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作者雅克·德里达,要想继续从马克思主义汲取灵感,就必须忠实于总是在原则上构成马克思主义而且首要地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一咱激进的批判的东西,那就是一种随时准备进行自我批判的步骤。这咱批判在原则上显然是自愿接受它自身的变革、价值重估和自我再阐释的。
作者简介 · · · · · ·
雅克·德里达,当代思想巨擘、解构主义哲学家。青年时代的德里达求学于有“思想家的摇篮”之称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来成为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20世纪中后斯掀起巨大波澜,不仅使他成为欧美知识界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也成为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其核心概念“解构”所向披靡,广泛渗透到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学、人类学、政治学甚至建筑等领域。其著作超过40本,目前不少已经译成中文。
目录 · · · · · ·
第一章 马克思的指令
第二章 驱魔-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 耗损殆尽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第五章 隐形者的显形
"马克思的幽灵"试读 · · · · · ·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便对全人类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表现在非共产党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表现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表现在经济文化先进的发达国家。其实,在发达的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在这里我仅想谈谈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巨大影响。 一个...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for us, I venture to say, the media parade of current discourse on the end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looks most often like a tiresome anachronism.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Injunctions of Marx -
What is said here about time is also valid, consequently and by the same token, for history, even if the latter can consist in repairing with effects of conjuncture (and that is the world), the temporal is joining". The time is out of joint: time is disarticulated, dislocated, dislodged, time is run down, on the run and run down [traque et detraquel ), deranged, both out of order and mad. Time is off its hinges, time is off course, beside itself, disadjusted.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Injunctions of Marx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马克思的幽灵"的人也喜欢 · · · · · ·
马克思的幽灵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马克思的幽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不敢问的德里达的去问问拉康

尚杰:“看不见的现象”暨“没有宗教的宗教”——再读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们》

尚杰:危险的增补性——读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
> 更多书评 15篇
-
1. 资本主义所能做的只能是否认这一不可否认的东西本身:一个永远也不会死亡的鬼魂,一个总是要到来或复活的鬼魂。 2. 所有关于民主的问题,所有论及人权、人类的将来等等的普遍性话语的问题,都只会引起一些形式上的、具有正统思想的虚伪的托词,只要“外债”还没有以尽可能负责任的、内在一致的和系统的方式被正面地看待。借助于这个名字,借助于这一象征性的形象,我们正在指明一般的利益,并且首先是资本的利益,在今天的...
2022-02-08 13:27:11 1人喜欢
1. 资本主义所能做的只能是否认这一不可否认的东西本身:一个永远也不会死亡的鬼魂,一个总是要到来或复活的鬼魂。
2. 所有关于民主的问题,所有论及人权、人类的将来等等的普遍性话语的问题,都只会引起一些形式上的、具有正统思想的虚伪的托词,只要“外债”还没有以尽可能负责任的、内在一致的和系统的方式被正面地看待。借助于这个名字,借助于这一象征性的形象,我们正在指明一般的利益,并且首先是资本的利益,在今天的世界秩序中,亦即在全球市场中,这种利益将大多数人置于它的桎梏之下,以一种新的形式制约着他们。
……不过,外债的这些问题——还有由这个概念所指代的一切——若是没有至少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没有对市场、对资本的多样逻辑和对连接国家、国际法和这种市场的东西的批判,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3. 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知道与否,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也就是说——正如我们刚刚所说的——他们都是具有某种哲学和科学形式的谋划或者说允诺的绝对独特性的继承人。
4. 要想继续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中汲取灵感,就必须忠实于总是在原则上构成马克思主义而且首要地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激进的批判的东西,那就是一种随时准备进行自我批判的步骤。这种批判在原则上显然是自愿接受它自身的变革、价值重估和自我阐释的。
…… 如果说有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是我永远也不打算放弃的话,那它绝不仅仅是一种批判观念或怀疑的姿态。
5. 因此必须大声疾呼一种“新国际”,尤其是在有人居然以自由民主制的理想的名义——这种理想已经自诩最终将是人类历史的理想——无耻地宣传新福音之际。
那种新福音声称,地球和人类历史上的所有人类将永远也不会受到暴力、不平等、排斥、饥饿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压迫的影响。不是在历史终结的狂欢中欢呼自由民主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的来临,不是庆祝“意识形态的终结”和宏大解放话语的终结,而是让我们永远也不要无视这一明显的、肉眼可见的事实的存在,它已经构成了不可胜数的特殊的苦难现场:任何一点儿的进步都不允许我们无视在地球上有如此之多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在受奴役、挨饿和被灭绝,在绝对数字上,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6. ……另一方面,它又迫使他们变成只不过是单纯的剪影——如果说不是木偶的话——电视修辞学的舞台上的剪影。他们被认为是政坛上的演员,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他们现在经常说不定就仅仅只是电视演员而已。
7. 这本书,连同它声称带来的“福音”一道,为什么成了媒体的时髦玩意儿,为什么它会在忧虑不安的西方世界之意识形态的超级市场上风靡一时……媒体为什么要这样大造声势?这种类型的话语是如何被那些庆祝自由资本主义以及它命中注定与之结盟的自由民主制度的胜利的人搜寻出来,目的只是为了隐瞒——而且首先是对他们自己隐瞒——一个事实,即这一胜利凯旋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危急、脆弱、危机四伏,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灾难之中,总之是面临死亡的威胁?
