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译者: 杨传纬
出版年: 2008-7
页数: 319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文雅的疯狂丛书
ISBN: 9787208076440
内容简介 · · · · · ·
继《阅读史》之后,《书斋漫步》生动讲述了书斋或图书馆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曼古埃尔在法国的家里策划修建了一个书斋,他受到这件事的启发,进而告诉我们书斋或图书馆怎样体现了许多个人乃至整个文明的回忆。本书轶事连篇,扣人心魄,从作者幼时的书架一直说到国际互联网的“全套”图书,从古代埃及、希腊到阿拉伯世界,从中国、罗马讲到“谷歌”。这里有已消逝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有撒缪尔?派匹斯的私人书斋:他给体积小的书本装上“高跟”,好让书架上的书整齐好看;还有文学家的书斋,狄更斯、博尔赫斯等等…… 曼古埃尔在书中还讲到诗人兼建筑家米开朗基罗的纪念碑式的图书馆,慈善家卡内基建立的图书馆,监狱里囚犯的口头“回忆图书馆”等。
夜晚的书斋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贝托·曼古埃尔(Alberto Manguel),有国际声誉的文选班纂家、翻译家、散文家、小说家和编辑。著作包括下列获奖畅销书:《幻镜辞典》(A Dicitionary of Imaginary Places)、《阅读史》(A History of Reading)、《阅读图集》(Reading Pictures)。他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1982年移居加拿大,现在法国居住,被授予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军官勋位。他的最新作品为《与博尔赫斯在一起》。
目录 · · · · · ·
书斋——神话
书斋——秩序
书斋——空间
书斋——力量
书斋——影子
书斋——形状
书斋——机遇
书斋——工作室
书斋——心思
书斋——岛屿
书斋——幸存物
书斋——遗忘
书斋——想像
书斋——品格
书斋——家
结语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夜晚的书斋"试读 · · · · · ·
阿尔贝托·曼古埃尔(Alberto Manguel),是有国际声誉的文选编纂家、翻译家、散文家、小说家和编辑。着作包括下列获奖畅销书:《阅读史》、《阅读日记》、《恋爱中的博尔赫斯》、《幻境辞典》、《意象地图》。他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1982年移居加拿大,现在法国居住,被授予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军官勋位。 继《阅读史》之后,《夜晚的书斋》生动讲述了书斋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他专门爱读某位老作家的作品。老作家死前获得盛誉,公认为文风完美,难以超越。这位青年人几乎找不到老作家一生中有什么瑕疵的著作,便到他家乡去研究。他发现死者遗留的文稿中一个奇怪的清单,其中列出了‘文学应当避免的内容’”: ————心理上的怪异与矛盾,仁爱导致杀人,美满导致自杀; ————对某些书和人物的惊人解释:说唐·璜仇恨妇女等; ————一对太不一样的人物:堂·吉诃德与桑丘,福尔摩斯与华生; ————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物,如《布瓦尔与佩居谢》,作者为一个人想出某个特点,又把同样特点赋予另一个人; ————通过怪癖来描写人物,如狄更斯; ————任何惊人的新鲜事。有教养的读者不喜欢意外事件的无礼打扰; ————玩弄时间与空间的无聊游戏,如福克纳、博尔赫斯等; ————在小说中发现原来真正的主角是草原、丛林、大海、雨、股市 ————读者在真实生活中能指认的诗,情景,人物——太不应该了; ————可能成为谚语或名言的句子,与全书的连贯性不协调; ————可能成为神话的人物; ————混乱的列举; ————丰富的词汇,同义语;表达的准确性; ————生动的描写,充满丰富细节的世界,如福克纳的作品; ————背景,环境,气氛的烘托。赤道下的炎热,醉酒,收音机的声音,不断重复的句子类似歌曲的叠句; ————以描写气候开头和结尾。将自然现象拟人化。”风吹起来了,该好好生活了!“ ————任何暗喻,特别是形象暗喻,更特别是从农业、航海、银行业引用的暗喻,如普鲁斯特的作品; ————拟人论; ————两本书讲得事情相同。尤利西斯和奥德赛; ————假扮成菜单,照片册,地图,音乐节目单的书; ————可以启发插图,制作电影的内容; ————与主题无关的东西:侦探小说中的家庭场面,哲学对话中的戏剧场面; ————预料得到的东西:爱情故事中的伤感或色情场面,侦探故事中的谜与罪,...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0页 -
在我们的时代,史诗的梦想已经被掠夺的梦想所代替。没有了它,技术却又创造了新的不朽的幻象。互联网向所有的人许诺,给他们一个位置,一个声音。这是我们的未知之海(mare incognitum)。古代旅行家想发现新宝藏,被诱惑在未知的海洋上航行。互联网也像水一样虚幻不定,无边无际,超越了凡人的理解能力,使我们把“不可捉摸”误解为“永恒”。互联网和大海一样容易蒸发变化,它的信息有70%维持不到四个月。它的好处就是变动无常,永远处于“现在”。中世纪的学者把这种特点当成地狱的定义之一。然而,亚历山大里亚和它的学者恰好相反,他们从来不误解“过去”的本质,认为“过去”是与现在无休止的变化相连的。现代的读者阅读过去的书,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变成新的了。每一个读者都使某一本书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不朽。在这个意义上,阅读就是使书籍复生的仪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夜晚的书斋"的人也喜欢 · · · · · ·
夜晚的书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评《深夜里的图书馆》

我不曾知道书里的世界

書齋——世界秩序的載體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转载)书评的解剖 | 来自存悔 | 1 回应 | 2009-12-06 13:45:12 |
我想知道141页缺掉的几个字是哪几个字。 | 来自Grillet | 4 回应 | 2009-05-13 13:21:57 |
(转载)傅月庵:基地的想象 | 来自存悔 | 2009-02-27 10:36:33 | |
(转载)《夜晚的书斋》中的图书馆员 | 来自存悔 | 2008-11-07 17:12:30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8.1分 163人读过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9)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4)8.7分 38人读过
-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8)8.8分 2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关于书的书 (卡博维)
- 看到漂亮的书面就想把这本书收入囊中啊 (心之旋影)
- 《新周刊》的书架(2007年~2009年)(2010.08.28) (絮佩维埃尔)
- 【别想摆脱书】 (米姐起飞)
- 看之前以为很枯燥,结果一看却欲罢不能的书 (苏珊酱)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夜晚的书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赵说说 2011-01-12 00:51:21
百科图书馆,再嘈杂的环境看了都觉得很安静,像在图书馆。我很对不起它,我只在今晚看了最后,前边的都是在早晚地铁上看的。有时间一定要在夜晚重看一遍。
0 有用 巫山霏云 2010-10-01 11:01:40
感觉还真不错,推荐喜欢读书的人看看
0 有用 長園花事 2010-02-16 21:39:08
三星半。
1 有用 澤熙。 2009-10-01 20:42:55
阅读是使书籍复生的仪式。
0 有用 Lynn 2010-08-03 12:45:20
光看书名就让人想到寒冬深夜灯下拥被捧茶读书的温暖,穷读书人就想着能有个自己的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