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逐渐意识到,并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根源时
我找到了一种方法论,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的双重作用。
小学被强制改右手,然后写字潦草。结巴。
虽然可以在脑中建立起思维宫殿(立体的而不是思维导图那样线性平面的)但是忘东西也特别快。
尤其是国内教育的水平差到离谱,国内学的是什么?知识信息,而不是思维。尤其是哲学缺失,世界最基础的那些共性的东西。
从小到大教育不会教给你方法论,而是你跟着老师学……所以我们从来都不会思考,而是寻着唯物辩证法(这还是习得,不是真正掌握其根源的)正如国内只有哲学史家 美学史家,而很少有能提出理论的。
右对左的权力控制,两种对立。政治,思想 集体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对我左手都改造,真的造成了我的人格的损伤。
造成口吃,导致从小就有些自卑,变的内向,沉默寡言。
字迹与人品挂钩,又是什么狗屁文化书法传统。字只是一种习得性技能,就跟工匠手法一样,它并不能和人直接挂钩。魏晋的这种品藻,纯粹就是文化群体掌握话语权的一种压迫。魏晋南北朝的几个人的确自由洒脱,象征人的自我追求。但要明白,他们的追求是以对人评价等级来明确的。即通过字的形迹和趣味来确定人的趣味,但二者缺一不可。什么叫品?九品中正制,孝廉品行。在封建等级制和文化话语权的高位(就那魏晋的几个人)哪一个不是名门,因而掌握了文化习得的经验?这种品是张扬人的个性吗?还是个人的个性?就如同今日的偶像,因外貌而求得所谓的品?
历史的书写就如同今日的集体记忆书写,只有话语权掌握在手中的人才能书写。属于大多数人的现实,永远都会被遮蔽。
这并不是我们不在乎,而是形成机制就这样。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