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译者: 董乐山
出版年: 2009-2
页数: 402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勒卡雷系列
ISBN: 9787208078161
内容简介 · · · · · ·
有时候,背叛不为别的,它是一种本能。
一个外勤人员的告密搅动了英国情报机构“圆场”得之不易的平静,原来圆场十几年来一直潜伏着苏联情报头子卡拉安插的双面间谍,且是圆场四位高层中的一位。乱局之下,已被迫退休的史迈利奉命出山。锅匠,裁缝,士兵,水手,究竟谁是幕后主使?记忆力像计算机一样好的史迈利钻进尘封的故纸堆中寻找蛛丝马迹,逐渐将真相抽丝剥茧,终于解开了卡拉设置的“最后一个聪明的结”……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勒卡雷,原名大卫·康威尔,1931年声誉英国。18岁被英国军方情报单位招募,担任对东柏林的间谍工作;退役后在牛津大学攻读现代语言,之后于伊顿公学教授法文与德文。1959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同时开始写作。1963年以第三本著作《柏林间谍》一举成名,知名小说家格林盛赞:“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从此奠定文坛大师地位。
勒卡雷一生得奖无数,包括1965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爱伦坡奖,1964年的英国毛姆奖、James Tait Black纪念奖,1988年获颁英国犯罪推理作家协会(CWA)终身成就奖,即钻石匕首奖(另外在1963年与1977年两次获颁匕首奖),以及意大利Malaparte Prize等等。2005年,CWA更是将其最高荣誉“金匕首奖中之奖”授予勒卡雷。至今已出版20部作品,已有11部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勒卡雷以亲身经历,加上独一...
约翰·勒卡雷,原名大卫·康威尔,1931年声誉英国。18岁被英国军方情报单位招募,担任对东柏林的间谍工作;退役后在牛津大学攻读现代语言,之后于伊顿公学教授法文与德文。1959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同时开始写作。1963年以第三本著作《柏林间谍》一举成名,知名小说家格林盛赞:“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从此奠定文坛大师地位。
勒卡雷一生得奖无数,包括1965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爱伦坡奖,1964年的英国毛姆奖、James Tait Black纪念奖,1988年获颁英国犯罪推理作家协会(CWA)终身成就奖,即钻石匕首奖(另外在1963年与1977年两次获颁匕首奖),以及意大利Malaparte Prize等等。2005年,CWA更是将其最高荣誉“金匕首奖中之奖”授予勒卡雷。至今已出版20部作品,已有11部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勒卡雷以亲身经历,加上独一无二的写作天赋,细腻又深刻地描写神秘而真实的间谍世界,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两难的道德处境、暧昧的善恶定义,内容富含这里,情节引人入胜,读来欲罢不能,不愧为享誉全球的大师级作家!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 条 )

智者的迷宫 | 史迈利的谈话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中,谈话是史迈利解谜的关键。他针对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调整着自己的谈话方式。在他试探别人的同时,史迈利自己却很少流露情绪,尤其是自己对信息的情绪。比如,在让塔尔拼写波里雅科夫这个关键人物的名字时,勒卡雷写道:“谢谢你。史迈利不为所... (展开)

> 更多书评 5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4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8.3分 1755人读过
-
Sceptre (2006)9.2分 156人读过
-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 (2014)8.3分 168人读过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7年)8.2分 15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2(上) (default:)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曾改编成电影的书 (信而好古)
- 国内出版的外国同志文学作品 (kafka)
- 书海无涯 (佾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皮陀 2015-04-10 09:50:21
苦逼间谍读物
1 有用 Happy Wiggin 2011-07-23 19:34:12
100页是一个坎,150页是另一个坎,从此开始坐上过山车,看到最后差点哭出来
20 有用 西格 2012-01-27 05:23:44
一颗星给最后三章。看完太伤感了,这是一部关于真爱的小说啊....故事情节过于复杂,需要改天重开一边梳理一下...想到了那天船长说的腐国男人们复杂深沉内敛的感情,和每日电讯那句The British bromance finds its origins in the camaraderie of boarding school, Oxbridge, military service, the Hou... 一颗星给最后三章。看完太伤感了,这是一部关于真爱的小说啊....故事情节过于复杂,需要改天重开一边梳理一下...想到了那天船长说的腐国男人们复杂深沉内敛的感情,和每日电讯那句The British bromance finds its origins in the camaraderie of boarding school, Oxbridge, military service,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and gentlemen’s clubs. It is all about loyalty, companionship and risking your life for one another should occasion demand it. (展开)
4 有用 占士鯊 2015-04-04 11:24:53
今天決定在家哭(
5 有用 novich 2010-12-12 23:28:55
读完这本锅匠,看完三集the company,就知道间谍世界塞满大量官僚化的信息垃圾,体系自动生成的反体系的怪诞产物,最令人容易产生幻灭之感。在全书开始的人名索引下,摸索读完,读者也像是主人公一样,面对乏味的官僚程序公文,去解开惊人秘密。
0 有用 flyingsea 2023-05-04 11:16:14 北京
只对开头部分留有些印象
0 有用 F 2023-04-24 20:20:08 上海
间谍就是个颠倒扭曲的世界,表里不一,永远也不知道富有魅力的外表下到底是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尾处暗示的快意恩仇总算在这个阴郁的世界里爽快了一把
0 有用 Kikiko 2023-04-21 23:28:52 上海
因为电影实在太难看了...@撇未朱熠 当时你说的时候我还觉得你太夸张了,我看完才明白你说得其实很客气! 因为电影实在太难看了,不得不要读一下书。
0 有用 袁炜 2023-04-18 20:07:35 上海
应该是翻译的关系,看着没有想象当中精彩,节奏太慢了
0 有用 舟摇摇 2023-02-18 15:03:57 北京
这是第二次读勒卡雷的作品,第一次接触是《小鼓女》,没有读完,看了一半坚持不下去了,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捡起来。这次读《锅匠》,故事看得明白,但仍有氤氲迷糊的感觉,冷战时期间谍的心境很难体会,但也尽力领悟了一些。英国那骄傲的一代,亲历了大英帝国的衰落,夹在美苏之间,那种失落也无法体会。不标星了,纯打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