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Into the WIld
译者: 欧冶
出版年: 2008-07
页数: 196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湛庐·花时间
ISBN: 9787300095103
内容简介 · · · · · ·
扣动美国人心弦的阿拉斯加之谜:
为什么富家子弟、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一切走进阿拉斯加荒野?
为了逃离沉重的家庭桎梏?躲避复杂的人际关系?
渴望惊心动魄的冒险?还是执着探寻灵魂之乡?
为什么他在萍水相逢的过客心中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
为何一个无名的旅行者竟引起美国媒体的争相报道?
为何一个年轻流浪者在美国主流社会刮起一阵阅读、讨论旋风?
记者乔恩·克拉考尔沿着他的足迹奔走于美国西部,走访与他的旅途曾有交集的人,阅读他留下的谜样日记、照片、书籍和信件,并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年轻时的“魔指”峰冒险,以及使他醉心户外探险的家庭、心理因素,试图解开这个“阿拉斯加之谜”。
作者简介 · · · · · ·
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uer)美国畅销书作家,《户外》杂志专栏作家、登山家。亲历1996年珠穆朗玛峰山难后,他在《户外》杂志发表的分析报道(后来扩展为本书)获“美国国家杂志奖”。
除了本书,乔恩·克拉考尔还著有《荒野生存》、《艾格尔山之梦》和《天堂的旗帜下》等。其中《荒野生存》出版后,长踞《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达两年以上,为他赢得杰出探险类作家的赞誉。
目录 · · · · · ·
第2章 斯坦佩德小径
第3章 迦太基市
第4章 德特里塔干河床
第5章 布尔海德城
第6章 安沙波到哥沙漠
第7章 迦太基市
第8章 阿拉斯加
第9章 戴维斯峡谷
第10章 费尔班克斯
第11章 切萨皮克湾
第12章 安嫩代尔
第13章 弗吉尼亚湾
第14章 魔指 峰
第15章 斯蒂金冰帽
第16章 阿拉斯加荒野
第17章 斯坦佩德小径
第18章 苏珊娜河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勇敢地做你以前从未想过、做过或犹豫半天却不敢尝试的事。这么多人活得很不快乐,但却不主动改变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受到安全、服从、保守主义的生活观念制约。这样的生活虽然表面上能够给人心灵上的宁静,但其实安全的未来最伤害人心中冒险的灵魂。人的灵魂中,最基本的核心是他对冒险的热爱。人生的欢乐来自我们的新体验,因此再没有比每天面对不同的地平线和新太阳,更能令人心生喜悦。如果你想从生命中活得更多,就必须先放弃自己追求安全、一成不变的习惯,接纳起初也许令你觉得疯狂的、看似狼狈的生活方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6页 -
在这页另一侧的空白部分,麦坎德利斯写下了简短的遗言:”我已过了快乐的一生,感谢主。再会,愿上苍保佑所有的人。“ 接着他钻进母亲为他缝制的睡袋,陷入昏迷。他可能死于8月18日,亦即他步入荒野的112天后;在6个阿拉斯加人经过公交车,发现他的尸体的19天前。 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给自己拍了张照片,站在公交车旁,在无垠的阿拉斯加天空下,一只手拿着他最后写下的笔记,面向镜头另一只手则摆出勇敢的、快乐的再见姿势。他的脸非常憔悴,几乎是皮包骨,不过从照片中看不出他在生命尽头时曾自怜——他如此年轻;如此孤独;他的身体辜负了他,他的意志使他失望,他的意志使他失望。他微笑着,他的眼神无疑流露着:克里斯·麦坎德利斯如僧侣般平静地走向上帝。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荒野生存"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荒野生存"的人也喜欢 · · · · · ·
荒野生存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荒野生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6 条 )


