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這是行旅之書,因為意念源起旅途之上。
這是無常之書,因為經歷之事轉眼即逝。
這是孤獨之書,因為聯想的是個人心事。
這是喧嘩之書,因為踏上旅途不止一人。
這是纏綿之書,因為文字總有不捨愛慕。
而更重要的是,這是承諾之書,因為作者用一本書取代了一場旅行。
故事是這樣的:十七年前,作者與身邊人約定,到了四十五歲,獨自出門旅行一年,回來後,彼此不問去過哪裡、做過甚麼。
今年,作者四十五歲了,本來應該往前跨步,但他偏偏選擇朝後回溯,閉門在家,編輯了一本行旅之書無常之書纏綿之書,「反方向」地實踐了他跟身邊人的旅行約定。
紙上筆下,對身邊人,作者畢竟沒有辜負青春年少的黃金盟誓。
鍾曉陽序說:
「我想我不會忘記這書裡的旅程,這個熱情敏感豁達諧謔又有點憂鬱的旅行者。」
閱讀是人與書、與作者相遇,山一程水一程,同行一段,美好不下於旅行。像馬家輝在倫敦那一篇說:『unex...
這是行旅之書,因為意念源起旅途之上。
這是無常之書,因為經歷之事轉眼即逝。
這是孤獨之書,因為聯想的是個人心事。
這是喧嘩之書,因為踏上旅途不止一人。
這是纏綿之書,因為文字總有不捨愛慕。
而更重要的是,這是承諾之書,因為作者用一本書取代了一場旅行。
故事是這樣的:十七年前,作者與身邊人約定,到了四十五歲,獨自出門旅行一年,回來後,彼此不問去過哪裡、做過甚麼。
今年,作者四十五歲了,本來應該往前跨步,但他偏偏選擇朝後回溯,閉門在家,編輯了一本行旅之書無常之書纏綿之書,「反方向」地實踐了他跟身邊人的旅行約定。
紙上筆下,對身邊人,作者畢竟沒有辜負青春年少的黃金盟誓。
鍾曉陽序說:
「我想我不會忘記這書裡的旅程,這個熱情敏感豁達諧謔又有點憂鬱的旅行者。」
閱讀是人與書、與作者相遇,山一程水一程,同行一段,美好不下於旅行。像馬家輝在倫敦那一篇說:『unexpected,電光火石的剎那碰在一起,嘿,居然是你。』」
目錄:
l 序。山一程,水一程 鍾曉陽
l 自序。青春的約定
l 京都 。 花見
l 長江 。 高樓上
l 福爾摩莎 。 上墳
l 布拉格 。 卡夫卡的眼睛
l 維也納 。 我的佛洛伊德
l 薩爾斯堡 。 年輕的旅者
l 英倫 。 書簡
l 愛丁堡。哭泣的理由
l 巴黎 。 當然是海明威的
l 威尼斯 。 水是溫柔鄉
l 波士頓 。 火爐邊
l 拉斯維加斯。噩夢與綺夢
l 吉隆坡 。 好風好水好女人
l 樂蜀 。 魂斷黃沙
l 北京 。 疾走溫蒂
l 西安 。 華山不論劍
l 曼谷 。 人間智者
作者简介 · · · · · ·
馬家輝 1963 年生,香港灣仔人也。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碩士、威斯 康辛大學 博士。曾任廣告文案、雜誌記者、報社編輯,並客串主持電視、電台節目。文章散見中港台報刊,結集作品包括《女兒情》、《都市新人類》、《心理學小品》、《流行學手記》、《李敖研究》、《在廢墟裡看見羅馬》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凡经历的,不会消失。这句话,原来是真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5页 -
清晨是进入一个城市的最佳时机。 深夜不好,因为累了,城市累了,你也累了,你知看到她的繁华褪尽、残妆留在脸上,往往比没化妆时更不堪。她也看见你的双目低垂,你虽想勉强挤出笑容,然而太疲倦了,你笑得很太苦,连自己也不想照镜。 下午更不好,因为城市太热闹了,红尘滚滚,你半途插入,根本没法替自己定位,身心皆没调整过来即须跟随她的坐标旋转,像两个陌生人假装一见如故,散场之后,连你自己亦说演得很假。 早上之好在于从容二字。这本是生命里极难做到的一种姿势,你因坐了一程飞机而得,就算是奖赏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死在這裡也不錯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死在這裡也不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5 条 )




> 更多书评 95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Bastet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启航之夜,晚上十一时,船外黑漆死寂,船顶探灯巡回投射于水面四周,江水激流荡响,起伏有致,颇有几分诗韵的音乐感,于是唐诗宋词的诸种句子涌上心头。 这正是文学艺术之厉害,创作于千年以前,山水色变了不知几回,朝代更替了不知几世,但只要读过而又来过,即可在字句里印证千年以前所曾被人见过想过感动过的思绪场面。2013-09-08 07:59:37
