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达里安·利德(Darian Leader)
英国作家、精神分析师,弗洛伊德分析和研究中心的创始成员,同时也是英国精神分析学院院长、罗汉普顿大学荣誉客座教授以及弗洛伊德博物馆信托人。现执教于利兹城市大学,同时也在布鲁内尔大学讲授精神分析专业的硕士课程。
著有《人为什么会生病?:精神如何影响身体》《手的精神史》《摇摆之心:理解躁郁》《疯狂是什么》等作品。
邹宏宇
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英国心理学会会员。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阿沙·金的例子中,逮捕他的父母意味着将男孩的肉身生存与父母对他的重要意义以及他们亲近关系的价值完全分离。他必须接受一些英国医生所认为的正确的“治疗”。他们没有认识到生理生活和情感生活的重叠,而是将二者残忍地撕裂开来,仿佛这之间可能存在真正的界限。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暴力”行为也发生在许多儿童病房,那里有24小时监控器监控孩子们是否有反常现象,然而父母探访的次数却被保持在最低限度。事实上,在这里,母亲常常被称为“交通”,而不是“生命维持系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页 -
因此,今天的虚假活动(pseudo-activity)体制深受许多强迫症患者的喜爱。他们可以回收废物,在选秀节目上投票,在互联网上发布时事评论——表现得好像很活跃。事实上,它们只是新的虚假行动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新文化将我们与真实的紊乱生活隔离开来;而不是标志着改变的实际行动。只要个人没有真正参与其中,那么改变就还未发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Hands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关于手:不那么正经,但又很有道理
想看点不那么正经,但是又很有道理的文化史吗?那么这本书再合适不过了! 无论是坐火车、乘公交车,还是坐汽车或者喝咖哗,人们时刻都在敲键盘聊天、浏览信息、单击链接、滑动屏幕和点击鼠标。 手,作为人类能动性和所有权的象征,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却常被我们忽略。 为何当...
(展开)

手的趣味文化史:执子之手,将子拖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触摸某一物体时,要是仔细观察,一般都能感觉到物体和我们自己的手之间的触感。尤其是每次我们与人握手、爱抚婴儿的时候,我们有时可能会意识到,身体接触对于我们的情感生活是多么重要。 而当我们与亲朋好友相见和告别时的握手与挥手,手更是我们表达情感的... (展开)
另类小史:用手,探索你的精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是手不是手,视乎有精神否。 达里安·利德(Darian Leader)的《手的精神史》(Hands: What We Do with Them and Why)是一本非同寻常的小书。虽在说手,但很多时候很多内容并不只是在谈论手,如果不是谈论手,那这本书谈论的是什么? 达里安带着我们在书中漫游着展示着许多手的... (展开)
左手写的字算是我的字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阅读时间:午休 这类以某个东西为讨论对象的小书,我还是挺爱看的,上一本看的大概是《人类砍头小史》了,说不定这种偏好也是社会学训练的后遗现象,习惯性地得找一个具体的、可横纵延伸的抓手。 本来当小科普看,倒也意外解答了或回应了过往日子里关于手的一些经验/困惑/尝试... (展开)
为什么怪物僵尸走路时,总是双手向前伸直?
在方所闲逛时偶遇了这本书。 有趣的标题和有趣的封面,以及这个看似无厘头的问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睛。 作者达里安认为手代表了人类的动力本身,僵尸怪物们走路时双手向前伸直,是要体现它们未经理智的纯粹的意志(before mind) 这本有意思的小书不仅仅是一本手的使用史...
(展开)

为啥是“手”呢?(我该不会是没看懂吧doge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应当说是根植于精神分析的一本文化漫谈,所以如果当文化漫谈来看可以看地比较轻松,里面有很多我们熟识的电影作为文本来分析,比如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说蜘蛛侠的主人公peter parker的手喷射出一种粘稠的物质的时候,他惊慌失措地盯着它看。这部电影实质上是在讲一个少... (展开)
山池读《手的精神史》
点赞、关注需要手,转发、评论也需要手。这看似是一句废话,仅仅因为这些行为太过寻常。我们因为手的寻常,而忽视了它掌管着精神生活的很多秘密。 当人类不再树上荡秋千,学会直立行走的那一刻,手被赋予了更多力量。除了会使用工具、具有创造力,手和我们内心有着怎样的联系?...
(展开)

让双手保持忙碌一直是人类的核心活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本有意思的小书,尽管东拉西扯,让人有些抓不住头绪。有幸作者在书尾点了题,顺道缓解了我们对于过分使用智能手机的焦虑:中介(数字产品)确实会使我们异化,使我们与自身疏离,但这更是一种积极意义的疏离,以帮助我们应对体内的紧张。 回看整本书,有散乱的文化漫谈,... (展开)>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7.4分 155人读过
-
Hamish Hamilton (2016)暂无评分 6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Hands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