要找到自己,先迷失自己

由一些句子而带来的思考
-
J (Light Brain)
勇敢地做你以前从未想过、做过或犹豫半天却不敢尝试的事。这么多人活得很不快乐,但却不主动改变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受到安全、服从、保守主义的生活观念制约。这样的生活虽然表面上能够给人心灵上的宁静,但其实安全的未来最伤害人心中冒险的灵魂。人的灵魂中,最基本的核心是他对冒险的热爱。人生的欢乐来自我们的新体验,因此再没有比每天面对不同的地平线和新太阳,更能令人心生喜悦。如果你想从生命中活得更多,就必须先放...2012-03-28 20:43:02 20人喜欢
-
枯树叶 (c'est la vie)
在这页另一侧的空白部分,麦坎德利斯写下了简短的遗言:”我已过了快乐的一生,感谢主。再会,愿上苍保佑所有的人。“ 接着他钻进母亲为他缝制的睡袋,陷入昏迷。他可能死于8月18日,亦即他步入荒野的112天后;在6个阿拉斯加人经过公交车,发现他的尸体的19天前。 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给自己拍了张照片,站在公交车旁,在无垠的阿拉斯加天空下,一只手拿着他最后写下的笔记,面向镜头另一只手则摆出勇敢的、快乐的再见姿势。他的... (2回应)2013-01-07 23:32:00 10人喜欢
在这页另一侧的空白部分,麦坎德利斯写下了简短的遗言:”我已过了快乐的一生,感谢主。再会,愿上苍保佑所有的人。“ 接着他钻进母亲为他缝制的睡袋,陷入昏迷。他可能死于8月18日,亦即他步入荒野的112天后;在6个阿拉斯加人经过公交车,发现他的尸体的19天前。 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给自己拍了张照片,站在公交车旁,在无垠的阿拉斯加天空下,一只手拿着他最后写下的笔记,面向镜头另一只手则摆出勇敢的、快乐的再见姿势。他的脸非常憔悴,几乎是皮包骨,不过从照片中看不出他在生命尽头时曾自怜——他如此年轻;如此孤独;他的身体辜负了他,他的意志使他失望,他的意志使他失望。他微笑着,他的眼神无疑流露着:克里斯·麦坎德利斯如僧侣般平静地走向上帝。 引自第191页 首先,我想吐槽一下翻译,个人认为把麦坎德利斯的遗言翻译成,我已快乐的过完一生,感谢上帝。别了,愿上帝保佑所有人。 麦坎德利斯在他步入阿拉斯加荒野的第一百天曾兴奋的写道,一百天!成功了!这样振奋人心的句子,但那时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因为食物中毒。无论怎么说,麦坎德利斯都办到了常人无法办到的事情,在世界上最荒凉的地方之一独自生活,回归原始,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勇气和智慧的事情。当时的美国社会,在麦坎德利斯遇难的消息被报道出来后,有大量口诛笔伐的批评声音,认为麦坎德利斯是个不知死活狂妄自大又无知幼稚的年轻人,为了逃避以及可笑的理由不顾劝阻毅然决然走向死亡之路。但是随着本书的不断深入,逐渐证明了这是对麦坎德利斯的误解和偏见。作为埃默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前途似锦的年轻人,他毅然放弃这些虚华,追逐一种隐士般的心境,这是普通人所无法理解的,但是仔细品味,这并不难理解,我们不是也总说着,向往无忧无虑的行者生活么,想要去旅行,去远方,这就是麦坎德利斯的方向和所作所为,我们和麦坎德利斯有很多共通之处,我们都不喜欢烦躁的现代社会,我们讨厌虚假的人情世故和感情的枷锁,我们想过自己顺心如意的生活。 虽然麦坎德利斯过世多年了,但他的人格魅力依旧吸引着很多人,不断指引着别人前进。我曾说,麦坎德利斯死后也就代表着理想主义之死,是的,我不怀疑我说的这句话,但是我内心依旧希冀这世界上还有人可以不断奔向自己的理想,让理想这东西永存于世,而不会在自己老去的时候咒骂着自己被世界逼得连理想都被狗吃了。 感谢麦坎德利斯,感谢世界上所有坚持理想的人,并祝福这些人。谢谢麦坎德利斯,希望你在天堂快乐。
麦坎德利斯生前最后一张照片。2回应 2013-01-07 23:32:00 -
克里斯在寄给韦斯特贝格的最后一张明信片上写到:“如果这次冒险我遭遇不幸,而你又没再听到我的任何消息,我想要告诉你的是,你是个大好人。现在我就要走进荒野里了。”这次冒险的确使克里斯丧生,人们也对他这个夸张而骇人的声明有所猜想,认为克里斯可能一开始就有心自杀。在他决定走进森林时,就根本无意再走出来。 不过,我并不这么想。我认为克里斯之死是个可怕的意外,而并非事先就计划好的。这是在我阅读了克里斯留下的...
