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对苏联解体的原因给出了全新解释,时下流行的看法是:苏联旧体制的终结是由苏联经济崩溃,人们要求放弃社会主义所引起的。本书对此看法提出了有力的挑战,认为撼动苏联体制根基的,恰恰是苏联内部占统治地位的党一国精精英。本书内容涵盖了从1917年苏联政治体制的确立,到20世纪920年代实走向资本主义,再到1995年共产党力量的惊人复兴等各个关键时期。作者通过对50多名新旧政要的访谈,对苏联解体作了独到的解释。本书对研究苏联和当代俄罗斯的历史,经济和政治极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大卫·科兹(David M.Kotz),美国马萨诸寒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发表过一系列论述苏联和俄罗斯经济的论著。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苏联体制
导言
第二章 社会主义与苏联体制
第三章 增长、停滞与改革的缘起
第二部分 改革与苏联体制的终结
导言
第四章 公开性与知训分子
第五章 经济改革
第六章 民主化
第七章 党一国精英与亲资本主义联盟
第八章 权力斗争
第三部分 苏联解体之后
导言
第九章 休克疗法
第十章 休克疗法的命运
第十一章 俄罗斯的政治演变
第十二章 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来自上层的革命"试读 · · · · · ·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便对全人类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表现在非共产党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表现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表现在经济文化先进的发达国家。其实,在发达的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在这里我仅想谈谈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巨大影响。 一个令人...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苏联精英们所享有的物质特权与社会主义的平等价值观相对立,前面所说的相对平等的金钱收入分配,并不包括精英们所拥有的获得消费品的特殊门路。有一些特殊商品只对精英开放,它们提供包括西方进口商品在内的优质产品。甚至还有一些特殊工厂,专门为精英们生产优质商品。特殊的建筑企业,则为精英们建筑舒适宽敞的住房。高级官员还享受特殊待遇,这包括使用豪华轿车和建在乡间的设备齐全的公家别墅。不管是特殊商店还是特殊待遇,都严格按照职位高低来确定级别。这种特权制度在改革之前官方从来没有承认过,因为它与官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明显冲突。但是,有谁会不知道呢? 在苏联体制中,最好的东西不是拿来卖的。单靠有钱并不能得到它们。下方饿哦和你的地位高低、职位大小密不可分。我们可以把这种视地位和职位高于财富的制度为反封建的,但它却是现代苏联官僚机构的高效发动机。实际上,通往特权生活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往上爬。在这个精英阶梯上一旦失足,你就失去了进入特权的、舒适的生活的一切门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页 -
One of the great ironies of the rapid rush to free-market capitalism, which began in Russia in 1992, is that among the biggest losers in the process have been the intelligentsia, who were suddenly dumped into the unforgiving world of the free market as the system of state support for intellectual endeavor largely collapsed.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None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来自上层的革命"的人也喜欢 · · · · · ·
来自上层的革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6 条 )

【转】大卫·刘易斯:卡尔·施密特在莫斯科——反革命的意识形态和普京主义的国家

我是共产党员但不是共产主义者!

读后小摘:来自上层的革命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正如此书的副标题《苏联体制的终结和新俄罗斯》,全书可以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解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如何终结了苏联,二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发展状况(大致到2004、2005年)。第一部分的核心观点是:“来自上层的革命”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具体而言,是在由戈尔巴乔夫改革... (展开)
【转】维托尔德·罗季金维茨、雅德维加·罗戈扎:波特金保守主义——克里姆林宫的意识形态工具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理想而脱离现实的人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苏联的发展瓶颈,是每一个国家都会遇到的情况,不论你是民选政府、亦或是专制政府。解决发展瓶颈这个问题上,苏联的知识分子,高层,决策者大部分都认为通过西方模式的市场化、自由化、引入资本主义的逻辑,可以消灭这个问题,这点确实可以尝试,因为历史上苏联也实行过引入市... (展开)> 更多书评 36篇
-
苏联精英们所享有的物质特权与社会主义的平等价值观相对立,前面所说的相对平等的金钱收入分配,并不包括精英们所拥有的获得消费品的特殊门路。有一些特殊商品只对精英开放,它们提供包括西方进口商品在内的优质产品。甚至还有一些特殊工厂,专门为精英们生产优质商品。特殊的建筑企业,则为精英们建筑舒适宽敞的住房。高级官员还享受特殊待遇,这包括使用豪华轿车和建在乡间的设备齐全的公家别墅。不管是特殊商店还是特殊待遇...
2012-10-13 12:08:35 4人喜欢
苏联精英们所享有的物质特权与社会主义的平等价值观相对立,前面所说的相对平等的金钱收入分配,并不包括精英们所拥有的获得消费品的特殊门路。有一些特殊商品只对精英开放,它们提供包括西方进口商品在内的优质产品。甚至还有一些特殊工厂,专门为精英们生产优质商品。特殊的建筑企业,则为精英们建筑舒适宽敞的住房。高级官员还享受特殊待遇,这包括使用豪华轿车和建在乡间的设备齐全的公家别墅。不管是特殊商店还是特殊待遇,都严格按照职位高低来确定级别。这种特权制度在改革之前官方从来没有承认过,因为它与官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明显冲突。但是,有谁会不知道呢? 在苏联体制中,最好的东西不是拿来卖的。单靠有钱并不能得到它们。下方饿哦和你的地位高低、职位大小密不可分。我们可以把这种视地位和职位高于财富的制度为反封建的,但它却是现代苏联官僚机构的高效发动机。实际上,通往特权生活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往上爬。在这个精英阶梯上一旦失足,你就失去了进入特权的、舒适的生活的一切门路。 引自第28页 ************************************************************************** 在长期专制下生活的民众也即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人们普遍道德缺失,因为他们面临低效的生产力经济体,不能获得充足的物资,消费品经常短缺,生活质量很差,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改变生活质量,那就是获得特权。而这条路无疑是要往官僚机构上爬,特权的位置是有限的,你不坐,就被别人夺取,如此之多的人争夺极其有限的特权位置,人搞人的政治在所难免,在这种氛围中,人心变坏,自私自利,不择手段。 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不适用于解释为何中国人善于权术,而西方人善于遵守规则。 在市场经济中,人人遵守规则;在社会主义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按照职位资格分配物资。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尊重程序正义,而中国人对血酬定律和潜规则即痛恨又渴望。 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民众都被官僚等级决定物资分配的制度而同质化。
回应 2012-10-13 12:08:35 -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科学盛行过许多思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种,即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是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变种,这最集中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巨大影响。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具有如此深刻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如辩证法、唯物史观、阶...
