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y
译者: 邓正来
出版年: 2008-6
页数: 386
定价: 4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政治学说史
ISBN: 9787208078628
内容简介 · · · · · ·
深邃睿智的政治理论圣经
畅销70年的大学经典
最新修订版 全新中译本
在本书中,萨拜因不仅对政治学说从理论上做了探讨,而且从历史的角度对古希腊以来两千多年的政治学说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做了系统的阐述。上卷内容涵盖了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教会时代西方政治思想流变的主要脉络。该书内容广泛,史料丰富,是其他同类著作难以比拟的,自1937年问世后,就被西方许多国家列为政治学教科书或必读参考书,在我国今天的政治学研究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此次根据最新修订版译出的全新中文本,在学术规范等诸多方面较之旧译本均有提高。
政治学说史(上卷)的创作者
· · · · · ·
-
乔治·萨拜因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乔治•霍兰•萨拜因 (George Holland Sabine),1880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迭顿城,1903年入康奈尔大学,1906年获博士学位。在斯坦福、康奈尔以及其他一些美国大学里任教,并为美国哲学协会、政治学协会的会员。作为“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倡导者,在美国学术界享有盛誉。
修订者简介:
托马斯•兰敦•索尔森(Thomas Landon Thorson),1934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拉博特,1956年入印第安纳大学,1960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经济系任教,为西方政治哲学界的后起之秀。
译者简介:
邓正来,受聘于国内多所高校。曾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西方法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创办并主编《中...
作者简介
乔治•霍兰•萨拜因 (George Holland Sabine),1880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迭顿城,1903年入康奈尔大学,1906年获博士学位。在斯坦福、康奈尔以及其他一些美国大学里任教,并为美国哲学协会、政治学协会的会员。作为“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倡导者,在美国学术界享有盛誉。
修订者简介:
托马斯•兰敦•索尔森(Thomas Landon Thorson),1934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拉博特,1956年入印第安纳大学,1960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经济系任教,为西方政治哲学界的后起之秀。
译者简介:
邓正来,受聘于国内多所高校。曾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西方法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主编。主要著作和译著有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卷)等。
目录 · · · · · ·
第三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编 关于城邦的理论
第一章 政治理论的背景
政治理论和人类的进化
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
作为西方文化传统之特性的政治理论
希腊人以前的文明的发展
政治哲学的创立
第二章 城邦
社会阶级
政治制度
政治理想
第三章 柏拉图以前的政治思想
民众的政治辩论
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
自然与约定
苏格拉底
第四章 柏拉图:《理想国》
政治科学的必要性
美德即知识
意见的无能
作为一种典型的国家
相互需要和劳动分工
等级和心灵
正义
财产和家庭
教育
略去法律
第五章 柏拉图:《政治家》和《法律篇》
重新承认法律
金质的法律纽带
混合式国家
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教育制度和宗教制度
《理想国》与《法律篇》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政治理想
新政治科学
统治的种类
法治(The Rule of Law)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彼此冲突的权力主张
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政治现实
政治体制与道德体制
民主制原则与寡头制原则
切实可行的最优国家
政治家的新艺术
作为发展的自然或本性(nature)
第八章 城邦的衰落
城邦的失败
隐退抑或抗议
伊壁鸠鲁学派
犬儒学派
第二编 关于世界社会的理论
第九章 自然法
第十章 西塞罗和罗马法律人
第十一章 塞涅卡和教父们
第十二章 民族及其法律
第十三章 有关授权的争论
第十四章 人的普遍性
第十五章 美男子菲利普和博尼费斯八世
第十六章 帕都亚的马尔西利奥和奥肯的威廉
第十七章 教会治理的宗教大会理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果我们认识到柏拉图乃是经由一种可以回溯至古埃及人的方法而将他关于何者能构成一种令人满意的政治科学的观念建立在几何学基础之上的话,那么对于上文提到的他所采取的那种处理方式就容易理解得多。他的哲学同希腊数学的关系异常紧密,而这既是因为毕达哥拉斯学派(Pythagoreans)对他的影响,也是因为在他自己创办的学园里至少有两位当时最重要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的确,他的学园有一个传统,即他拒收没有学过几何学的学生。再者,柏拉图本人也向他的学生们提出了把行星明显不规律的运行简化为简明的几何图形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后来被克尼多斯的欧多克斯(Eudoxus of Cnidos)解决了。这项功绩产生了一种有关行星系的科学理论,而且也向数理解释任何自然现象的方向迈进了一步。总而言之,有关精准而科学的解释的方法和理想实是伟大的柏拉图思想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曾出现在希腊的几何学和天文学之中,并且再次出现在17世纪的天文学和数理物理学之中。这种方法和理想的起源恰恰是在柏拉图创办其学园和撰写《理想国》的那个时代。 因此毫不奇怪,柏拉图当然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即理性地理解善生活也可以经由类似的方式取得进展。在他看来,非常明显的是,精准科学的精确程度取决于对各种典型或类型的把握;除非人们愿意去考虑各种理想化的图形而不顾每次描绘典型时所出现的各种差异和混乱,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有几何学。例如在天文学领域中,经验性事实(empirical fact)所能宣称的只是人们所使用的那些典型可以“对照现象”;简而言之,天文学家的推论将得出一种与天空行将发生的明显现象相符合的结论。显而易见,天文学家所使用的典型——亦即他们那些精准的圆周和三角形——能够告诉我们“实际上”行将发生的现象。与此相同,《理想国》的目的并不是描述既存的国家,而是发现这些国家所具有的根本性的或典型性的实质——亦即任何旨在追求善生活的人类社会所依凭的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0页 -
