆南、魏龍豪,蒲文彬、龐名懿等人的音頻資料,名曰《誇講究》。

27.

《怯富貴》

對口相聲。根據《怯講究》及《誇住宅》等段子擴展改編。

説乙的爸爸因富貴有錢,濫擺譜,窮折騰。違背常規,令人捧腹。

没有文本問世。

網絡上有郭德綱、于謙 (時長 37分 21秒),李根、楊鶴通的視頻資料。

28.

《怯太太逛商場》

單口相聲。20世紀 30年代張壽臣創演。墊話過後,用演唱牌子曲的形

式,叙述該老太太時時、處處 “露怯 ”的情形。劇場效果極其火爆。没有文本和録音資料流傳下來。

29.《怯賣菜》

一個鄉下人進城賣菜,不會吆喝還同着矬人説短話。如和兩個尼姑對話,他説夢見小尼姑意味着妨人,結果遭尼姑打。又遇到一個和尚,和尚告訴他那兩個人就是尼姑,他説 “俺當者那王八小子是和尚呢 ”,結果又被和尚打。作品的墊話部分介紹了一些大買賣招攬外地客户所使的一些手段,如請吃飯、洗澡,找漂亮姑娘作陪等,時至今日仍有意義。作品構思奇巧,情節滑稽,包袱十足。原作有臭 “包袱 ”。

現存 :郭榮起單口相聲整理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三卷收録, 5100字。現有 :劉蘭亭、華世泉 (或楊常在 )在茶館經常表演。朱相臣曾以單口 的形式 “撂地 ”表演過。電視臺、電臺未曾播出録像、録音。

網絡上有 :孔雲龍的單口視頻資料;劉蘭亭、華世泉,郭德綱、于謙,何雲偉、李文山,孔雲龍、邢文昭等人的對口視頻資料。

30.《怯票戲》A

對口相聲。張傑堯創作並逗哏表演,别名《奴家不出來》,具體内容不詳。

31.《怯票戲》

B

對口或單口相聲。《空城計》的别稱。參見前文。

32.

《怯懸影》

對口相聲小段。説的是誤把春宫圖當作祖先供奉的笑話。

至今無文本出版。

劉文步、鄭福山經常在茶館返場表演。

33.

《怯拜年》對口相聲。《怯懸影》的擴展版。增加了墊話、瓢把兒,重新編排了人際關係,笑話的主綫没變。網絡上有郭德綱、于謙的視頻資料。

34.《怯打針》對口相聲小段。本名《打針》。作品採用對比的手法,講述了一位患者不同時期在醫院注射室受到的不

同待遇。“文革 ”後新時期的護士盡職盡責,處處爲患者着想。誇張地諷刺了 “文革 ”期間的護士頭上長角,滿身是刺兒,護理水準低下,而且服務質量極差。在注射室爲所欲爲,患者没敲門進來,就給揈了出去 ;上班遲到、織毛衣 ;患者來打針,針頭没煮好,讓患者等候多時,原來用電爐子在煮元宵;使足了力氣打了一針還忘了灌藥水啦,再打打偏了。爲了打得准,護士在患者臀部用粉筆畫了個圈,扎了數次都没扎准,患者哭者説 : “你這不是打針,跑這納鞋底子來啦?”或説 : “跑這練射箭來啦?”。

現存 : a. “文革 ”前,絶大部分相聲演員都表演過。《天津演唱》1979年第 5期刊登了根據演出録音的整理稿 (未提及演員姓名,實則係根據高英培、范振鈺的録音整理)。

b.《姜昆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7500字。“文革 ”後,高英培、范振鈺返場首演,姜昆、李文華學演。

輯)

(第六

c.高英培、范振鈺合説。1978年 10月 3日天津人民廣播電臺首播録音。時長 6分鐘。

d.姜昆、李文華合説。山東人民廣播電臺 1981年 4月 2日首播録音。時長 6分鐘。音像部門出版的盒式録音帶有此小段。

e.馬季、唐傑忠合説。山東人民廣播電臺 1979年 12月 19日首播録音,係表演《營業員之歌》的返場,時長 6分鐘。

35.《怯行醫》A單口相聲。本名《庸醫》。張壽臣創作。一個未出嫁的姑娘得了感冒,哥哥請醫生來看病。醫生看見姑娘的嫂子

剛出生的孩子,誤以爲是姑娘的孩子,便開出專治産後失調的藥方。翌日哥哥設計又把醫生請來,醫生説 : “略見好轉,往下打一打,淤血還是不净。”哥哥突然揭穿了庸醫的面目。作品情節奇巧,詼諧幽默,對庸醫的譏諷尖鋭、深刻。

現存張壽臣口述本。何遲整理,張奇墀速記。《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一卷、《張壽臣表演相聲精品集》均收録。3100字。

現有田立禾表演。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一卷第 6集收録,時長 8分 44秒。天津電視臺 1996年 11月 7日首播録像。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1997年 4月首播録音。

36.《怯行醫》B

見《怯治病》。

37.《怯治病》單口或對口相聲。本名《天下第一針》《第一針》,亦稱《怯扎針》《怯行醫》《怪治病》。

説的是一江湖遊醫,是個騙子,帶着個所謂徒弟的小孩,到處招揺撞騙。用車條扎死一患水臌的小孩,讓徒弟背着,與師傅一同遊街。後又碰上一位患同類病的肉鋪子的胖掌櫃的,師傅拿車條剛要扎患者的肚臍眼兒,徒弟急忙攔住 : “這個再扎死,我可背不動。”

