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阿瑟·黑利(Arthur Hailey),1920出生于英格兰贝德福德郡卢顿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加入英国空军,直至1947年定居加拿大。他所出版的作品在欧美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11部作品被翻译成40种文字,总印数超过1.7亿册。阿瑟•黑利称自己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编织故事”,他擅长把日常的故事写成引人入胜的小说。他常以美国社会中的一些重要行业为故事背景,如金融业、交通运输、新闻传媒等。故事情节多半围绕先进与落后、革新与保守之间的斗争展开,主人公多为精通技术、事业心强、果敢坚决的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在欧美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大饭店》甚至成了酒店管理学科学生必读的“教科书”。
> 全部原文摘录
三星半 怀疑美国读者真的看得明白,或者说,很在乎那些专业的东西呢? 主线太拖沓了。分散。 人物其实性格不明显。
成为公司高管没什么令我羡慕的,物质条件应有尽有的确是,但闲暇生活空洞,毫无自我探索时间,彻底沦为资本世界的精妙机器,家庭生活空间被侵蚀,因为利益关系牵连,各种应酬交际推不掉,这比福尔摩斯可怜多了,相较之下,我更喜欢福尔摩斯的有限资源下发挥最大快乐的经济学,无需大富大贵,但得找到自己智力服务的对象,投入并消耗下去,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不用太拘束,个人被外界牵制的部分可控,如此过完一生也是极为幸福的,留给... 成为公司高管没什么令我羡慕的,物质条件应有尽有的确是,但闲暇生活空洞,毫无自我探索时间,彻底沦为资本世界的精妙机器,家庭生活空间被侵蚀,因为利益关系牵连,各种应酬交际推不掉,这比福尔摩斯可怜多了,相较之下,我更喜欢福尔摩斯的有限资源下发挥最大快乐的经济学,无需大富大贵,但得找到自己智力服务的对象,投入并消耗下去,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不用太拘束,个人被外界牵制的部分可控,如此过完一生也是极为幸福的,留给世界的也有其创造力非凡的时刻,子女也可遗传其生活模式,如果喜欢的话。 当然,我不是在说公司高管就一无是处,他们对世界的贡献可不小,我只是说希望别人去承担这样的角色,如果读者性格就是工作狂,喜欢经营管理,那自然可以冒着风险代价去挑战此职位,广泛社会分工下,总得有人做这件差事。 (展开)
上世纪的通俗行业小说,首推阿瑟.黑列。但汽车城明显没有大饭店的故事紧凑,过多的人物线索显得有些散,后面四分之一才好看起来。那个叫罗利的黑人小伙子,有些可惜。
开头就让我想到现在美国三巨头“争相”破产的画面,故事情节和构思很精妙,反应了当时的大时代背景……
读起来稍微有些散,容易走神,不像大饭店那样牢牢吸引住人。从内容来讲可读性很强,阿瑟黑利对人物的描写很出色,围绕着一座汽车城里有着各式各样的人,他们互相产生交集,却又没什么关系,正是这些人共同组成了一座汽车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5篇
宁安老家
2017-11-06 19:46:23
> 6人在读
> 25人读过
> 21人想读
订阅关于汽车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夜泊苏州 2022-06-24 11:16:44
三星半 怀疑美国读者真的看得明白,或者说,很在乎那些专业的东西呢? 主线太拖沓了。分散。 人物其实性格不明显。
0 有用 吉吉范特西 2022-04-10 17:44:04
成为公司高管没什么令我羡慕的,物质条件应有尽有的确是,但闲暇生活空洞,毫无自我探索时间,彻底沦为资本世界的精妙机器,家庭生活空间被侵蚀,因为利益关系牵连,各种应酬交际推不掉,这比福尔摩斯可怜多了,相较之下,我更喜欢福尔摩斯的有限资源下发挥最大快乐的经济学,无需大富大贵,但得找到自己智力服务的对象,投入并消耗下去,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不用太拘束,个人被外界牵制的部分可控,如此过完一生也是极为幸福的,留给... 成为公司高管没什么令我羡慕的,物质条件应有尽有的确是,但闲暇生活空洞,毫无自我探索时间,彻底沦为资本世界的精妙机器,家庭生活空间被侵蚀,因为利益关系牵连,各种应酬交际推不掉,这比福尔摩斯可怜多了,相较之下,我更喜欢福尔摩斯的有限资源下发挥最大快乐的经济学,无需大富大贵,但得找到自己智力服务的对象,投入并消耗下去,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不用太拘束,个人被外界牵制的部分可控,如此过完一生也是极为幸福的,留给世界的也有其创造力非凡的时刻,子女也可遗传其生活模式,如果喜欢的话。 当然,我不是在说公司高管就一无是处,他们对世界的贡献可不小,我只是说希望别人去承担这样的角色,如果读者性格就是工作狂,喜欢经营管理,那自然可以冒着风险代价去挑战此职位,广泛社会分工下,总得有人做这件差事。 (展开)
0 有用 小十一 2018-10-14 17:06:18
上世纪的通俗行业小说,首推阿瑟.黑列。但汽车城明显没有大饭店的故事紧凑,过多的人物线索显得有些散,后面四分之一才好看起来。那个叫罗利的黑人小伙子,有些可惜。
0 有用 Ray 2009-03-29 11:18:48
开头就让我想到现在美国三巨头“争相”破产的画面,故事情节和构思很精妙,反应了当时的大时代背景……
1 有用 逸之 2017-09-20 14:15:25
读起来稍微有些散,容易走神,不像大饭店那样牢牢吸引住人。从内容来讲可读性很强,阿瑟黑利对人物的描写很出色,围绕着一座汽车城里有着各式各样的人,他们互相产生交集,却又没什么关系,正是这些人共同组成了一座汽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