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二十讲的笔记(5)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尹曼 (推开窗子,我们生活在海上)

    3高:信仰 如果我们要活出完整的生命,就必须向上攀登寻找神。 我们发现自己生活在哈佛大学的Sorikin教授所说的感官文明中,只相信那些我们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和可以用我们五官感到的事物。 我们该再一次醒过来,这宇宙中那些伟大的事物都是我们所不能看见的。 柏拉图:那能见的是那不能见的所投下的影子。

    2014-12-01 15:37:33

  • 尹曼 (推开窗子,我们生活在海上)

    2阔 生命的广度,就是我们在其中关怀其他人的层面。除非一个人能够超越狭隘的个人关注,更广阔地关怀人类整体,否则他还是未曾真正开始生活。 我们世界的本质就是这样。没有一个人或国家能够站出来夸口自己的独立。我们是互相依赖的。John Donne 用图像化的语言来肯定这个关系:没有人是一个完全自足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小片、整体的一部分。”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衰减,因为我是牵涉于整个人类群体之中,故此不要问...

    2014-12-01 15:29:00

  • 尹曼 (推开窗子,我们生活在海上)

    正如这段经文所提示(约翰说 新耶路撒冷城长宽高一样),任何完整的生命都包括这三个层面:长、阔、高。 1,长 生命的长度是代表一个人对发展自我内在能力的关注。 Joshua Lieb man Peace of Mind 其中一章叫作“合宜地爱自己”。在这一章里面,他主要指出,除非你充分爱自己,否则你根本不可能切实地去爱其他人。故此,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切实地关心自己,找出自己被造的意义和目的。一旦发现自己的使命,便应当竭尽所能悉力以...

    2014-12-01 15:20:09

  • 尹曼 (推开窗子,我们生活在海上)

    信仰直接就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因为它的目的是真理,而真理恰恰就属于理智。所以信仰必定存在于理智之中。 信仰就是完美的理智,因此,凡是直接属于信仰的东西,也都属于理智。然而,属于意志的东西却不一定也直接属于信仰。 信仰是心灵的一种习性,凭借它我们才能够开始进入永生,并使我们的理智赞同那些不是表面易见的事理。信仰正是以这种方式,才能够与理智的其他活动区分开来。

    2014-12-01 15:13:12

  • 尹曼 (推开窗子,我们生活在海上)

    相信是一种自主的行动。所以没有人会因为强制的必然性而不得不去信仰,虽然人们又是出于某种必然的目的而去信仰的。 当理智是在信仰的规定下指向某个可知对象的时候,信仰也可以说是一种知识。 信仰不可能先于理解,因为如果不是首先以某种方式理解了所信仰的东西,我们就不可能赞同我们所信仰的东西。不过,另一方面,要想达到完美的理解,又的确需要拥有信仰的德性。 --阿奎那

    2014-12-01 15:05:16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信仰二十讲

>信仰二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