現存 : a.葉利中的單口相聲《江湖醫生》整理本,傳統相聲集《怪病怪治》收録,9900字。

b.彭國良《第一針》的口述本,《傳統相聲彙集》收録,9800字。

c.頌華整理的趙佩如《扎針》口述本,《單口相聲傳統作品選》收録,3600字。

d.劉寶瑞《扎針》口述本,《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收録,6200字。

現有 : a.劉寶瑞表演。“文革 ”後,河北人民廣播電臺 1991年 11月 17日首播録音,名曰《扎針》。

b.趙春田、于世德合説。筆者 “文革 ”前即珍藏此段的録音。“文革 ”後,由筆者提供,河北人民廣播電臺 2000年 1月 31日首播録音。

38.

《怯扎針》

見《怯治病》。

39.

《怯看病》

對口相聲。荒誕誇張的相聲段子。説 “我”去飯館點了好幾個菜,吃完飯没有錢,被打了一頓,落下了頭暈的病根。去醫院看病掛專家號,夜裏就去排隊,不承想在那兒睡着了。醒來,專家號掛没了,只得找號販子乙的哥哥解决。號販子 “殺熟 ”,張口要三萬。專家看病更不靠譜,搞出了許多離奇的情節 ……

郭德綱、于謙合説。網絡上有視頻資料,但有字幕,無聲音,還分若干集播放,五集都没完,又找不到六集及以後的部分。

40.《怯説話》A

原名《彆扭話》。大良、紀元創作。作品中的 “我”在一天内遇到了好幾起不同的人講的 “彆扭話 ”。所謂 “彆扭話 ”,大都有雙歧概念,言者表達的是一個意思,讓 “我”和廣大聽衆聽着絶對理解成另外一個意思,這個意思不受聽、不吉利、喪氣得很。如家中的液化氣罐空了, “我”把氣罐放在自行車後架上準備去换氣,鄰居小李説 “您没氣兒了 ?”“我們家五口都足崩着呢,你們老兩口怎麽總斷氣兒啊?”等等。

現存 : a.《曲藝》1982年 7月號首刊。

b.《高英培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7500字。

現有 : a.高英培、范振鈺合説。山東人民廣播電臺 1982年 9月 19日首

播録音。時長 4分鐘。音像部門出版的盒式録音帶有此小段。

b.常寶霆、白全福合説。1983年 8月6~8日,曲協天津分會、天津相聲研究會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舉辦了三場相聲新作品演出會。其中 6日和 7日均返場表演了此段節目。時長 4分 30秒。

c.高英培、張振鐸合説。吉林一個省級電臺評選全國十大笑星,高英培選上了,范振鈺没選上。頒獎時,范振鈺没去長春,高英培與長春當地的演員張振鐸合作表演此段。天津電視臺 1986年 1月 15日首播録像。唐山人民廣播電臺 1986年 2月 8日首播録音。時長 10分鐘。

41.《怯説話》B

對口相聲。説乙從小在農村長大,説話不受聽,父母溺愛他,想管又捨不得管。長大後娶了個媳婦,小兩口一個毛病,説話都不受聽。一次爲了點兒小事,小倆口口角起來,最終動了手。老爹看到兒媳懷着二胎,趕忙對兒子説 : “小心點兒,她懷着你的兒子啦。”没想到乙竟説 : “她就是懷着我的爸爸,我也打她。”

網絡上有孔雲龍、閻鶴祥表演的視頻資料,時長 19分 19秒。中央電視臺有評書名家劉蘭芳表演的評書小段視頻資料,名曰《掛畫》。

42.《怯生活》

對口相聲。通篇用虚構誇張的手法,演繹了捧哏乙從在娘肚子裏坐胎,到找人接生,直到長大成人,父子兩代人時時、處處、事事都外行露怯。如乙到體育館看歌星的演唱會,充當追星族,擁擠着求阿嬌簽字未果,無意中,撿了一條手絹,上有 “阿嬌 ”二字,並有手機號碼。按號碼打過去,竟是同事 XXX的奶奶。

未有文字資料發表。

網絡上有郭德綱、于謙表演的音頻資料。

43.《怯上學》

對口相聲。説的是 “我”上學時,學習不努力且淘氣。作文總有錯别字不説,還有早戀的舉動。“我”和其他三人是鐵哥們,同時追一女同學。這一女同學的生日到了,四個人决定當天晚上用手機短信祝福,四個人一人發一個字,組合到一塊兒是 “生日快樂 ”,分配給 “我”的是第二個字。轉天

“我”被請了家長。原來那三個人的短信都没發,就我一人發了。未有文字資料發表。現有 :曹雲金、劉雲天合説。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2012年始播録音。

44.《怯選妃》對口相聲。網絡上發表的袁術家族相聲集之一。作者文遠不遠。三國時期,建安元年袁術稱帝,該段子的甲、乙的角色依附于袁術和他

的謀士陳蘭。應選的女人有一萬多,袁術都不中意。後在人群外扣留了一名 唤阿嬌的女人,該女人一提自己有丈夫,丈夫是關羽,立即放了。後聽説徐州邊境有個姑娘如花似玉,但家大業大,必須本人親自迎娶。到那以後,被姑娘的父親打了出來。原來這姑娘是關羽的女兒。

