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体育事业开创性的贡献以及对体育事业的长期投入,使李宁成为最能代表中国体育精神的运动员
为什么是李宁?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虞立琪 发自北京
2008-08-14 07:50:11 来源:南方周末
一别二十年,李宁重新站在奥运场上,成了主火炬手。
张艺谋对这个重大的仪式选择李宁的原因做出了解释,一是李宁过去的体育成就;二是他退役后的社会与商业成就。其实,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宁身上所凝聚的奥运精神,一种冠军的精神。
这不得不追溯他过去的经历。20年前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李宁代表10亿中国人出征,势在必得。接下来的意外众所周知,赛场上,李宁从吊环上摔了下来,在鞍马上的托马斯全旋动作变形,英雄落马。
李宁没有获得奖牌,中国体操男队全军覆没。下场后,队友们哭成一团。这一年,中国体育遭遇了著名的“兵败汉城”。
尤其无奈的是,李宁必须面对这个事实:“我年龄大了,再也无法弥补这次过失了”。而更大的挫折还在后面。
全国人民都通过电视看到了体操王子的失误,当时,刚刚在上一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取得金牌零的突破,渴望精神鼓舞的1980年代末期的中国人对金牌寄予了太大的希望。而李宁让大家失望了,一时间,舆论哗然。
李宁此时开始面临人生的真正低谷。
人们的同情变成指责,一些媒体报道指责李宁“不知羞耻”,还有人称他为“体操亡子”。他由一个英雄顷刻间变成一个辜负了祖国、人民期望的“罪人”。
他的内心压力巨大,从汉城回国时,李宁避开众人孤独地走在甬道上。回到北京后,李宁因为害怕别人的责骂,甚至连银行都不敢去。
而更为难过的是,李宁从小就离开家在体操队里长大,但是此刻,“家人”体委却似乎抛弃了他,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功利的态度让当时25岁的李宁感到寒冷。
这种大起大落,少有人经历。可以想象,这场失败让他看透了世间百态,看透了人情冷暖。
一个信念几乎被摧毁,受到社会“抛弃”的人会做什么?李宁如果埋怨或者消沉,都是情有可原的。
李宁做出了选择,退役,去了健力宝。这在当时更多是一种负气之选,还谈不上商业理想。那时候,健力宝的创始人李经纬是少有仍然关怀他的朋友。
李宁过硬的心理素质,在成功时对全世界展现,在失败的时候对自己显现了出来。
他依然相信他人,相信世界,而且并不功利。他在创业初期就招聘了职业经理人,而且逐渐把自己的亲戚请出了公司,把管理权交给职业经理人。他不断创新,国内的第一家品牌连锁经营方式就是李宁的首创。
李宁跟着健力宝的创始人李经纬学习商业,他是个好学生,逐渐懂得了商业和体育营销。但是,老师李经纬强烈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李宁却没有受到影响。李经纬最后和很多社会关系都以决裂而告终,而李宁本人则始终和周围的人相处很好,态度温和。他是个招人喜欢的年轻人,以一种温和而包容的态度进行商业,成为了多助之人。
这些都使李宁公司越来越大,成为职业经理人制度健全、国际化发展起步早、品牌运作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内体育公司。
李宁平时非常低调。他鲜有接受媒体采访,哪怕出席公司的活动也很少。他不仅早已不在意名声,而且刻意保持低调。某种意义上,他的品牌要求他淡化自身的色彩,同时,他本人也不愿意把自己展现在公众面前,这是他当年被“抛弃”的“后遗症”。他在保护自己,或者说,他根本无所谓虚名。
在商业里,他是小心的,而只有在体操房和体育世界里,他才是纵情的。
实际上,李宁从未改变过自己的理想和信仰,那就是:中国体育。
在永远无法返回赛场的成功商人李宁的身体里,永远装着一个运动员李宁。那个外号叫做“猴子”、8岁开始就在运动队里长大,17岁进入国家队,19岁成为体操王子和队友陈永妍相恋的李宁。这个李宁,最终战胜了那个25岁时被“抛弃”的李宁。
李宁还是个有趣的人,他会为自己的生日安排特别节目:体育!他的生日是3月10日,回望1992年的这一天,李宁在佛山的体操学校成立;2001年的这一天,又是李宁的一个重要时刻,他担任主席的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在香港注册成立,他38岁。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目的是帮助运动员获得体育以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一个中国体育培训机制下成长起来的运动员,李宁太明白运动员退役生涯的艰难了,他要为他们做些事情。从1990年代就开始进行慈善活动的李宁,并不打算用于宣传。他做的活动都比较实际,他知道运动员要什么,体育发展要什么。
钱不够,李宁在2005年套现了自己手里的李宁公司股份近亿元港币,公司的声明称,这笔资金主要会用于培养年轻运动员和发展中国体育事业。这个举措,使得李宁在企业所持的股份和个人资产下降,同时,着力体育和慈善事业在人生中的分量上升。还有广西李宁基金会,创办多年,捐款3000万元以上人民币,“广西大学李宁助学基金”,以他母亲名字命名的“振梅基金会”都捐款不菲。而这些都没有出现在李宁公司的宣传册上。
哪怕做企业时,李宁都自认不是一个标准的商人,他做企业,更多地是希望中国有自己的体育品牌。他认为自己能够为运动员,乃至冠军服务有荣誉感。
而对于奥运,李宁更倾注全部的热情,他认为这是中国体育的一个梦想。李宁自己就是两届奥运会的申奥大使,为此积极出力。
在8月8日点燃主火炬后,李宁说:“当我举着火炬点向火炬台时,感到重新回到领奖台上。”整整20年后,他的心再次和着奥运的节奏跳动。
(作者为资深商业记者,曾撰写《李宁:冠军的心》一书)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15893
南方周末专稿:为什么是李宁?
|
李宁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