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的原文摘录

  • 同时吐蕃趁着边疆的防务空虚,占领了西方的一些要塞;后来大食(阿拉伯)也从海路登上南方的海岸,围攻广州。 (查看原文)
    月瓦戈医生 4赞 2021-10-02 16:54:04
    —— 引自章节: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成都)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查看原文)
    nolix 1赞 2019-05-16 06:13:15
    —— 引自章节:在成都。
  •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查看原文)
    nolix 1赞 2019-05-16 06:13:15
    —— 引自章节:在成都。
  •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查看原文)
    nolix 1赞 2019-05-16 06:13:15
    —— 引自章节:在成都。
  • 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 (查看原文)
    nolix 1赞 2019-05-16 06:13:15
    —— 引自章节:在成都。
  • 《屏迹》之三 ; 《漫成》之二 ; (查看原文)
    nolix 1赞 2019-05-16 06:13:15
    —— 引自章节:在成都。
  • 自兹藩蓠旷,更觉松竹幽; 芟夷不可阙,疾恶信如仇! (查看原文)
    nolix 1赞 2019-05-16 06:13:15
    —— 引自章节:在成都。
  • 从这样的诗句里我们会感到,杜甫是无路可走了,他的诗歌也唱到最后的一个阶段,在这阶段里说到自己的境遇时,已经没有多少高亢的声音,只有些日暮穷途的哀诉。虽然如此,他并没有放弃他诗人的责任,反映人民的生活。他说,他老年看花,模糊不清,好像在雾里观看一般,但是他看湘江一带人民的痛苦,却看得和从前一样清晰。 (查看原文)
    Brave Bamboo 1赞 2024-02-06 13:14:00
    —— 引自章节:十三 悲剧的结局
  • 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事实上是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了,若是长此下去,没有一点变动,我们真担心他六七年来开辟的诗的国土会断送在左拾遗的职位上。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 (查看原文)
    马上到站 2020-06-24 22:14:10
    —— 引自章节: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 一种矛盾的心情充分地反映在他长安前期的诗里: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致使他常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尤其是从外面回到寂寞的书斋,无论在风霜逼人的冬日,或是望着渭北的春天他终日只思念着李白;孔巢父从长安回江东时,别筵上他也一再托付他,向李白问讯。他这样怀念李白,就是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告别。 (查看原文)
    堇灿 2020-08-08 13:05:52
    —— 引自第33页
  • 唐玄宗终日在深宫里纵情声色,对于外边的情况一天比一天模糊,从一个精明有为的帝王变成一个糊涂天子。他有时偶然想到人民,豁免百姓的租税,但那些贪污的权臣的横征暴敛比他所豁免的要超过许多倍。747年,他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李林甫最疾恨文人和艺术家,因为这些人来自民间,不识“礼度”,他恐怕他们任意批评朝政,对他不利于是摆布阴谋,让这次应征的举人在考试时没有一人及第。掲晓后,他反而上表祝贺,说这足以证明如今的民间没有剩余的贤能。玄宗也只好这样受他蒙混。 (查看原文)
    堇灿 2020-08-08 13:11:00
    —— 引自第33页
  • 历代祖先的“奉儒守官”不过促使杜前热衷仕进;杜预只给他一些不能实现的事业幻想;杜审言傲慢夸大的性格对于杜甫与其说是有利的,毋宁说是有害的;血族报仇与孝悌的家风只是更加强杜甫的家族观念;母系祖先的冤狱也只能在杜甫诗中多添些悲剧的气氛。这些对于杜甫的发展不但没有多少帮助,反倒可能起些限制作用。 至于真正帮助他的发展而决定他的成就的,是开元时代由于社会繁荣产生的高度文化与天宝以后唐代政治和经济所起的重大变化,是他早年“读书破万卷”的努力与中年以后的与人民接近,体会人民的情感和生活,吸收了不少的人民的语言,换句话说,是他在某些时期内超越了他自己的阶级局限,看到他的阶级以外的事物,虽然他一直到他的晚年并没有能够完全摆脱掉他的家世和出身所给他的主要是消极方面的影响。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1-01-19 01:29:30
    —— 引自章节:家世与出身