今天仍旧是由马克思的幽灵所象征的死亡,如果在一个沉浸在狂欢和躁狂形式下的时代,那将是咒语驱魔的事务,而实际上对于自由资本主义本身而言也一样是死亡的威胁。
人们希望掩耳盗铃,通过对自己隐瞒所有这些失败和危险,而向我们将称之为原理的潜在力量——力量与潜能——来隐瞒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而且竟然还摆出一副讥讽的姿态。
8. 至少当我们提出这样的假设,亦即关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制度的终结这一主题的教条在今天乃是一种有倾向性的“占统治地位的话语”时,显而易见,我们仍旧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语码而说话。
9. 如果这个霸权执意要将它的独断论的交响乐安置在可疑和充满悖论的根据之上,那首先是因为这一取得了胜利的阴谋实际上在努力否认从而严守着一个秘密,即是说,从来就没有,在历史上从来就不存在在这样一个古老的事实:正在庆祝其幸免于难的东西(即资本主义与自由世界所有古老的模式)满目皆是【黑暗、威胁与被威胁】而且从来就谈不上什么“历史的”,我们由历史而被载入某个过程的绝对新篇章之中,而实际上这个过程仍旧服从于重复性的规律。
10. 没有这种责任感,也就不会有将来。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对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
11. 在此我们可以称它为正义——就必须超越当下的生命,超越和我的生命或我们的生命一样的生命。……因此它是存在于一般的当下生命之外的。
12. 那么,哈姆雷特是在什么时候以这种方式不仅命名了时代的脱节而且命名了历史和世界的脱节,命名了所有一切的脱节,仿佛它们是我们现今这个时代的失调,是我们所有时代的失调?
回应 2022-02-08 13:27:11 -
瑜生 (What is eating you, face it.)
同英文版pp. 7-8 “Since we do not see the one who orders "swear", we cannot identify it in all certainty....The hamlet, like the visor, did not merely offer protection: it topped off the coat of arms and indicated the chief's authority, like the blazon of his nobility”: 【我们只能通过声音来确认其存在,那么这个存在/物(thing)的原始/最初真实性也无从考证无法核查。它就有可能是一个披着胄甲的“假冒... (1回应)2015-07-17 18:27:24 1人喜欢
同英文版pp. 7-8 “Since we do not see the one who orders "swear", we cannot identify it in all certainty....The hamlet, like the visor, did not merely offer protection: it topped off the coat of arms and indicated the chief's authority, like the blazon of his nobility”: 【我们只能通过声音来确认其存在,那么这个存在/物(thing)的原始/最初真实性也无从考证无法核查。它就有可能是一个披着胄甲的“假冒货”,胄甲里面的那个thing可以随时替换成任何可能,却因为胄甲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首领的权威”而不受质疑。当我们跟随声音进行宣誓“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时, 我们却不知道真正的“共产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些都已经成为了披着胄甲的幽灵。】
1回应 2015-07-17 18:27:24 -
一个名字取代另一个名字,部分取代整体:人们总是能够把种族隔离的历史暴力看做是一种转喻。它的过去和现在都是一样。借助各种不同的途径(凝聚、置换、表达或再现),人们总是能够通过它的独特性辨认出如此之多仍在世界上发生的其他各种暴力。它们同时是部分、原因、结果和例证。在彼处发生的转而也会在此处发生,且总会在此处发生,不论人们处在哪里,也不论人们是在何处观看,它们都近在咫尺。故而,无限的责任被无有间歇地...
2022-01-14 22:37:59
一个名字取代另一个名字,部分取代整体:人们总是能够把种族隔离的历史暴力看做是一种转喻。它的过去和现在都是一样。借助各种不同的途径(凝聚、置换、表达或再现),人们总是能够通过它的独特性辨认出如此之多仍在世界上发生的其他各种暴力。它们同时是部分、原因、结果和例证。在彼处发生的转而也会在此处发生,且总会在此处发生,不论人们处在哪里,也不论人们是在何处观看,它们都近在咫尺。故而,无限的责任被无有间歇地用来为任何形式的良知辩护。 ……一个人的生命,就像他的死亡一样都是唯一的,永远也不只是一个范例、一个象征。而这恰恰就是一个永远要命名的东西。 引自 开场白 实际上是献词部分……无法选中这个章节
生活,按照定义,并非人所能学会的东西。不能向自己学,也不能向生活学,或者说不能由生活本身来教会生活。因此,只有向另一个人且是通过死亡来学。无论如何,只能向弥留之际的另一个人学。不论是在外部的边界还是在内部的边界,这都是一种在生与死之间的异常教学法。 引自 开场白 “最终,我当然希望学会生活”
“学会生活”的时期是一个没有监护人在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意义一此开场白正在向我们展示一一就是:学会和鬼魂一起生活。 …… 如果过去的经验是可能的,且如果人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它,那么这个问题的可能性一一它也许不再是一个问题,并且我们在此可以称它为正义——就必须超越当下的生命,超越和我的生命或我们的生命一样的生命。 引自 开场白 去思考分离之物本身的“结合为一”。这不是要坚持让分离之物合在一起,而是要我们自己进到分离之物本身“结合为一”的地方,不要损害裂隙、分散或差异,不要抹除他者的异质性。这要求(也许是命令)我们得让自己朝向未来,使自己加入到这个我们之中,在那里,分离之物也会投身于这一独特的加入行为,且不需任何概念或确然的决定性因素,不需任何知识,也不需连接和断裂的综合接头或在这之前。 引自 第一章 马克思的指令 在这里内容上的无差别并不是一种无差别性,它不是一种无差别的态度,正好相反。由于这种无差别标志着事件的任何开端,标志着未来本身的任何开端,所以它规定着对无论是什么的任何事物的兴趣,而不是无论是什么的任何事物的无差别性,以及所有内容一般的无差别性。假如没有无差别性,那就既没有意向性,也没有需要,没有欲望,如此等等。 引自 第二章 驱魔-马克思主义 在同一个地方,在同样的限度内,历史在此完成了,历史之有确定性的概念在此寿终正寝,而正是在那里,历史的历史性开始了,在那里它终于有机会预示自己的到来——允诺自己的存在。