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觉得这本最牛的地方在于他硬是到全书的最后几个字才揭示谜底
凶手又是办案人员。崩溃啊,大师的骗术看了四本就有点腻味了。另外书档上带血的毡子是怎么处理掉的,在附近买毡子不会暴露线索么,戴手套不行么,干嘛用指纹粉?又是莫名其妙的推理。当然最莫名其妙的是老板书房桌上摆的书为什么只是来寓所开会的几个董事一定就会注意到呢?以此排除他们的嫌疑是何道理?最后的陈述跟前面父子分析案情大段重复,震撼力大跌。
书名应该是弗兰奇指纹粉之谜,硬译成法国应该是为了凑国别,这本书其实算是最有代表性的奎因,嫌疑犯人数众多线索奇多而诡异,如坠五里雾中,很多人说读奎因要耐的住中盘的枯燥,但我觉得奎因这种一等的本格怎么读都不枯燥,有的只是智力挑战的无穷乐趣,当然,我老是猜错……唉
整本书的推理不错,但是为什么玛丽昂的围巾会在弗兰齐夫人身上,始终没有解答,而且奎因从一开始就把韦弗和玛丽昂排除在外就很不客观;另外寓所里铺的是地毯,凶手如何才能把大量的血迹清理干净呢?
Missing Rings 强大的一本,难得的是翻译得也不错,不过凶手的处理感觉有点粗糙,会给人一种“啊?原来只是这样?”的感觉 = =
奎因的第二部小说,结尾新意很大,凶手的姓名保留到了小说的最后两个单词才揭开!
已经很久没有看推理小说了,上一本可能也在半年之前。想起大学时疯狂地看阿加莎、东野圭吾、岛田庄司,当然还有埃勒里·奎因。很多个夜晚都被他的XYZ系列迷得神魂颠倒。这本国家系列算是中规中矩,故事四平八稳没有太多反转和意外,时间跨度也只有短短几天,推理算是合理,虽没有太多惊喜但也让我找回了当时读推理小说的快感。
早期奎因,古典范儿十足
奎恩的国名系列虽然每本的故事类型不同(如中国橘子的密室杀人,暹罗连体人的死亡留言,希腊棺材的一波四折)但是贯穿各部作品的特点是作者严密的逻辑推理 这部法国粉末就是典型的通过细致观察得到蛛丝马迹进行逻辑推理联想破案的作品 尤其是最后的真相揭晓过程堪称侦探小说中逻辑推理分析的模版
看穿了八成
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不愧是奎因!
读完福尔摩斯我觉得他是个神,读完奎因我觉得他是个智力和逻辑思维超群的人,并且我自己的逻辑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E.Q.的第二秀,J.J.McC的序是老版的遗珠,却不可漏读。在这篇略显八卦的序中我们得知原来年青的艾勒里得到他某位舅舅的遗赠,因此可以悠闲地破破案、写写书。十足的官二代+富二代嘛!O(∩_∩)O~太理想主义了!
