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根源 短评

热门 最新
  • 20 江绪林 2015-08-04 16:33:55

    真是有罪,又一次只是翻一翻这本书了。现在喜欢像《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那种脉络细密的著作,像Taylor这样天马行空的文化思想史有点不习惯——或许不佳的翻译也让人蹙眉。Taylor先批评了当代道德哲学聚焦正当和责任的狭隘,从而转回到更丰厚的善之观念——moralitys是人的不可避免的框架。由这种宽泛的内在视角,泰勒追溯了modern identity (human agent)形成的历史:1、内在的深度(inwardness):柏拉图-奥古斯丁-笛卡尔-洛克;2、对日常生活的肯定:理性化的基督教到现代文化;3、本性的呼唤:启蒙、表现主义。结果是非常复杂的现代性:有神论基石、分解式理性和浪漫表现的混杂。Taylor对诸多思想和人物的素描(如帕菲特)都不乏洞见,但因翻译不佳,我暂放置一边。赎罪~

  • 6 在土星的标志下 2010-10-10 14:15:29

    其实就是启蒙的进步叙事或宏达叙事被转变为理性化所带来的道德失祜问题,在其中,功利主义、休谟、浪漫主义分别用了不同的解释方式。但,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晦涩又啰嗦的叙述方式呢?

  • 1 2014-03-22 21:46:38

    : C912.1/5945

  • 8 养生养心小女巫 2018-10-03 22:00:28

    强烈推荐!翻译有点不太好读,内容很dense,需要慢慢消化一阵。基调是指出不可能真的“价值中立”,必然会有一些价值作为强势判断的标准(检验方法之一是看其引发尊敬还是鄙夷),进而追溯了思想史上不同标准之间的演变。现代认同的一些特征:“内在感,自由,个性,被嵌入本性的存在”都渊源有自,而更广泛被认可的一些“普世价值”,如对自由自决的主体、艺术与创造力、日常生活、普遍正义仁慈(及减少痛苦)等的肯定,也有思想史上的形成和嬗变路径,它们形成了我们的“道德/价值直觉”。探讨范围涵盖了古典、基督教、现代早期、启蒙、浪漫主义、现代与后现代,关注思想家与文学艺术,兼顾当代思想家和学者的思考与回应,以及当代热点问题。作者的抱负大概是回答:我们作为现代人认同什么?这种认同如何形成?它们的利弊?走到今天,该怎么做?

  • 0 Holder Joe 2011-09-18 15:41:22

    第一篇《认同与善》;社群主义的论调;不是自己关注的问题;感觉“认同”的概念仍然宽泛而又模糊,其中第二章“道德空间中的自我”读着倒是有些收获。

  • 0 S·D·B 2022-11-27 21:12:12 上海

    (个体的来源?)现代性认同的根源--自我认同,人的自我的可塑性,是福柯理论后为人的主体性辩证,但又在某种意义上,还有现实延伸性...rh…

  • 0 麦克 2023-05-27 20:10:05 上海

    可能是译者的缘故,信息量很大,作者涉猎很广,也有可能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整体感觉没有一味翻译的好

  • 0 渴旦 2023-04-01 11:29:23 浙江

    论文按需,就是为了看点泰勒和利奥塔吵架的内容。 超善观很亮眼,可怎么说呢,太克里斯蒂安了,太黑格尔了,太执迷于自己创造的“自我”这个观念了。“自我”的发展史在这里就是一个黑格尔辩证法正反合的状态。正面—分解式自我,反面—内在深度,可是合题怎么也弄不出来(唯一弄出来的卡尔思想却被他贬斥为“花言巧语”然后再书中处处隔空反对)没办法,完啦,只好求助于奥古斯丁主义的方式“快去请上帝老儿!”于是在某个全知全能的最高存在的神秘力量下,机械降神,好一个机械降神!这一刻,所有之前被认真分析的深度、对于超善的渴望和内在深度,只剩下一个滑稽的结局。而且作者确实也意识到自己的论证有多么的苍白无力,还说“对于超善的追寻也可能导致恶,但是我们还是要追寻!”那么请问您为什么要那《群魔》来诘难那些←人呢?大家都一样。

  • 0 凸规划 2023-08-24 11:27:32 湖南

    1989年,泰勒出版了他的代表作《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生成》。在该书中,他追溯了现代自我的哲学发展。这本书和他的一篇论文“关于承认的政治”,使得他成为著名的所谓“社群主义”思想家,尽管他自己拒绝了这一标签,他和麦金太尔、桑德尔、瓦尔泽等人与自由主义者(罗尔斯和哈贝马斯)展开了激烈争论。泰勒批评了现代性的三大症结:人人主义(社会的原子主义化和快感享受的文化);工具理性的霸权(技术和效率优先);低落的政治参与。——维基百科

  • 0 一一一一 2020-05-28 17:11:25

    翻译 真的 太✘✘✘

  • 0 宫廷玉液酒 2019-12-11 04:03:03

    看了想去看情感的习惯

  • 0 isaro🫧 2020-11-10 09:49:13

    为了准备毕业论文读的,但收获绝不止是一篇论文了。(感谢小伙伴提供的认识论支持 让我基本能看明白这本书❤️

  • 0 猫半蹲 2015-11-23 23:11:05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晦涩又啰嗦的叙述方式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