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会校会评本的书评 (9)

一塵 2019-06-17 18:23:45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閱讀《儒林外史彙校彙評》中所見點校中的問題

閱讀《儒林外史彙校彙評》後,發現了一些這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漢秋先生點校的點校本的問題,暫記於此。 [1]第一回第一〇頁第七行“母于灑淚分手”,應爲“母子灑淚分手”。李校本誤將“母子”訛作“母于”; [2]第一回第一三頁第十五行“正冕左手持杯”,應爲“王冕左...  (展开)
SeaHoney 2011-04-15 20:42:13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儒林外史》核心人物之王冕

王冕是《儒林外史》中登场的第一人。对于一部小说而言,最难写的就是开头,小说的开头往往都暗藏玄机,且不论现代小说对完美开头的孜孜追求,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开头,大多字字珠玑,别有深意,并且喜好以诗词开篇。《儒林外史》亦是如此。 王冕是全书中作者最倾心、...  (展开)
SeaHoney 2012-02-01 16:07:45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微驳《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上边是鲁迅先生评述《儒林外史》...  (展开)
解影天下 2013-06-12 21:17:15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闲言《儒林外史》

几百年过去,中国人的美的风姿和丑的嘴脸似乎也并无多大变化,想必再上溯千把年或者下数千来年,也大致还是如此。世情知冷暖,人面逐高低,要知世态人心,还是得读小说。 读《儒林外史》这样的小说,读到妙处时会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同时往往也要倒抽一口凉气,...  (展开)
嗔痴 2012-11-04 13:14:55

读《儒林外史》杂感

人物较多,有些有头无尾,看着伤神!不知道此书怎会推荐给中学生看,鄙人还是觉着年龄稍大者看着会获益匪浅,毕竟里面还是糅搓了大量的文史知识需要阅读者细细品味。对同龄人我还是比较推荐此书的。八股文、高压文化政策下知识分子的众生百态,惹人发笑,回味笑中带点苦...  (展开)
快活林 2011-05-07 13:45:55

悲剧艺术的经典

我喜欢《儒林外史》,当年还用它拿了一个校级课题。我也曾经诌了一篇论文,可惜毁于搬家的过程中。我就是喜欢它的真实,真实得叫你对一个阶层感到绝望:可能吴敬梓当年还挺在乎正文里面的某几个人物,但是我在《儒林外史》里就很难发现一个爽丽的读书人(或者说知识分子...  (展开)
月落星沉1990 2020-07-29 15:55:14

范进与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明着看讲述的是“儒林”之外的事情,但是篇篇文章都还是脱离不了“儒林”之内,就好比写甄宝玉为的也是反应出贾宝玉,一个为表,一个为里,表里呼应,才是作者真正想要写的的东西。 作者是明朝生人,那时的士子们科举一途为要,重视“八股文”,朝为田舍郎,暮登天...  (展开)
王公子行行不行 2019-10-13 18:33:30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二十一回~二十五回读书笔记

二十一回 内容概要: 牛布衣死后停柩甘露庵,留下诗稿一卷。在庵中读书的牛浦郎撬门撬锁,偷出诗稿,刻了印章,冒充牛布衣。 牛浦郎的爷爷牛老儿和邻居卜老爹聊天,为牛浦郎和卜老爹的外甥(孙)女定下亲事。甘露寺的老和尚因故人九门提督齐大人之邀进京,临行前叮嘱牛浦郎帮忙...  (展开)
普月·起看清冰 2022-07-05 18:41:21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虚实掩映,落笔成诗

成书、流刻于乾嘉年间,是中国文学及其传统美学在受西学混染以前最后一座全貌完备的巅峰。王国维提出诗词尚意,又以空灵为意境之最。吴敬梓将诗化的审美融入小说创作,而能精擅虚实掩映,吞吐含蓄,成为该著鲜明的艺术特征。以人物关系作为贯联叙事的索脉,在看似信马由缰式的...  (展开)

订阅儒林外史 会校会评本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