在那里,人,关于人的某种有规定的概念,被完成了,而人的纯粹人性,他人的和作为他人的人的纯粹人性,开始了,或者说,终于有机会预示自己的到来——允诺自己的存在。然而在表面上看来,它却表现为某种非人的甚或还是反人类的样式。 引自 第二章 驱魔-马克思主义 这是个脱节的时代。这个世界出毛病了。它已经破败不堪,但它的破败已不再重要。不论是年老还是年轻——人们已不再以那种方式考虑它。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年代。我们缺少衡量的尺度。我们不再了解那破败,我们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再像考虑某个单一的年代那样考虑它。这既不是成熟,也不是危机,甚至也不是痛苦,而是别的某个东西。那即将发生的事恰是年代本身的遭遇,它给予了历史的目的论次序以致命的一击。那即将到来的东西——它似乎来得不是时候——恰要降临到时间身上,但它不会准时发生。不合时宜。这是一个脱节的时代。 引自 第三章 耗损殆尽 所有民族的根性首先被扎根于一种流动的——或可流动的——人口的记忆或焦虑中。“脱节”的不仅是时间,而且也是空间,时间中的空间或者说间距。 引自 第三章 耗损殆尽 但是这个秘密也能为那一秘密的两种经验之间的某种绝对矛盾保守秘密:我告诉你的东西就是我不能够告诉你什么,我已经为它起过誓,那是我的第一罪,是我的第一坦白,一个没有坦白的坦白。它们并不排除任何其他种类的坦白,请相信我。 引自 第三章 耗损殆尽 第九十六页注释七
哀悼总是伴随有一种创伤。我在别处曾经试图指出,哀悼行为,不是其他诸行为中之一种。它就是行为本身,是一般的行为,是有特点的行为,人们也许应该借助它去重新考虑生产概念本身一一在将它与创伤、哀悼、非挪用的理想化的可重述性,以及因此在任何 tekhné(技艺)中运作的幽灵的精神化联系起来的东西中。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对明天的马克思主义、它的遗产或遗嘱的遭遇的思考,应当包括,在如此众多的其他的东西中,对政党的某种现实性和某种概念的有限性的思考。当然也包括对它的国家相关物的有限性的思考。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革命是重复的,它甚至重复用革命反对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由此得出结论说,人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却是在继承以往的条件下的创造。我们说过,一般的挪用要以他人或死去的他人甚至不止一个死者、不止一代死者为条件。关于挪用的这一说法同样也适用于自由、解放或彻底解放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必须让那悖谬尖锐化:新人越是闯入革命危机中,时代越是处于危机中,它就越是“颠倒混乱”,人们因此就越是需要召唤前辈,“借用”前辈。从“过去的精神”中承继下来的东西通常都是借用的。借用形象,借来的形象,作为借用的形象的形象性。并且那借用的东西还能说话。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这是一个“主动忘却”的绝对命令。马克思,已经死了的马克思究竟想说什么?他很清楚地知道,死者从来没有埋葬过任何人。而活着的人也同样没有,他们也不是终有一死的人,也就是说,他们完全是在自身之内,亦即是在自身之外,在自己之前承受着他们的死亡的不可能的可能性。仍旧活着的终有一死的人埋葬已经死去的活着的人,这总是必要的。死者从来没有埋葬过任何人,但活着的人也没有,活着的人仅仅只是活着,永远地活着。众神从来不会埋葬任何人。死者也好,活着的人也好,他们本身都不曾给任何人下过葬。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一方面,这种双重的社会联系将人们相互联结在一起。从人们始终都对时间感兴趣这一点来说,它能把他们联系在一起,马克思马上评论说,这里的时间指的是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的持续时间,并且指的是在所有的文化中和在经济技术发展的所有阶段。因此,这种社会联系联结的“人们”首先得有时体验,得是一些由与时间的这种关系决定的存在,而这种关系本身若是没有持续和返回,没有使生命存在的自我呈现离位并由此能确立与其他生命存在的关系的“脱节”,就是不可能的。 引自 第五章 隐形者的显形 回应 2022-01-14 22:37:59
-
瑜生 (What is eating you, face it.)
同英文版pp. 7-8 “Since we do not see the one who orders "swear", we cannot identify it in all certainty....The hamlet, like the visor, did not merely offer protection: it topped off the coat of arms and indicated the chief's authority, like the blazon of his nobility”: 【我们只能通过声音来确认其存在,那么这个存在/物(thing)的原始/最初真实性也无从考证无法核查。它就有可能是一个披着胄甲的“假冒... (1回应)2015-07-17 18:27:24 1人喜欢
同英文版pp. 7-8 “Since we do not see the one who orders "swear", we cannot identify it in all certainty....The hamlet, like the visor, did not merely offer protection: it topped off the coat of arms and indicated the chief's authority, like the blazon of his nobility”: 【我们只能通过声音来确认其存在,那么这个存在/物(thing)的原始/最初真实性也无从考证无法核查。它就有可能是一个披着胄甲的“假冒货”,胄甲里面的那个thing可以随时替换成任何可能,却因为胄甲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首领的权威”而不受质疑。当我们跟随声音进行宣誓“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时, 我们却不知道真正的“共产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些都已经成为了披着胄甲的幽灵。】
1回应 2015-07-17 18:27:24 -
1. 资本主义所能做的只能是否认这一不可否认的东西本身:一个永远也不会死亡的鬼魂,一个总是要到来或复活的鬼魂。 2. 所有关于民主的问题,所有论及人权、人类的将来等等的普遍性话语的问题,都只会引起一些形式上的、具有正统思想的虚伪的托词,只要“外债”还没有以尽可能负责任的、内在一致的和系统的方式被正面地看待。借助于这个名字,借助于这一象征性的形象,我们正在指明一般的利益,并且首先是资本的利益,在今天的...
