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步集》的原文摘录

  •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陈:又一个傻×问题!——人生没有意义的。 你看过哲学吗?你可别过了大学年龄还扛着大学生人格在生活——人生一点没有意义的,生命完全没有意义的。(那活着干吗呢?)没有干吗。你生下来,爹妈征求你意见吗? 你看看佛教,看看叔本华那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生命是无意义的,从来就是盲目的。就这么两句话:这么厚的一本书。 这本书救了我。我在三十岁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刚出国不久。在这之前,我已经有一种感觉,大概弄艺术的人敏感,他会处处看到存在的荒谬感。他最快乐的时候,最难受的时候,最紧张的时候,他在这些东西后面,同时还会看到另一种东西,看到荒谬: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意思?真有什么意思么? 等到我看了那本书,太好了!明白了。明白了非常好,生活就变得仿佛有意义。 很难怪的,上一代知识分子接受唯物论教育,进步论教育。它肯定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世界是进步的,我们做的一切是必要的、应该如此的、向前进的——所有的苦恼、官司、狂妄、灾难,都从这里来。 西方20世纪有品质的思想,就是持续攻击科学主义,攻击进步论。 中国真是伟大,那么早,佛教就被接受了,通了,就出现禅宗。老子的境界多高啊。两千四五百年前他就说:“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会为人感动的。这是前提,也是常识。 所以杜尚谈到政治家的一本正经,他就说,所有政治家都像他爸爸,他爸爸是个公证人。 人得活,得了这条性命,就得活下去。但活下去是为什么,不问的。(有时是越问越空。)什么艺术啊,文化啊,都是没有意义的。文化艺术的伟大就是它知道没意义。意义是人弄出来的。人是什么呢,就是一堆本能:欲望、情感、智力……所以佛教说,先要戒三个东西:贪、嗔、痴。 贪,我没有;嗔,我还好;我有点痴,艺术家没法子不痴,看到美丽的人事,春... (查看原文)
    坏人瓦卡卡卡卡 91赞 2012-09-23 20:26:22
    —— 引自第156页
  • 中国人从来新欢炫耀,中国这方面并不是那么温柔敦厚,那么简朴,那是儒家的宣传,做的是另一回事。 社会绝对有差别,因为人有差别,差别是自然规律。人人生来平等,那是法国人的口号,是愿望,不是事实。 就是一个后进的国家在大转型、大转弯。一条巨大的老船,大转弯。因为转弯,船上的人看见了新的角度,新景观,船下的水昵,大大小小的漩涡。 作秀与看秀,人类的天性。 人类无聊麻,人类要有一点事情做,否则你要大家干吗? 明星挺好,有个别人猖狂,欺负人,但绝不会比贪官更猖獗,更欺负人。 中国人到了欺负弱者,欺负站在明里的人,立马个个义正词严。 你这话语方式,就是这个功利文化中才会有的话语。 所有选美分子第一名都会哭,千年的冤屈,憋泡屎似的。我喜欢独一无二的东西,不可取代的东西,你看桌子上那桃子的样子!十点钟的太阳和十一点不一样,我大为感动。 我骄傲,做艺术要紧就是骄傲。 主流就是势力,找主流,就是“靠拢组织”。 我知道我的画、我自己,都毫无价值,但我讨厌一群人脸上那种集体势力的表情。这表情只有一句话:你是错的!我们是对的!剩一个人,他表情就变了。 主流是被时代暂时选择的人,证明这时代是对的。时代很势利。顺时代者昌,逆时代者亡。 选择主流是下策。什么是中上策?我不知道。 不要总是假设人类应该怎样,人类就是这个样子。 咱只会模仿人家,很业余的模仿,然后瞎操心。 你说它非人性化?人性化的很呢,你以为什么是人性? 人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想入非非。网络解决这些“非非”,善莫大焉。 人类的欲望从来没有变。 每个时代都很丰富。每个时代都会自作多情,对别的时代要么看不起,要么太看得起。 我不觉得现代多丰富,只是闹。 战争就是火么,原始森林过一阵就会自己着火的。 人太自恋了,总觉得自己的时代太悲惨或太辉煌。哪个时代都一样,因为人的感受力都一样。 人凭借自己可怜的感受力和大惊...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5赞 2014-09-14 23:12:11
    —— 引自第264页
  • 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有什么关系?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绝对不会要凡·高。 (查看原文)
    BLACK 3回复 9赞 2012-02-09 18:38:56
    —— 引自第391页
