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虚荣心是一种同真正的悲哀格格不入的情感,然而这种感情在人的天性中却根深蒂固,就连最强烈的悲痛也很难把它驱除。在悲痛的时刻,虚荣心表现为想显得伤心、不幸或坚强。我们不承认存在这样一些卑劣的愿望,但它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即使在极度悲哀的时刻),并损害了悲哀的力量、美德和真诚。
托尔斯泰和高尔基都写过类似的童年少年青年,但两个人的阶层、生活背景是如此的不同,对照着读别有一番滋味。看别人写托尔斯泰,总是显得那么的神经质和多愁善感,但看托尔斯泰写自己,却那么的真挚和有趣。虽然此书并不是没有渲染的笔触,托尔斯泰后来也觉得缺点多多,但即使如此,我也读的很投入很开心。
真实,软弱,多情,非常明快生动,感人
托尔斯泰写这本书时才二十出头,因此语气还稚嫩,文字也浅显,我甚至觉得俄国味儿不够浓。草婴的译文是很好的,但更喜欢他译的陀导作品,磨脑子的书更让人记忆深刻。
细腻的写作,有点矫情,没想到对他的父亲那么爱。
28岁写成本书,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已经隐隐露于笔端,开始主张“道德自我修养”,作品中露出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半自传体的小说,真诚地剖析自我性格上的缺陷和阴暗面。托翁一生价值观经历了数次剧烈变化,直至80高龄,临死前10天还秘密离家出走。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托翁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即使是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之后,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样一颗伟大的心灵,为了穷苦人所遭受的不公和苦难而终生感到痛苦和自责。
2019149: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年轻的托翁回望并不太遥远的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就像回望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幽暗的小径与墨绿色的燕麦田一样,有着留存记忆的美好与真纯,也有面对失去的怅惘与叹息。从童年的无忧无虑到青春的烦恼与空虚,那些生命中不期而至的意外、猝不及防的离别与死亡,以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使内心悄然发生转变的时刻与事件,陀翁的青春已然经历了成长与思想的动荡。在这里托翁已经提出“我确信任人的使命在于追求道德的完善”,其道德家的气质已初见端倪。
思想未定型期的作品 经历每一个年龄阶段摇摆不定的性格 重塑
在几乎所有作品中,托尔斯泰所追求的东西是经久不衰、一以贯之、一成不变的,它就是“真实”。在这部半自传体小说里,他在探索幽秘莫测的人类内心精神世界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特别是客观真实地去描写那些经常被理想化、浪漫化和感情化的细微情感和心理活动。他敢于完全正视人性中难以克服、不可避免的种种弱点(如覆盖面最广、生命力极强的虚荣心)以及情感本身的时效性非常短这个特点,并毫无掩饰地加以暴露和分析,令人敬佩。
《童年》《少年》《青年》是托尔斯泰很早期的作品, 整体读下来感觉就是1.5倍速播放的《追忆似水年华》,所以个人评价真的是不太喜欢。不过一边读一边还是感到很有趣,真没有想到托尔斯泰也有如此细腻柔情的一面。三个中篇里面登场的人物很多,私底下猜测战和、安娜和复活里的好些个人物可能就是脱胎于此。作者成长了,他笔下的人物也跟着立体深邃起来。今年想要系统地读一下托尔斯泰的中短篇,这一本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电影拍得再好也终究没有文字的那种感觉,文字之美能造出一面心灵的镜子
卧床阅读
童年是我一生幸福的源泉,因幸福而感伤,此生此世,魂牵梦萦。 本期待书中描写青年时代思想和精神的内容多一些,但是除了童年温情之外,青少年的部分太琐碎贫乏了
因为发现托尔斯泰年轻时居然也是个装逼犯,所以迫不及待地找来读了。为何托翁年轻时明明想得蛮通透了,却还是做出了那么多荒唐事…可见知与行还是有距离的
欣喜地发现不一样的童年有一样的想法,即使难成伟人也觉得愉悦
直白又有趣,淳朴又有灵性。大部头也是从第一个字开始的,好一个有趣的小男孩。
看这本书吧,你会变成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我们需要脱离低级趣味吗???
托尔斯泰早年作品,一世纠结的开始。
知己!