2022-02-08 13:27:11 1人喜欢
1. 资本主义所能做的只能是否认这一不可否认的东西本身:一个永远也不会死亡的鬼魂,一个总是要到来或复活的鬼魂。
2. 所有关于民主的问题,所有论及人权、人类的将来等等的普遍性话语的问题,都只会引起一些形式上的、具有正统思想的虚伪的托词,只要“外债”还没有以尽可能负责任的、内在一致的和系统的方式被正面地看待。借助于这个名字,借助于这一象征性的形象,我们正在指明一般的利益,并且首先是资本的利益,在今天的世界秩序中,亦即在全球市场中,这种利益将大多数人置于它的桎梏之下,以一种新的形式制约着他们。
……不过,外债的这些问题——还有由这个概念所指代的一切——若是没有至少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没有对市场、对资本的多样逻辑和对连接国家、国际法和这种市场的东西的批判,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3. 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知道与否,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也就是说——正如我们刚刚所说的——他们都是具有某种哲学和科学形式的谋划或者说允诺的绝对独特性的继承人。
4. 要想继续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中汲取灵感,就必须忠实于总是在原则上构成马克思主义而且首要地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激进的批判的东西,那就是一种随时准备进行自我批判的步骤。这种批判在原则上显然是自愿接受它自身的变革、价值重估和自我阐释的。
…… 如果说有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是我永远也不打算放弃的话,那它绝不仅仅是一种批判观念或怀疑的姿态。
5. 因此必须大声疾呼一种“新国际”,尤其是在有人居然以自由民主制的理想的名义——这种理想已经自诩最终将是人类历史的理想——无耻地宣传新福音之际。
那种新福音声称,地球和人类历史上的所有人类将永远也不会受到暴力、不平等、排斥、饥饿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压迫的影响。不是在历史终结的狂欢中欢呼自由民主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的来临,不是庆祝“意识形态的终结”和宏大解放话语的终结,而是让我们永远也不要无视这一明显的、肉眼可见的事实的存在,它已经构成了不可胜数的特殊的苦难现场:任何一点儿的进步都不允许我们无视在地球上有如此之多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在受奴役、挨饿和被灭绝,在绝对数字上,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6. ……另一方面,它又迫使他们变成只不过是单纯的剪影——如果说不是木偶的话——电视修辞学的舞台上的剪影。他们被认为是政坛上的演员,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他们现在经常说不定就仅仅只是电视演员而已。
7. 这本书,连同它声称带来的“福音”一道,为什么成了媒体的时髦玩意儿,为什么它会在忧虑不安的西方世界之意识形态的超级市场上风靡一时……媒体为什么要这样大造声势?这种类型的话语是如何被那些庆祝自由资本主义以及它命中注定与之结盟的自由民主制度的胜利的人搜寻出来,目的只是为了隐瞒——而且首先是对他们自己隐瞒——一个事实,即这一胜利凯旋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危急、脆弱、危机四伏,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灾难之中,总之是面临死亡的威胁?
今天仍旧是由马克思的幽灵所象征的死亡,如果在一个沉浸在狂欢和躁狂形式下的时代,那将是咒语驱魔的事务,而实际上对于自由资本主义本身而言也一样是死亡的威胁。
人们希望掩耳盗铃,通过对自己隐瞒所有这些失败和危险,而向我们将称之为原理的潜在力量——力量与潜能——来隐瞒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而且竟然还摆出一副讥讽的姿态。
8. 至少当我们提出这样的假设,亦即关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制度的终结这一主题的教条在今天乃是一种有倾向性的“占统治地位的话语”时,显而易见,我们仍旧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语码而说话。
9. 如果这个霸权执意要将它的独断论的交响乐安置在可疑和充满悖论的根据之上,那首先是因为这一取得了胜利的阴谋实际上在努力否认从而严守着一个秘密,即是说,从来就没有,在历史上从来就不存在在这样一个古老的事实:正在庆祝其幸免于难的东西(即资本主义与自由世界所有古老的模式)满目皆是【黑暗、威胁与被威胁】而且从来就谈不上什么“历史的”,我们由历史而被载入某个过程的绝对新篇章之中,而实际上这个过程仍旧服从于重复性的规律。
10. 没有这种责任感,也就不会有将来。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对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
11. 在此我们可以称它为正义——就必须超越当下的生命,超越和我的生命或我们的生命一样的生命。……因此它是存在于一般的当下生命之外的。
12. 那么,哈姆雷特是在什么时候以这种方式不仅命名了时代的脱节而且命名了历史和世界的脱节,命名了所有一切的脱节,仿佛它们是我们现今这个时代的失调,是我们所有时代的失调?
回应 2022-02-08 13:27:11 -
一个名字取代另一个名字,部分取代整体:人们总是能够把种族隔离的历史暴力看做是一种转喻。它的过去和现在都是一样。借助各种不同的途径(凝聚、置换、表达或再现),人们总是能够通过它的独特性辨认出如此之多仍在世界上发生的其他各种暴力。它们同时是部分、原因、结果和例证。在彼处发生的转而也会在此处发生,且总会在此处发生,不论人们处在哪里,也不论人们是在何处观看,它们都近在咫尺。故而,无限的责任被无有间歇地...