未見有人表演。更無音頻、視頻資料。

45.《怯就業》對口相聲。網絡上發表的相聲文本,别名《我要找工作》。作者沈二少。 “我”小學、中學多次留級,作文水準低下。想入非非,想當英雄總不

成。後終於考上 “波大 ”上大學。畢業後,找工作非常難。高一届的學長竟在學校門口賣黄盤。“底”是有一單位讓他應聘了,原來是黑社會。

文本不是以甲、乙二人出現,而是 “郭于 ”,口吻也是郭德綱、于謙二人的,並多次涉及德雲社的人和事,如王文林的口頭禪 “有點兒意思 ”等。未見郭、于表演的消息。

46.《怯説書》A

對口相聲。一位評書演員表演時信口開河,情節上不能自圓其説,只好找師父出主意、想辦法,看看怎麽能展開情節,接着説下去。如表演《三俠五義》時,剛説到第七回就把書中的主要人物展昭給説死了。找師父,師父出主意 :説死的那個是展昭的孿生兄弟。網絡上有鄭好、齊鶴濤的視頻資料。

47.《怯説書》B對口相聲小段。别名《拽子説書》。評書演員右胳膊有殘疾伸不直,模擬武士對打時,竟成了自殺動作,不由得倒地 “身亡 ”。

無脚本資料。

尹笑聲、劉洪沂分别與搭檔經常表演此小段。網絡上有郭德綱、于謙的視頻資料。

48.《怯説書》C對口或單口相聲小段。諷刺用天津方言説評書的藝人或愛好者,净用方言土語,使外地聽衆不能全然明白。

無脚本資料。

現有 : a.郭榮起表演的單口相聲小段的録音《方言評書》。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有存檔。

b.劉文亨、王文玉合説的《評書趣談》,1983年 5月 30日返場首演, 時長 5分鐘。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1986年 2月 11日首播録音。

c.劉文步、鄭福山合説的《學評書》,經常在茶館表演。

d.姜寶林表演的單口相聲《天津評書》,天津電視臺有存檔。

49.《怯練武》

對口相聲。本名《人在江湖》。

段子揭露了江湖練武之人的假功夫、假能人。如吹噓一通的練刀之人,竟是修脚的。又如有一叼刀能人,一口能咬住進攻砍人的大刀,並能嘬出血來,後來纔知道他有嚴重的牙齦炎。正活則説 :乙的父親多次比武,屢戰屢敗,囊括多種暗器的寶貝葫蘆也讓對方劈成兩瓣,成了瓢了。爾後,又下功夫五六年後,武藝比武大要强,人送外號 “第一嫖 (瓢)客”。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2015年 1月 24日首播郭德綱、于謙表演的録音。網絡上的視頻資料名曰《人在江湖》。

50.《南北怯》A對口或單口相聲。即《買竹竿》。説的是 “我”在上海給上海籍的李某人做事,李讓 “我”買四毛錢的竹

竿,“我”買了兩毛錢的豬肝、兩毛錢的豬耳朵,把豬耳朵放在了口袋裏。買來後,李正抖落蚊帳等着竹竿支撐呢。李看見買來的豬肝發火了: “你的耳朵呢 ?”回答 : “耳朵在口袋裏。”

現存郭全寶對口相聲的口述本《買竹竿》。《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二卷收録,3800字。至今没有發現某演員表演此段節目的音像資料。

51.《南北怯》B

對口相聲。段子由兩部分組成。南怯部分 :即《買竹竿》的 “瓢把兒 ”,北方人到上海,在飯館要麵湯却給端洗臉水的笑話,劉文亨、班德貴合説的相聲《雜談地方戲》中的墊話有此内容;北怯部分 :即《五興樓》,參見前文。至今没有此段完整的文稿出版,也没有演員表演此段的音像資料。

52.《南北怯》C

對口相聲。即《方言誤》。天津人民廣播電臺相聲頻道 “滿不懂和假行家”欄目 2015年 10月 16日稱此段别名《南北怯》。張永熙、趙世忠合説。天津音像館 1997年録製發行的 VCD盤《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二卷第 37集 收録,時長 11分 18秒。四川電視臺 1999年 6月 5日首播録像。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2003年 5月 17日首播録音。

53.《怯拉車》A對口或單口相聲。作品前半部分講述人力車夫對待顧客客氣至極。後半部分説的是 “我”

的大爺是鄉下人,由於災荒逃到城市謀生,給他租了輛洋車拉客。因不懂行業規則也不認路,很近的路却拉了三個半鐘頭,鬧了很多笑話。現存 : a.佟雨田 (對口 )口述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四卷收録, 10000字。

b.葉利中定名《拉車論》的對口整理本,傳統相聲集《怪病怪治》收

録,15800字。現有 : a.天津電視臺存有郭榮起、馬志存合説的録像。

b.天津電視臺存有郭榮起表演的單口的録像。

c.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存有郭榮起、馬志存合説的録音,於 1993年 1月 20日首播。

d.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存有郭榮起表演的單口的録音。

e.劉蘭亭、華世泉 (或楊常在 )經常在茶館表演此段。

f. 1962年,北京市曲藝曲劇團羅榮壽、李桂山改編成化妝相聲《資本家與洋車夫》,也留有録音。

g.天津電視臺 2018年 1月 27日首播謝金、謝天順合説的録像。時長 14分 43秒。

此外,網絡上有任安濤、孫小林,郭德綱、于謙,何雲偉、邢文昭等人的視頻資料。

54.《怯拉車》B單口相聲。即《買橋票》,亦稱《打橋票》。張壽臣創作。作品描述了天津火車站前洋車夫過法國橋時欺騙外地人的情節,諷刺了流氓無産者的猥瑣行徑。把此段《買橋票》稱爲《怯拉車》,實則不妥,按情節應别稱爲《怯坐車》。没有文字資料保存下來。現有田立禾表演的録像、録音。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一卷第3集收録,時長 8分 55秒。天津電視臺於 1996年 11月 2日首播録像。天 津人民廣播電臺 1997年 4月下旬首播録音。

