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唯美”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概念,在更深刻的意义上还包含为艺术而生活以至于把生活艺术化的观念,因而它也表示一种特定的生活态度。p6
要过手段和目的一致的生活在用艺术的精神去处理生:鼓励这样处理乃是艺术和诗歌的真正的伦理的意义。(To treat life in the spirit of art,is to make a life a thing in which means and ends are indentified:to encourage such treatment,true moral significance of art and poetry)p61
唯美主义首先是一种人生观,其次才是一种艺术观。p61
7 有用 [已注销] 2018-06-22 16:49:13
那是Art Deco和Art Noveau的时代,是整个文学、艺术、音乐后现代化的开端也是高潮。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漫画至今仍被深深影响。Clamp东京巴比伦中的人物岂不是王尔德本人吗?艺术除了艺术本身外一无他物。这场拯救艺术良知的风潮,连运动都算不上,却至今都被污名化。尤其是在中国,一如周作人被鲁迅抨击,至今遗毒不断,到了人们根本不知其为何物、以不知其为何物而自豪的地步。把从浪漫主义到所谓象征主义(在中国完全化为朦胧诗,意象派)到唯美主义(中国堕化为儿女情长鸳鸯蝴蝶),无脑地线性逻辑串联起来。此书在荒漠中可以被奉为至宝,事实上却也谬种流传,也终不过消失烟雨中。这是哪门子的改革开放?一切还不及某集团未显露凶相的五十年代。浪漫主义是太明显的对政治和科学的妥协和热衷,被谬传为象征主义的抽象纯诗
4 有用 齐物秋水 2022-03-12 12:45:12
不认可全书整体之构架,书名为“美的偏至”,我看作者倒是“观念的偏至”,对言志一类作家有极深的偏见,扫数归入颓废主义去了,即使末尾的张爱玲也逃不过,可见“观念的偏至”对学术研究的损害。但作者的文献功底很好,且局部的解析颇佳。我是一边撇嘴不认同其框架,一边时不时佩服一下局部。
2 有用 宁奈 2019-07-01 19:59:26
解老师这本书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他敏锐地sense到五四时期“为人生”内部的“后院起火”,走向文艺观与人生观的唯美颓废主义,京派的趣味主义背后,是唯美颓废主义的人生观。本书兼具广阔详实的材料视野和鲜明的价值关怀,可是正因为作者义愤填膺,痛心疾首,中国近现代文人对“美”的追求都不免被他归入了唯美颓废主义的脉络,这个概念在他的论述中确实存在被过度敏感地泛化的问题。在此视野下,叔本华、康德既然是唯美颓废主义先在的哲学基础,那么王国维、蔡元培都被牵入这个脉络中。并且几乎把纯文学观念等同于唯美主义。而实际上,对“美”的追求需要进一步辨析,它内部的复杂性及其与时代的互动关系,一旦被加上道德批判的滤镜,就难免被简化。
1 有用 孤独美食佳 2021-10-19 16:03:20
题目应该是现代右派作家 涉及与西方思潮的关系还是强行阐述 语言夹带私货 为了下结论遴选材料本身就是理论的 倘若不予指出则成为意识形态宣传。客观文学史梳理做得好 解老师的功夫还是文献大数据
1 有用 哭之笑之 2022-09-15 22:35:20 浙江
事实上,“唯美”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概念,在更深刻的意义上还包含为艺术而生活以至于把生活艺术化的观念,因而它也表示一种特定的生活态度。p6 要过手段和目的一致的生活在用艺术的精神去处理生:鼓励这样处理乃是艺术和诗歌的真正的伦理的意义。(To treat life in the spirit of art,is to make a life a thing in which means and ends are indentified:to encourage such treatment,true moral significance of art and poetry)p61 唯美主义首先是一种人生观,其次才是一种艺术观。p61
