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明史讲义》是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所授课程为明清史,分作两年轮授,今年明史,翌年清史。讲义也分作明史、清史两部。 家父商鸿逵教授当年在北京大学师从孟森先生读研究生,因此存有这两部讲义。八十年代初,家父将孟森先生当年授课的讲义合编在一起,经整理后,由中华书局出版,定名为《明清史讲义》。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明史讲义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明史讲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订正这个版本的文字错误
> 更多书评 26篇
-
说永忠是私自杀韩林儿,和朱元璋无干,想必有些武断。若朱元璋真心无知其事,为何没有惩治永忠?当年司马氏还杀了自己爪牙来平息舆论。因为朱元璋曾臣于韩林儿,所以总要装装样子,所以永忠就只能封侯而不能为公爵了。但是显然,朱元璋这样安排是对其的褒奖。朱元璋羽翼没有丰满的时候,尊韩林儿是形势使然。当时,红巾军皆以其为旗号,民众也多响应之。此时用其旗号,尊其名号,既可以减轻来自于元庭的压力,也能借助众起义军...
2012-09-11 22:22:16
说永忠是私自杀韩林儿,和朱元璋无干,想必有些武断。若朱元璋真心无知其事,为何没有惩治永忠?当年司马氏还杀了自己爪牙来平息舆论。因为朱元璋曾臣于韩林儿,所以总要装装样子,所以永忠就只能封侯而不能为公爵了。但是显然,朱元璋这样安排是对其的褒奖。朱元璋羽翼没有丰满的时候,尊韩林儿是形势使然。当时,红巾军皆以其为旗号,民众也多响应之。此时用其旗号,尊其名号,既可以减轻来自于元庭的压力,也能借助众起义军来对付元庭。何乐而不为?后来,降妖称王称帝,自然要有自己的旗号,要贬低韩林儿等人了。要斥责其为贼。这样做一个是建立自己的独立地位,一个也是为了笼络儒生。毕竟当时,公论出于儒生。
回应 2012-09-11 22:22:16 -
朱元璋起于田亩中,自己从未讳言当年之形状。少时穷苦,中年艰困。随郭子兴,尊韩林儿等皆未隐去。反而将其布告于天下,布告子孙。望其能念开国之艰,创业之难。不若某些古人,总以祥瑞示人。朱元璋杀人虽多,然还是能老实交代自己的出身,没有乱找祖先,少些修饰。虽其兴文字狱,杀人无数。但是我以为,此非为真心讳言卑微出身,而是以此打击文人,控制舆论,加强皇权。
2012-09-11 22:16:13
-
小何才露新一角 (戒腐戒躁)
给事中齐庄言: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与民争利。(帝)弗听。 --------------------------------------------------------- 齐庄所言是矣。然与民争利之君非“天之子”也,诚“皇帝”也。帝亦有一家,其以田产而自私者,与民之绝也。况土地者,中华前年之根本也,妄动土地而不绝于民者,无有也。 今世当引以为鉴。2012-04-04 22:25:15
-
小何才露新一角 (戒腐戒躁)
孟氏评《杨善传》: 善先媚事于王振,后又与石亨、曹吉祥相结。为序班坐事,与庶吉士章朴同系狱。久之相狎【重点】,时方穷治方孝孺党,朴言家有《方孝孺集》,未及毁,善从借观,密奏之。朴以是诛,而善得复官…… -------------------------------------------------------------------------- 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2012-04-04 22:19:47
-
朱元璋起于田亩中,自己从未讳言当年之形状。少时穷苦,中年艰困。随郭子兴,尊韩林儿等皆未隐去。反而将其布告于天下,布告子孙。望其能念开国之艰,创业之难。不若某些古人,总以祥瑞示人。朱元璋杀人虽多,然还是能老实交代自己的出身,没有乱找祖先,少些修饰。虽其兴文字狱,杀人无数。但是我以为,此非为真心讳言卑微出身,而是以此打击文人,控制舆论,加强皇权。
2012-09-11 22:16:13
-
说永忠是私自杀韩林儿,和朱元璋无干,想必有些武断。若朱元璋真心无知其事,为何没有惩治永忠?当年司马氏还杀了自己爪牙来平息舆论。因为朱元璋曾臣于韩林儿,所以总要装装样子,所以永忠就只能封侯而不能为公爵了。但是显然,朱元璋这样安排是对其的褒奖。朱元璋羽翼没有丰满的时候,尊韩林儿是形势使然。当时,红巾军皆以其为旗号,民众也多响应之。此时用其旗号,尊其名号,既可以减轻来自于元庭的压力,也能借助众起义军...