55.《怯剃頭》對口或單口相聲。説 “我”找到街上的剃頭挑子準備剃頭。剃頭的師傅把正吃的大餅夾醬肉放在了剃頭櫃子的抽屜上。這時來了一條狗,把大餅醬肉吃了,吃完不走,還在那兒轉悠,剃頭的師傅舉起剃頭刀,照着狗砍去。狗一閃,剃頭刀剟在了石頭上,刀刃錛了,刀把兒也折了。剃頭師傅因跟狗生氣,説的好多話很容易讓人理解成對 “我”説的,由誤解、誤會出了很多 “包袱 ”。

現存彭國良對口相聲的口述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四卷收録, 5700字。現有 : a.張壽臣、李壽增合説的對口録音,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有存檔 (曲目名爲《剃頭》)。“文革 ”後播出。

b.田立禾表演的單口相聲的録像。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一卷第 23集收録,時長 9分 21秒。

此外,網絡上音頻資料有郭榮起的單口和彭國良、楊海荃對口的録音 (後者定名《剃頭》) ;視頻資料有尹笑聲、鄧繼增,姜昆、戴志誠,高峰、欒雲平,曹雲金、劉雲天等人的表演。

56.《怯嫖》

對口相聲。别名《對不起表哥》。所嫖女人是其舅媽 (乙的媽媽 )。臭活。

57.《怯算命》對口相聲。春典名爲《怯念兒》,俗稱《瞎子算卦》,别稱《怯算卦》。作品通過冒牌算命人的表演,揭露了不懂裝懂、耍盡伎倆、“見錢眼開 ”

的騙子行徑,指出了算命屬迷信範疇,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現存 : a.張玉堂《瞎子算卦》口述本,諶實記録。《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四卷收録,5900字。

b.孫少臣憶記本《怯算命》,賈承博整理。《中國傳統相聲大全 (補遺)》收録。5600字。

現有 : a.李伯祥、杜國芝合説。天津電視臺 1996年春晚節目,除夕夜 ( 2月 18日)首播 (曲目名字幕寫成《怯算卦》)。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一卷第 45集收録,時長 19分 56秒。

b.山東人民廣播電臺 1990年 12月 21日首播録音 (不知兩位演員姓名)。

此外,網絡上有張永熙、楊桂寶,佟守本、劉瑛琪等人的視頻資料。另,潘慶武、王學淵的視頻資料定名《算命》;高峰、欒雲平的視頻資料定名《怯算卦》。

58.

《怯算卦》

見《怯算命》。

59.

《怯念兒》

見《怯算命》。

60.《怯當行》對口相聲。原名《當行論》。亦稱《怯當當》《開當鋪》《嘲當行》《當帽鏡》《當鋪生意》等。説舊社會當鋪的一個三櫃,不學無術,不認識當品鐃鈸、丹皮、帽鏡,竟起濫外號稱 “銅草帽 ”、“小皮洗臉盆 ”和 “木頭小影壁 ”。現存 : a.郭全寶《當行論》口述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二卷

收録。

b.《劉寶瑞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均 5400字。

現有 : a.郭榮起、朱相臣 1955年合説的《當行論》的録音。“文革 ”

後,遼寧人民廣播電臺 1982年 9月 27日首播。

b.郭榮起、張慶森 1957年合説的《當行經》的録音。“文革 ”後,山東人民廣播電臺 1979年 12月 23日首播。

c.郭全寶、劉寶瑞 1956年合説的《當行論》的録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1995年首播。

d.常寶華、趙世忠 2004年在北京相聲俱樂部合説的《怯當行》的録音。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同年首播。

此外,網絡上的有岳雲鵬、孫越的《當行論》 (又稱《當鋪生意》)及孫洪亮、王長寶,丁嘉恒、張碩的視頻資料。

61.

《怯當當》

見《怯當行》。

62.

《怯跟班》

單口相聲。亦稱《怯下人》。説的是京城的小官吏曾九,脾氣大,不好伺候。跟班的都不幹了。這曾九想起了看墳的趙二的兒子傻三兒來了。傻三兒做跟班什麽都不懂,什麽都不會。比如,曾九的煙袋不通氣了,讓他通一通,他用火筷子和錘子把煙袋通裂了,就用一根秤桿替代 ;曾九給人家賀喜去,主人奉上的給曾九的茶,他喝光了 ;他坐上曾九的車回府,曾九回家没有車了,等走到家後兩脚起泡,讓傻三兒去找一個修脚的,傻三兒却給找來一個釘馬掌的。作品如同一出多幕喜劇,通過拙中見巧的傻三兒形象的塑造,發泄了普通人對不平等現象的抗争和不滿情緒。

現存 :韓子康整理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一卷收録,4400字。

現有 :郭德綱表演的單口相聲的録像,出版了 VCD盤。天津、廊坊人民廣播電臺 2008年均首播録音。

63.