2014-04-26 17:15:23 3人喜欢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科学盛行过许多思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种,即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是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变种,这最集中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巨大影响。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具有如此深刻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如辩证法、唯物史观、阶级分析方法等本身对自然界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强的解释力,至今仍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即消灭剥削和压迫,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仍然是许许多进步的和正直的学者所憧憬的理想。三是不少杰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不是死抠书本,而是始终站在时代和学术的前沿,对新出现的现实问题及时作出理论概括。 3、西方古典自由主义思想:不受管制的市场交换经济在各个方面都能保证经济最好地运行;他们还进一步认为,国家管制市场运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任何努力,不论其意图多好,都只能使经济运行更糟;最后,这种思想宣称,只要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那么市场就能正确地发挥作用。 4、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就抛弃了早期的不受管制的资本主义形式,并发展了各种形式的国家对其经济的管制措施。随着国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产生了一种新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想,这种思想认为,只有在积极的国家管制之下,资本主义经济才能有效运行。根据这种思想,国家必须在诸如管制某些行业(尤其是金融部门)、稳定宏观经济、提供收入保障计划、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和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行使其职能。在过去的20年中,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现在被称为"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又开始流行起来,这导致了国家管制经济职能的减弱,但没有一个工业资本主义国家返回到盛行于19世纪英国和美国的相对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形式。 5、在俄罗斯,出现了现代世界的大国之中所特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俄罗斯经济变成了主要以设法获取出口诸如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等自然原材料为中心的经济。 6、有关苏联体制出人意料地突然终结与和平让渡的最终解释是:它被它自己的大多数精英抛弃了,随着苏联体制的发展,把这些人和任何社会主义形式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纽带越来越脆弱了。这是一场来自上层的革命。 7、苏联新体制的最重要的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和中央计划经济。在苏联,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唯一的例外是集体农庄,它们被认为是农村集体成员的公共财产。 8、纵观整个历史,在各种类型的社会制度中,统治集团往往都由财产所有者所构成。在具体的社会制度中,占有各种最有价值的财产,保护这种占有的需要,易于在统治集团成员中锻造一条坚强的纽带,同时使之紧紧系于该制度本身。而且,私有财产制度还能够使它的统治集团成员依靠财产继承而使其身份代代延续。 9、党-国精英中的绝大多数在方法上,都是注重实际的,而不是执著于某种意识形态。他们之所以加入共产党,是因为入党对他们在职务上的提升有好处。他们受到激励,不是由于献身于某一意识形态,而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和权力。 10、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
回应 2014-04-26 17:15:23 -
Cocobolo (吨吨吨)
1929年末,斯大林亲手发动了迫使1.25亿农民参加的集体化运动。这次运动所导致的混乱,引发了一场可怕的饥荒,1932-1933年间,千百万人死于饥饿和疾病。1936-1938年,斯大林制造了一系列大清洗和公开政治迫害事件,几乎所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早期领袖均被处以极刑。1935至1939年间,近100万党员被害身亡。[即使到了后期的1950年,还有一名政治局成员被判死刑。除了党的高层领导人外,监禁或死刑的处罚还涉及许多政府官员、企业负...2021-09-13 17:09:54 1人喜欢
1929年末,斯大林亲手发动了迫使1.25亿农民参加的集体化运动。这次运动所导致的混乱,引发了一场可怕的饥荒,1932-1933年间,千百万人死于饥饿和疾病。1936-1938年,斯大林制造了一系列大清洗和公开政治迫害事件,几乎所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早期领袖均被处以极刑。1935至1939年间,近100万党员被害身亡。[即使到了后期的1950年,还有一名政治局成员被判死刑。除了党的高层领导人外,监禁或死刑的处罚还涉及许多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军队首长和文化人物,甚至普通工人和农民都被判“阴谋破坏罪”。即使是那些执行这种恐怖政策的秘密警察官员,也不时自陷图圖。合计起来,斯大林的统治共导致了大约200万人非自然死亡。 其他任何一次由共产党领导的重大革命,都没有对自身的领导层施以如此大规模的追害。斯大林统治的典型特征,就是严重背离了早已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形态主张。斯大林复活了俄国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早期有利于工人、妇女和大多数公民的法律,或被废除,或被弃之如敝屣。平等主义受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被决定性地转变为这一观点:斯大林,这位伟大的领袖,是一切进步的源头;而在列宁时代,这种对领导人崇拜是完全不存在的。 引自 第二章 社会主义与苏联体制 回应 2021-09-13 17:09:54 -
《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 转 2011-12-18 14:56:44 没有找到这本书我在线与阅读了,在初高中时我就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对苏联这个创造神奇的国家,曾与美国抗争与世界,下面我们就看看本书的序言: 2000年5月,本书作者之一大卫·科兹访问了中国,并就苏联解体以及苏联存在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作了大量演讲。在中国,人们对这两个问题似乎有极大的兴趣。这两个问题构成了本书的主题。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表示有...
