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张先生的文笔实在是好,这在当代史家中极为难得。随手引一例:“仅以西域而言,在亚洲腹地的沙漠或砂碛边缘的绿洲废墟,荒芜有过青翠,粗犷有过柔媚,寂寥洋溢过生命,落寞孕育过壮丽。”
作者在概念中文名后都注明英文名,几乎每篇文章如此。因为“我个人的感受是,只有在我们对西方学者所用的术语有所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够对对话做出自己的参与。”会通会通,这是最基本的工作。
本书中《内藤湖南和他的唐宋转型说》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综述,可以与柳立言氏的《何谓唐宋变革》互相参照看,张氏的点在内藤及其弟子学说简介,柳氏的点在近年来学术界对此说的响应,及今年争论的偏颇之处。
写王国维、内藤湖南和沙畹三篇与之前旧作比明显老到圆融。期待他去写伯希和。
收的文章比较杂,几乎为述评类。学术史只看了王国维和内藤湖南,既有细节又有深度。只是“王国维薄弱面”一节的论据是与沙畹和内藤湖南比较,太匪夷所思了。要是只论与二人在同一学术领域的差异勉强可以,然而直接比学术经历无论如何难以理解,大到成长环境、国家背景,小到个人学术素养、治学路径、接触材料种类多寡,这都没法比啊……后面的中亚史都跳过,太专业了。
分为学术、学人、书序、书评和自述五块。最有价值的应该是前两部分,张先生真是博学,对东西方理论的评价和理解也十分到位,有关王国维对西方哲学的了解介绍颇为详细,但有关王走向国学的原因还有待更深入的分析。唐宋变革一文篇幅最重,应该是最好的介绍性文章,自然也成了抄袭“模板”,我想那些动不动用“御用文人”评价贬低内藤学说的学人还是要认真读一下这篇文章,涨下姿势。沙畹也是为名所累,过早成材成名虽然幸运,但不幸的是耽误了学术,更不幸的是去世太早。巴托尔德真是牛人,有关巴氏在苏联时期的境遇希望有更多介绍,不过通过巴氏可以看出限制其研究深入的主因还是语言问题,这个问题只怕无解,倒是可以开展国际合作,取长补短。唐史研究趋向一文也颇为精彩,自述那里有敏感内容没有提,但张后来的选择应该与右派经历有关,期待回忆录。
“商量旧学加邃密,倾倒新知无穷已。”
气象不凡
学术史、学术述评甚至书评就得大家来写!
得好好学康德。又,最近总怀疑日本人的逻辑推进是他们的语法游戏,结果这书里提到卜德“怀疑,是不是汉语没有变格、变位的词性变化影响到了中国人的构思,使中国人走上了与西方不同的方向。”看来语言学确实也是个大学问。
学术史综述博古通今,贯通中西,对史家和学人的追忆评述也很丰富,可惜自己西域史没有底子,读起来一愣一愣。
《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之前看过发表在《唐研究》的版本,一直以为学术史的回顾就该这么写。论王国维的几篇总觉得尽美也,未尽善也,但确实勾勒出了静庵治学的一些特点,不无启发之处。老早就听说张先生要出沙畹研究的专书,惜至今仍未得见。其他的大略翻了一遍,写向达先生的一篇和自述比较喜欢。
确实眼光宏大、识见广博;但细究起来,各篇间竟又能找到连结之处,成为一个整体的观念。尤其是内藤史学一篇,自此认识到许多近代史学名著背后的整个20世纪学术思潮之发展,如此方能更入得其中,把握其中精要及可能有的问题。还譬如对王国维、沙畹、内藤湖南等人的理解和比较,也如闪光一道,颇有启发。
“先生(向达)的考察记录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旨趣,而且充满怀古情思。云山迢递,莫野四合,先生低回徘徊故垒残垣之侧,久久不忍离去。”令人惊赞的文笔。
令人景仰
41
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评Allsen《蒙古帝国主义:1251-1259年蒙哥大汗对中国、俄国和伊斯兰地区的政策》 。
力荐。。。
个别地方真的读出了曾经读陈寅恪先生著作的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可惜这样的地方不多。文章亦是虚虚实实,有些水货的成分。至于在写向达先生的文中,直接而含蓄地严厉批评张大千这样缺乏历史感毁灭敦煌的所谓国宝级画家,那真是史家的正气。不觉呡尔一笑。
15/08/09 很有收获。
> 史家、史学与现代学术
29 有用 守藏史 2012-09-30 02:13:25
张先生的文笔实在是好,这在当代史家中极为难得。随手引一例:“仅以西域而言,在亚洲腹地的沙漠或砂碛边缘的绿洲废墟,荒芜有过青翠,粗犷有过柔媚,寂寥洋溢过生命,落寞孕育过壮丽。”
9 有用 他念他 2009-10-28 21:56:21
作者在概念中文名后都注明英文名,几乎每篇文章如此。因为“我个人的感受是,只有在我们对西方学者所用的术语有所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够对对话做出自己的参与。”会通会通,这是最基本的工作。
7 有用 寄意寒星 2008-12-10 13:02:49