  • 杜甫,这个歌颂了人间与自然界许多壮美事物的诗人生物中除却马和外,在他诗里占有重要位置的就要算想象中的凤凰了,不管作为直接歌咏的对象,或是作为比喻,提凰的地方不下六七十处。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1-01-19 01:34:17
    —— 引自章节:童年
  • 游侠与求仙,在李白的一生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十五岁时便起始学习剑术,二十岁时充作侠客,亲手杀死过好几个人;随后到处漫游,除却偶尔拜谒一些有权势的达官贵人外,他还求仙访道,迷信符篆,致使天台的司马子微说他有“仙风道骨”,到长安后贺知章一见面就说他是“天上谪仙人”。 (查看原文)
    诗雾树 2022-05-30 07:39:20
    —— 引自第25页
  • 虽然如此,杜甫在长安的官更生活事实上是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了,若是长此下去,没有一点变动,我们真担心他六七年来开辟的诗的国土会断送在左拾遗的职位上。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 (查看原文)
    zhujjcn 2022-10-11 20:12:27
    —— 引自第61页
  • 前人说李杜优劣,大都只就文字一边说,我以为这两种生活态度才是他俩优劣的本质。 杜甫对家人妻子的爱和他对祖国人民的爱是互相联系的。因为他那时流离困苦的情感,和当时人民大众的情感是一致的;他诗里所写的虽只是个人一家的遭遇,而实是千千万万同一被压迫者的呼号,同一苦难时代的反映;我们读他的《奉先咏怀》、《同谷七歌》等等写个人身世的诗篇,和读他的“三吏”、“三别”的心境有何不同?《奉先咏怀》末段记到家,“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因而联想到“贫窭有仓卒”,“平人固骚屑”,而又“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写出他自己对人民大众的爱,是由爱家人妻子而出发的心理过程,尤为明显。能把对家人妻子的爱发展为对人民大众的爱,这是杜甫伟大真诚的人格的表现,也是杜诗不朽根源之一;所以详细地记录他的家庭生活,不仅是写他的传记所不应该忽略的史实,并且更可表衬出他平生恫瘝在抱的心情;这和“爱国诗人”的标题是并不矛盾的。鄙意如此,冯先生以为如何? (查看原文)
    zhujjcn 2022-10-17 10:35:22
    —— 引自章节:〔附录五〕读《爱国诗人杜甫传》(夏承焘)
  • 杜甫刚到秦州,不知道李白遇赦,关于李白的行踪,传述纷纭,生死莫卜,有人甚至说他在夜郎途上已经堕死水中。于是这当年共同在梁园醉舞、傍泗水行歌的老友便一连三夜都出现在杜甫的梦中,使杜甫写成了两首最感人的描写梦境的诗,尤其是梦醒后的那一瞬间——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之一) 这两首诗一再提到“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另一首《天末怀李白》里也说“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都是对于李白的生死表示无限的疑惧和关怀。最后听说李白遇赦了,才有《寄李白二十韵》,这首诗好像在给李白作传,里边写出李白的遭遇、人格,以及在诗歌上特出的成就,并且给这被人误解的诗人做了一些辩白。 (查看原文)
    EDT 2023-04-18 19:47:53
    —— 引自章节:八 陇古的边警与艰险的山川
  • 不只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也有对于微小生物的赤子般的爱好,他不只能“巨刃磨天”,刻划山河的奇险和时代的巨变,也能描绘燕嘴蜂须和春夜的细雨。它们衬托出杜甫的为人,同时也表达了杜诗风格的多样性:既有掣鲸鱼于碧海、璀璨瑰丽、甚至有时不易索解的诗篇,也有好像不费功力、信手拈来的清词丽句。世界上第一流的大诗人多能做到这个地步,屈原是这样,莎士比亚是这样,歌德也是这样。他们往往不是文体论里的一种风格、文学史上的一个主义所能范围得住的。这一类诗在杜甫风云多变、忧患重重的诗史里,有如暴风雨中暂时的晴霁,重峦叠嶂中的一缕清溪。 (查看原文)
    EDT 2023-04-17 07:53:59
    —— 引自章节:三 论杜诗和它的遭遇
  • 在同谷县时,他穷困到了极点,每天在山谷里拾橡栗充饥,把一柄挖掘黄精的长镵托以为命,但是这时他写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把残酷的现实和丰富的想象结合在一起,他引喉高唱,不管唱得多么凄凉,他也不放弃希望,唱到第六首歌时,竟唱出“溪壑为我回春姿” (查看原文)
    EDT 2023-04-17 07:53:59
    —— 引自章节:一 人间要好诗
  • 耳聋了,客人和他谈话时须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右臂偏枯了,写信须儿子代书。丑陋而衰老的容颜受尽幕府中官僚的冷淡。他有时去拜访他们,扶杖步行,传达不肯通报,想乘轿子,又没有钱去雇 (查看原文)
    EDT 2023-04-17 07:53:59
    —— 引自章节:十三 悲剧的结局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