2013-03-16 08:12:35 1人喜欢
《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 转 2011-12-18 14:56:44 没有找到这本书我在线与阅读了,在初高中时我就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对苏联这个创造神奇的国家,曾与美国抗争与世界,下面我们就看看本书的序言: 2000年5月,本书作者之一大卫·科兹访问了中国,并就苏联解体以及苏联存在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作了大量演讲。在中国,人们对这两个问题似乎有极大的兴趣。这两个问题构成了本书的主题。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表示有兴趣将这本书介绍给中国读者时,我们非常高兴。 尽管中国的现代史与苏联的发展进程极为不同,但在这两个国家,共产党在20世纪都通过国内革命夺取了政权,并追求建立社会主义的目标。在1985年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开始对苏联体制进行激进改革的几年以前,中国领导人就开始对中国经济进行全面改革。正如全世界都知道的那样,苏联的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并放弃了社会主义,同时伴随着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的衰退。相反,中国的改革开启了经济迅速增长和现代化的进程。 尽管这两个国家改革的结果不同,苏联经验中的某些方面与中国仍然是有关联的。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几个不同的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扩大市场力量在苏联经济中的作用。其最初的想法是,在计划经济框架内极大地发挥市场作用将解决困扰苏联经济的各种问题,如缺乏效率问题,产品质量不合格问题,以及忽视消费者愿望问题。正如我们在本书第5章所表明的那样,在苏联经济中让市场的力量发挥作用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些结果是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经济上的结果就其本身而言没有很大的意义,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在1988—1989年还部分地实行计划的苏联经济中引发了通货膨胀和产品短缺。如果这些问题主要是由经济的市场化所带来的,那么它们是不难解决的。最严重的是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的问题,而不是经济上的问题。让市场发挥作用导致了新的富有的商业经营者,尤其是贸易和金融经营者阶层的发展。这些新阶层成员不满于苏联体制下社会主义制度对其商业活动的限制,渴望从国家的管制下解放出来,当1990—1991年亲资本主义联盟公开发展时,这个人数虽少但却富有的新资本主义阶层极为热情地加入了这一联盟。他们的个人财富使得他们的影响超过了其人数本身。 然而,在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苏联,这个新的富有的商业经营者阶层并不是与社会主义进行斗争的主要力量,正像在本书第7章中所讨论的那样,在亲资本主义联盟中其他的团体起着更为主要的作用。市场化所产生的意识形态上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影响”这个词在此仍不足以表达其真实含义。让市场发挥作用既是1989—1991年苏联意识形态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其结果: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在苏联知识界和部分苏联领导人中迅速扩散。 由于苏联寻求市场改革,一些试图认识并证明市场化合理的改革者发现他们自己也为200年前西方古典自由主义思想所吸引。这种思想认为:不受管制的市场交换经济在各个方面都能保证经济最好地运行;他们还进一步认为,国家管制市场运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任何努力,不论其意图多好,都只能使经济运行更糟;最后,这种思想宣称,只要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那么市场就能正确地发挥作用。由于这种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在苏联知识界的影响迅速上升,从而成为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强有力武器,亲资本主义联盟以此指责赞成保留社会主义的任何主张,说其注定会带来经济上的失败。在苏联解体前的18个月内,由于主流知识分子认为只有基于私有财产和自由市场的体制才能拯救这个国家,那些仍然支持社会主义的人被迫采取了守势。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就抛弃了早期的不受管制的资本主义形式,并发展了各种形式的国家对其经济的管制措施。随着国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产生了一种新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想,这种思想认为,只有在积极的国家管制之下,资本主义经济才能有效运行。根据这种思想,国家必须在诸如管制某些行业(尤其是金融部门)、稳定宏观经济、提供收入保障计划、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和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行使其职能。在过去的20年中,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现在被称为“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又开始流行起来,这导致了国家管制经济职能的减弱,但没有一个工业资本主义国家返回到盛行于19世纪英国和美国的相对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形式。 中国的经济改革包括极大地扩大市场的作用,不可否认,这已经导致了经济的迅速增长。但是,如果中国想避免在苏联发生的灾难性进程,那么,苏联听任与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相联系的政治和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内部任意发展这一教训,还是值得记取的。 “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的解体 在本书中,我们认为“来自上层的革命”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就是说,在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产生的新的政治条件下,大部分位居国家要职的苏联党—国精英,以及其他重要的官方组织,从拥戴社会主义转向了拥戴资本主义。他们放弃了共产党而支持叶利钦,叶利钦是领导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共产党前高级官员,后来成了俄罗斯总统。我们认为,他们转而拥戴资本主义,是由于他们认识到从社会主义转变成资本主义能使他们变得更加富有。 当本书在1997年首次发行的时候,这一论点曾被认为是非常激进的,而且我们发现,它在西方主流分析家那里几乎得不到什么支持。那时,在西方处于支配地位的观点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乃是由其内部矛盾所引起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崩溃,以及普通民众要求废除社会主义并代之以资本主义这场来自于社会底层、受到民众欢迎的革命。 今天,《来自上层的革命》一书的论点不再被认为是激进的了。苏联党和国家的许多高层官员变成了富有的银行家或商人,或者成了新政权的官员,这些事实最终击败了对本书论点的诋毁。最近几年在美国出版的俄罗斯最重要的主流学者的好几本书都完全地或部分地接受了这种观点, 西方对《来自上层的革命》一书所述论点的主流看法源于西方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这一假设。根据这种看法,当苏联领导成员决定支持推翻苏联的体制时,他们可能是受到了个人利益前景的驱使。这种观点进一步认为,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是有益的,只要这种转轨过程控制适当(某些主流分析家对转轨的休克疗法而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的目的持批判态度)。