2012-02-18 15:55:07 3人喜欢
克里斯在寄给韦斯特贝格的最后一张明信片上写到:“如果这次冒险我遭遇不幸,而你又没再听到我的任何消息,我想要告诉你的是,你是个大好人。现在我就要走进荒野里了。”这次冒险的确使克里斯丧生,人们也对他这个夸张而骇人的声明有所猜想,认为克里斯可能一开始就有心自杀。在他决定走进森林时,就根本无意再走出来。 不过,我并不这么想。我认为克里斯之死是个可怕的意外,而并非事先就计划好的。这是在我阅读了克里斯留下的少数文稿,并访问他生命最后几年所交往的朋友后的推论,不过也有部分来自我个人的想法。 我年轻时任性、一意孤行、鲁莽、喜怒无常,经常令父亲失望。和克里斯一样,男性权势人物在我心中总是激起错综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是对他们难抑的愤怒,但同时却又渴望取悦他们。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引起我自由奔放的想象,我就会以近乎热忱的痴迷追求它。在17~20多岁之间,我所痴迷的就是登山。 我经常想象自己在攀登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远山——朦胧的山峰,险峻而令人恐惧,除了极少数几名登山怪杰之外,世界上再没有人知道。当我把注意力都放在一个又一个的山峰时,我才得以把握住方向,而没有在青春期迷失,是登山这件事起了作用。危险使世界沐浴在卤素光下,连绵的岩石、橘色和黄色的地表,丝织般的云层,这些全都鲜明突出。生命的音调高亢,世界因此而真实。 引自第132页 回应 2012-02-18 15:55:07 -
孤独心俱乐部 (世界别为我担心。)
因为是独自一人,即使是最平常的事情,似乎都充满了意义。冰川看起来更加冰冷、神秘,天空也更加湛蓝,那些冰川上矗立的无名山峰显得更加庞大、美丽、险峻,而如果有同伴同行,这些感受将逊色很多。我的情绪也变得强烈:高亢时更高亢,绝望时更低沉、更忧郁。能够尽情地陶醉在自己的人生梦想中,对一个有自制力的年轻人来说,充满了极大的吸引力。2013-01-18 14:54:42 3人喜欢
-
谁敢说自己不曾年轻过,不曾有过敏感、叛逆和渴望流浪的心?美国有“嬉皮士”、“垮掉的一代”;中国有无数为崔健的音乐疯狂,曾经梦想抱着木吉他去流浪的年轻人。只不过,我们绝大数人在成长中学会谨慎理智,甚至反过来责难那些不切实际的游民,正由于此,人类社会生生不息地繁衍、发展。但是,一小撮被视为另类的边缘人,形体上的或精神上的游民,他们放不下自己唯美的固执,在霓虹灯的灯影,在心灵的边缘,坚持着那个浪漫得...