本书中《内藤湖南和他的唐宋转型说》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综述,可以与柳立言氏的《何谓唐宋变革》互相参照看,张氏的点在内藤及其弟子学说简介,柳氏的点在近年来学术界对此说的响应,及今年争论的偏颇之处。
4 有用 几何 2014-01-19 11:58:18
写王国维、内藤湖南和沙畹三篇与之前旧作比明显老到圆融。期待他去写伯希和。
2 有用 小青虫gogo 2018-11-04 15:47:16
收的文章比较杂,几乎为述评类。学术史只看了王国维和内藤湖南,既有细节又有深度。只是“王国维薄弱面”一节的论据是与沙畹和内藤湖南比较,太匪夷所思了。要是只论与二人在同一学术领域的差异勉强可以,然而直接比学术经历无论如何难以理解,大到成长环境、国家背景,小到个人学术素养、治学路径、接触材料种类多寡,这都没法比啊……后面的中亚史都跳过,太专业了。
4 有用 中世与近世之间 2019-02-12 22:06:17
分为学术、学人、书序、书评和自述五块。最有价值的应该是前两部分,张先生真是博学,对东西方理论的评价和理解也十分到位,有关王国维对西方哲学的了解介绍颇为详细,但有关王走向国学的原因还有待更深入的分析。唐宋变革一文篇幅最重,应该是最好的介绍性文章,自然也成了抄袭“模板”,我想那些动不动用“御用文人”评价贬低内藤学说的学人还是要认真读一下这篇文章,涨下姿势。沙畹也是为名所累,过早成材成名虽然幸运,但不幸的是耽误了学术,更不幸的是去世太早。巴托尔德真是牛人,有关巴氏在苏联时期的境遇希望有更多介绍,不过通过巴氏可以看出限制其研究深入的主因还是语言问题,这个问题只怕无解,倒是可以开展国际合作,取长补短。唐史研究趋向一文也颇为精彩,自述那里有敏感内容没有提,但张后来的选择应该与右派经历有关,期待回忆录。
1 有用 齊 2008-10-29 00:46:48
“商量旧学加邃密,倾倒新知无穷已。”
2 有用 往复君 2015-02-03 12:29:12
气象不凡
2 有用 三首塔 2012-04-26 12:09:13
学术史、学术述评甚至书评就得大家来写!
2 有用 秋水 2022-10-20 18:06:03 山东
得好好学康德。又,最近总怀疑日本人的逻辑推进是他们的语法游戏,结果这书里提到卜德“怀疑,是不是汉语没有变格、变位的词性变化影响到了中国人的构思,使中国人走上了与西方不同的方向。”看来语言学确实也是个大学问。
1 有用 某某佳哇 2022-07-26 14:25:46
学术史综述博古通今,贯通中西,对史家和学人的追忆评述也很丰富,可惜自己西域史没有底子,读起来一愣一愣。
1 有用 魔法少女小霙 2025-01-15 15:30:47 日本
《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之前看过发表在《唐研究》的版本,一直以为学术史的回顾就该这么写。论王国维的几篇总觉得尽美也,未尽善也,但确实勾勒出了静庵治学的一些特点,不无启发之处。老早就听说张先生要出沙畹研究的专书,惜至今仍未得见。其他的大略翻了一遍,写向达先生的一篇和自述比较喜欢。
0 有用 半隐 2010-04-02 07:37:37
确实眼光宏大、识见广博;但细究起来,各篇间竟又能找到连结之处,成为一个整体的观念。尤其是内藤史学一篇,自此认识到许多近代史学名著背后的整个20世纪学术思潮之发展,如此方能更入得其中,把握其中精要及可能有的问题。还譬如对王国维、沙畹、内藤湖南等人的理解和比较,也如闪光一道,颇有启发。
2 有用 一团尚武的精神 2021-06-11 20:29:16
“先生(向达)的考察记录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旨趣,而且充满怀古情思。云山迢递,莫野四合,先生低回徘徊故垒残垣之侧,久久不忍离去。”令人惊赞的文笔。
1 有用 Sayide 2024-05-24 00:34:52 甘肃
令人景仰
0 有用 卡尔松 2014-05-02 21:42:03
41
0 有用 Stager (道士) 2010-11-06 19:17:27
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评Allsen《蒙古帝国主义:1251-1259年蒙哥大汗对中国、俄国和伊斯兰地区的政策》 。
1 有用 词客哀时且未还 2013-04-02 14:11:21
力荐。。。
0 有用 豆友46369297 2013-06-29 21:21:54
个别地方真的读出了曾经读陈寅恪先生著作的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可惜这样的地方不多。文章亦是虚虚实实,有些水货的成分。至于在写向达先生的文中,直接而含蓄地严厉批评张大千这样缺乏历史感毁灭敦煌的所谓国宝级画家,那真是史家的正气。不觉呡尔一笑。
1 有用 [已注销] 2015-08-09 12:55:37
15/08/09 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