相反,作为社会主义者,我们认为,用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的努力是沿着错误方向走出的第一步。因此,本书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从苏联解体中我们能够吸取的教训,即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使它能长期存在下去而避免与苏联类似的命运。 俄罗斯最近的发展 本书在主要关注苏联解体的同时,还在第9章至11章中对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灾难予以关注。本书完稿于1996年2月,只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四年的经历进行了考察。现在五年多时间过去了,大量重要的佐证材料已经出现。不幸的是,我们在1996年就认识到的这种倒退趋势,在此期间并没有被扭转过来。在过去的五年中只是变得更严重了。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恰当的解释。 经常在动笔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只是有时候遇到不明白的事情,集中精力一路想下去,到最后,写完了,想的问题也可以暂时放下了。所以说,写作对我来说是解惑的过程。其实读书也可以称作是解惑的过程,但总“得来终觉浅”,自己写出来好象印象深刻,哪怕摘抄书中的观点。这也让我想起李阳《疯狂英语》的一句口号:“看懂是假的,听懂是假的,说出来才是你自己的!” 有一件事情很有兴趣,一直没看过什么系统的材料,那就是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当时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想找本儿这样的书看,于是买到了《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也许这样的书很多,只是以前没有关注过,现在则已成了过时的了。 苏联的社会性质: 对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如何划分我一直存有疑惑。在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关于新社会的讨论认为其在经济上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即公有制、计划经济、生产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使用。其实这些只是手段,这样做的目的是打破资本主义社会对于工人阶级的剥削,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的社会。 可是解体之前的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的手段,建立起来的却是一个专制的、压迫的社会,无论是工人阶级还是人民并没有掌权,从制订经济计划到个人生存发展,工人们根本无权参与制订决策。权力掌握在党-国制度的最高层。因此,西方有人称之为“国家社会主义”。 决定一个国家是不是社会主义,取决于其政治生活中权力的特殊作用问题。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和许多不同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相结合。而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人民对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统治权。从苏联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否认来看,它很少或者说在本质上根本就不是社会主义。 苏联体制: 从一开始,苏联布尔什维克就采取了一种严厉而专制的形式。一切权力都操纵在GC党手中。在苏联有两个平行机构来操纵,一个是国家机关,一个是党的机关,权力自上而下。党的权力来自于对政府和非政府官员的“任免权”,选举没有竞争。在苏联体制中存在着一些非社会主义特征,一些是封建残余,一些则类似于资本主义。如斯大林的权力垄断、个人崇拜以及之后的寡头政治;对大众生活的控制;权力高度集中;企业内部的封建家长制;消费特权等等。在苏联最好的东西不是拿来卖的,单靠有钱并不能得到它们。消费和一个人的地位、职务密不可分。 统治者“党-国精英”: 苏联的“党-国精英”是如何产生的呢?书中给出的办法有这样几条:从个人方面来讲,首先是正式教育,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出身,从卑微爬到精英是必须的;其次是个人关系,尤其是在学校和共青团里结下的友谊;再次是对上级的忠诚,这是提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第四是天分和能力;最后是牢记和紧跟官方路线,虽然很少有人真信官方路线,只是在适当的场合喊喊口号而已。 苏联的体制禁止其统治集团获取个人财富,它的普通成员不可能把精英的身份传给下一代。他们可以利用关系让子女上最好的学校,找好的工作,但苏联精英的每一代空缺大都由出身工人、农民受过教育层层爬上来的人填补。 苏联党国精英面对的是一种矛盾的现实。他们大权在握,显赫一时,但又处处受到限制,不允许个人积累财富,不允许身份传给后代,这限制了他们与体制的亲密关系。他们完全依附于上一级官僚机构,一旦失宠就失去一切。 众所周知,在1989—1991年间,苏联民众的大多数击败了党—国精英。在这场胜利中,他们推翻了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尝试着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一边是原有的党—国精英,他们试图挽救作为他们既得利益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试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另一边是民众的大多数,他们已经厌烦原来的社会体制,转而支持那些由叶利钦领导的政治反对派。反对派在选举中获胜,他们想砸碎现行政治体制的战车,并最终在1991年底如愿以偿了。 这种解释和说明与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之初的主要观点似乎并不矛盾。在一开始,党—国精英反对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的提议,哪怕这只是改革并不是颠覆。塔蒂纳·扎斯拉夫斯卡娅是俄罗斯社会主义者,受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的影响很大,按照她的说法,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一大部分的”官僚阶层的抵制。她说改革的阻力“在国家中心城市(莫斯科)的中层领导和其他地方的高层领导中”非常大。也就是说,除了发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层领导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官僚都抵制改革。这是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那些年中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在改革的最后几年中,苏联的局势开始紧张化,越来越激进的知识分子认为那些当权的官僚阶级反对任何改革,而朝前看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真正支持者。这种观点的争论,最终导致了现存体制的颠覆。党—国精英曾经作出抵制,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从1991年的紧张斗争到现在的尘埃落定,人们不能不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冲突是非常激烈的,彼此之间斗智斗勇。当一个统治集团在革命中遭受失败时,它的成员往往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要么遭到流放,要么进入另一个世界,而更多是后一种命运。1783年,美国在对英国的革命中取得胜利后,把保皇党的同情分子统统流放到了加拿大。1917年俄国沙皇贵族以及主张专制的官员都逃到了巴黎。那么,最近这次俄罗斯革命的牺牲者到哪里去了呢?他们基本上留在原来的位子上——在取代苏联的国家里做着高官。苏联垮台以后两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11个,他们的首领都是以前苏联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其中五人曾是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委员。