2022-01-14 22:37:59
一个名字取代另一个名字,部分取代整体:人们总是能够把种族隔离的历史暴力看做是一种转喻。它的过去和现在都是一样。借助各种不同的途径(凝聚、置换、表达或再现),人们总是能够通过它的独特性辨认出如此之多仍在世界上发生的其他各种暴力。它们同时是部分、原因、结果和例证。在彼处发生的转而也会在此处发生,且总会在此处发生,不论人们处在哪里,也不论人们是在何处观看,它们都近在咫尺。故而,无限的责任被无有间歇地用来为任何形式的良知辩护。 ……一个人的生命,就像他的死亡一样都是唯一的,永远也不只是一个范例、一个象征。而这恰恰就是一个永远要命名的东西。 引自 开场白 实际上是献词部分……无法选中这个章节
生活,按照定义,并非人所能学会的东西。不能向自己学,也不能向生活学,或者说不能由生活本身来教会生活。因此,只有向另一个人且是通过死亡来学。无论如何,只能向弥留之际的另一个人学。不论是在外部的边界还是在内部的边界,这都是一种在生与死之间的异常教学法。 引自 开场白 “最终,我当然希望学会生活”
“学会生活”的时期是一个没有监护人在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意义一此开场白正在向我们展示一一就是:学会和鬼魂一起生活。 …… 如果过去的经验是可能的,且如果人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它,那么这个问题的可能性一一它也许不再是一个问题,并且我们在此可以称它为正义——就必须超越当下的生命,超越和我的生命或我们的生命一样的生命。 引自 开场白 去思考分离之物本身的“结合为一”。这不是要坚持让分离之物合在一起,而是要我们自己进到分离之物本身“结合为一”的地方,不要损害裂隙、分散或差异,不要抹除他者的异质性。这要求(也许是命令)我们得让自己朝向未来,使自己加入到这个我们之中,在那里,分离之物也会投身于这一独特的加入行为,且不需任何概念或确然的决定性因素,不需任何知识,也不需连接和断裂的综合接头或在这之前。 引自 第一章 马克思的指令 在这里内容上的无差别并不是一种无差别性,它不是一种无差别的态度,正好相反。由于这种无差别标志着事件的任何开端,标志着未来本身的任何开端,所以它规定着对无论是什么的任何事物的兴趣,而不是无论是什么的任何事物的无差别性,以及所有内容一般的无差别性。假如没有无差别性,那就既没有意向性,也没有需要,没有欲望,如此等等。 引自 第二章 驱魔-马克思主义 在同一个地方,在同样的限度内,历史在此完成了,历史之有确定性的概念在此寿终正寝,而正是在那里,历史的历史性开始了,在那里它终于有机会预示自己的到来——允诺自己的存在。在那里,人,关于人的某种有规定的概念,被完成了,而人的纯粹人性,他人的和作为他人的人的纯粹人性,开始了,或者说,终于有机会预示自己的到来——允诺自己的存在。然而在表面上看来,它却表现为某种非人的甚或还是反人类的样式。 引自 第二章 驱魔-马克思主义 这是个脱节的时代。这个世界出毛病了。它已经破败不堪,但它的破败已不再重要。不论是年老还是年轻——人们已不再以那种方式考虑它。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年代。我们缺少衡量的尺度。我们不再了解那破败,我们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再像考虑某个单一的年代那样考虑它。这既不是成熟,也不是危机,甚至也不是痛苦,而是别的某个东西。那即将发生的事恰是年代本身的遭遇,它给予了历史的目的论次序以致命的一击。那即将到来的东西——它似乎来得不是时候——恰要降临到时间身上,但它不会准时发生。不合时宜。这是一个脱节的时代。 引自 第三章 耗损殆尽 所有民族的根性首先被扎根于一种流动的——或可流动的——人口的记忆或焦虑中。“脱节”的不仅是时间,而且也是空间,时间中的空间或者说间距。 引自 第三章 耗损殆尽 但是这个秘密也能为那一秘密的两种经验之间的某种绝对矛盾保守秘密:我告诉你的东西就是我不能够告诉你什么,我已经为它起过誓,那是我的第一罪,是我的第一坦白,一个没有坦白的坦白。它们并不排除任何其他种类的坦白,请相信我。 引自 第三章 耗损殆尽 第九十六页注释七
哀悼总是伴随有一种创伤。我在别处曾经试图指出,哀悼行为,不是其他诸行为中之一种。它就是行为本身,是一般的行为,是有特点的行为,人们也许应该借助它去重新考虑生产概念本身一一在将它与创伤、哀悼、非挪用的理想化的可重述性,以及因此在任何 tekhné(技艺)中运作的幽灵的精神化联系起来的东西中。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对明天的马克思主义、它的遗产或遗嘱的遭遇的思考,应当包括,在如此众多的其他的东西中,对政党的某种现实性和某种概念的有限性的思考。当然也包括对它的国家相关物的有限性的思考。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革命是重复的,它甚至重复用革命反对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由此得出结论说,人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却是在继承以往的条件下的创造。我们说过,一般的挪用要以他人或死去的他人甚至不止一个死者、不止一代死者为条件。关于挪用的这一说法同样也适用于自由、解放或彻底解放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必须让那悖谬尖锐化:新人越是闯入革命危机中,时代越是处于危机中,它就越是“颠倒混乱”,人们因此就越是需要召唤前辈,“借用”前辈。从“过去的精神”中承继下来的东西通常都是借用的。借用形象,借来的形象,作为借用的形象的形象性。并且那借用的东西还能说话。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这是一个“主动忘却”的绝对命令。马克思,已经死了的马克思究竟想说什么?他很清楚地知道,死者从来没有埋葬过任何人。而活着的人也同样没有,他们也不是终有一死的人,也就是说,他们完全是在自身之内,亦即是在自身之外,在自己之前承受着他们的死亡的不可能的可能性。仍旧活着的终有一死的人埋葬已经死去的活着的人,这总是必要的。死者从来没有埋葬过任何人,但活着的人也没有,活着的人仅仅只是活着,永远地活着。众神从来不会埋葬任何人。死者也好,活着的人也好,他们本身都不曾给任何人下过葬。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一方面,这种双重的社会联系将人们相互联结在一起。从人们始终都对时间感兴趣这一点来说,它能把他们联系在一起,马克思马上评论说,这里的时间指的是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的持续时间,并且指的是在所有的文化中和在经济技术发展的所有阶段。因此,这种社会联系联结的“人们”首先得有时体验,得是一些由与时间的这种关系决定的存在,而这种关系本身若是没有持续和返回,没有使生命存在的自我呈现离位并由此能确立与其他生命存在的关系的“脱节”,就是不可能的。 引自 第五章 隐形者的显形 回应 2022-01-14 22:37:59
-
1. 资本主义所能做的只能是否认这一不可否认的东西本身:一个永远也不会死亡的鬼魂,一个总是要到来或复活的鬼魂。 2. 所有关于民主的问题,所有论及人权、人类的将来等等的普遍性话语的问题,都只会引起一些形式上的、具有正统思想的虚伪的托词,只要“外债”还没有以尽可能负责任的、内在一致的和系统的方式被正面地看待。借助于这个名字,借助于这一象征性的形象,我们正在指明一般的利益,并且首先是资本的利益,在今天的...