-
Bastet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日本人赏樱,喜欢花之盛开,更喜欢花之凋落。日本人拾起花瓣、流下眼泪,让自己淹没于悲剧的喜悦里。 有樱的地方往往有一块小木牌,牌上往往钉着许多小纸条,纸上写了俳句,短短几行字,说的不外是“谷间流水,石亦歌咏,樱花树下”或“尘世碌碌,樱花刹那,永恒思慕”之类的怜叹。若只是在报纸书本里读到,想必无动于衷,但在樱下读来,忽然每个字都变成有血有肉,立体地站起来,一阵风吹过,把它们吹走了,跟花瓣一同在风里起...2013-09-08 07:58:53
日本人赏樱,喜欢花之盛开,更喜欢花之凋落。日本人拾起花瓣、流下眼泪,让自己淹没于悲剧的喜悦里。 有樱的地方往往有一块小木牌,牌上往往钉着许多小纸条,纸上写了俳句,短短几行字,说的不外是“谷间流水,石亦歌咏,樱花树下”或“尘世碌碌,樱花刹那,永恒思慕”之类的怜叹。若只是在报纸书本里读到,想必无动于衷,但在樱下读来,忽然每个字都变成有血有肉,立体地站起来,一阵风吹过,把它们吹走了,跟花瓣一同在风里起舞。寻常的事物,来到樱前,皆有感动。 二十多年前,东京卷起过一阵年轻人自杀潮,有些死者在跳楼前留下一封遗书和一片花瓣,遗书写的就只是几行守,大意是:让飞扬的飞扬,你先去吧,像樱花一样光凋谢才永生,我随后就来。 情何以堪。 日本人赏樱,叫做“花见”,日语是Hanami。 花见,扩大解释是不仅见花也见人,花下见,花下相见,花下不能不相见。独自赏樱是会流泪的。 在京都清水寺,望见两个背影,沉默不语,静静地坐着、坐着,各对樱花想着事情。 这是他们第几回一起赏樱了?第一回,在何时、在何地? 下个花季,我再来这里等你,这是我们的花季,繁花盛放,我们的青春就在里面。说定了,不见不散。 引自 京都 ●花见 回应 2013-09-08 07:58:53 -
-
Bastet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日本人赏樱,喜欢花之盛开,更喜欢花之凋落。日本人拾起花瓣、流下眼泪,让自己淹没于悲剧的喜悦里。 有樱的地方往往有一块小木牌,牌上往往钉着许多小纸条,纸上写了俳句,短短几行字,说的不外是“谷间流水,石亦歌咏,樱花树下”或“尘世碌碌,樱花刹那,永恒思慕”之类的怜叹。若只是在报纸书本里读到,想必无动于衷,但在樱下读来,忽然每个字都变成有血有肉,立体地站起来,一阵风吹过,把它们吹走了,跟花瓣一同在风里起...2013-09-08 07:58:53
日本人赏樱,喜欢花之盛开,更喜欢花之凋落。日本人拾起花瓣、流下眼泪,让自己淹没于悲剧的喜悦里。 有樱的地方往往有一块小木牌,牌上往往钉着许多小纸条,纸上写了俳句,短短几行字,说的不外是“谷间流水,石亦歌咏,樱花树下”或“尘世碌碌,樱花刹那,永恒思慕”之类的怜叹。若只是在报纸书本里读到,想必无动于衷,但在樱下读来,忽然每个字都变成有血有肉,立体地站起来,一阵风吹过,把它们吹走了,跟花瓣一同在风里起舞。寻常的事物,来到樱前,皆有感动。 二十多年前,东京卷起过一阵年轻人自杀潮,有些死者在跳楼前留下一封遗书和一片花瓣,遗书写的就只是几行守,大意是:让飞扬的飞扬,你先去吧,像樱花一样光凋谢才永生,我随后就来。 情何以堪。 日本人赏樱,叫做“花见”,日语是Hanami。 花见,扩大解释是不仅见花也见人,花下见,花下相见,花下不能不相见。独自赏樱是会流泪的。 在京都清水寺,望见两个背影,沉默不语,静静地坐着、坐着,各对樱花想着事情。 这是他们第几回一起赏樱了?第一回,在何时、在何地? 下个花季,我再来这里等你,这是我们的花季,繁花盛放,我们的青春就在里面。说定了,不见不散。 引自 京都 ●花见 回应 2013-09-08 07:58:53 -
Bastet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启航之夜,晚上十一时,船外黑漆死寂,船顶探灯巡回投射于水面四周,江水激流荡响,起伏有致,颇有几分诗韵的音乐感,于是唐诗宋词的诸种句子涌上心头。 这正是文学艺术之厉害,创作于千年以前,山水色变了不知几回,朝代更替了不知几世,但只要读过而又来过,即可在字句里印证千年以前所曾被人见过想过感动过的思绪场面。2013-09-08 07:59:37
-
-
Bastet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启航之夜,晚上十一时,船外黑漆死寂,船顶探灯巡回投射于水面四周,江水激流荡响,起伏有致,颇有几分诗韵的音乐感,于是唐诗宋词的诸种句子涌上心头。 这正是文学艺术之厉害,创作于千年以前,山水色变了不知几回,朝代更替了不知几世,但只要读过而又来过,即可在字句里印证千年以前所曾被人见过想过感动过的思绪场面。2013-09-08 07:59:37