既然有人说党—国精英被打败了,为什么我们统计出来的原苏联领导人在后起各国的领导层中仍占优势呢? 扎斯拉夫斯卡娅的下面一段话或许是对的,她说,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之初,许多在传统体制下的中层和下层领导对党的新的领导人所倡导的改革是难于接受的。但是,真正的动力来自1987年前后开始的改革,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改革的性质很快就发生了变化。从这场斗争的最终结果来看,我们接收到的消息是过时的。 事实表明:党—国精英中起决定作用的那一部分人,从怀疑改革很快就转变到以极大的热情拥护激进的改革——以资本主义来取代社会主义。 党—国精英为什么会拥护资本主义 党—国精英为什么会退回去加入亲资本主义同盟呢?怎样看待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承诺呢?要知道,这是他们过去都表示要遵守的承诺。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表示是毫无意义的。正如我们在第2章中所看到的,苏联党—国精英中的绝大多数在方法上,都是注重实际的,而不是执著于某种意识形态。他们之所以加入共产党,是因为入党对他们在职务上的提升有好处。他们受到激励,不是由于献身于某一意识形态,而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和权力。通过入党和进入到精英阶层,他们确实可以得到钱与权。这种对党的态度,当1991年7月一个担任政府官员很长时间的人在被问及他是否是一个共产党员时,他作了很好的表述:“我当然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是,我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 在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的党—国精英都是追求名利和地位的人,他们从没有考虑过为苏联社会的未来选择方向。中央集权制不允许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有丝毫的怀疑。但是,一旦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打开了人们对社会的前途和命运的讨论和争论的大门,不同的观点就找到了传播的捷径,这些党—国精英突然之间发现自己不得不面对这种讨论。 在20世纪80年代末,关于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有三种相互争论的意见。戈尔巴乔夫及其同盟想对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主化和地方分权,让工人成为他们企业的主人,让人民在国家中获得政治上的自主。这种改革的方向使党—国精英受到威胁,他们手中的权力和物质利益方面的特权将会削弱。他们有可能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对人民负责,而不是做他们的主人。不管是在莫斯科某一国家部门掌权,还是在一家大企业当官,那些从事经济管理的人,就不得不对他们的手下放下傲慢无礼的老板派头,学会耐心做说服工作和学会妥协,而不是作出绝对命令。苏联政府官员平日里花言巧语,声称工人阶级的国家比西方有更多的民主,戈尔巴乔夫的这一改革措施虽然没有对党—国精英的职位作出很大的改变,但是,它却意味着这些精英分子所真正关心的物质利益和权力的减少。 党—国精英中确实有一些人相信社会主义的理想,而且坚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来实现这些理想。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至1991年的著作、演讲和行为表明,他从来没有放弃过社会主义民主的理念。在1992年10月,苏联总理尼古拉·雷日科夫坚持说他仍然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他表示原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丝毫不包含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偏离”。他认为“转变经济体制、理顺社会主义内部的关系,使之更有效率”,这才是改革的正确的目标。叶戈尔·利加乔夫在最近出版的备忘录中甚至还把那些不友好的批评家当作是社会主义理想的真正信仰者。那些信仰社会主义的党—国精英,热情响应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民主化的号召。但是,他们在数量上十分有限。 第二种主要观点认为应该回到原来的旧体制,只能作点滴的改革。共产党应该继续执政,应该继续在莫斯科指挥经济的发展,政治生活也应该回到勃列日涅夫时代,党—国精英为什么不能坚定不移地回到这一地位,就像他们告诉我们的消息中所说的呢? 大多数的党—国精英确信原有的体制需要作很大的调整。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旧体制越来越没有效率。这些党—国精英都不愿意为这种效率越来越低下的体制负责。如果这种效率的下降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最后,他们是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的。不支持改革,党—国精英也会感觉到压力。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明显的是,改革的方向确实有多个。大多数人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与党—国精英所坚持的个人利益方向是背道而驰的。但是,这种观点与第三种观点是完全不同的——这第三种观点,在以前看来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这就是向资本主义转变。 乍看起来,党—国精英主张选择资本主义似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想一想,一个天主教徒会突然之间变成无神论者吗?美国商会难道会呼吁私有企业的国有化吗?教友会教徒会把一年的奖品颁发给一个像绵羊一样软弱的人吗?然而,苏联的党—国精英最终却拥抱了他们曾经在意识形态领域强烈反对过的敌人。如果有谁去对这种转变作一些审查,他就会发现这种转变不仅自然而且还特别合乎逻辑。 党和国家的领导成员由于位居精英层确实有许多物质上的利益。和一般人相比,他们的工资收入很高。由于工作需要,他们可以使用豪华汽车。他们可以住进豪华别墅。通过特殊安排,他们可以得到质量上乘的食物、饮料和其他消费品。通过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能确保小孩进入最好的学校读书。 苏联精英分子的物质利益虽然是大大增加了,但是,如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精英相比,他们在物质上所享受的特权也就相形见绌了。正如我们在第2章中所看到的,在苏联体制下,社会上层和底层之间的收入差别,比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差别要小得多。一个苏联大企业的总经理的报酬大约是一般产业工人的4倍,而美国企业总裁的报酬一般是普通工人的150倍。 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收入从来没有公开过。但是,《星火》杂志编辑、苏联精英分子的猛烈抨击者维塔利·科诺提奇在1989年声称,政治局委员们的收入每月在1200卢布~1500卢布之间,最高领导层的收入也最高,大约每月2000卢布。当时的苏联企业一般工人的收入大约是每月250卢布。因此,在苏联体制下,最高领导人的工资是一般产业工人的8倍。1993年,在美国,产业工人的平均收入大约是每年2.5万美元。这种工资水平的8倍那就是一年20万美元。而美国高层精英每星期的收入都超过这个水平。 1987年前后开始,在国家社会主义各种旧机构的内部和周边,苏联党—国精英们催生了新的资本家阶级和新的资本主义制度。那些从党或国家的机关迅速转往私营企业的个人事例表明,改革为党—国精英成员们把自己变成富裕资本家大开了方便之门。尽管大多数精英成员在1987—1991年间并没有这样做,但他们总免不了要看到他们那些这样做的同事——同时注意到这些人获得的财富越来越多、权势越来越大。对于构成精英阶层大多数的那些讲求实用的野心家来说,这种教训是不会忘记的——国家社会主义的瓦解以及替私有化和自由市场所开的绿灯对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机遇,这将允许他们紧步那些捷足先登者的后尘。曾经操纵旧体制并且是该体制的主要受益者的集团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些人,确定他们的利益不再能够从该体制中得到了。