推荐《童年》,《少年》次之。
> 童年·少年·青年
14 有用 [已注销] 2012-04-27 15:12:59
虚荣心是一种同真正的悲哀格格不入的情感,然而这种感情在人的天性中却根深蒂固,就连最强烈的悲痛也很难把它驱除。在悲痛的时刻,虚荣心表现为想显得伤心、不幸或坚强。我们不承认存在这样一些卑劣的愿望,但它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即使在极度悲哀的时刻),并损害了悲哀的力量、美德和真诚。
14 有用 小黄兔 2017-03-20 14:22:06
托尔斯泰和高尔基都写过类似的童年少年青年,但两个人的阶层、生活背景是如此的不同,对照着读别有一番滋味。看别人写托尔斯泰,总是显得那么的神经质和多愁善感,但看托尔斯泰写自己,却那么的真挚和有趣。虽然此书并不是没有渲染的笔触,托尔斯泰后来也觉得缺点多多,但即使如此,我也读的很投入很开心。
6 有用 孙智正 2015-07-29 12:17:53
真实,软弱,多情,非常明快生动,感人
4 有用 Irgendwann 2012-04-04 10:24:12
托尔斯泰写这本书时才二十出头,因此语气还稚嫩,文字也浅显,我甚至觉得俄国味儿不够浓。草婴的译文是很好的,但更喜欢他译的陀导作品,磨脑子的书更让人记忆深刻。
2 有用 阅微草堂 2013-09-17 21:12:45
细腻的写作,有点矫情,没想到对他的父亲那么爱。
1 有用 海扬尘 2011-01-07 19:13:13
28岁写成本书,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已经隐隐露于笔端,开始主张“道德自我修养”,作品中露出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半自传体的小说,真诚地剖析自我性格上的缺陷和阴暗面。托翁一生价值观经历了数次剧烈变化,直至80高龄,临死前10天还秘密离家出走。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托翁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即使是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之后,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样一颗伟大的心灵,为了穷苦人所遭受的不公和苦难而终生感到痛苦和自责。
4 有用 成知默 2019-12-13 14:47:41
2019149: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年轻的托翁回望并不太遥远的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就像回望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幽暗的小径与墨绿色的燕麦田一样,有着留存记忆的美好与真纯,也有面对失去的怅惘与叹息。从童年的无忧无虑到青春的烦恼与空虚,那些生命中不期而至的意外、猝不及防的离别与死亡,以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使内心悄然发生转变的时刻与事件,陀翁的青春已然经历了成长与思想的动荡。在这里托翁已经提出“我确信任人的使命在于追求道德的完善”,其道德家的气质已初见端倪。
1 有用 哈默林騎士 2011-02-28 16:09:19
思想未定型期的作品 经历每一个年龄阶段摇摆不定的性格 重塑
2 有用 小四不象 2012-04-10 22:14:50
在几乎所有作品中,托尔斯泰所追求的东西是经久不衰、一以贯之、一成不变的,它就是“真实”。在这部半自传体小说里,他在探索幽秘莫测的人类内心精神世界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特别是客观真实地去描写那些经常被理想化、浪漫化和感情化的细微情感和心理活动。他敢于完全正视人性中难以克服、不可避免的种种弱点(如覆盖面最广、生命力极强的虚荣心)以及情感本身的时效性非常短这个特点,并毫无掩饰地加以暴露和分析,令人敬佩。
1 有用 八月的可乐 2020-02-06 09:48:12
《童年》《少年》《青年》是托尔斯泰很早期的作品, 整体读下来感觉就是1.5倍速播放的《追忆似水年华》,所以个人评价真的是不太喜欢。不过一边读一边还是感到很有趣,真没有想到托尔斯泰也有如此细腻柔情的一面。三个中篇里面登场的人物很多,私底下猜测战和、安娜和复活里的好些个人物可能就是脱胎于此。作者成长了,他笔下的人物也跟着立体深邃起来。今年想要系统地读一下托尔斯泰的中短篇,这一本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2 有用 健闻 2011-11-16 22:07:59
电影拍得再好也终究没有文字的那种感觉,文字之美能造出一面心灵的镜子
0 有用 清暉 2012-01-21 20:14:13
卧床阅读
1 有用 大蔚 2017-03-18 22:12:11
童年是我一生幸福的源泉,因幸福而感伤,此生此世,魂牵梦萦。 本期待书中描写青年时代思想和精神的内容多一些,但是除了童年温情之外,青少年的部分太琐碎贫乏了
1 有用 Antigonus 2018-01-29 20:16:14
因为发现托尔斯泰年轻时居然也是个装逼犯,所以迫不及待地找来读了。为何托翁年轻时明明想得蛮通透了,却还是做出了那么多荒唐事…可见知与行还是有距离的
1 有用 禧千 2013-03-01 21:46:58
欣喜地发现不一样的童年有一样的想法,即使难成伟人也觉得愉悦
0 有用 天蓝泥巴 2011-11-06 18:01:32
直白又有趣,淳朴又有灵性。大部头也是从第一个字开始的,好一个有趣的小男孩。
0 有用 yvette 2008-12-21 16:41:03
看这本书吧,你会变成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我们需要脱离低级趣味吗???
0 有用 战斗时代 2010-06-24 23:24:45
托尔斯泰早年作品,一世纠结的开始。
0 有用 石独步∆ 2012-10-31 06:45:22
知己!
0 有用 看不见的城市 2013-12-11 21:08:19
推荐《童年》,《少年》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