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包含了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与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中古史相关的诸多领域,显示了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种族与文化的界定、胡化汉化的实质等问题的高标卓识。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本不是为西域史立论,然通观各篇,与西域史研究有关的考索和证述却比比皆是,无处不在。无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彩阐释,还是“在文化不在种族”的独到见地,对西域史研究来说都堪称经典。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的创作者
· · · · · ·
-
陈寅恪 作者
喜欢读"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的人也喜欢 · · · · ·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大家之作,唯有佩服二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用了两个周末,终于读完了。 正如其他网友的评价,这本书就是引经据典,考究扎实。强烈建议和二十四史一起阅读。 在中古的中国史来说,南北朝对于大多数人就是一团乱麻,加上国人热衷大一统和强盛王朝的历史,故而南北朝相对并没有那么高的热度。寅恪先生这本笔记,从礼、吏、... (展开)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区分“种族”的标准不为血统,而是文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同《唐代政治史论稿》,是历史学家陈寅恪的著作,两部著作先后出版,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成书于1940年。抗战期间,陈寅恪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昆明后,在家国残破、内忧外患等多种情形的影响之下,陈寅恪将自己的学术... (展开)
#4@2022#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隋文帝受禅于北周,但制度并未承袭于北周,隋唐制度主要源于北魏、北齐和南朝的梁陈。北魏、北齐制度承袭于曹魏、东晋南朝前半期及河西(永嘉之乱后)。西魏北周制度:六镇鲜卑习俗加魏、西晋遗风,为关陇地区汉文化与鲜卑势力的混合,对隋唐制度影响极小。 绪论部分铺陈论点,... (展开)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旨在考查隋唐制度之渊源流变: “兹综合旧籍所载及新出遗文之有关隋唐两朝制度者,分析其因子,推论其源流,成此一书,聊供初学之参考,匪敢言能补正前贤之阙失也。”【3】 陈寅恪认为隋唐制度有三源:(北)魏、(北)齐,梁、陈,(西)魏、周,并指出... (展开)
剥丝抽茧于陈寅恪先生大病初愈昆明青园学舍之著作
胡汉之分,不在种族,而在文化,所谓有教无类。唐礼不亡即隋礼犹存。大兴、长安都城宫市之规模,取法中国之经典,而宏丽精巧则有资于西域艺术之流传者。 宇文苟欲抗衡高氏及萧梁,除整军务农,力图富强等充实物质之政策外,必应别有精神上独立有自成一系统之文化政策,其作用既...
(展开)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9.5分 166人读过
-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9.3分 184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9.9分 93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22)9.0分 1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國古典文學研習綱要<中級:上> (L.C.)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陈寅恪 (胡萝卜)
- 君生我未生--二三十年前的书,我最熟悉的陌生书 (小米)
- 北大历史系本科教材 (F L A S H)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已注销] 2014-05-16 21:49:09
虽然分为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六门,但是陈先生一以贯之的仍然是他研究中古史的核心思想:地域、文化、家族、种族。我觉得可以白天看陈(寅恪),晚上看黄(永年),这样对读挺有意思。
1 有用 小红帽 2009-04-20 23:25:07
简短精到之作,只是短到让人意犹未尽。。
0 有用 Latreia.Histor 2015-07-12 14:30:49
基本法
0 有用 蘋果剋星 2017-03-22 06:43:47
这个书不念出来真是读不下去. 可能确实是史料不足, 作者的判断里颇有些唯出身论的影子, 是否也受到一些阶级论的影响? 毕竟在1920~1940代, 马恩的理论在中国亦不失为新锐思潮.
0 有用 辄馨 2012-07-23 11:22:23
说实话,其实陈寅恪的叙事能力真的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