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没办法对伊凡伊里奇之死做摘录或做笔记,每个字都惊心动魄
2019044:选本不是太好,收录了不少惩恶扬善、劝诫世人的寓言或童话,太过浅露直白,而少了几分蕴藉含蓄之美;《伊凡·伊里奇之死》《克鲁采奏鸣曲》《魔鬼》《谢尔基神父》诸篇最佳,基本涵盖了托翁《忏悔录》中的几大主题:纵欲与禁欲的撕扯与矛盾,生命的虚无与对死亡的恐惧,从宗教信仰中寻求解脱与灵魂的慰藉。《伊万·伊里奇》中挣扎于生死边缘、独自与死亡搏斗的景象简直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也再次印证了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还好,死的是他,不是我”,死是一个人的事,只能自己去承担所有的幽暗与苦痛。虽然托翁絮絮叨叨的道德说教不免让人觉得厌烦与乏味,但正如纳博科夫所说:“他的小说艺术如此强大、熠熠生辉,如此富有原创性而又具有普世意义,因此后者完全超越了他的布道”。
托尔斯泰信奉的是新教。《人靠什么生活》、《伊凡*伊里奇的死》、《克鲁采奏鸣曲》、《因果报应》、《谢尔基神父》、《地狱的毁坏和重建》哪一篇不是伟大的小说呢?极其简朴而生动、几乎寓言的形式中包含了予人以最深刻的感动和沉思的力量,确实称得上是最高意义上的、无与伦比的杰作。人活着哪怕只有一天,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就一天不会停止。
晚年的托尔斯泰脑子没问题吧
灵与肉,生与死,信仰与虚无,爱恨与情仇,富人与穷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永恒的人类命题。。
在《伊凡.伊里奇的死》中对伊凡.伊里奇临死前种种心理活动的刻画出神入化,令人不禁怀疑托尔斯泰是否真的亲身经历过死亡,并复活后将自身的感受写了出来。在《克鲁采奏鸣曲》中严肃又无情地揭穿了爱情的原始动力(或者说核心动力)就是肉体的性欲,他撕破了披在爱情身上神圣而充满诗意的美丽外衣,暴露出了爱情原始而真实的模样,令人震惊又无可辩驳。
家常读书的有声版——我的爱好与此类小说无缘。
克鲁采奏鸣曲
很棒!
It is amazing how complete is the delusion that beauty is goodness.
当小说开始宣扬主义,它的可读性就降低了很多,即便是托尔斯泰也在所难免。。不过,也就是托尔斯泰能在宣扬主义时还着力写小说,其中的几篇还是很精彩的,功力很深~另,如果某种主义或宗教宣宣的笔杆子里,有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文豪,也是灰常幸运的~
情与欲望
托尔斯泰只写小说就好了,为什么还在《克鲁采奏鸣曲》后写一篇跋,反复宣扬他那显得有些刻板僵化的道德律令,并说自己是基于此写的这篇小说。那么这是一篇根据大脑中黑白分明、好坏对立的理念创作的小说咯。小说难道能这样写吗?读那篇跋读得我超郁闷,一下子抹除了我看小说时的内心感受。
伊凡-伊里奇之死
中篇都很好,感觉像把未来生活可能糟糕的一面先预习了一遍。最“丧”的地方都在细节里,不过有预习总比没有预习要好
《谢尔基神父》《克鲁采奏鸣曲》
配合毛姆写托尔斯泰的那篇一起看,其乐无穷。
听说托翁的妻子曾差点跟演奏这首奏鸣曲的钢琴家塔涅耶夫勾搭上了 由此产生的创作灵感
这个中篇相当犀利地揭示两性与婚姻的实质。托尔斯泰把女人定义为「勾搭癖好者、结婚狂、泄欲工具、婚后劳碌狂\外遇机会主义者」,现在看来未免太简单粗暴。真想把这大文豪拉到现代社会,和他讨论一番。母爱怎么就成作茧自缚了?还有,为什么夫妻间没有爱却还有嫉妒和占有之心?不懂。
道德的力量
> 克鲁采奏鸣曲
8 有用 wandoucui 2012-10-08 11:18:17
没办法对伊凡伊里奇之死做摘录或做笔记,每个字都惊心动魄
8 有用 成知默 2019-04-18 16:24:03
2019044:选本不是太好,收录了不少惩恶扬善、劝诫世人的寓言或童话,太过浅露直白,而少了几分蕴藉含蓄之美;《伊凡·伊里奇之死》《克鲁采奏鸣曲》《魔鬼》《谢尔基神父》诸篇最佳,基本涵盖了托翁《忏悔录》中的几大主题:纵欲与禁欲的撕扯与矛盾,生命的虚无与对死亡的恐惧,从宗教信仰中寻求解脱与灵魂的慰藉。《伊万·伊里奇》中挣扎于生死边缘、独自与死亡搏斗的景象简直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也再次印证了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还好,死的是他,不是我”,死是一个人的事,只能自己去承担所有的幽暗与苦痛。虽然托翁絮絮叨叨的道德说教不免让人觉得厌烦与乏味,但正如纳博科夫所说:“他的小说艺术如此强大、熠熠生辉,如此富有原创性而又具有普世意义,因此后者完全超越了他的布道”。