2022-02-08 13:27:11 1人喜欢
1. 资本主义所能做的只能是否认这一不可否认的东西本身:一个永远也不会死亡的鬼魂,一个总是要到来或复活的鬼魂。
2. 所有关于民主的问题,所有论及人权、人类的将来等等的普遍性话语的问题,都只会引起一些形式上的、具有正统思想的虚伪的托词,只要“外债”还没有以尽可能负责任的、内在一致的和系统的方式被正面地看待。借助于这个名字,借助于这一象征性的形象,我们正在指明一般的利益,并且首先是资本的利益,在今天的世界秩序中,亦即在全球市场中,这种利益将大多数人置于它的桎梏之下,以一种新的形式制约着他们。
……不过,外债的这些问题——还有由这个概念所指代的一切——若是没有至少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没有对市场、对资本的多样逻辑和对连接国家、国际法和这种市场的东西的批判,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3. 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知道与否,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也就是说——正如我们刚刚所说的——他们都是具有某种哲学和科学形式的谋划或者说允诺的绝对独特性的继承人。
4. 要想继续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中汲取灵感,就必须忠实于总是在原则上构成马克思主义而且首要地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激进的批判的东西,那就是一种随时准备进行自我批判的步骤。这种批判在原则上显然是自愿接受它自身的变革、价值重估和自我阐释的。
…… 如果说有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是我永远也不打算放弃的话,那它绝不仅仅是一种批判观念或怀疑的姿态。
5. 因此必须大声疾呼一种“新国际”,尤其是在有人居然以自由民主制的理想的名义——这种理想已经自诩最终将是人类历史的理想——无耻地宣传新福音之际。
那种新福音声称,地球和人类历史上的所有人类将永远也不会受到暴力、不平等、排斥、饥饿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压迫的影响。不是在历史终结的狂欢中欢呼自由民主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的来临,不是庆祝“意识形态的终结”和宏大解放话语的终结,而是让我们永远也不要无视这一明显的、肉眼可见的事实的存在,它已经构成了不可胜数的特殊的苦难现场:任何一点儿的进步都不允许我们无视在地球上有如此之多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在受奴役、挨饿和被灭绝,在绝对数字上,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6. ……另一方面,它又迫使他们变成只不过是单纯的剪影——如果说不是木偶的话——电视修辞学的舞台上的剪影。他们被认为是政坛上的演员,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他们现在经常说不定就仅仅只是电视演员而已。
7. 这本书,连同它声称带来的“福音”一道,为什么成了媒体的时髦玩意儿,为什么它会在忧虑不安的西方世界之意识形态的超级市场上风靡一时……媒体为什么要这样大造声势?这种类型的话语是如何被那些庆祝自由资本主义以及它命中注定与之结盟的自由民主制度的胜利的人搜寻出来,目的只是为了隐瞒——而且首先是对他们自己隐瞒——一个事实,即这一胜利凯旋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危急、脆弱、危机四伏,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灾难之中,总之是面临死亡的威胁?
今天仍旧是由马克思的幽灵所象征的死亡,如果在一个沉浸在狂欢和躁狂形式下的时代,那将是咒语驱魔的事务,而实际上对于自由资本主义本身而言也一样是死亡的威胁。
人们希望掩耳盗铃,通过对自己隐瞒所有这些失败和危险,而向我们将称之为原理的潜在力量——力量与潜能——来隐瞒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而且竟然还摆出一副讥讽的姿态。
8. 至少当我们提出这样的假设,亦即关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制度的终结这一主题的教条在今天乃是一种有倾向性的“占统治地位的话语”时,显而易见,我们仍旧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语码而说话。
9. 如果这个霸权执意要将它的独断论的交响乐安置在可疑和充满悖论的根据之上,那首先是因为这一取得了胜利的阴谋实际上在努力否认从而严守着一个秘密,即是说,从来就没有,在历史上从来就不存在在这样一个古老的事实:正在庆祝其幸免于难的东西(即资本主义与自由世界所有古老的模式)满目皆是【黑暗、威胁与被威胁】而且从来就谈不上什么“历史的”,我们由历史而被载入某个过程的绝对新篇章之中,而实际上这个过程仍旧服从于重复性的规律。
10. 没有这种责任感,也就不会有将来。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对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
11. 在此我们可以称它为正义——就必须超越当下的生命,超越和我的生命或我们的生命一样的生命。……因此它是存在于一般的当下生命之外的。
12. 那么,哈姆雷特是在什么时候以这种方式不仅命名了时代的脱节而且命名了历史和世界的脱节,命名了所有一切的脱节,仿佛它们是我们现今这个时代的失调,是我们所有时代的失调?
