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选注(上下冊) 短评

热门
  • 1 空思 2010-09-04 21:17:41

    优秀的剧目基本都有选入,注释也较详尽。

  • 0 土拨鼠君 2013-04-29 22:00:49

    比起关汉卿的本色当行和王实甫的花间美人,还是更喜欢马致远。“您将那一曲阳关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好缠绵。

  • 0 相残燕子楼 2012-06-25 00:58:14

    屹剌剌撒开紫檀,黄翻绰向前手拈板。低低的叫声玉环,太真妃笑时花近眼。红牙箸趁五音、击着梧桐案,嫩枝柯犹未干、更带着瑶琴音泛,卿呵,你则索出几点琼珠汗。

  • 0 温柔的鲸鱼 2013-01-06 13:33:04

    非常有趣的本子,尤其是贯穿点评始终的人民历史与阶级对立立场。就<<梧桐雨>>和<<汉宫秋>>而言,剧中主要并且重要的戏分都由男性角色承担,而这明明是两个关于女性的故事。另外,元杂剧总是或多或少有着揭露政治阴暗、官僚奸佞、百姓疾苦的主题。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藏也藏不住的。

  • 0 蓝鸢 2011-10-29 19:36:35

    选的够经典,知识性的注释详细准确,但总体分析的时代烙印真是很重,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但还是值得一读的。

  • 0 秋心 2022-08-16 22:26:44

    只读了上册 选目注释俱佳 (初二)

  • 0 解压 2017-10-25 08:13:27

    果然还是赵氏孤儿写得最好。言语最优美当属西厢记。个人还是不太欣赏得来很多过于市井腔的折子……透着一股子土

  • 0 某某佳哇 2022-06-06 20:19:09

    元杂剧中的集萃,《窦娥冤》、《赵氏孤儿》的悲壮之情汹涌澎湃,《墙头马上》、《潇湘夜雨》虽然结局成了团圆,但节选的两折充满愤懑与无奈,礼教之下无人得自由。《救风尘》情节构思和人物形象都极为巧妙,《陈州粜米》是有趣的清官正义梦。《倩女离魂》和《西厢记》的文字最为珠玉,但《渔樵记》和《看钱奴》的市井诙谐也别有风趣。《昊天塔》有武侠之气,《魔合罗》有侦探之风。

  • 0 耳火星河 2023-05-28 22:57:20 吉林

    元曲最美的就是语言,有俗韵也有雅致。最爱《汉宫秋》第三折。她她她,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她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螿,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新昌调腔的王莺老师唱这段特别美。

  • 0 momo 2022-10-13 21:17:08 湖南

    名篇都读了。都很有文采,也很具戏剧性。果然世界的解释权和话语权还是在欧/美,莎翁及其他作家的经典化当然靠历代的各种解读衍生(不是文采还是意义上的阐释),而中国古代戏曲完完全全可以与之相对峙,从语言,从情节,从感情。或许没那么深,但也许是我们阐释的还不够多呢'? 关汉卿的剧非常有张力非常引人入胜,马致远文采极好。看到现在最喜欢的还是《牡丹亭》,群像与生活的广度偶,各种意义的生发。

  • 0 寄宇 2019-06-19 16:19:26

    只读了窦娥冤

  • 0 槁榆 2017-02-04 02:30:33

    很好的选本

  • 0 策之 2021-09-01 23:36:27

    《赵氏孤儿》一剧极佳。

  • 0 白纸一张 2024-05-30 17:35:26 山东

    选得精准 【南吕·一枝花】来自于唐代说唱文学作品《一枝花》。这部作品是《李娃传》的前身。 《摩合罗》打破了本人对于公案剧的偏见。 《虎头牌》的思想性也不错,就是情节拖沓了些。 越剧《狸猫换太子》中的两个重场戏《捧盒》、《拷寇》,应该都是借鉴《赵氏孤儿》。

  • 0 林语默 2020-06-11 18:00:25

    从《牡丹亭》到《桃花扇》,从《玉簪记》到这本,开始慢慢领略到戏剧这种文学体裁的魅力,如果拿人来类比的话,就小说大概是网红美女,诗歌大概是高冷明星,而戏剧,则更像身边一个活生生的人,更有真实感。(水平太低没有办法用更高级的语言来表达)

  • 0 无何有 2012-12-02 11:01:53

    我看地不是这个版本

  • 0 薛丁格的小貓 2010-08-26 16:32:22

    注释详细,就是不完整很多只有节选,总体不错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