2012-09-11 22:22:16
说永忠是私自杀韩林儿,和朱元璋无干,想必有些武断。若朱元璋真心无知其事,为何没有惩治永忠?当年司马氏还杀了自己爪牙来平息舆论。因为朱元璋曾臣于韩林儿,所以总要装装样子,所以永忠就只能封侯而不能为公爵了。但是显然,朱元璋这样安排是对其的褒奖。朱元璋羽翼没有丰满的时候,尊韩林儿是形势使然。当时,红巾军皆以其为旗号,民众也多响应之。此时用其旗号,尊其名号,既可以减轻来自于元庭的压力,也能借助众起义军来对付元庭。何乐而不为?后来,降妖称王称帝,自然要有自己的旗号,要贬低韩林儿等人了。要斥责其为贼。这样做一个是建立自己的独立地位,一个也是为了笼络儒生。毕竟当时,公论出于儒生。
回应 2012-09-11 22:22:16 -
小何才露新一角 (戒腐戒躁)
《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二十五年秋七月,苛岚州学正吴从权、山阴教谕张恒给由至京师。上问民间疾苦,皆对曰:‘取在课士,民事无所与。’ 帝怒曰:‘宋胡瑗为苏湖教授,其教兼经义治事;汉贾谊、董仲舒皆起田里,敷陈时务;唐马周不得亲见太宗,且教武臣言事。今既集朝堂,朕亲询问,俱无以对,志圣贤之道者固如是乎?’” 鄙人妄断: 1、吴张二人在上京路上必定已对皇帝询问民事的答案加以思考。如真能答汝所问,则必将面临...2012-04-04 22:07:33
《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二十五年秋七月,苛岚州学正吴从权、山阴教谕张恒给由至京师。上问民间疾苦,皆对曰:‘取在课士,民事无所与。’ 帝怒曰:‘宋胡瑗为苏湖教授,其教兼经义治事;汉贾谊、董仲舒皆起田里,敷陈时务;唐马周不得亲见太宗,且教武臣言事。今既集朝堂,朕亲询问,俱无以对,志圣贤之道者固如是乎?’” 鄙人妄断: 1、吴张二人在上京路上必定已对皇帝询问民事的答案加以思考。如真能答汝所问,则必将面临一种微妙的境地,即“民之事”是“士”管还是“帝”管; 2、按朱元璋所怒之言,并非是愿移权于士管民(史实证明正好与此相反),而怒斥两人对民事之无知,无非是因为二人未起到“情报通牒”之作用。即皇帝需要的是士人对民事的“关心”而非“管理”甚至“抉择”,而“关心”所需要作出的下一步,即“汇报”是以为“耳目”。 明朝特务机关的设立,或与此事关联一二。
回应 2012-04-04 22:07:33 -
小何才露新一角 (戒腐戒躁)
给事中齐庄言: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与民争利。(帝)弗听。 --------------------------------------------------------- 齐庄所言是矣。然与民争利之君非“天之子”也,诚“皇帝”也。帝亦有一家,其以田产而自私者,与民之绝也。况土地者,中华前年之根本也,妄动土地而不绝于民者,无有也。 今世当引以为鉴。2012-04-04 22:25:15
-
说永忠是私自杀韩林儿,和朱元璋无干,想必有些武断。若朱元璋真心无知其事,为何没有惩治永忠?当年司马氏还杀了自己爪牙来平息舆论。因为朱元璋曾臣于韩林儿,所以总要装装样子,所以永忠就只能封侯而不能为公爵了。但是显然,朱元璋这样安排是对其的褒奖。朱元璋羽翼没有丰满的时候,尊韩林儿是形势使然。当时,红巾军皆以其为旗号,民众也多响应之。此时用其旗号,尊其名号,既可以减轻来自于元庭的压力,也能借助众起义军...