4 有用 海扬尘 2010-12-31 22:12:23
托尔斯泰信奉的是新教。《人靠什么生活》、《伊凡*伊里奇的死》、《克鲁采奏鸣曲》、《因果报应》、《谢尔基神父》、《地狱的毁坏和重建》哪一篇不是伟大的小说呢?极其简朴而生动、几乎寓言的形式中包含了予人以最深刻的感动和沉思的力量,确实称得上是最高意义上的、无与伦比的杰作。人活着哪怕只有一天,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就一天不会停止。
6 有用 汤之问棘🌈 2013-08-04 08:42:42
晚年的托尔斯泰脑子没问题吧
0 有用 Tulipe noire 2013-05-27 09:03:42
灵与肉,生与死,信仰与虚无,爱恨与情仇,富人与穷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永恒的人类命题。。
2 有用 小四不象 2012-04-05 17:50:02
在《伊凡.伊里奇的死》中对伊凡.伊里奇临死前种种心理活动的刻画出神入化,令人不禁怀疑托尔斯泰是否真的亲身经历过死亡,并复活后将自身的感受写了出来。在《克鲁采奏鸣曲》中严肃又无情地揭穿了爱情的原始动力(或者说核心动力)就是肉体的性欲,他撕破了披在爱情身上神圣而充满诗意的美丽外衣,暴露出了爱情原始而真实的模样,令人震惊又无可辩驳。
0 有用 Philharmania 2011-08-05 09:56:21
家常读书的有声版——我的爱好与此类小说无缘。
0 有用 voldemort 2011-09-25 21:52:56
克鲁采奏鸣曲
0 有用 雨雪霏霏 2012-09-14 11:06:08
很棒!
0 有用 V' 2013-03-25 13:31:16
It is amazing how complete is the delusion that beauty is goodness.
0 有用 Chandler 2012-09-17 15:19:24
当小说开始宣扬主义,它的可读性就降低了很多,即便是托尔斯泰也在所难免。。不过,也就是托尔斯泰能在宣扬主义时还着力写小说,其中的几篇还是很精彩的,功力很深~另,如果某种主义或宗教宣宣的笔杆子里,有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文豪,也是灰常幸运的~
0 有用 战斗时代 2010-01-23 10:46:13
情与欲望
1 有用 啸寒 2015-04-21 19:59:07
托尔斯泰只写小说就好了,为什么还在《克鲁采奏鸣曲》后写一篇跋,反复宣扬他那显得有些刻板僵化的道德律令,并说自己是基于此写的这篇小说。那么这是一篇根据大脑中黑白分明、好坏对立的理念创作的小说咯。小说难道能这样写吗?读那篇跋读得我超郁闷,一下子抹除了我看小说时的内心感受。
0 有用 作为畸人的次品 2008-10-25 04:43:45
伊凡-伊里奇之死
1 有用 Bernie 2017-09-27 00:13:58
中篇都很好,感觉像把未来生活可能糟糕的一面先预习了一遍。最“丧”的地方都在细节里,不过有预习总比没有预习要好
0 有用 BuBu 2013-01-29 21:41:01
《谢尔基神父》《克鲁采奏鸣曲》
0 有用 大鲸 2012-08-08 21:40:22
配合毛姆写托尔斯泰的那篇一起看,其乐无穷。
0 有用 郁郁鱼鱼 2012-10-31 23:42:53
听说托翁的妻子曾差点跟演奏这首奏鸣曲的钢琴家塔涅耶夫勾搭上了 由此产生的创作灵感
0 有用 好大一只羊飞过 2013-08-06 11:35:53
这个中篇相当犀利地揭示两性与婚姻的实质。托尔斯泰把女人定义为「勾搭癖好者、结婚狂、泄欲工具、婚后劳碌狂\外遇机会主义者」,现在看来未免太简单粗暴。真想把这大文豪拉到现代社会,和他讨论一番。母爱怎么就成作茧自缚了?还有,为什么夫妻间没有爱却还有嫉妒和占有之心?不懂。
0 有用 健闻 2012-05-12 21:24:59
道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