2011-07-07 21:30:02 3人喜欢
谁敢说自己不曾年轻过,不曾有过敏感、叛逆和渴望流浪的心?美国有“嬉皮士”、“垮掉的一代”;中国有无数为崔健的音乐疯狂,曾经梦想抱着木吉他去流浪的年轻人。只不过,我们绝大数人在成长中学会谨慎理智,甚至反过来责难那些不切实际的游民,正由于此,人类社会生生不息地繁衍、发展。但是,一小撮被视为另类的边缘人,形体上的或精神上的游民,他们放不下自己唯美的固执,在霓虹灯的灯影,在心灵的边缘,坚持着那个浪漫得一塌糊度,却高贵动人的梦想。 拥挤的人群不一定代表丰盈满足,人们在写字楼里,在宴席中,在24小时灯火通明的大都市,不是也常常会感到空虚迷惘?只不过,人们以为是自己拥有的不够,因为贫乏而失落,于是更急切地去寻找更多的填充物,而不是一无所有的荒凉之地。
回应 2011-07-07 21:30:02 -
然而,谁敢说自己不曾年轻过,不曾有过敏感、叛逆和渴望流浪的心?美国有"嬉皮士"、"垮掉的一代";中国有无数为崔健的音乐疯狂,曾经梦想抱着木吉他去流浪的年轻人。只不过,我们绝大多数人在成长中学会谨慎理智,甚至反过来则难那些不切实际的游民,正由于此,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繁衍、发展。但是,一小撮被视为另类的边缘人,形体上的或精神上的游民,他们放不下自己唯美的固执,在霓虹灯的阴影,在心灵的边缘,坚持着那...
2012-10-10 13:20:54
-
原文:黑色的云杉凝重地伫立在冰封的河流两旁,一阵风拂去枝叶上的白霜,树木纠缠倾斜,树影黑暗,气氛诡异,光影渐渐融化在暗夜里。大地被寂寞统治着,荒凉,没有生命,也没有动的迹象,孤独,寒冷,这景象,甚至都无法用凄凉来形容。寂静的间隙传来丝丝笑声,却比任何悲伤都令人毛骨悚然,就像斯芬克斯的笑那样悲伤,像冰霜那样寒冷,昭示着残酷的真理。这是傲慢而孤僻的永恒智慧在嘲笑生命的徒劳和挣扎。这是荒野,原始的、...
2022-02-28 20:18:15
原文:黑色的云杉凝重地伫立在冰封的河流两旁,一阵风拂去枝叶上的白霜,树木纠缠倾斜,树影黑暗,气氛诡异,光影渐渐融化在暗夜里。大地被寂寞统治着,荒凉,没有生命,也没有动的迹象,孤独,寒冷,这景象,甚至都无法用凄凉来形容。寂静的间隙传来丝丝笑声,却比任何悲伤都令人毛骨悚然,就像斯芬克斯的笑那样悲伤,像冰霜那样寒冷,昭示着残酷的真理。这是傲慢而孤僻的永恒智慧在嘲笑生命的徒劳和挣扎。这是荒野,原始的、冷酷的北部荒野。 杰克·伦敦《白牙》
原文:“他是个好人,恩,一个特别好的人,”查理说,“但是他喜欢独处,不喜欢身边有很多人。他有点喜怒无常,本质是好的,就是给人感觉太复杂。你懂我的意思吗?他喜欢读那个阿拉斯加人——杰克·伦敦的书。话不很多,很情绪化,不喜欢被打扰。他就像一个小孩子在找什么东西,一直找,但是不知道他要找的究竟是什么。我曾经也是他这样的人,但是后来我知道我在找什么了——钱!哈哈!这孩子啊。”
原文:人们很少听从自己的天性,却偏偏在它带自己走入歧途时又听从起来,结果不免是肉体的衰退。然而也许没有人会引以为憾,因为这些生活遵循了更高的规律。如果你欢快地迎来了白天和黑夜,生活像鲜花和香草一样芳香,而且更有弹性、更如繁星、更加不朽——那就是你的成功。整个自然界都庆贺你,你暂时也有理由祝福你自己。最大的益处和价值往往都得不到人们的赞赏。我们很容易怀疑它们是否存在。我们很快把它们忘记了。它们是最高的现实。也许那些最惊人、最真实的事实从没有在人与人之间交流过。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最真实收获,也仿佛朝霞暮霭那样不可捉摸,不可言传。我得到的只是一点儿尘埃,我抓住的只是一段彩虹而已。 克里斯·麦坎德利斯遗体旁的《瓦尔登湖》里被画出的句子
回应 2022-02-28 20:18:15 -
荒野生存 1、他有时候会自己给自己找些麻烦,我想可能是因为他想得太多了。有时候,他努力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有意义,想要弄明白为什么人们会彼此伤害。我告诉他好几次,别在这些问题上钻牛角尖,可他实在太固执了。他总是要完全搞清楚一件事情的答案,才肯继续走下一步。” 2、他就像一个小孩子在找什么东西,一直找,但是不知道他要找的究竟是什么。我曾经也是他这样的人,但是后来我知道我在找什么了——钱!哈哈!这孩子啊。...