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似乎是首要的选择。 精英成员们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各不相同的角色。那些在中央经济管理部门工作,或者在国有企业和银行中任职的人,拥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机遇更多。国有资产的私有化政策的实施将他们推到了更好的位置,使他们很容易就成为这些资产的新主人。另一些在国家调控部门工作的人,发现他们通过收受贿赂就能够很轻松地进入新富人的行列。政府官员们期盼在物质福利方面实现重大的突破,而在他们看来,向资本主义转轨恰恰能够让他们把生活提高到西方精英的水平。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拍叶利钦的马屁,希望有朝一日成为新政治领导层的一员,当然获得的回报也多些。 在共产党机关中供职的精英,似乎乐意这样做的人少些,他们已经在党—国体制的共产党这一边耗去了大半辈子。看起来,在操纵新的资本主义体制方面,共产党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的,虽然它有可能还会存在下去。因此,随着党的权力在1990—1991年间日渐式微,许多党的干部开始从党调往政府,担任国家官员或企业主管之类的职务。多年与政府密切合作的经历,使这种调动很容易就能成功。 通常的看法虽然没有简单地忽略掉许多苏联官员转而拥护资本主义这一事实,但它提供的解释却和这里提供的解释有别。它认为,苏联官员看到身边的旧体制土崩瓦解,最后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只好尽力替自己在新秩序中找一个好位置。然而,这种解释和苏联最后几年的事件在时序上不符。党—国精英抛弃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的起始时间,要比通常的解释所说的时间早得多。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了。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 在旧体制被埋葬,俄罗斯在1991年末走向独立之后,曾经在资本主义还未到来之前反对资本主义的其他一些党—国精英成员也开始渐渐适应新的形势,这点倒和通常的观点所说的差不多。原苏联总理尼古拉·雷日科夫在改革工作上花了五年时间,最终在1990年患心脏病之后宣布退休。1992年,当一些作家访问他时,他仍然保持着自己毕生的社会主义信仰,为自己帮助推动的改革的失败懊悔不已。但18个月后,甚至在他面对1994年俄罗斯的现实时,他仍然接受了担任俄罗斯几大私有银行之一的“特维尔全球银行”理事会主席一职的邀请。但是,党—国精英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部分人在1987—1991年间狂热地支持亲资本主义联盟,则是另一件事情。 党—国精英并不是苏联政治舞台上的唯一角色。在他们支持亲资本主义联盟时,他们给了这一联盟争夺政权的能力,但他们不是这一联盟的唯一支持者,也不是第一个。苏联的知识分子是最早地、最活跃地支持这一联盟的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经济学家——在亲资本主义联盟中起到的作用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他们足以构成单独一个团体。大多数苏联经济学家转向亲资本主义的立场,对事情的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经济改革把个体经济合法化了,某些一度在中央计划经济的边缘地带买卖商品、过着各种非法的花天酒地的生活的灰色经济从业者,一公开露面就成了富有的商人。他们自然是亲资本主义联盟的拥护者。那些有合法出身,但不是出身精英阶层的新业主——科学家、技术员、医生、牙医,甚至包括少数工人和农民——同样希望扩大自己私人商业活动的领域。整个新的私人业主团体,不管他们的背景如何,都给亲资本主义联盟提供了资金渠道。 因而,亲资本主义联盟是从四个主要团体中获得支持的——知识分子、经济学家、没有精英背景的私人业主、党—国精英。事实证明,尽管知识分子的主张、经济学家的设计、私人业主的金钱,通通对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只有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 一个国家一个制度的存亡,与很多因素有关,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符合历史规律才能真正的崛起,现在我们的国家也是,要想不挨打,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吸取历史的教训,总结经验,我们自身也是,要不断的创新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http://xiangdaguangdian2.blog.163.com/blog/static/1949341262011111825644347/
回应 2013-03-16 08:12:35
-
Jean_ll (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里像个大人)
本书认为苏联解体不是下层人民的反叛,不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结果,而是一场来自上层的革命,即苏联特权阶层的形成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并且认为这一理解解释了为什么苏联解体经历了迅猛的相对和平的过程。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于手握权力的特权阶层对社会主义的抛弃,其实仍旧是一种精英主义的观点,只不过由少数几个人决定整个历史发展方向的观点被大众民主潮流抢占了市场而不得不转向利益集团分析。而且在苏联特权阶层为...2014-03-19 20:21:57
本书认为苏联解体不是下层人民的反叛,不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结果,而是一场来自上层的革命,即苏联特权阶层的形成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并且认为这一理解解释了为什么苏联解体经历了迅猛的相对和平的过程。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于手握权力的特权阶层对社会主义的抛弃,其实仍旧是一种精英主义的观点,只不过由少数几个人决定整个历史发展方向的观点被大众民主潮流抢占了市场而不得不转向利益集团分析。而且在苏联特权阶层为何抛弃了自己寄生的苏联体制转而拥抱资本主义制度这个问题上,作者的论证显得很无力,概括起来主要是:1,特权阶层实际收入与普通群众相差无几;2,特权与领导职位挂钩,一旦失去地位将一无所有;3,苏联体制不允许私有财产;4,在与西方接触中,苏联精英阶层了解到西方精英阶层的更高待遇,继而更加拥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此外,特权阶层也不再愿意为苏联封闭僵化腐朽落后的体制服务。我认为以上罗列的这些理由还是过于简单且主观,首先,苏联特权精英或许在工资收入上的优势显示不出来,但是特供商品、公寓、专车、私人医生这些实实在在的待遇可是众人可望不可即的;其次,在苏联体制下,除去斯大林时期人人自危,赫鲁晓夫在干部岗位轮换上有些动作外,领导职务终身制很平常,封闭僵化的体制能有多大变动,何况资本主义充满未知的议会选举和任期制如何保障他们的特权。再者,哪个国家的精英们实际待遇不与国家经济实力有些关系,苏联变成资本主义,待遇就会改善吗?精英们毕竟是精英们,难道还不知道解体对经济的打击吗。 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苏联解体的原因或许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来考虑,积重难返或许更合理一些。
回应 2014-03-19 20:21:57 -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科学盛行过许多思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种,即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是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变种,这最集中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巨大影响。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具有如此深刻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如辩证法、唯物史观、阶...