0 有用 时雨廿八 2013-12-30 15:39:28
其实是为了完成散文课的任务才读的,虽然正在读的也只是吕老师要求我们读的部分,却觉得受益良多。也不知道他说得好不好-0-但是他所论述的作家们的观点、态度中有很多我很认同的地方,当然我承认这些地方并不一定是所谓的对的和正确的。
1 有用 独孤奴 2015-12-19 21:13:31
那时解老师还在开封。
1 有用 liz 2016-11-24 19:50:30
文学批评。从唯美主义到浪漫颓废的中国化。接受史。笔记:P7, P97, P155, P454
0 有用 海风吹拂小当当 2012-05-17 23:14:18
扎实,流畅,原创性。
0 有用 Espejos_ 2014-09-10 22:59:10
受益匪浅
1 有用 corner 2016-03-09 22:55:42
1. 这是系统性的首创研究。2. 丰富了有关周作人、朱自清、朱光潜、俞平伯等一般被认为是“严肃者”们的认识。3. 令人信服地解读了何其芳、梁遇春等青年京派的创作。4. 首次系统性的介绍了“狮吼-金屋”、幻社与绿社创作群,对邵洵美、滕固、章克标、叶灵凤等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读。5. 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纯诗”诗学和“纯诗”创作的方式。6. 实际上,著者另有专章谈戏剧,如此一来,本著细查了1920-19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散文、诗歌、戏剧三种文体的“唯美-颓废主义”。应当承认,小说中的“唯美-颓废主义”不显著。7. 对唯美-颓废主义之重趣味和重官能的区分,清晰、有效。8.在可以视作结语的第八章,著者对这一思潮的去向作了说明,同时亦再次表达了对彼一时代中此种主义曾盛行过的担忧与不满。。
0 有用 Endless_Summer 2023-06-08 21:10:13 上海
选题很好,写得也很有启发性,可惜明显侧重于对诗歌的研究。
0 有用 柳河 2022-09-07 21:42:49 北京
有感情分。
0 有用 婴宁 2023-06-04 18:32:19 江苏
似乎还是有些偏颇吧
0 有用 辛北北 2018-07-23 15:15:30
比较翔实周到的文学思潮梳理,对认清这个问题帮助挺大的。能再结合一些文本分析,也许更好。
0 有用 一丈雾路 2020-10-13 09:06:36
这本书就能看出来,文学思潮研究能帮助对文学史的整体了解,但越看到后面越看出研究范式的局限。
0 有用 小煤煤球 2016-11-19 17:35:56
被科普了^^
0 有用 homobulla 2015-10-21 19:10:11
读了几章,原为了解西方世纪末思潮根据老师推荐读的,后来才发现讲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受唯美颓废主义的影响== 解志熙老师真的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考据非常详实,作为了解够够的了。
0 有用 河洛越河 2020-10-24 10:38:32
我欣赏这种批判——切合时代、讲出道理。解师对文学的价值有着相当的看重。 对周作人、俞平伯、徐志摩等人的剖析涉及心理转向,补足文学史上不说或少说的邵洵美、早期朱光潜,除了论诗派诗风有些引用过泛,后期的罗曼司没有展开是兼憾事外,体式和内容都好。
0 有用 万水千山皮皮虾 2024-06-16 00:39:29 北京
材料详尽,对诗歌讨论尤多,但似对观念本身(如“美”“颓废”)内部的复杂,及其与时代的互动关系考虑不够,这是框架设计(思潮研究,乃至言志-载道二分)及道德滤镜(第八章,回应的是世纪末特有的时代焦虑,为人生,还是为艺术)导致的。解与洪子诚曾有对谈,二人的文学趣味很不一样,洪是潮汕基督教徒家庭里出身的孩子,解是西北农村的儿子,对文学中精致的东西敏感度似不如洪,若再有外来因素(不论俄苏,还是欧美),就似更不在其审美光谱中。陈均对解师的范式有很多吸收,二人都“用研究古典的方法/精神研究现代(文学)”,“新批评”-“唯美颓废”,关键词的立意一以贯之,只是少了一些激愤的论断。大概是两代学人各自的特质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