  • 不过以我的迟钝,暂时看不出我们的“行为习惯”有了什么“显著变化”。我看到一体的两面,或者说,唤起记忆——暴吃暴喝,是粮票油票的记忆;放纵声色,是长久禁忌的记忆;一掷万金,因为穷怕了;贫富悬殊的心理失衡,因为本来大家一样穷贱;早先,读书人一律归工农管教,今天的白领,纷纷到劳务市场挑拣乡巴佬或下岗人员为自己洗衣做饭弄装修……高楼群起、开发失控,因为千万家庭曾经三代同堂四代同堂;高校扩招而就业艰难,因为人口从五亿暴涨到十三亿;年轻人什么也不信,因为他们的爹妈曾经什么都信;他们苦命读书、拼命玩耍,因为他们的父母既读不成书,又没得玩耍;如今都抱怨人人为己,还不是因为当年做人根本没有自己…… (查看原文)
    zz贝贝 1回复 6赞 2012-03-13 21:30:34
    —— 引自第197页
  • 你要真正能够感性地,全面地,实实在在地了解世界,应该走进美术馆。 (查看原文)
    MR.Z 3赞 2012-02-20 16:46:12
    —— 引自章节:常识与记忆
  • 罗兰•巴特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渣滓。"这就是西方知识分子的厉害。... 知识分子的概念是外来的。中国古代有士夫、文人、官僚、隐士,都可以笼统称作知识分子吧,但不是西方的intellectual,intellectual,指的是良知、立场,就像陈寅恪讲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在这种前提下,知识就是道德。... 今天的知识分子能够做到孔夫子说的"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就非常不错了。 (查看原文)
    autumn 3赞 2013-06-29 15:33:43
    —— 引自第150页
  • 社会绝对有差别,因为人有差别,差别是自然律。人人生来平等,那是法国人的口号,是冤枉,不是事实。你双眼皮,我他妈单眼皮?人丛娘胎里一钻出来就不平等。 关键是要让悬殊差别的社会建立一个体现公正的机制,社会上的财富,让穷人也能收益。 ……公正不可能,平衡可能。 (查看原文)
    LiuTank 3赞 2013-09-02 18:48:05
    —— 引自第139页
  • 我见到穷人,一声不响看着他们。我没有资格怜悯他们。这问题,你去问尼采去。 (查看原文)
    一片大好 2赞 2016-05-21 16:17:27
    —— 引自章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 你说呢?你看到多少?人家向沈从文说起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沈老很含蓄地说:“李泽厚看的东西还不够多,我愿意给他看点东西。”你要知道,很少有人够资格这样说话。这不是说沈先生看得很多很多,而是说,他深深知道眼界是认识的前提。 (查看原文)
    May 2赞 2021-08-23 11:24:24
    —— 引自章节:无知与有知
  • 西方是每个阶段,每个人走完他自己的路。在生命的晚年,可能其他流派出现了,他们老了,但绝对不会因为突然新东西起来,就放弃自己一辈子追求,去跟新人,涂改自己,有这样的事情吗?只有中国才有。 (查看原文)
    May 2赞 2021-08-23 11:24:24
    —— 引自章节:无知与有知
  • 杨雨澍、赵文亮,他们做一件事情,就做下去,因为他们画画不是为了做官,不是为了卖钱,他们就是喜欢。我觉得还可以更“老派”一点,再过时一点。中国这一百多年时新东西太多太快了,真的艺术家无视“时代”,去他妈时代,齐白石经历三个朝代,才不管什么时代不时代。文艺复兴算得灿烂伟大,可是达・芬奇恨他的时代,皱着眉毛,孤独得要命。海明威说:我从来不看活着的作家。你听杜尚说过什么“时代”这类话吗? (查看原文)
    May 2赞 2021-08-23 11:24:24
    —— 引自章节:无知与有知
  • 如果中国只有一个鲁迅,没有齐白石,也很荒凉。现在鲁迅那样的妙人绝对没有了,齐白石也绝对没有了,哪来一百个? 但我明白吴先生的意思。就像我刚才说的,到了西方我发现每一个艺术家都很政治,就是说,都有自已鲜明的立场和人格,都试图向这个世界叫喊。可是在中国,大家主动失声,装聋作哑。吴先生不是在说鲁迅,也不是在说齐白石,他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人格哪里去了?我们的勇气和良知哪里去了? (查看原文)
    May 2赞 2021-08-23 11:24:24
    —— 引自章节:无知与有知
  • 罗兰.巴特在他追念亡母的著作《明室》中,母亲以及母亲的照片是贯穿全书的话题,可是在书中的大量照片里既没有他的母亲,也没有他自己。他坦白,但什么也没交代。他说:“我要发表心灵,而不公开隐私。” (查看原文)
    bravezhe 2赞 2012-07-02 17:14:07
    —— 引自第1页