《怯下人》

見《怯跟班》。

64.《怯跑堂》

A對口相聲。飯館跑堂的工作需要技巧,如上菜、算賬、照顧客人等。“我”的弟弟做跑堂,净辦外行事,鬧出了笑話,如將飯菜撒在地上,算賬算不利索,爲老年顧客送紅燒肉却端上了排骨。作品從一個側面講述了無論幹哪一行都要練好這一行的基本功。該作品雖然名爲《怯跑堂》,但此處的 “怯”作外行講。

現存魏龍豪、吴兆南録音稿,新紀元整理。《中國傳統相聲大全 (補遺)》收録,5900字。現有 : a.魏龍豪、吴兆南表演的録音,臺灣出版了音頻資料。

b.趙振鐸、趙世忠合説的《新兵》可視爲這一段子的整理本,作者王存立、楊世銘。

65.《怯跑堂》B對口相聲小段。别名《山東兒跑堂》。開飯莊子的山東人多,跑堂的多是膠東人。若有三位顧客來吃飯,其中

兩人談得熱鬧,把另一位 “干”起來了。跑堂的能給解圍,先後請這位顧客喝水、抽煙、吃瓜子兒、糕點,直至把你逗笑。回答顧客的問題,不管問什麽,回答的都能讓顧客滿意。顧客問 : “你幾月的生日 ?”他仍用口頭禪回

答: “你猜吧,反正一猜就對。”顧客説 : “不是六月的,就是臘月的,對嗎?”“對。我又是六月的,又是臘月的 ……我應該是六月生人,我出來一看天太熱,我回去了,臘月纔出來的。”

現存孫少臣的《山東兒跑堂》憶記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四卷和《中國傳統相聲小段彙集》均收録,3300字。網絡上有常寶坤、常連安合説的音頻資料。馬季創作的群口相聲《一僕二主》的部分情節運用了此小段的框架。

66.《怯弦子書》A對口或單口相聲。是説説唱民間藝人水準低下,就會一兩句唱詞反復唱,唱了幾個鐘頭,單調煩死人。且騙吃騙喝騙住宿,鬧出許多笑話。没有文字資料保存下來。 “文革 ”後,首演者當屬田立禾。網絡上有田立禾、王文玉 (或張文

霞),佟守本、汪恩禄的對口和郭德綱單口的視頻資料。天津人民廣播電臺相聲頻道 “滿不懂和假行家 ”欄目 2015年 10月 16日稱此段别名爲《怯大鼓》。

67.《怯弦子書》B對口或單口相聲。弦子書,是曲藝的一個曲種,怯弦子書就是相聲演員用倒口學唱這一曲種,既學唱詞,又學三弦伴奏的節奏。有的倒口段子用怯弦子書開頭,行話稱 “門柳兒 ”,如郭榮起與搭檔的《繞口令》,用 “怯弦子書 ———大雜燴 ”作 “門柳兒 ”;高鳳山與搭檔的《豬吃豆腐》,用《怯弦子書 ———大脚妞》作 “門柳兒 ”;中廣藝術團録製的資料《開場小唱》中也有侯寶林、劉寶瑞合説的《怯弦子書 ·大脚妞》;王學義唱過怯弦子書《説大話》;等等。

68.《怯弦子書》

C

見《怯堂會》B。

69.《怯堂會》

A對口相聲。别名《找堂會》《豆腐堂會》《豆腐房》《豆腐公司》。是説一家豆腐房開張營業,請堂會祝賀。主家設宴招待演員,全是不同的豆腐菜,最後一道菜故弄玄虚,描繪的好像白煮肉,其實是豆腐渣。現存 : a.劉寶瑞、郭全寶口述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二卷收録, 6800字。

b.劉寶瑞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15100字。 c.《馬季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14100字。現有 : a.馬季、劉寶瑞合説的録音。“文革 ”後,唐山人民廣播電臺1987年 8月 30日首播録音。1996年 12月中國唱片總公司發行的 CD盤收録了此段。

b.馬季、趙世忠合説。中央電視臺 1989年 8月 12日直播了此段演出的實况。河北人民廣播電臺 1990年 8月 26日首播録音。

c.李伯祥、杜國芝合説。天津電視臺 1995年春節期間首播録像。

d.魏文亮、張永久合説。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一卷第 10集收録,時長 12分 17秒。天津電視臺 1996年 11月 14日録像。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1997年 4月首播録音。

e.丁玉鵬、胡仲仁合説。北京電視臺 1996年 2月 19日首播録像。

此外,網絡上有寇庚傑、寇庚儒,郭德綱、張文順,李偉健、武賓,張强、趙旭,張伯鑫、于謙等人的視頻資料。

70.《怯堂會》B單口相聲。别名《怯弦子書》《弦子腔》《煉丹》《怯家當子》。諷刺民間藝人好不容易被請去做堂會,而藝術水準低下,爲吃喝丢盡了臉。無文字出版資料。至今未見表演此段的音像資料。

71.《怯家當子》

見《怯堂會》B。

72.《怯大鼓》A單口相聲。是説水準低下的民間藝人,騙吃騙喝的笑話。情節與《怯弦子書》A相同,只不過學唱的曲種不是怯弦子書,而是所謂的大鼓。現存葉利中整理本單口相聲《歪大鼓》,傳統相聲集《怪病怪治》收録,8800字。網絡上有郭德綱、于謙,謝金、楊鶴通等人的視頻資料。

