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老在上课的时候提到此书颇多,可能是因为最近为此书劳心颇多。
此书收了他为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做的序言,大概是改了一个名字的。我个人觉得此文写得不错(敬佩他也是从此文开始的,或许很多人和我有相似的经历),了解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将近十年时间的思想史,梁启超是个绝佳的入口,此文的写作便致力于此。而对这一段时间思想文化的转型及其与中国近现代文化的走向及定型之间的考量,目前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
据朱维铮老所讲,二集收录了增订本未收的一些文章,他本来想把讲毛泽东的一篇文章放入,但考虑到出版审查,还是放弃了。
二集还收录了一些他编写或撰著的书的序言之类,其实我觉得这些序言还是很重要的。
好像还有他读清史的一些随感,可能行文形式有些类似于增订本中的《从晚明至晚清的历史断想》吧。
觉得朱维铮老最近多年来很是关心近代史,尤其是晚清民初这一段。或许因为这是一段音调未定的传统吧。对这个时段的历史叙述被赋予了太多建构起来的现实意义,因为这是一个古今中外交织动荡的时代,现代需由它来确认自己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古代史的一切叙事又是为了顺其自然地把历史引导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近代,于是,历史就从近代的两端展开……
朱维铮老之前为《中国近代学术名著》做序言,他那种“走出中世纪”的心情或许是我们这辈人难以理解的,但是带着一份执着的追问,沿着这些老先生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我们需要重新厘清历史是什么,然后才能追问历史为什么。
读朱维铮老的书,不难理解,他在试图重新叙述历史,但是我们也明白历史不是叙述中的历史。所以,读书不是简单地为了求知,而是为了获得求知的本领,因为读得多了之后会渐渐地明白历史其实是模糊的,不那么明确的,虽然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
还是朱维铮老常引用的一句话:历史是从矛盾的叙述中清理出来的。
PS:晚上逛书店看到它,可惜没有时间细看,过阵子一定把它带回家。
顺便说一下,还看到了新版的葛兆光的《汉字的魔方》,赞一下复旦出版社!
期待中……
|
最近也在翻这本书,虽然身在复旦社,却对朱教授的著作不如楼主了解,惭愧惭愧……
看完了,希望复旦再开明点...
今天在学人买了 本来以为朱老师是搞纯粹的经学史的 今天在学人翻到这本书 却发现原来朱老师对近代学术文化史也有很好的阐述 所以买了 呵呵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