回应 2022-02-08 13:27:11 -
一个名字取代另一个名字,部分取代整体:人们总是能够把种族隔离的历史暴力看做是一种转喻。它的过去和现在都是一样。借助各种不同的途径(凝聚、置换、表达或再现),人们总是能够通过它的独特性辨认出如此之多仍在世界上发生的其他各种暴力。它们同时是部分、原因、结果和例证。在彼处发生的转而也会在此处发生,且总会在此处发生,不论人们处在哪里,也不论人们是在何处观看,它们都近在咫尺。故而,无限的责任被无有间歇地...
2022-01-14 22:37:59
一个名字取代另一个名字,部分取代整体:人们总是能够把种族隔离的历史暴力看做是一种转喻。它的过去和现在都是一样。借助各种不同的途径(凝聚、置换、表达或再现),人们总是能够通过它的独特性辨认出如此之多仍在世界上发生的其他各种暴力。它们同时是部分、原因、结果和例证。在彼处发生的转而也会在此处发生,且总会在此处发生,不论人们处在哪里,也不论人们是在何处观看,它们都近在咫尺。故而,无限的责任被无有间歇地用来为任何形式的良知辩护。 ……一个人的生命,就像他的死亡一样都是唯一的,永远也不只是一个范例、一个象征。而这恰恰就是一个永远要命名的东西。 引自 开场白 实际上是献词部分……无法选中这个章节
生活,按照定义,并非人所能学会的东西。不能向自己学,也不能向生活学,或者说不能由生活本身来教会生活。因此,只有向另一个人且是通过死亡来学。无论如何,只能向弥留之际的另一个人学。不论是在外部的边界还是在内部的边界,这都是一种在生与死之间的异常教学法。 引自 开场白 “最终,我当然希望学会生活”
“学会生活”的时期是一个没有监护人在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意义一此开场白正在向我们展示一一就是:学会和鬼魂一起生活。 …… 如果过去的经验是可能的,且如果人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它,那么这个问题的可能性一一它也许不再是一个问题,并且我们在此可以称它为正义——就必须超越当下的生命,超越和我的生命或我们的生命一样的生命。 引自 开场白 去思考分离之物本身的“结合为一”。这不是要坚持让分离之物合在一起,而是要我们自己进到分离之物本身“结合为一”的地方,不要损害裂隙、分散或差异,不要抹除他者的异质性。这要求(也许是命令)我们得让自己朝向未来,使自己加入到这个我们之中,在那里,分离之物也会投身于这一独特的加入行为,且不需任何概念或确然的决定性因素,不需任何知识,也不需连接和断裂的综合接头或在这之前。 引自 第一章 马克思的指令 在这里内容上的无差别并不是一种无差别性,它不是一种无差别的态度,正好相反。由于这种无差别标志着事件的任何开端,标志着未来本身的任何开端,所以它规定着对无论是什么的任何事物的兴趣,而不是无论是什么的任何事物的无差别性,以及所有内容一般的无差别性。假如没有无差别性,那就既没有意向性,也没有需要,没有欲望,如此等等。 引自 第二章 驱魔-马克思主义 在同一个地方,在同样的限度内,历史在此完成了,历史之有确定性的概念在此寿终正寝,而正是在那里,历史的历史性开始了,在那里它终于有机会预示自己的到来——允诺自己的存在。在那里,人,关于人的某种有规定的概念,被完成了,而人的纯粹人性,他人的和作为他人的人的纯粹人性,开始了,或者说,终于有机会预示自己的到来——允诺自己的存在。然而在表面上看来,它却表现为某种非人的甚或还是反人类的样式。 引自 第二章 驱魔-马克思主义 这是个脱节的时代。这个世界出毛病了。它已经破败不堪,但它的破败已不再重要。不论是年老还是年轻——人们已不再以那种方式考虑它。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年代。我们缺少衡量的尺度。我们不再了解那破败,我们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再像考虑某个单一的年代那样考虑它。这既不是成熟,也不是危机,甚至也不是痛苦,而是别的某个东西。那即将发生的事恰是年代本身的遭遇,它给予了历史的目的论次序以致命的一击。那即将到来的东西——它似乎来得不是时候——恰要降临到时间身上,但它不会准时发生。不合时宜。这是一个脱节的时代。 引自 第三章 耗损殆尽 所有民族的根性首先被扎根于一种流动的——或可流动的——人口的记忆或焦虑中。“脱节”的不仅是时间,而且也是空间,时间中的空间或者说间距。 引自 第三章 耗损殆尽 但是这个秘密也能为那一秘密的两种经验之间的某种绝对矛盾保守秘密:我告诉你的东西就是我不能够告诉你什么,我已经为它起过誓,那是我的第一罪,是我的第一坦白,一个没有坦白的坦白。它们并不排除任何其他种类的坦白,请相信我。 引自 第三章 耗损殆尽 第九十六页注释七
哀悼总是伴随有一种创伤。我在别处曾经试图指出,哀悼行为,不是其他诸行为中之一种。它就是行为本身,是一般的行为,是有特点的行为,人们也许应该借助它去重新考虑生产概念本身一一在将它与创伤、哀悼、非挪用的理想化的可重述性,以及因此在任何 tekhné(技艺)中运作的幽灵的精神化联系起来的东西中。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对明天的马克思主义、它的遗产或遗嘱的遭遇的思考,应当包括,在如此众多的其他的东西中,对政党的某种现实性和某种概念的有限性的思考。当然也包括对它的国家相关物的有限性的思考。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革命是重复的,它甚至重复用革命反对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由此得出结论说,人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却是在继承以往的条件下的创造。我们说过,一般的挪用要以他人或死去的他人甚至不止一个死者、不止一代死者为条件。关于挪用的这一说法同样也适用于自由、解放或彻底解放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必须让那悖谬尖锐化:新人越是闯入革命危机中,时代越是处于危机中,它就越是“颠倒混乱”,人们因此就越是需要召唤前辈,“借用”前辈。从“过去的精神”中承继下来的东西通常都是借用的。借用形象,借来的形象,作为借用的形象的形象性。并且那借用的东西还能说话。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这是一个“主动忘却”的绝对命令。马克思,已经死了的马克思究竟想说什么?他很清楚地知道,死者从来没有埋葬过任何人。