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 短评

热门 最新
  • 37 被迫改名 2011-12-21 13:12:34

    托尔斯泰有种天真气,与他相比,现当代的许多作家太成熟了,成熟到充满腐烂的气息。

  • 27 姜小白 2015-09-15 10:57:24

    读完感到很庆幸,幸好以前每每捧起这书,都翻不过二十页便束之高阁的又放起来了! 只要再年轻两岁,我觉得我就敢愚蠢的正直的鄙视鲍里斯,鄙夷他唯利是图的争名夺利。我也敢轻易的认为安德烈公爵的低谷就是中年危机,皮埃尔对人生目的的思考就是因为艾伦的放荡带给他的。指责阿纳托尔明明结过婚,却未告诉塔娜莎,试图带着娜塔莎私奔。尤其是关于战争,关于历史,太多角色,要是我再年轻两岁,我一定忍不住想看了一个商业片一样,把角色拉出来粗暴的谈论一番,过过嘴瘾。 年岁渐长的好处就是,会更宽容!不论那种生活,那种人,听闻一二,首先会尝试着了解其境遇,而不是单一片面的去看待之。老公爵那句“只有浪子跟傻瓜才会身体不好”,越想越有味道。

  • 25 陆钓雪de飘飘 2015-08-27 01:50:00

    第一卷:对于俄国小说,王彦章有个专门的说法,叫做大部头。每当下定决定将一部俄大部头纳入生活的一部分,就想起哈罗德·布鲁姆说起普鲁斯特,说读《追忆似水年华》对他而言才叫真的读长篇。长篇是整个人生的一次远走高飞。草婴的翻译至少保证了文笔,对于小说来说,文笔不行,那就唯有像刘慈欣一样呵呵了,连村上的档次都没什么好提的。而《追》的惋惜不免像红学一样形成永久的期待与绵延。《战》是读本科就买了的,当时认为(现在依旧)《卡》是俄第一,《安娜》是俄第二,所以竟有意无意地无暇读《战》。也曾翻开几十页,然后便像普通人那样撂下了。很高兴,现在整天搞哲学,闲的蛋疼时只读这本小说倒也颇产生一种心无旁骛感。第一卷在整个暑假浩浩荡荡地走完,第二卷随着吉他带上了高铁,预计十月份像吴晓东那般漫读完,我不急,这是百年孤独的佳酿

  • 10 soloye 2014-12-11 09:07:21

    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吧,等电梯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排队吃饭的时候,公交车间歇停站的时候……终于看完了,虽然更应该拿着大部头在图书馆里看,实在对不住老托尔斯泰

  • 3 本阿弥·光悦 2012-09-27 16:10:06

    战争中规划的不可能与荣誉的狂热;和平中贵族的生活和感情,以及利益纠结的聚会.情感上是宏大的"爱人类"和宗教真诚,视角上却是细微个人的,反历史宏大叙事的.它是艺术家的而非历史学家的,是自由意志对规律的反驳.因此它是宏大而细微的广阔生活史.他的心灵也如此崇高.

  • 5 米卡 2009-10-23 17:35:37

    三十岁始知托氏的面貌,比认识陀氏晚了十年

  • 3 万水千山皮皮虾 2016-06-11 22:22:28

    写得好,译的也不错。火烧莫斯科如此大场面,只用一章写,却极生动。法国人抢劫,枪毙平民,都很简练而深刻。放弃莫斯科的军事会议只是从一个六岁小女孩眼中看到一个穿军服的和一个穿长袍的争吵,有趣又生动,天才的创造。于战争具体场面所涉不多,如左传笔法。比喻很有趣,虽不免不庄重,却生意盎然,有力,接近自然。真正是会写作的人,比安娜卡列尼娜还要好,安娜中的很多情感变化的描写太细而略做作了,不自然。当然据说托翁意在批判社会制度,于恋情云云,未用力也有可能。

  • 4 Белка 2011-02-17 20:56:15

    经典就是人人都知道,但都没读过的东西。大半个月...1771页...终于啃掉了...生与死,爱与恨,一切只能用荡气回肠来形容。喜欢其中闪光的评论,只是一到战争部分就边打瞌睡边想到上学期的某段диалог~伟大的作品+翻译,深刻体会到学习托翁所用的语言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v=

  • 4 天天 2016-05-15 21:29:53

    居然看完了。居然看完了!想给自己跪下。

  • 1 萌绘 2008-11-28 12:54:55

    土型的皮耶,记忆犹新的“风雨故人来”。

  • 1 TinOO 2017-06-25 09:44:08

    这本书让我怀疑自己不会读书,断断续续三个月才读完。一个问题一直悬挂在我心中“这本书伟大在哪里?”多次反思后,我想他的伟大必须把《安娜》《复活》都看了,感受托尔斯泰的几十年的思想,哲学变化,才能了解他的伟大,只是我的阅读顺序错了。

  • 3 夜间飞行 2016-04-07 14:30:44

    经典是人人都知道讲了什么,但是大多数人都没看过的。看了之后才知道,为什么这是经典,而别的不是!

  • 2 Sunshine 2017-02-06 10:52:36

    “在奴才的心目中不可能有伟人,因为奴才对伟大这个词有奴才的理解。”

  • 0 天蓝泥巴 2015-05-18 16:51:25

    finally.....................................................

  • 0 dromobabel 2015-07-18 18:35:42

    据说在莫斯科到北京的火车上都不能读完它,那就真的无法读完了。前面还好,尾声的第二卷真是读不下去。把小说写得那么沉重难读还真是不容易,大概只是我自己的原因吧。

  • 0 望月封道 2013-11-01 19:26:04

    该中学的时候看~

  • 1 Napkin Folder 2015-07-18 22:01:30

    被托翁的才华彻底震惊了

  • 2 凉月1985 2017-12-30 20:00:49

    向托翁致敬,向草婴致敬。15年之后,再读此书!几乎用了两年重读完毕,在此期间,草婴先生已经去世。兴许是人生阅历的增长,对于托翁的许多观点不再认同,下一个15年,是不是又会来一次修正?答案是肯定的。旧书不厌百回读。

  • 1 柏拉图斯特拉 2018-02-03 10:44:50

    战争与和平的规律,其实就是没有规律;托翁用一种宽容的眼光描写各阶层的众生相;人物太多,难免有些角色性格不够突出;自带主角光环的安德烈公爵居然会死,有点意外,不过死的也很壮烈,成就了两对姻缘;尾声部分的第二章可以说是很有哲学性的思考了,得多读几遍,一直以为托翁不如老陀思考的深,读完这里有了质的改观;里面的金句太多,随手摘抄一则:在奴才的心目中不可能有伟人,因为奴才对伟大这个词有奴才的理解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