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口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激荡三十年的创作者
· · · · · ·
-
吴晓波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吴晓波,1968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策划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职《东方早报》社。常年从事公司研究,被聘为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
主要出版作品:《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大败局Ⅱ》(2007年)、《激荡三十年(上)》(2007年),《激荡三十年(下)》(2008年)……
《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并于2007年出版修订版。
目录 · · · · · ·
序言 我们的面孔,时代的面孔
第一部分 开放与激活(1978~1983)
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
钱从何来,吸引外资遭寒流
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首钢改革,国企复活难破局
· · · · · · (更多)
第一部分 开放与激活(1978~1983)
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
钱从何来,吸引外资遭寒流
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首钢改革,国企复活难破局
· · · · · · (更多)
序言 我们的面孔,时代的面孔
第一部分 开放与激活(1978~1983)
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
钱从何来,吸引外资遭寒流
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首钢改革,国企复活难破局
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
第二部分 骚动与喧哗(1984~1992)
企业元年,各路英豪齐登场
到海南去,价格双轨出奇招
物价闯关,冒险失利掀惊澜
治理整顿,南巡春风再出发
第三部分 激进与梦想(1993~1997)
铁腕治乱,清债分税救国企
价格大战,民族品牌狂飙起
五百强梦,激进主义成主流
意外转折,国退民进新国策
第四部分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闯地雷阵,改革进入深水区
庄家凶猛,股市怪胎成痼疾
跨越彩虹,国企换血大重生
风景独好,中国制造显威力
第五部分 责任与理性(2003~2008)
SARS冲击,经济过热再调控
成长阵痛,外贸急增引摩擦
网络经济,青春飞扬新势力
大国崛起,奥运昭示强盛梦
十字路口,中国道路待探索
致谢
· · · · · · (收起)
第一部分 开放与激活(1978~1983)
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
钱从何来,吸引外资遭寒流
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首钢改革,国企复活难破局
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
第二部分 骚动与喧哗(1984~1992)
企业元年,各路英豪齐登场
到海南去,价格双轨出奇招
物价闯关,冒险失利掀惊澜
治理整顿,南巡春风再出发
第三部分 激进与梦想(1993~1997)
铁腕治乱,清债分税救国企
价格大战,民族品牌狂飙起
五百强梦,激进主义成主流
意外转折,国退民进新国策
第四部分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闯地雷阵,改革进入深水区
庄家凶猛,股市怪胎成痼疾
跨越彩虹,国企换血大重生
风景独好,中国制造显威力
第五部分 责任与理性(2003~2008)
SARS冲击,经济过热再调控
成长阵痛,外贸急增引摩擦
网络经济,青春飞扬新势力
大国崛起,奥运昭示强盛梦
十字路口,中国道路待探索
致谢
· · · · · · (收起)
"激荡三十年"试读 · · · · · ·
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食指:《热爱生命》,1978年 1978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34岁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按时上班,走进办公室前他先到传达室拎了一把热水瓶,跟老保安开了几句玩笑,然后从写着自己名字的信格里取出了当日的《人民日报》,一般来说他整个上午都将在读报中度过。20多...
· · · · · · (查看全部试读)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一状况在日后的几年内并没有改变,在外国人看来,深圳的投资条件并非像原先承诺的那么好,美国《财富》4月号上便刊登了一篇观察稿,抱怨:“深圳的治理,机构重叠,缺乏商业经验。一位投资者说,在许多国家只要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深圳需要很多时间和官方讨论。这里仍然是中国”。但是,在内陆和其他省份看来,深圳的政策环境已经好到不能再好了,越来越多人像王石一样地跑到这里来找机会,越来越多的商品和资金向这里流动。在1979年,深圳最主要的银行深圳建设银行,存款只有381万元,到1983年,它已经有了7.19亿元。在深圳建设的前十年中,国有资产增长到250亿元,来自银行的贷款就有180亿元,而其中的绝大部分是从内陆地区以各种正规或灰色的方式融通过来的。在这个意义上,深圳的奇迹不是靠吸引外资而产生的,而是全国人民“倒”出来的。广东学者何博传在《山坳上的中国》一书中曾经描写过一个“倒卖”的实例:一些上海人跑到深圳买了一把折叠伞,发现竟是从上海运去香港,又转回深圳的。上海人很高兴,说是比在上海买少花了几块钱,深圳人也高兴,说赚了几块钱;香港百货公司也高兴,同样说赚了几块钱,真不知谁见鬼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4页 -
戴尔和思科的出现,基本上代表了日后新技术公司的两种成长路径:独一无二的商业渠道模式,或高度垄断的核心技术优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公司与美国公司之间的距离,并不在于创始资本的大小,而在于各自对产业成长的视野和理解的差距。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6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激荡三十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激荡三十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激荡三十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77 条 )

《激荡三十年》中提到的文章
整理中…… 1991年 《少数企业“死”不了 多数企业“活”不好》http://blog.people.com.cn/article/8/1314250181969.html 1992年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http://www.people.com.cn/item/20years/newfiles/a1390.html 2001年 任正非《华为的冬天》 https://...