而活着的人也同样没有,他们也不是终有一死的人,也就是说,他们完全是在自身之内,亦即是在自身之外,在自己之前承受着他们的死亡的不可能的可能性。仍旧活着的终有一死的人埋葬已经死去的活着的人,这总是必要的。死者从来没有埋葬过任何人,但活着的人也没有,活着的人仅仅只是活着,永远地活着。众神从来不会埋葬任何人。死者也好,活着的人也好,他们本身都不曾给任何人下过葬。 引自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义-双重街垒 一方面,这种双重的社会联系将人们相互联结在一起。从人们始终都对时间感兴趣这一点来说,它能把他们联系在一起,马克思马上评论说,这里的时间指的是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的持续时间,并且指的是在所有的文化中和在经济技术发展的所有阶段。因此,这种社会联系联结的“人们”首先得有时体验,得是一些由与时间的这种关系决定的存在,而这种关系本身若是没有持续和返回,没有使生命存在的自我呈现离位并由此能确立与其他生命存在的关系的“脱节”,就是不可能的。 引自 第五章 隐形者的显形 回应 2022-01-14 22:37:59 -
瑜生 (What is eating you, face it.)
同英文版pp. 7-8 “Since we do not see the one who orders "swear", we cannot identify it in all certainty....The hamlet, like the visor, did not merely offer protection: it topped off the coat of arms and indicated the chief's authority, like the blazon of his nobility”: 【我们只能通过声音来确认其存在,那么这个存在/物(thing)的原始/最初真实性也无从考证无法核查。它就有可能是一个披着胄甲的“假冒... (1回应)2015-07-17 18:27:24 1人喜欢
同英文版pp. 7-8 “Since we do not see the one who orders "swear", we cannot identify it in all certainty....The hamlet, like the visor, did not merely offer protection: it topped off the coat of arms and indicated the chief's authority, like the blazon of his nobility”: 【我们只能通过声音来确认其存在,那么这个存在/物(thing)的原始/最初真实性也无从考证无法核查。它就有可能是一个披着胄甲的“假冒货”,胄甲里面的那个thing可以随时替换成任何可能,却因为胄甲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首领的权威”而不受质疑。当我们跟随声音进行宣誓“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时, 我们却不知道真正的“共产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些都已经成为了披着胄甲的幽灵。】
1回应 2015-07-17 18:27:24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Routledge (2006)9.2分 32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8.4分 125人读过
-
-
Editions Galilée (2006)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欧美左派政治理论 (日海字幕组郭嘉)
- 我思我在 (山右一仁)
- 戴锦华老师文化研究 (胖子咪宝)
- philosophie contemporaine de la france (Der reisende)
- 小童看天下提及的书单 (吉吉范特西)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马克思的幽灵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有风自南 2011-02-14 17:15:59
德里达,偶然选了他作一篇作业,感觉选对了
0 有用 dynight 2008-12-30 17:24:52
很难懂啊很难懂.
2 有用 我有一个小咪咪 2018-06-29 14:12:08
第一次拜读后现代原著,心理准备还是有的。第一章,把哈姆莱特和马克思交互分析颇有意思,但德里达的文字癖真的是堪比伊拉斯谟,如同和一个边缘少女对话,初见颇有意思,认真处,终究是极难的。
2 有用 El Guaje 2011-07-02 16:11:22
江湖郎中
0 有用 她去秘密旅行了 2010-09-17 11:33:38
Jacques Derrida 解构主义和反本质主义
0 有用 等待着的人 2022-02-27 15:14:08
译错标题的书……
0 有用 肇 2022-02-18 23:12:39
有一说一,这翻译的确实不行
0 有用 KobRain MAO 2022-02-08 13:24:09
想起《Disco Elysium》里的精准概括“他们是康米主义最丧气的一个学派,净喜欢大书特书廉价的心理学分析,然后点缀一些马佐夫主义理论作为掩饰。” 资本论的副标题非常醒目,足够醒目:政治-经济-学-批判; 选择性模糊、忽视、抽象这个批判的客体,不去结构、剖析、总结其规律,而是围着主体原地兜大圈。 这种感觉像是一个奴隶在牢笼之中揪着头发狠揍自己的头,理由是再不这么做就会饿死。
0 有用 梧鸣室 2022-01-15 00:35:17
需要阅读的前置文本很多,比如福山、布朗肖、柯热夫……——而很明显,连马克思我都没有读足够,甚至很惭愧的是福山那本《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人》我都没读过,导致德里达对福山热的调侃我全程没能理解…… 我还是很浅薄地喜欢开场白部分,“最终,我当然希望学会生活” 具体见读书笔记摘录。
0 有用 普林斯堡 2022-01-01 12:44:56
真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