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诗集不少,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普希金的《自由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惠特曼的《我在梦里梦见》...都他们都是段落式的,很少思考,也就是大略地欣赏,但这本《理所当然》是我字字句句读下来的。今天我在翻开它,仍有铅笔的标注历历在目,思想的碎片静静地在书页中被保存着。书中的每行字句都流露着强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浓郁的地中海地域风情:“果实抹红了嘴唇 大地舒张着毛孔 滴滴落落的水珠旁 一颗巨大的植物仰视着太阳。”在诗人看来,阳光揭示着幻象,阐释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
从诗句下繁杂的注解,我知道自己面对的是这样一部结构庞大、内容浩繁、典故无穷,诗人耗时十年构思和创作的长篇史诗。“这个渺小的,这个伟大的世界”贯穿全诗首尾。从第一章“创世”起,生命神秘和伟大的气息便将你团团包围,“最初是光 在第一个时辰 嘴唇依然黏着陶土 吮尝着世间万物”一旦开始,就理所当然地读了进去,仿佛置身地中海,与远古的希腊神明进行交谈,或是化身成一股风,拂过地球上每个生灵的影子,“我追寻白色直到极端的强度 我追寻黑色的希望直到泪流满面 我追寻快乐直到绝望的边缘”“那正是我 这个渺小的伟大的世界”。
一直如此,中国与希腊相距甚远,地中海文化与黄河文明泾渭分明。但这两个伟大的民族,作为东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借拜占庭时期的丝绸之路,又如此奇妙的联系在一起。每个人的心中都安睡着白云和海浪的诗人,不妨跟随他去感受你所处的这个渺小的伟大的世界。理所当然呐喊出生命的力量。
“少年时我就体验了 百年的种种声音
那不是胸膛里 一瞬即逝的林响
那只是男人行走的深山 传来的狗吠
低矮房屋的袅袅炊烟 和垂死者的目光
另一个世界的骚乱 不可言状”
爱他,理所当然
|
> 去理所当然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这本书为什么一直不再版呢?(泂酌)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