2014-04-26 17:15:23 3人喜欢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科学盛行过许多思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种,即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是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变种,这最集中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巨大影响。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具有如此深刻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如辩证法、唯物史观、阶级分析方法等本身对自然界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强的解释力,至今仍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即消灭剥削和压迫,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仍然是许许多进步的和正直的学者所憧憬的理想。三是不少杰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不是死抠书本,而是始终站在时代和学术的前沿,对新出现的现实问题及时作出理论概括。 3、西方古典自由主义思想:不受管制的市场交换经济在各个方面都能保证经济最好地运行;他们还进一步认为,国家管制市场运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任何努力,不论其意图多好,都只能使经济运行更糟;最后,这种思想宣称,只要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那么市场就能正确地发挥作用。 4、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就抛弃了早期的不受管制的资本主义形式,并发展了各种形式的国家对其经济的管制措施。随着国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产生了一种新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想,这种思想认为,只有在积极的国家管制之下,资本主义经济才能有效运行。根据这种思想,国家必须在诸如管制某些行业(尤其是金融部门)、稳定宏观经济、提供收入保障计划、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和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行使其职能。在过去的20年中,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现在被称为"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又开始流行起来,这导致了国家管制经济职能的减弱,但没有一个工业资本主义国家返回到盛行于19世纪英国和美国的相对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形式。 5、在俄罗斯,出现了现代世界的大国之中所特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俄罗斯经济变成了主要以设法获取出口诸如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等自然原材料为中心的经济。 6、有关苏联体制出人意料地突然终结与和平让渡的最终解释是:它被它自己的大多数精英抛弃了,随着苏联体制的发展,把这些人和任何社会主义形式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纽带越来越脆弱了。这是一场来自上层的革命。 7、苏联新体制的最重要的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和中央计划经济。在苏联,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唯一的例外是集体农庄,它们被认为是农村集体成员的公共财产。 8、纵观整个历史,在各种类型的社会制度中,统治集团往往都由财产所有者所构成。在具体的社会制度中,占有各种最有价值的财产,保护这种占有的需要,易于在统治集团成员中锻造一条坚强的纽带,同时使之紧紧系于该制度本身。而且,私有财产制度还能够使它的统治集团成员依靠财产继承而使其身份代代延续。 9、党-国精英中的绝大多数在方法上,都是注重实际的,而不是执著于某种意识形态。他们之所以加入共产党,是因为入党对他们在职务上的提升有好处。他们受到激励,不是由于献身于某一意识形态,而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和权力。 10、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
回应 2014-04-26 17:15:23 -
超越才有境界 (懂得把握时势者才是真英雄)
P19:布尔什维克统治的形成: 可是一旦稳定地掌握政权,民主集中制的政党和它准军事的组织,就倾向于在新国家中产生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利结构; P23-24:苏联体制的政治结构: .....实际上,权利是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的。......党对重要职位任免权的控制,被称为“任命制”。.....“党---国制度”是它最好不过的名称。 P25:苏联体制: 显然,不管是工人阶级,还是苏联人民,总体上并没有掌握苏联体制。权利滞留于党---国制度...2012-04-15 19:34:01
P19:布尔什维克统治的形成:
可是一旦稳定地掌握政权,民主集中制的政党和它准军事的组织,就倾向于在新国家中产生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利结构; 引自 第2章:社会主义与苏联体制 P23-24:苏联体制的政治结构:
.....实际上,权利是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的。......党对重要职位任免权的控制,被称为“任命制”。.....“党---国制度”是它最好不过的名称。 引自 第2章:社会主义与苏联体制 P25:苏联体制:
显然,不管是工人阶级,还是苏联人民,总体上并没有掌握苏联体制。权利滞留于党---国制度的最高层。 引自 第2章:社会主义与苏联体制 P29-31:党---国精英:
组成这些精英的是些什么人?布尔什维克党的早期领导层由一些忠诚的革命者组成。可是在其掌权并变成执政党之后,它就开始吸收那些只不过是想要提高社会地位并获得声望、权利和物质特权的人,尽管其中也不乏有人受建设新社会的前景所吸引。 .....苏联党---国精英成员们面对的是一种矛盾的现实。他们大权在握、风光显赫,掌握的是世界上两大超级强权之一。然而他们又处处受到约束,禁止个人积累财富,无法保证自己的精英身份能传给后人,这都必定限制了苏联精英把自己当作一个拥有独特利益的社会阶级从而加以认同的程度。 引自 第2章:社会主义与苏联体制 总结:最后一段引出了重点,为何资本主义政权的统治者如此拼命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苏联正好相反,因为“党---国精英”要延续自己的财产地位的本能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存在根本的冲突。
回应 2012-04-15 19:34:01
-
自社会主义于19世纪早期在欧洲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中出现以来,它已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运动,它的吸引力的源泉在于它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在资本主义最成功的领域——人类的生产力迅速发展——超越它,同时社会主义保证结束在资本主义的批判者看来它永远无法超越的不平等、无保障和剥削。建立在合作、社会公正、民主等原则基础上的在经济上有效的社会制度的思想,激发出来自各民族和种族团体的千百万人的积极性来支持社会主义,为社...
2022-02-26 16:30:26
自社会主义于19世纪早期在欧洲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中出现以来,它已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运动,它的吸引力的源泉在于它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在资本主义最成功的领域——人类的生产力迅速发展——超越它,同时社会主义保证结束在资本主义的批判者看来它永远无法超越的不平等、无保障和剥削。建立在合作、社会公正、民主等原则基础上的在经济上有效的社会制度的思想,激发出来自各民族和种族团体的千百万人的积极性来支持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而工作。人们认为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改良,而且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不仅保障所有人的物质享受,而且保证普通人成为社会的主人。 引自 第十二章 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 从我们以上确认的苏联体制的三个主要缺陷中可以得出三个主要的教训:第一,一个必须可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一个民主的政体,尊重个人的公民自由;第二,集权化和等级制必须由可供选择的体制代替;第三,社会主义必须拥有预防特权和统治精英滋生的体制。 引自 第十二章 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 一个民主国家的出现,不能自动地确保不会产生一种统治这一制度的不同类型的特权精英。 引自 第十二章 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 什么样的民主制度会证明最适合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无法预先得知。 引自 第十二章 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 在一个大范围的相互依存的社会,没有一种制度能够绝对地保证不滋生有特权的统治精英。在民主社会主义制度中,预防这样一种结果出现的主要保障看来是所有权和收入的广泛分布以及参与管理和计划过程的普遍的民众参与。 引自 第十二章 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 把国家社会主义的消亡理解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挑战的失败是草率的。苏联体制只是建设一个大规模的、平等的、合作的替代资本主义制度的首次尝试。这样一个首次尝试,是在不尽如人意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也产生了许多缺陷之后,它最终走向了灭亡,这并不令人吃惊。失败的是扭曲的社会主义观念而不是社会主义本身。毕竟,资本主义首次在14世纪的意大利几个北部城邦出现的时候,也被证明是早产的。资本主义首次出现但当时未能生存下来,只是几个世纪之后,这一新制度才在欧洲其他地方坚定地确立下来。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及其破灭的最重要的教训是:我们不是处在社会主义挑战资本主义的终点,而是处在这一挑战的开始。 引自 第十二章 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 回应 2022-02-26 16:30:26 -
作为一种解释,引证历史是不够的,因为历史并不是由连续性构成的。 资本主义在某些专制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巴西和智利也获得了成功。 然而,在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国家之间也有冲突。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平等与必须作为真正民主基础的公民政治平等背道而驰。资本主义经济允许那些不是选举产生的大商业公司的领导作出决定,这些决定会影响大多数人,却不用对民主政治体制进行太大的投入。有人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中,资本...