2012-09-11 22:22:16
说永忠是私自杀韩林儿,和朱元璋无干,想必有些武断。若朱元璋真心无知其事,为何没有惩治永忠?当年司马氏还杀了自己爪牙来平息舆论。因为朱元璋曾臣于韩林儿,所以总要装装样子,所以永忠就只能封侯而不能为公爵了。但是显然,朱元璋这样安排是对其的褒奖。朱元璋羽翼没有丰满的时候,尊韩林儿是形势使然。当时,红巾军皆以其为旗号,民众也多响应之。此时用其旗号,尊其名号,既可以减轻来自于元庭的压力,也能借助众起义军来对付元庭。何乐而不为?后来,降妖称王称帝,自然要有自己的旗号,要贬低韩林儿等人了。要斥责其为贼。这样做一个是建立自己的独立地位,一个也是为了笼络儒生。毕竟当时,公论出于儒生。
回应 2012-09-11 22:22:16 -
朱元璋起于田亩中,自己从未讳言当年之形状。少时穷苦,中年艰困。随郭子兴,尊韩林儿等皆未隐去。反而将其布告于天下,布告子孙。望其能念开国之艰,创业之难。不若某些古人,总以祥瑞示人。朱元璋杀人虽多,然还是能老实交代自己的出身,没有乱找祖先,少些修饰。虽其兴文字狱,杀人无数。但是我以为,此非为真心讳言卑微出身,而是以此打击文人,控制舆论,加强皇权。
2012-09-11 22:16:13
-
小何才露新一角 (戒腐戒躁)
给事中齐庄言: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与民争利。(帝)弗听。 --------------------------------------------------------- 齐庄所言是矣。然与民争利之君非“天之子”也,诚“皇帝”也。帝亦有一家,其以田产而自私者,与民之绝也。况土地者,中华前年之根本也,妄动土地而不绝于民者,无有也。 今世当引以为鉴。2012-04-04 22:25:15
-
小何才露新一角 (戒腐戒躁)
孟氏评《杨善传》: 善先媚事于王振,后又与石亨、曹吉祥相结。为序班坐事,与庶吉士章朴同系狱。久之相狎【重点】,时方穷治方孝孺党,朴言家有《方孝孺集》,未及毁,善从借观,密奏之。朴以是诛,而善得复官…… -------------------------------------------------------------------------- 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渣攻!!!!!...2012-04-04 22:19:4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0 )
-
中华书局 (2006)8.9分 1069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9.1分 428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8.7分 316人读过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5)9.5分 62人读过
-
限时抢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中国部分 (爱玛·包法利)
- 99 (ai456)
- 已收的世纪人文 (六欲有节)
- 读中国 (Sam)
- 呆 (郭杜鎮廣場舞王)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明史讲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照夜白 2016-08-25 13:47:42
雄文正论,尤其《开国》一章,把明清两代制度的传承关系看得透彻:“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明祖有国,当元尽紊法度之后,一切准古酌今,扫除更始,所定制度,遂奠二百数十年之国基。渐废弛则国祚渐衰,......能稍复其旧制者反是代明之清,......清无制作,尽守明之制作,而国祚亦与明相等。故于明一代,当措意其制作。措意明之制作... 雄文正论,尤其《开国》一章,把明清两代制度的传承关系看得透彻:“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明祖有国,当元尽紊法度之后,一切准古酌今,扫除更始,所定制度,遂奠二百数十年之国基。渐废弛则国祚渐衰,......能稍复其旧制者反是代明之清,......清无制作,尽守明之制作,而国祚亦与明相等。故于明一代,当措意其制作。措意明之制作,即当究心于明祖之开国。” (展开)
1 有用 小何才露新一角 2012-04-08 21:55:15
写得好!←我只能用这三个字来表达我的看法了(没错我确实在当小说看!
0 有用 FONG 2010-01-03 11:23:48
作者的文笔和学识比见解要好,观点比较正统 PS:我买了这本书,但出来时带不上,再看时,竟然要下载电子书了,真是悲哀!20100103看完,回家几天看完,还是纸质书比较好读,电子书看几个月都看不完。201002
0 有用 夭八 2013-02-05 21:33:30
最近同时读孟森,钱穆和吕思勉的著作,简直是民国时期文言文至白话文的嬗变史。。。
0 有用 木石 2013-04-23 21:05:24
很不错的一本书。
0 有用 我是朗姆吗 2022-01-28 02:11:41
@2014-08-12 21:30:17
0 有用 吃蛋挞 2019-09-01 11:10:52
考据扎实,取舍有度,极重明初之制度精神,这个取向和钱穆他们还蛮像的。
0 有用 kevinou 2019-03-17 11:55:31
议论精彩,不愧是大家。读罢对明代政治可以有个大致的了解。重道德臧否,对经济文化着墨不多。对明初制度颇推崇。
0 有用 树 2019-03-15 11:42:48
文言文写的,读起来稍微有点儿难度。
0 有用 有时迷糊 2018-06-13 17:29:28
崇拜!!写的太好了,值得反复研读,虽然是文言文,读起来有点拗口,但是还是畅快淋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