73.《怯大鼓》

B

見《怯弦子書》A。

74.《怯大鼓》

C對口相聲小段。别名《大舌頭》。京韻大鼓《大西廂》的前幾句唱詞,

先正學,然後以 “大舌頭 ”的特點歪學。

無文字出版資料。

現有郭榮起、張振圻合説的録像。1980年 1月 2日中國曲藝家協會天津分會舉辦的曲藝演唱會老藝人專場中返場首演,時長 2分鐘。天津電視臺 “點播文藝 ”1986年 12月 25日開播,首期節目中首播。

75.《怯大鼓》D

對口相聲。是説藝人演唱大鼓時,由於忘詞兒 (或無固定詞兒 ),臨時現編,或前後矛盾,或前言不搭後語,或所述事件不能讓人相信等鬧出的笑話。

現存郭全寶口述本《學大鼓》,《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二卷收録, 4500字。現有 : a.郭全寶、馬季合説的《學大鼓》。筆者珍藏此段的録音。“文革”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1993年 9月 25日首播,時長 17分 42秒。

b.于寶林、馮寶華合説的《學西河》。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一卷第 34集收録,時長 13分 08秒。天津電視臺 1997年 5月 29日首播録像。

c.張永熙、趙世忠合説的《學唱大鼓》。其中有一則是怯大鼓。VCD盤《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二卷第 9集收録,時長 25分 02秒。四川電視臺 1999年 4月 20日首播録像。

76.《怯大鼓》E對口相聲。是説藝人演唱大鼓時,經常唱廢話、大實話或多此一舉的所謂的解釋的話等拖延時間,鬧出笑話。現存可軍述、新紀元整理的相聲小段《學西河大鼓》。《中國傳統相聲小段彙集》收録,1400字。尚無演員表演的音像資料。

77.《怯評戲》對口相聲。别名《列寧評戲》。 “文革 ”後,評戲的傳統和新編劇目都挖掘、公演了不少。但就這一劇種而言,存在着一些弊病。如演員老齡化,《秦香蓮》中扮演秦香蓮的演員胖,而且年齡足有 60多歲,致使有觀衆説,我要是陳世美,我也不要她。再如,有的劇團演出劇目的題材與劇種不相符。一個小劇團排演了《列寧在 1918》,演員用濃重的唐山口音表演,顯得很不協調。

郭德綱、王玥波 (或張文順、于謙 )合説。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2010年始播音 (名曰《列寧評戲》)。網絡上有郭德綱、張文順的視頻資料,但不完整。

78.《怯洗澡》對口相聲。鄉下人 “我”城裏找哥哥,看到什麽事情都新鮮、稀奇。在看電影、吃

飯、洗澡的過程中,笑話頻出。如看見電綫杆以爲是大個胡琴,看電影聽到槍炮響非常恐慌,最後進入澡堂子,看見搓澡的以爲是扒皮,並在池子裏扎猛子等。該作品折射出城裏人歧視鄉下人的世俗心態。現存金濤口述本,新紀元整理。《中國傳統相聲大全 (補遺 )》收録, 5600字。

現有 : a.王世臣、趙世忠表演的録像。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一卷第 28集收録,時長 12分 19秒。天津電視臺 1997年 5月 20日首播録像。

b.郭德綱、于謙表演的 VCD盤出版發行。

此外,網絡上有裘英俊、于丹,劉蘭亭、華世泉,李偉健、武賓,何雲偉、李菁,張鶴峰、邢文昭等人的視頻資料。

79.

《怯快書》

對口相聲。諷刺藝術水準低下的民間藝人。

無文字出版資料。

北京藝人高德明與搭檔常演的曲目。没留下音像資料。

80.

《怯説唱》對口相聲小段。用怯弦子書的形式演唱了一段荒誕誇張的唱詞。無文字出版資料。現有佟守本、范振鈺合説的録像。視頻資料 VCD盤收録,時長 3分31秒。

81.《怯講演》

對口相聲或對口相聲小段。説的是山東軍閥韓復榘 (或張宗昌 )到某中學講演,通篇發言既不合乎邏輯,又缺乏最基本的常識知識,漏洞百出,笑料連連。

現存 : a.佟雨田《韓復榘講演》口述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三卷收録,4800字。

b.劉寶瑞口述本,《傳統相聲彙集》收録,定名《韓復榘講演》;《劉寶瑞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定名《韓 “青天 ”》,13700字。

c.葉利中對口相聲小段《張宗昌講演》整理本,傳統相聲集《歪教書》收録,1600字。

現有 : a.李伯祥、孫少臣合説的《怯講演》的録像,中央電視臺録製。筆者在天津電視臺和天津電臺同時任職時,將視頻轉爲音頻,於 2003年在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每日相聲 ”欄目首播録音。

b.殷文碩表演的單口相聲小段《家務事》,係此段的片斷,天津電視臺有録像存檔。

c.劉寶瑞、郭全寶合説的《韓 “青天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有録音存檔。

d.魏龍豪、吴兆南合説的《怯講演》,把主人公改爲甲的舅舅。臺灣出版的盒式録音帶收録。

e. 20世紀 80年代陳伯華、郭榮起整理,郭榮起、張振圻曾表演過《講不完》,把主人公改成某單位領導,誇誇其談,不辦實事。未留下音像資料。

82.《怯看球》對口相聲小段。《怯講演》的片斷。是説山東軍閥韓復榘在一所中學講演後,看學生們打籃球,看到十個學

生搶一個籃球,他認定校長貪污了。説什麽若一個學生發一個球,不就不會搶了嗎 ?作品揭示了反動軍閥無知蠻横的本質。現存薛永年搜集整理本。《中國傳統相聲小段彙集》收録,800字。

83.