(展开)

《激荡三十年》全书精华书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字整理=独居江南 01_如果把当代放入两千余年的历史之中进行考察,你会惊讶地发现,正在发生的一切,竟似曾相遇,每一次经济变法,每一个繁华盛世,每一回改朝换代,都可以进行前后的印证和逻辑推导。我们正穿行在一条“历史的三峡”中,它漫长而曲折,沿途风景壮美,险滩时时... (展开)论坛 · · · · · ·
关于改革和犯罪的伦理问题 | 来自铠峰kfc | 2023-02-12 20:07:17 | |
求解 | 来自⭐和🌙说的对 | 2023-02-04 21:16:02 | |
激荡三十年感想 | 来自爱吃鸡爪的小埋 | 2021-05-14 07:19:19 | |
《激荡三十年》,1978年~2008年中国企业历史,创业... | 来自最伤今 | 2021-05-13 16:17:27 | |
吴仁宝登《时代周刊》封面之谜:是谁忽悠了新华社... | 来自houzi | 2013-04-24 19:53:0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中信出版社 (2017)9.0分 805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乱翻书的科技商业书单 (panluan)
- 大三大四阅读部分 (倪叔)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历史, 经济(商业) 政治 (1) (IVAN)
- 学点经济史(虽不了解,却真有用的经济学) (葡萄)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激荡三十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8 有用 fallsky 2013-10-15 10:49:16
想说得多,只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中国浮华三十年,中国富豪更迭三十年。有人玩得好,爬山涉水,殚精竭虑,身心疲惫,焦虑多病;玩得不好,直接丧命。许多是在“玩法(钻法律空子,法又没立)”中丧命的。文革遗风,瞎起哄,浮躁,加上金钱和欲望之恶,情况更糟。不过,中国似乎在进步,但开放了,也失落了,迷茫了。文笔不错~
37 有用 长亭 2013-07-04 10:27:38
中国三十年企业史,其实就是国与民的退与进的历史。这种进退主要体现在:一、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的位置是什么,政府需要它们承担什么样的功能角色。二、民营企业的准入如何从显性障碍变为隐形障碍。三、资源分配的方式。四、国有企业如何在改革的大环境下寻求公司治理的变革,这种变革对国有企业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有何影响?
7 有用 海若 2009-07-28 12:29:16
可能是简版的原因,如走马观花;另外,避开了政治读得不够畅快
7 有用 [已注销] 2011-10-26 15:49:21
大致梳理了下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生存状态,似乎到现在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出了IT业,或许下个激荡来自于互联网,已初见端倪,但愿能带来体制之变
12 有用 cecilia 2015-03-10 19:03:53
值得一读,在这个看不见刀光剑影,但同样血雨腥风的商业江湖,人与制度之间的博弈,上层设计与底层时间之间的互相试探,豪迈而又悲壮。本书的广度够了,但深度还需要更多的挖掘。
0 有用 🍮 2023-09-30 15:08:52 广东
实在是太无聊了这个书
0 有用 懒国第一懒 2023-09-26 00:36:57 江苏
00看完真的在想为什么我没早出生不然就发大财啦!
0 有用 momo 2023-09-24 18:43:44 中国香港
只读了一半
0 有用 清风拂面 2023-09-23 13:01:00 浙江
这本书更偏叙事性,对于了解那段历史来说非常有用,而且特别喜欢作者的用词专业,能感受到那股厚积薄发的力量。
0 有用 空景 2023-09-21 11:13:00 湖北
很有意思 商业与政治发展 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