  •  是在我们考试的末一日,此前从未见过的侯一民先生走进考场 ,面对一群陌生人,茫然而稳重地站定,仪表堂堂。在我们南方人 看来,他像大部分中央美院的中年教师那样,既非教授,也不是官 ,却是有威仪、有官相。我被介绍给他,他于是转身看住我,缓缓 地开腔:   年轻人,你们可没给“文革”耽误啊。   那年侯先生四十六七岁,俨然尊长——今天,我已倏然到得“ 天命”之年,面见二十多岁的各地考生,真想大叫:   年轻人,你们全给考试耽误啦! (查看原文)
    2赞 2012-10-13 16:24:55
    —— 引自第23页
  • 上学归上学,但别把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太当真。 (查看原文)
    kt 2赞 2013-10-24 02:20:31
    —— 引自第182页
  • 在几乎所有领域内我们需要的是常识。以建筑为例,一栋大楼的起造并不仅仅取决于图纸上的设计,它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城市、城市的历史,要考虑此一建筑将临近什么建筑(包括地形、生态),这些已建成的建筑出于何种设计,这种设计背后的文化与历史是什么,等等。中国当前的新建筑仅止关心自身的造型样式,几乎不顾及周边的建筑,更不顾城市与环境。结果是,比如北京长安街或上海南京路一带的新建筑群,每一建筑显得霸道而孤立,因霸道而孤立显得滑稽而丑陋。但很难说这是建筑师的错。 我们的“建筑文化”背后站着“行政文化”,我们“行政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并不尽是一竿子捅到底的“中央集权”,而是巧妙精致的“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是毛泽东50年代即痛心不已的“小自由”的滥用。此一传统今已数百倍“发扬光大”,其辉煌“政绩”,集中体现在建筑与城市的开发。 奇怪:在号称自由、民主、私有化、个人至上的西方,我处处看到——仅就建筑为例——普遍的共识、规划、协调、纪律、远见,以及整体文化意识;而在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计划经济的、集体主义的中国,我处处发现——有建筑景观为证——公然的无序、违章、彼此掣肘、故意失控、短见、临时性、小集团利益、自作聪明,以及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 要之:中国城市建设呈现的不是五花八门的“建筑设计”,而是招数百出的“权利景观”。 (查看原文)
    kt 2赞 2013-10-25 22:25:35
    —— 引自第237页
  • 我要发表心灵,而不公开隐私 (查看原文)
    けせん 2赞 2014-02-15 00:19:41
    —— 引自第5页
  • “君子豹变”就是说,你要想从丑陋到美丽,从幼小到壮大,从无知到有知,逐渐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你要慢慢地来,慢慢地蜕变⋯⋯ (查看原文)
    けせん 2赞 2014-02-15 09:00:13
    —— 引自第25页
  • 奇怪:在号称自由、民主、私有化、个人至上的西方,我处处看到——仅就建筑为例——普遍的共识、规划、协调、纪律、远见,以及整体文化意识;而在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计划经济的,集体主义的中国,我处处发现——有建筑景观为证——公然的无序、违章、彼此掣肘、故意失控、短见、临时性、小集团利益、自作聪明,以及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 (查看原文)
    虫二 2赞 2017-01-04 16:13:06
    —— 引自第237页
  • 什么“健康理念”、“运动理念”,在大楼里有健身房游泳池之类,就是要你掏钱,撩你,成套的生活方式撩你,房地产广告想出各种无耻的词儿形容。全世界的商业广告都是口吐莲花。 我刚到美国,正赶上流行“雅皮”生活方式,高级中产阶级,玩健身,在一条滚动的皮带上迈着大步昂然走,各种器械炼身段,跟他妈刑具似的,弄一身一身的臭汗,对自己很满意,然后冲洗冲洗,上某层吃牛排,一个人吃,很满意。中国现在也玩儿这一套了。兆龙饭店隔壁就有那么一家健身房,我看见许多人在窗沿原地不动,暴走。 自欺欺人的健康观,没有比这更不健康的“健康生活”。 穷人还是住在窝棚里,看看那些民工,一下工就像灰蚂蚁一样排队等车接他们,把他们接到一个破烂的地方,大通铺,成排地在那儿睡,就像猪圈羊圈,天一亮,撵出去干活。他们盖起摩天大楼,然后回到窝棚去。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从来如此。 你说:“抛开各种概念不谈,什么是房子的本质?”——我看种庄稼的吃不饱,盖房子的住窝棚,就是永恒的本质。 (查看原文)
    廿四格影 2019-11-22 19:26:23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3 2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