一直很难喜欢奎因,所谓“逻辑流”,即使有再理性的分析,许多细节还是可以琢磨出理外之理,如果不能用“逻辑”说服所有读者,那推理真的很难说是成功的。讲讲《粉末》本身吧,中间大段大段的取证与分析是真看得想吐,最后分析出来吧,也没什么惊艳感,最多算中规中矩。 作中有个疑点似乎一直没解释,不计较;有个证据的分析太“理所当然”,作者你开心就好;到最后凶手竟然被吓死,我勒个去,作者你是敢写,凶手心理素质这么差还能完成如此完美的犯罪?这本身符合逻辑吗?看这本书,我表示也就只能一笑了之,深入追究,那就不是“逻辑流”了,而是“逻辑不通”。 详可见吾之书评: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2553554 。
总体来说还是高于期望的,最后一段的推理基本值回阅读时间了,不过,前半段看着实在乏味,出场人物过多过杂,那些花费了大把篇幅去写的不在场证明调查云云都是水分。最终的推理也不是全无漏洞,比如口红没涂完的原因牵强,地毯不知道怎么来的,围巾没解释(这个不看其他书评还真没注意到,毕竟中段太水了完全忘了……);粉末和同伙被捕基本都是足以直接将死凶手的线索,却还是硬要最后来一出推理秀。对埃勒里的好感在这本书里也大幅下降了,感觉对失踪者的生命安全他并不重视;而警方的其他人查到粉末居然也毫无反应,这也略显牵强(说起来这本书和法国的关系就是同名?)。看完这本书,倒是对逻辑流推理的写法有了新的感悟,后人要想超越EQ最简单的两个途径应该是:精益求精地减少可能存在的漏洞,或者把故事写得更好看有味道一些。(貌似都是废话)
情节有点拖沓
以问话为发展情节主要手段的推理小说通常是不怎么友好的,包括这本《法国粉末之谜》。但我要说,我真的热爱盘问这门艺术。
漫长的推理
混乱的情节,有一个合乎常理的结局,艾勒里·奎因,一个名字足以让我放心阅读,让我不必担心结局使人失望的人。没什么好说的,让那些声称奎因一般的人都成为浮云。
借着时间细节和对作者风格的逐渐熟悉找对了凶手,侧面说明这本不是很好看==|||
> 法国粉末之谜
28 有用 血源2出了吗? 2012-03-05 22:41:36
我觉得这本最牛的地方在于他硬是到全书的最后几个字才揭示谜底
25 有用 mi 2010-06-28 14:50:00
凶手又是办案人员。崩溃啊,大师的骗术看了四本就有点腻味了。另外书档上带血的毡子是怎么处理掉的,在附近买毡子不会暴露线索么,戴手套不行么,干嘛用指纹粉?又是莫名其妙的推理。当然最莫名其妙的是老板书房桌上摆的书为什么只是来寓所开会的几个董事一定就会注意到呢?以此排除他们的嫌疑是何道理?最后的陈述跟前面父子分析案情大段重复,震撼力大跌。
22 有用 神威 2012-11-22 08:16:29
书名应该是弗兰奇指纹粉之谜,硬译成法国应该是为了凑国别,这本书其实算是最有代表性的奎因,嫌疑犯人数众多线索奇多而诡异,如坠五里雾中,很多人说读奎因要耐的住中盘的枯燥,但我觉得奎因这种一等的本格怎么读都不枯燥,有的只是智力挑战的无穷乐趣,当然,我老是猜错……唉
21 有用 Renzolla 2013-05-15 15:22:39
整本书的推理不错,但是为什么玛丽昂的围巾会在弗兰齐夫人身上,始终没有解答,而且奎因从一开始就把韦弗和玛丽昂排除在外就很不客观;另外寓所里铺的是地毯,凶手如何才能把大量的血迹清理干净呢?
8 有用 钟山暮紫 2011-03-31 17:35:55
Missing Rings 强大的一本,难得的是翻译得也不错,不过凶手的处理感觉有点粗糙,会给人一种“啊?原来只是这样?”的感觉 = =
4 有用 鸽群中的猫 2008-08-30 21:49:18
奎因的第二部小说,结尾新意很大,凶手的姓名保留到了小说的最后两个单词才揭开!
