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一个家道中落但是长得不错的为了维持面子就算晚上打三份工熬夜学习白天也要充当高富帅的屌丝读了普林斯顿之后费劲脑子进了投行想成为美国上流社会人士并且把一个爱着一个死了很多年的真高富帅的白富美日到手然后移民成功功成名就结果发觉自己不管怎么努力永远都会被有色眼镜看待然后女主就算日到手了心也不是自己的于是心灰意冷回国了——对,如果背景不是911,男主不是个巴基斯坦人,这个故事感情线就有这么烂……如果不是911,如果男主不是巴基斯坦人,如果没有这更深一层的identity crisis,这本书就这么烂……
回到Lahore之后,Changez对纽约的思念,可不可以算做另一种乡愁?
being sympathetic to both is the closest approximation to neutrality.
Yes, he made a brave choice - with his Princeton-educated mind!!
No wonder it's not a Booker Prize
原标题直译为《不得已的原教旨主义者》,或因审查没能用此译名。小说完全以一个巴基斯坦人对一个美国人的讲述呈现,展现了前巴基斯坦移民眼中的美国:一个最懂得如何用经济实力压制亚洲的国家;一个嘴上说自己只关注未来,实际却沉溺于怀旧的国家。追逐美国梦的模范移民最终也没能满足美国思念过去的幻梦,一切在一场自欺欺人的爆炸中破灭,换来的是恼羞成怒的美国的背弃。整个故事是一则寓言,爱情也只是隐喻之一,人物的名字也在玩文字游戏,如主角Changez是乌尔都语中的“战士”,女友Erica也许是Am(erica)的变形,其前男友Chris可以是Christopher Columbus的昵称。
完全不觉得作者是民族主义者,而是在历史的大环境下认清了自己的定位,并勇敢的作出了选择,仅此而已。
无聊之作。我倒是愿意这样解读,此人此前一直生活在三重虚幻之中,民族意识,贵族意识,以及虚假的感情中,最后回国倒是找到了那个真正的自己。
R4 鸡肋 一半弃
男主两条线里的性格很矛盾,另外和Erica这是要有多像挪威的森林啊。。。
比较深度地关注17年布克奖长名单的收获之一。Hamid的多元文化经历对于他的写作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给了他足够的高度与别致的角度去写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反思性甚至于批判性的鬼马小说来。老实说,从这部作品来看(甚至从其最新的Exit West来看)Hamid的文笔与文学性(虽然是个玄而又玄的概念)实在不是他的强项,他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别开生面的想象力与独具一格的写法。这一本全篇都用“伪对话体”(只出现一方)写就,语言兼具幽默与感伤,故事讲的还算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用一个“不算主流”的去西方中心论的角度去探讨了留美的学生以及移民的身份危机问题,而将“911”事件作为故事发生的重大背景更是一个妙招。简言之,这部作品是一部非常有趣且值得一读的当代优秀作品,虽然它离伟大以及不朽还有不小的距离。
看在ESL成绩的份上再加一颗星XD
难得客观
不願再讀
身份冲突在小说里确实体现得很明显。说不上很动人的小说,可能对文化冲突的功利性显示作用更大;因为作业的原因,读得也比较仓促,但是有些英文原版的句子能读出翻译难达到的意境之美。
发现这书我是高中读的,但幸好是高中读的,还是浅了点。
当年读的时候很喜欢,是很多在美异乡人心境的代言
虽说叙述者的口吻令人讨厌是作者有意为之,但文笔真的很流水账,多读一秒都是折磨。看wiki的情节简介足矣。
没觉得有多好啊.
> 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
6 有用 Abe 2017-03-31 20:33:53
一个家道中落但是长得不错的为了维持面子就算晚上打三份工熬夜学习白天也要充当高富帅的屌丝读了普林斯顿之后费劲脑子进了投行想成为美国上流社会人士并且把一个爱着一个死了很多年的真高富帅的白富美日到手然后移民成功功成名就结果发觉自己不管怎么努力永远都会被有色眼镜看待然后女主就算日到手了心也不是自己的于是心灰意冷回国了——对,如果背景不是911,男主不是个巴基斯坦人,这个故事感情线就有这么烂……如果不是911,如果男主不是巴基斯坦人,如果没有这更深一层的identity crisis,这本书就这么烂……
2 有用 张昶 2013-03-19 12:21:22
回到Lahore之后,Changez对纽约的思念,可不可以算做另一种乡愁?