《怯尋宿》

對口相聲。涉嫌同性戀,臭活。

84.

《怯縣令》

對口相聲。張傑堯創演。

一個縣令因爲不懂北京方言,審案時鬧了許多笑話。

無文字出版資料。至今未見表演此段的音像資料。

85.《怯賣藥》

對口相聲。天津市文化局戲劇研究室 1982年 12月編輯出版的《曲藝研究資料 2》刊登了署名嘯峽的文章《從趙佩如的相聲目録談起》,附録 “趙佩如、李壽增上演相聲目録”中有此段。具體情節不詳。

86.《怯抽煙》

對口相聲。一個鄉下人進城,因爲没見過煙卷而將其吃下。作者、首演者尚不清楚。新中國成立後,没有人表演。

87.《怯逛窑子》

對口相聲。説兩個土財主進城,進入妓院後只知道擺闊,不懂得妓院應酬,結果被老鴇和妓女戲弄。創作者和首演者尚不清楚,新中國成立後,没人表演。

88.《怯封錢糧》對口相聲。本名《交地租》或《交租子》。作品借農民之口,表達了老百姓對清朝官制以及貪官污吏的蔑視。該作

品從一開始就使用倒口,講河北河間話。現存 : a.《張壽臣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了張立林《交租子》整理文稿。4400字。

b.侯寶林《交租子》口述本。《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二卷收録。 4900字。

現有 : a.李德鍚、張德泉合説的相聲《唼 (“怯”的誤寫 )封錢糧》, 20世紀初期灌制了唱片 (片斷 )。

b.侯寶林、郭啓儒合説的《交租子》的録音。“文革 ”後,河北人民廣播電臺 1993年 6月 9日首播。

c.李伯祥、杜國芝合説的《交地租》的録像。視頻資料《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一卷第 26集收録,時長 19分 40秒。天津電視臺 1996年 12月 12日首播。

此外,常寶坤、趙佩如 (音頻名曰《嘉禾豐糧》),李伯祥、孫少臣表演的音頻資料,郭德綱、于謙,何雲偉、李菁,曹雲金、王文林,王立、姜超等表演的視頻資料,網絡均可查到。

89.《怯抬杠》對口相聲。本名《抬杠》,又名《小抬杠》。甲用倒口表演的,故稱《怯抬杠》。乙極力解釋聽相聲的益處,甲故作不知,有意抬杠,在二人争辯之中製造笑料。表演《怯繞口令》多用它作墊話。現存:《侯寶林表演相聲精品集》收録。現有: a.侯寶林、郭啓儒用普通話表演的録音。

b.郭榮起與搭檔 (朱相臣、張振圻、馬志存等)倒口表演《繞口令》時的墊話、瓢把兒。

c.某届 CCTV相聲大賽頒獎晚會,楊少華、趙偉洲用倒口表演了這段。

d.網絡上有魏龍豪、吴兆南倒口表演的音頻資料。

90.《怯進城》對口相聲。周培岩、鄭寧合説。網絡上有倒口表演的視頻資料,但不完整,只有 5分 50秒。具體情節尚

未展開。

91.《怯上網》對口相聲。網絡上發表了文本,署名陳先生。甲倒口表演一個從農村進城的農民。他的愛人先期進城打工,通過 QQ交上一網友,甲知悉後多想了,怕她跟這個網友——城市的 “小白臉”跑了。段子一開始,甲就跟乙打聽在哪裏能上網,乙熱心幫助,甚至讓甲去他家上網。説來説去,纔知乙就是甲愛人的網友。未見有演員表演的信息。

92.《怯繞口令》對口相聲。即《繞口令》。

現存: a.郭榮起整理本。“文革”後,重新發表在《天津演唱》1979年第 3期。《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第一卷收録。11600字。

b.馮景順口述本。《傳統相聲彙集》第二輯收録。2100字。

劉寶瑞、郭全寶,大山、丁廣泉,趙心敏、張嘉利留有的録音,都是用普通話表演。郭榮起接受張壽臣的建議,首創用 “倒口”表演,之後纔有了《怯繞口令》的曲目名。該作品通過捧、逗二人的默契配合,可以彰顯演員扎實的基本功。若干段繞口令排列組合各有取捨。現有用 “倒口 ”表演的録音、録像 :

A.繞口令的排列爲: “白鬍子老頭 ”“截着墻頭扔草帽”“面鋪面冲南 ”