2022-02-26 16:24:33
-
服务于金融部门的雇员的工资相对于平均水平翻了一番。现在俄罗斯有才干的年轻人梦想成为银行家,而不是科学家。 以前普通俄罗斯人能到消费得起的度假胜地和夏令营,现在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 一些从事研究的世界级俄罗斯科学家不是将夏天的时间花在搞研究上,而是用来给美国高级中学的学生上课,以维持生活之必需。 有很多因素决定经济的有效性。所有权形式的相对重要性被提倡休克疗法的人夸大了······与企业必须在其中运...
2022-02-26 15:54:02
服务于金融部门的雇员的工资相对于平均水平翻了一番。现在俄罗斯有才干的年轻人梦想成为银行家,而不是科学家。 引自 第十章 休克疗法的命运 以前普通俄罗斯人能到消费得起的度假胜地和夏令营,现在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 引自 第十章 休克疗法的命运 一些从事研究的世界级俄罗斯科学家不是将夏天的时间花在搞研究上,而是用来给美国高级中学的学生上课,以维持生活之必需。 引自 第十章 休克疗法的命运 有很多因素决定经济的有效性。所有权形式的相对重要性被提倡休克疗法的人夸大了······与企业必须在其中运行的环境相比,企业所有权形式要次要得多······企业行为的合理化的主要障碍在于企业的经济环境,不在于所有权的形式。 引自 第十章 休克疗法的命运 从国家社会主义体制出发建立资本主义市场体制的唯一有效办法可能是模仿资本主义的原始发展过程,只能在以前已存在的经济体制的边缘和缝隙中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引自 第十章 休克疗法的命运 中国和俄罗斯的主要区别是,中国的战略是由中国领导人设计的,这些领导人不管其缺点怎样,都能密切关注其现存经济体制的特点,并懂得渐进的、由国家管理的经济转轨的优越性。 引自 第十章 休克疗法的命运 经济萎缩使成本压缩更为困难。在经济萎缩时,如果企业减少产量,固定成本的存在,例如厂房折旧和管理工资,就会使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增加,这个问题在任何个地方都会使处于生意低迷时期的公司十分痛苦。 引自 第十章 休克疗法的命运 在处于经济繁荣时期的经济中,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以作为防止通货膨胀的有效工具,这些政策可以限制过度的总需求,使其控制在经济生产能力所能满足的范围之内,但即使是这样,也要冒使繁荣的经济转向后退的风险。 引自 第十章 休克疗法的命运 支配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那些高度抽象的理论类型,对于理解那些作为一种经济体系转到其他经济体系的主要特征的复杂的制度变化和发展过程,没有多少帮助。 引自 第十章 休克疗法的命运 国家社会主义体系下建立的大型国有企业,只能在国家支持和控制下进行有效运作,向不可预见的未来发展。无论持续的国家补助和控制产生的效率多么低,也要比使企业脱离国家的支持和知道而导致崩溃好些。 引自 第十章 休克疗法的命运 回应 2022-02-26 15:54:02
论坛 · · · · · ·
热评第一也算是时代的眼泪了 | 来自電動蒸汽機 | 2 回应 | 2022-02-26 13:49:47 |
跟上一个版本有何区别? | 来自知蔽斋主人 | 2 回应 | 2012-08-12 07:28:3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Routledge (2007)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9.0分 270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8.3分 121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9.2分 8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铁幕后的苏俄 (晴夜风)
- 我的俄罗斯之冬Ⅰ (羊的门)
- 你们都是终结者 (鼹间失格)
- 08凤凰网读书频道年度九书 (碧心)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来自上层的革命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梁越 2011-08-30 22:34:21
终于看完了~!!!!!!!!!!!
80 有用 何不食肉 2009-10-05 22:36:58
一句话:“社会主义好,CCCP解体是因为高层领导放弃了它而不是因为它本身有缺陷。”请问你们相信吗?
34 有用 无能狂怒人 2015-03-28 17:25:58
非常重要的书。当时俄国真正有力量掀翻庞大体制的并不是公民社会,而是军警宪特这类保守派精英。819表面上是失败,事实上是成功。俄国的变革不是完成,而是中断、被劫持了,此后走上的反现代化道路,直至普京的崛起也就不可避免了。
2 有用 Eintagsfliegen 2016-12-10 17:19:36
本书主要观点:1)社会主义好。2)苏联不是真社会主义。3)苏联解体的过程,是从一个良好的初衷出发,选择了错误的路径,最后被精英利用。4)精英阶层和官僚集团不想要苏联式社会主义,只想要尽快瓜分苏联兑现利益落袋为安,所以成了推到苏联社会主义的最重要力量。5)知识分子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点了苏联解体的火,没讨到苏联解体的好。6)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兴也好亡也好,百姓苦。
3 有用 FainT 2015-08-14 09:00:47
作者对于苏联式国家社会主义的批判很到位,但是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幻想就图样图森破了 D751.25/2987 浦分
0 有用 SALE 2022-06-09 10:36:12
我觉得作者的话是说给福山听的。但我的观点还是一样,民主制和某些东西是永远无法共存的
3 有用 Sophie 2022-05-20 15:11:49
三星半。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苏联解体是因为党国精英拥戴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有党国精英群体?因为苏联是不民主的中央集权的,导致了特权精英统治。为什么会转向资本主义?因为党国精英觉得资本主义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个人特权和财富。总之不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是苏联这套探索失败了……但是理想化的社会主义真的没问题吗?它最大的敌人就是人性,贪婪、自私、懒惰。
0 有用 Skyer.AI 2022-04-16 10:43:11
苏联
0 有用 Letry 2022-04-02 10:50:56
苏联真正解体的原因,对标国内反腐形势,就能明白为什么要时刻保持党的廉洁。
2 有用 笑望江湖 2022-03-28 07:37:30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阐述苏联解体的论著,虽然两位作者都名不见经传,但这几乎是我读过最好的一部苏联解体历史书,文笔冷峻朴实,陈述观点清晰晓畅,逻辑性完整,层次分明,并不是浦洛基那种高层政坛内幕,也不是常见的枯燥学术书,而是由浅入深,夹叙夹议,对苏联社会变迁与崩塌的观察解读相当理性中肯,不溢美不挖苦,很多内容都跟我们颇为相似,联想到眼下2022年3月突发的种种乱象,尤其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