2022-01-30 08:14:01
荒野生存
1、他有时候会自己给自己找些麻烦,我想可能是因为他想得太多了。有时候,他努力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有意义,想要弄明白为什么人们会彼此伤害。我告诉他好几次,别在这些问题上钻牛角尖,可他实在太固执了。他总是要完全搞清楚一件事情的答案,才肯继续走下一步。”
2、他就像一个小孩子在找什么东西,一直找,但是不知道他要找的究竟是什么。我曾经也是他这样的人,但是后来我知道我在找什么了——钱!哈哈!这孩子啊。”
3、麦坎德利斯忽视了一个事实:杰克•伦敦本人只在北方过了一个冬天,40岁那年,他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自杀,他酗酒成性,肥胖而可怜,成天宅在家里,和书里那个为信仰而呐喊的形象完全不同。
4、贞洁是男人的花朵,所谓的天赋、英雄气概和神圣等优秀品质,无非是它的果实而已。我们很容易被性的快感撩拨,对它爱恨交加,而一个健康的人,尤其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竟然能够抵抗肉欲的诱惑,实在让我们惊奇。
1、如果他想找一个好工作,就必须拥有一个大学文凭。克里斯却反驳说,职业是21世纪最无聊的发明,它是债务而不是资本,没有工作,他一样能过得很好。
2、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坐在一张放满了山珍海味的餐桌前,受到奉承的招待,可是那里没有真理和诚意;宴罢之后,从这冷淡的桌上归来,我饥饿难当。这种招待冷得像冰。
3、原来,旅行快要结束时,克里斯在莫哈韦沙漠迷了路,几乎脱水而死。得知这件事情以后,父母特别担心,却不知道该如何劝诫克里斯以后小心一点。沃尔特回忆说:“此前,克里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成功,从没有受过挫折,这养成了他过于自信的性格。如果你试图劝诫他什么事情,他不会和你争辩,只是礼貌地点点头,然后继续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我行我素。”
4、克里斯的很多性格特点都让他的父母感到不知所措。他有时候很慷慨,很关心人,但他的性格里也有阴暗的一面,比如偏执、不耐烦和以自我为中心。大学期间,这些阴暗面没有减弱,反而变得越来越强烈。
5、最好的解释或许是梭罗在《论公民的不服从》中的一句话:“我真心认同这样一句话——最好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少的政府。”除此之外,他的政治立场没有其他的特别之处。
回应 2022-01-30 08:14:01 -
在一个平静的夜晚爱不释手的看完了电影,没有老套的流浪故事情节,不可思议的人和不可思议的故事。看完急兴兴的忽然就对美国文化还有阿拉斯加产生了兴趣;久久无法从故事中走出来,又大半夜地找了《阿拉斯加之死》的原著来看,希望对故事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彻底的逃离,伟大的浪漫与理想主义啊, 秩序对思想的限制;完美主义终将造成现实的浪漫想象破灭;对人类文明的直接批判,却又不得不为他的激进和幼稚天真而难过。 可能...