2 有用 三只朱 2013-03-13 16:16:02
being sympathetic to both is the closest approximation to neutrality.
1 有用 monomania 2014-03-14 09:10:45
Yes, he made a brave choice - with his Princeton-educated mind!!
1 有用 三淡发 2013-11-20 14:31:11
No wonder it's not a Booker Prize
1 有用 Seigawa 2022-11-19 19:43:43 浙江
原标题直译为《不得已的原教旨主义者》,或因审查没能用此译名。小说完全以一个巴基斯坦人对一个美国人的讲述呈现,展现了前巴基斯坦移民眼中的美国:一个最懂得如何用经济实力压制亚洲的国家;一个嘴上说自己只关注未来,实际却沉溺于怀旧的国家。追逐美国梦的模范移民最终也没能满足美国思念过去的幻梦,一切在一场自欺欺人的爆炸中破灭,换来的是恼羞成怒的美国的背弃。整个故事是一则寓言,爱情也只是隐喻之一,人物的名字也在玩文字游戏,如主角Changez是乌尔都语中的“战士”,女友Erica也许是Am(erica)的变形,其前男友Chris可以是Christopher Columbus的昵称。
1 有用 傻白甜姚姚 2014-01-26 17:27:24
完全不觉得作者是民族主义者,而是在历史的大环境下认清了自己的定位,并勇敢的作出了选择,仅此而已。
2 有用 小肥羊🇺🇦 2017-10-30 00:37:48
无聊之作。我倒是愿意这样解读,此人此前一直生活在三重虚幻之中,民族意识,贵族意识,以及虚假的感情中,最后回国倒是找到了那个真正的自己。
1 有用 树叶的叶 2016-06-19 08:31:56
R4 鸡肋 一半弃
0 有用 DeutschBremen 2013-10-08 11:14:13
男主两条线里的性格很矛盾,另外和Erica这是要有多像挪威的森林啊。。。
0 有用 别的树 2017-10-31 14:01:32
比较深度地关注17年布克奖长名单的收获之一。Hamid的多元文化经历对于他的写作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给了他足够的高度与别致的角度去写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反思性甚至于批判性的鬼马小说来。老实说,从这部作品来看(甚至从其最新的Exit West来看)Hamid的文笔与文学性(虽然是个玄而又玄的概念)实在不是他的强项,他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别开生面的想象力与独具一格的写法。这一本全篇都用“伪对话体”(只出现一方)写就,语言兼具幽默与感伤,故事讲的还算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用一个“不算主流”的去西方中心论的角度去探讨了留美的学生以及移民的身份危机问题,而将“911”事件作为故事发生的重大背景更是一个妙招。简言之,这部作品是一部非常有趣且值得一读的当代优秀作品,虽然它离伟大以及不朽还有不小的距离。
0 有用 南水 2011-07-11 21:22:15
看在ESL成绩的份上再加一颗星XD
0 有用 GZang123太大了 2011-07-26 09:16:37
难得客观
0 有用 有礼蚊子🦟 2022-02-09 20:21:15
不願再讀
1 有用 今天也吃土豆粉 2022-09-25 15:50:01 北京
身份冲突在小说里确实体现得很明显。说不上很动人的小说,可能对文化冲突的功利性显示作用更大;因为作业的原因,读得也比较仓促,但是有些英文原版的句子能读出翻译难达到的意境之美。
0 有用 momo 2023-07-26 22:57:55 山东
发现这书我是高中读的,但幸好是高中读的,还是浅了点。
0 有用 拉赫马尼诺夫 2023-02-06 16:38:03 北京
当年读的时候很喜欢,是很多在美异乡人心境的代言
0 有用 faustparody 2023-04-16 11:10:54 美国
虽说叙述者的口吻令人讨厌是作者有意为之,但文笔真的很流水账,多读一秒都是折磨。看wiki的情节简介足矣。
0 有用 落欲 2011-04-09 02:44:36
没觉得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