“扁擔、板凳 ”“葡萄皮兒 ”和 “喇嘛、鰨目 ”幾段。當最後一段説不完全時,又串到 “葡萄皮兒 ”。

a.郭榮起、朱相臣合説。音像部門出版了盒式録音帶。“文革 ”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1989年 10月 1日首播録音。

b. 1978年 10月 1日郭榮起 “文革 ”後首次登臺,與張振圻表演了此段, 13分鐘。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天津電視臺分别於 1979年 1月 27日和 4月 13日播出了此段的録音、録像。時長 20分鐘。中國唱片社 1986年 5月 1日出版了唱片。

c.郭榮起、馬志存合説。河北人民廣播電臺 1981年 12月 24日首播録音。時長 18分鐘。

d.姜寶林、陳輝合説。中央電視臺 1981年 3月 29日首播録像。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1981年 9月 26日首播録音。時長 18分鐘。

e.寇庚傑、寇庚儒合説。天津音像館 1997年録製發行的 VCD盤《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二卷第 5集收録,時長 12分 15秒。四川電視臺 1999年 4月 16日首播録像。

f.馬季、唐傑忠合説。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録製的傳統相聲欣賞會中的段子。北京人民廣播電臺 1982年 1月 24日首播録音,時長 11分鐘。中央電視臺 1990年 1月 2日首播録像。

g.陳連仲、蘇連生合説。到結尾時,逗哏的把所有繞口令串起來一氣呵成。1980年 5月 25日瀋陽曲藝團在天津長城影劇院演出的相聲專場有此段節目,時長 19分鐘。

h.陳松、楊貴田合説。河北人民廣播電臺 1983年 2月 3日首播録音。時長 21分鐘。

i.丁玉鵬、胡仲仁合説。北京電視臺 1998年 8月 26日首播録像。

此外,網絡上有孫洪亮、王長寶,周思浩、王摯洪,韓碩、張濤,王自健、丁嘉恒等人的視頻資料。

B.用 “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餅”貫穿全段。郭榮起、馬志存合説。1985年 1月 13日在天津八一禮堂首演。天津人 民廣播電臺 1985年 1月 27日首播録音。時長 14分鐘。

C.對口相聲或對口相聲小段。連續説數遍 “抱小短扁擔的 ”。

a.李伯祥、杜國芝合説。1982年 5月 27日在天津延安影劇院返場首演。時長 7分鐘。天津電視臺 1990年 1月 27日首播録像。

b.田立禾、王文玉合説。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1999年 4月 20日首播録音。 (以上參見郭榮起的文章《〈繞口令〉的整理和演出》,載《天津演唱》1979年第 3期。)

以上爲筆者所見所知的怯相聲的曲目情况及其介紹。

我們在創作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的同時,在有條件的單位和人員中,

應當積極挖掘整理傳統曲目,讓更多的 “怯相聲 ”得到加工整理,把 “怯相聲”中獨有的創作手法及其精華部分吸收過來,運用到今後的相聲創作中去,爲弘揚民族文化貢獻我們的力量!

附記 :1985~ 1987年,我隨天津市藝術研究所的老師們,做《天津曲藝史》和《中國曲藝志 ·天津卷》編纂的前期工作,主要是查閲天津解放前後的曲藝信息,然後複製、梳理。當時,我看到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劇場廣告和廣播電視報節目預告中,帶 “怯”字的相聲曲目頗多,經搜集、梳理後寫出了初稿《“怯相聲 ”瑣談》,上交給劉梓鈺所長。1988年,劉老師把稿子交給當時中國曲協研究部主任戴宏森老師,看看適合在哪發表。戴老準備在當時出版的《曲藝藝術論叢》刊載。但該論叢出版至第十輯便停刊了。戴老在天津見到我時説:“論叢雖然停了,稿子還放在我這兒吧,幾時有機會幾時發,好嗎 ?”我同意了。可後來一直没有下文。

本文最初首發在 1997年 9月出版的中國北方曲藝學校校刊《曲藝講壇》第 3期。5650字,涉及 32段曲目名。網絡上若干單位予以轉載,多處媒體及研究人員引用,以此作爲依據來解釋、評論 “怯相聲 ”。

經充實修改後,《津門曲壇》2005年第 1期發表,可惜又可悲的是,該期的校正人員未經筆者同意,把注釋全删掉了,給讀者帶來了看不明白的麻煩。删後僅剩 2530字,涉及曲目名 (僅僅是名稱 ) 44段。時任《津門曲壇》相聲部主任陳君先生,建議我把注釋糅進文章正文中,我照辦了,於 2008年 12月 23日完稿,22200字。涉及 47段曲目名。這一文件的電子版因電腦死機而丢失。本次重新整理,發現把注釋糅進正文,叙述的主綫不夠清晰。這篇文章敲字時,時常有迷茫的狀態出現,所以又决定改回帶簡表帶注釋的文體。這次定稿前,又進行了大幅度的充實和修改,既有七八十年前 “怯相聲”的的狀况,又有當今創編 “怯相聲 ”的鱗爪等不同時期的横向簡介 ;既有想方設法靠攏 “怯相聲 ”的熱潮,又有回避、遠離,談 “怯”色變的極“左”期;既有包括 “怯相聲 ”在内的挖掘傳統作品的嘗試期,又有茶館演員争先排演 “怯相聲 ”的恢復期等縱向情景的掠影。前稿只涉及傳統作品,這一次把電臺、電視臺播放、創編的帶 “怯”字的相聲也進行了梳理,列入簡表中。這一次還把網絡上音頻、視頻資料中的 “怯相聲 ”信息及網絡文本也列入了簡表中。本文成形後,達 28000字,涉及 92段曲目名 (含重名字)。首先在 “曲藝研究和創作 ”群聊發表,徵求意見,又根據這些老師和專家的意見修改後定稿。本文在成稿期間,得到南開大學鮑震培教授、中山大學黄仕忠教授和天津電臺文藝臺佀童强編輯的指點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


赞
转发 3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六辑)的论坛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