于是,国家乃是一个法人团体(a corporate body),而这个团体的成员身份乃是其全体公民的共同财富;国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相互帮助的好处和正义之治的好处提供给其成员。这样便产生了三个后果: 第一,由于国家及其法律是人民的共同财富,所以它的权威源自人民的集体力量。 第二,当政治权力得到正当而合法行使的时候,政治权力才真正是人民的法人权力。行使政治权力的执政官乃是根据他的职责来如此行事的;对他的授权是法律,因而他是法律的产物。 第三,国家本身和它的法律始终要受制于神法、道德法或自然法—即超越了人之选择和人之制度的更高一级的正当规则。强力乃是国家本性的一种附带因素,因而唯有在国家需要用强力来实现正当和正义诸原则的时候,强力才能被证明为是正当的。 权力源自人民,权力只应当通过法律的保证来实施,而且权力只有根据道德的基础才能被证明为是正当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章 西塞罗和罗马法律人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政治学说史(上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政治学说史(上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政治哲学史 8.5
-
- 政治中的理性主义 8.6
-
- 政府论(下篇) 9.1
-
- 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下卷) 9.2
-
- 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 9.0
-
-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 8.7
-
- 政治观念史稿(卷一) 8.5
-
- 什么是政治哲学 9.0
-
- 法国革命论 8.3
-
- 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 8.8
政治学说史(上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政治学说史》(上卷)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编 关于城邦的理论 第二章 城邦 大多数现代政治思想,都源于古希腊思想家对各种城邦制度的反思。 1.社会阶级 1. 城邦人口被分为具有不同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三个主要阶级。处于社会底层的是奴隶。 1. 一种错误说法:城邦的公民构成了一个有闲阶级,因而它的政治哲学是不需... (展开)>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嚼不下去了 | 来自StillAlive | 2021-12-09 16:25:30 | |
221页马克奥勒留与苦路十四处 | 来自佐为 | 1 回应 | 2017-09-01 09:53:02 |
打包出售全新的政治学经典著作 | 来自逆行者 | 2015-02-23 16:05:47 | |
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的经典意义(转帖) | 来自存悔 | 1 回应 | 2014-03-19 14:23:06 |
悼念邓正来老师 | 来自文景 | 1 回应 | 2013-06-09 13:11:06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9.0分 333人读过
-
Thomson Learning (1980)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86)8.7分 244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9.5分 12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复旦【政治学研究与方法】网站推荐书目 (小舟)
- 政治传播 (Laputa)
- 豆瓣五星图书【政治学】 (爱玛·包法利)
- 宪政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木暮阡陌)
- Macbeth藏书:政治哲学、政治学系列 (Macbeth)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政治学说史(上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猫河蓝懒 2014-11-06 11:13:01
上册从城邦与柏拉图讲到宗教大会,威克利夫与胡斯,按此划分下册应该是以马基雅维利开篇。“文化传统和思想史对政治学和政治判断力有着根本的重要性”,内容逻辑清晰连贯,行文遵循休谟的思想传统。译者是大牛,不过翻译还是有一些明显的术语混淆和疏漏。
1 有用 金色年华 2012-12-14 12:09:13
不求甚解。还要补点历史。
1 有用 迅疾 2011-01-29 23:28:51
中世纪教会部分懒得仔细看了……
0 有用 猪头妖怪 2011-03-06 17:59:27
上下2000年,洋洋洒洒28万字里的三大主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王权&神权、理性&信仰。
0 有用 菲利普 2015-04-02 13:03:11
思路很清晰,问题是把很多思想简单化,可能也是为了讲述方便,毕竟是教科书。邓的翻译不错,可是对照了旧译本,许多语句一模一样。
0 有用 荍乔 2023-11-22 06:56:45 北京
萨拜因的视角是历史的。翻译质量差强人意。
0 有用 海上心史 2023-05-01 23:06:11 山东
经典之作,但可能真的是太老了
0 有用 Eliora 2023-03-15 15:20:27 上海
很好看的书……一点都不枯燥
0 有用 沧海明月珠有泪 2023-01-08 15:28:00 上海
作者治学的态度不可谓不严谨,只是翻译很怪,用了大量不常见的音译,读来让人有些困惑,不知是不是因为引进时间过早的缘故。 以及,无论在哪部思想史里,西方中世纪都无愧为一个超级无聊的大荒漠——你要是整个跳过不读吧,难免会遗漏对历史流变和思想脉络的整体把握,可你要是细读甚至只是略读吧,又感觉这不过是在消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兴趣。 真是难搞(邓布利多摇头.JPG)
0 有用 Momo 2022-07-14 00:15:06
@2021-09-05 19: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