2021-10-05 17:27:53
论坛 · · · · · ·
好贵 | 来自❤鱼小白@佩 | 7 回应 | 2017-12-30 14:21:39 |
照片 | 来自seemoreglass | 3 回应 | 2012-09-20 17:27:59 |
这本书翻译质量如何?英文原版好贵。。。 | 来自Y门食客 | 1 回应 | 2012-08-05 17:20:16 |
一个下午看完此书,哭了好几次 | 来自简单life | 9 回应 | 2012-08-05 17:18:12 |
谁有TXT或者能网页浏览的!!!··· | 来自九问 | 1 回应 | 2012-05-08 21:19:31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Anchor (1997)8.9分 706人读过
-
Anchor (2007)8.8分 665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8.3分 423人读过
-
天下文化 (1998 年 01 月 10 日)8.9分 17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 (99.9%)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永远年轻 永远在路上 永远热泪盈眶】 (°sun)
- 男人必读的100部书 (度谙)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荒野生存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凉度▲△ 2009-01-28 12:57:57
晒着太阳跟苹果说"我们都很牛逼" 看到後面快要崩潰了
49 有用 大霹雳 2012-01-05 17:12:02
书和电影看的都会落泪。飞扬的灵魂、短暂又丰厚的生命。
2 有用 smile 2011-07-20 19:17:56
因为是独自一人,即使是最平常的事情,似乎都充满了意义。冰川看起来更加冰冷、神秘,天空也更加湛蓝,那些冰川上矗立的无名山峰显得更加庞大、美丽、险峻,而如果有同伴同行,这些感受将逊色很多。至今都无法描述看完这本书的震撼,有各种说不出来的复杂感受。其中最令人唏嘘的当然是这段话:“有些人认为他们注定得不到爱,他们静静地走向没有感情的未来,试图断绝和过去所有的联系。”如若断了过去所有联系,还有什么能够支撑他... 因为是独自一人,即使是最平常的事情,似乎都充满了意义。冰川看起来更加冰冷、神秘,天空也更加湛蓝,那些冰川上矗立的无名山峰显得更加庞大、美丽、险峻,而如果有同伴同行,这些感受将逊色很多。至今都无法描述看完这本书的震撼,有各种说不出来的复杂感受。其中最令人唏嘘的当然是这段话:“有些人认为他们注定得不到爱,他们静静地走向没有感情的未来,试图断绝和过去所有的联系。”如若断了过去所有联系,还有什么能够支撑他们活下去呢? (展开)
2 有用 五月微蓝 2020-02-02 16:58:57
还记得十几年前看过电影后的震撼和感动,这本书更加详细和真实地展现了克里斯短暂又不羁的一生,说他极端也好愚蠢也罢,都只是一个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的敏感、叛逆甚至偏激,他和其他年轻的登山爱好者荒原爱好者甚至流浪者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运气不太好罢了,就如他妈妈说的,他很勇敢到最后都没有自杀。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所以看到他最后的遗言“我已过了快乐的一生,感谢主。再会,愿上苍保佑所有的人。”有点感动,... 还记得十几年前看过电影后的震撼和感动,这本书更加详细和真实地展现了克里斯短暂又不羁的一生,说他极端也好愚蠢也罢,都只是一个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的敏感、叛逆甚至偏激,他和其他年轻的登山爱好者荒原爱好者甚至流浪者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运气不太好罢了,就如他妈妈说的,他很勇敢到最后都没有自杀。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所以看到他最后的遗言“我已过了快乐的一生,感谢主。再会,愿上苍保佑所有的人。”有点感动,到最后他对这个世界还是有爱的。 (展开)
31 有用 °sun 2011-12-05 21:15:12
极端的自由主义
0 有用 kobe24roy7 2022-05-16 23:41:34
冒险的尽头为什么会想分享 野外生存需要技能也需要一些好运气
0 有用 TonyTsai 2022-05-10 00:18:08
2021生日月已完读。
0 有用 剑臣 2022-05-01 14:13:22
倘若他安全从阿拉斯加出来会如何?社会定然多一位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趣、且能创造价值的人。也许我会看到他为这段经历写出的书。然而他永远留在了阿拉斯加。可我仍旧为他宛如流星般划过的一生感到动容和爱怜。
0 有用 椰斤 2022-04-28 12:20:53
敬佩这种一腔热血想到就去做的果敢和勇气。舍得放弃自己拥有的世俗生活,大概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做到。跟凡人不是一个境界的神奇存在
0 有用 eyon cai 2022-04-18 00:27:56
他有点自负。另外好像作者废话有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