2 有用 august 2015-05-25 15:15:16
已经很久没有看推理小说了,上一本可能也在半年之前。想起大学时疯狂地看阿加莎、东野圭吾、岛田庄司,当然还有埃勒里·奎因。很多个夜晚都被他的XYZ系列迷得神魂颠倒。这本国家系列算是中规中矩,故事四平八稳没有太多反转和意外,时间跨度也只有短短几天,推理算是合理,虽没有太多惊喜但也让我找回了当时读推理小说的快感。
2 有用 小米=qdmimi 2010-12-18 17:30:26
早期奎因,古典范儿十足
4 有用 流星飞绊 2010-01-26 10:26:43
奎恩的国名系列虽然每本的故事类型不同(如中国橘子的密室杀人,暹罗连体人的死亡留言,希腊棺材的一波四折)但是贯穿各部作品的特点是作者严密的逻辑推理 这部法国粉末就是典型的通过细致观察得到蛛丝马迹进行逻辑推理联想破案的作品 尤其是最后的真相揭晓过程堪称侦探小说中逻辑推理分析的模版
3 有用 丰无涯 2011-11-16 21:32:04
看穿了八成
3 有用 小时 2008-11-23 15:19:39
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不愧是奎因!
3 有用 桔梗 2012-09-06 21:18:32
读完福尔摩斯我觉得他是个神,读完奎因我觉得他是个智力和逻辑思维超群的人,并且我自己的逻辑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2 有用 独乐斋主人 2012-01-25 19:05:38
E.Q.的第二秀,J.J.McC的序是老版的遗珠,却不可漏读。在这篇略显八卦的序中我们得知原来年青的艾勒里得到他某位舅舅的遗赠,因此可以悠闲地破破案、写写书。十足的官二代+富二代嘛!O(∩_∩)O~太理想主义了!
2 有用 清雅戒奢 2020-04-30 14:43:07
一直很难喜欢奎因,所谓“逻辑流”,即使有再理性的分析,许多细节还是可以琢磨出理外之理,如果不能用“逻辑”说服所有读者,那推理真的很难说是成功的。讲讲《粉末》本身吧,中间大段大段的取证与分析是真看得想吐,最后分析出来吧,也没什么惊艳感,最多算中规中矩。 作中有个疑点似乎一直没解释,不计较;有个证据的分析太“理所当然”,作者你开心就好;到最后凶手竟然被吓死,我勒个去,作者你是敢写,凶手心理素质这么差还能完成如此完美的犯罪?这本身符合逻辑吗?看这本书,我表示也就只能一笑了之,深入追究,那就不是“逻辑流”了,而是“逻辑不通”。 详可见吾之书评: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2553554 。
2 有用 月辻 2018-08-16 13:06:43
总体来说还是高于期望的,最后一段的推理基本值回阅读时间了,不过,前半段看着实在乏味,出场人物过多过杂,那些花费了大把篇幅去写的不在场证明调查云云都是水分。最终的推理也不是全无漏洞,比如口红没涂完的原因牵强,地毯不知道怎么来的,围巾没解释(这个不看其他书评还真没注意到,毕竟中段太水了完全忘了……);粉末和同伙被捕基本都是足以直接将死凶手的线索,却还是硬要最后来一出推理秀。对埃勒里的好感在这本书里也大幅下降了,感觉对失踪者的生命安全他并不重视;而警方的其他人查到粉末居然也毫无反应,这也略显牵强(说起来这本书和法国的关系就是同名?)。看完这本书,倒是对逻辑流推理的写法有了新的感悟,后人要想超越EQ最简单的两个途径应该是:精益求精地减少可能存在的漏洞,或者把故事写得更好看有味道一些。(貌似都是废话)
1 有用 沙子 2009-03-02 12:35:31
情节有点拖沓
2 有用 godannar 2009-08-01 21:03:10
以问话为发展情节主要手段的推理小说通常是不怎么友好的,包括这本《法国粉末之谜》。但我要说,我真的热爱盘问这门艺术。
1 有用 BruceDy 2009-02-21 22:35:54
漫长的推理
1 有用 DrBlackWatson 2010-10-01 12:30:06
混乱的情节,有一个合乎常理的结局,艾勒里·奎因,一个名字足以让我放心阅读,让我不必担心结局使人失望的人。没什么好说的,让那些声称奎因一般的人都成为浮云。
3 有用 \t^h/ 2010-10-06 10:35:15
借着时间细节和对作者风格的逐渐熟悉找对了凶手,侧面说明这本不是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