-
Bastet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日本人赏樱,喜欢花之盛开,更喜欢花之凋落。日本人拾起花瓣、流下眼泪,让自己淹没于悲剧的喜悦里。 有樱的地方往往有一块小木牌,牌上往往钉着许多小纸条,纸上写了俳句,短短几行字,说的不外是“谷间流水,石亦歌咏,樱花树下”或“尘世碌碌,樱花刹那,永恒思慕”之类的怜叹。若只是在报纸书本里读到,想必无动于衷,但在樱下读来,忽然每个字都变成有血有肉,立体地站起来,一阵风吹过,把它们吹走了,跟花瓣一同在风里起...2013-09-08 07:58:53
日本人赏樱,喜欢花之盛开,更喜欢花之凋落。日本人拾起花瓣、流下眼泪,让自己淹没于悲剧的喜悦里。 有樱的地方往往有一块小木牌,牌上往往钉着许多小纸条,纸上写了俳句,短短几行字,说的不外是“谷间流水,石亦歌咏,樱花树下”或“尘世碌碌,樱花刹那,永恒思慕”之类的怜叹。若只是在报纸书本里读到,想必无动于衷,但在樱下读来,忽然每个字都变成有血有肉,立体地站起来,一阵风吹过,把它们吹走了,跟花瓣一同在风里起舞。寻常的事物,来到樱前,皆有感动。 二十多年前,东京卷起过一阵年轻人自杀潮,有些死者在跳楼前留下一封遗书和一片花瓣,遗书写的就只是几行守,大意是:让飞扬的飞扬,你先去吧,像樱花一样光凋谢才永生,我随后就来。 情何以堪。 日本人赏樱,叫做“花见”,日语是Hanami。 花见,扩大解释是不仅见花也见人,花下见,花下相见,花下不能不相见。独自赏樱是会流泪的。 在京都清水寺,望见两个背影,沉默不语,静静地坐着、坐着,各对樱花想着事情。 这是他们第几回一起赏樱了?第一回,在何时、在何地? 下个花季,我再来这里等你,这是我们的花季,繁花盛放,我们的青春就在里面。说定了,不见不散。 引自 京都 ●花见 回应 2013-09-08 07:58:53 -
论坛 · · · · · ·
可以死得很美好 | 来自大喃 | 2010-08-01 01:05:35 | |
这本书哪里可以买得到? | 来自imc | 7 回应 | 2009-08-07 09:55:4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7.4分 6615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8)7.3分 469人读过
-
麥田出版社 (2009/12/29)7.6分 8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要读的书-旅行/地域/民族 (bu6gu)
- 因汝之名(书籍) (你说什么都对)
- 小马哥马家辉 (sardine@广州过后有艇搭)
- 无言谁会凭阑意 (图书辑) (北纬)
- 书面你为何如此美丽以至于都为你开了第4个豆列了 (心之旋影)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死在這裡也不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弥弥 2009-02-02 13:31:09
可圈可点 可褒可贬
0 有用 夏井 優。 2012-05-07 18:30:00
港版的封面真是重口味
1 有用 蜉蝣 2010-12-22 17:57:31
越来越讨厌看讲旅行的书了,全都带着矫情的味道。还不如看小组里的旅行直播帖。
0 有用 sheungyee 2008-09-05 11:25:16
好難睇,點解咁難睇!? 實在讀不下去。
1 有用 Ejing 2010-09-30 00:53:28
和欧阳应霁的游记一个路数,写不到心里去,没有阅读快感.唯一的共鸣只是书名.
0 有用 Lemon_Phyllis 2021-06-28 16:46:19
真是狂😂
0 有用 floyd 2021-03-18 23:05:15
倒是认真读过,想着能够全部走过这些地方
0 有用 阿简 2021-01-06 16:34:06
想起锵锵中胡子拉碴的马大叔,用慢条斯理的粤普努力表达的认真,再看他这游记之中的欢天喜地,他的出离愤怒,他的悲天悯人,令人读得高兴。
0 有用 sfswe1424 2020-10-12 12:49:13
@2011-09-12 17:41:21 @2020-08-08 16:50:13
0 有用 alex 2020-08-08 16:50:13
@2011-09-12 17: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