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颜元叔先生于2012年12月26日往生

豆腐脑 2013-03-17 15:52:55

台湾文学批评先驱、英语教育改革者颜元叔病逝

2013年01月04日 10: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4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文学批评界先驱、英语教育改革者颜元叔,于2012年12月26日因肝癌逝世,享寿80岁。他所就读与执教的母校台湾大学外文系将为他筹办追思会,时间地点尚未公布。
  颜元叔为台湾引进“新批评”理论的旗手,他受过严谨的西方文学训练,在台湾学院与评论界发挥影响力,除了改革大学内的英美文学教育系统,更以其锐气十足的狂飙笔锋,在1970年代树立地位,着有《文学批评散论》、《文学的史与评》等论述。70年代末他渐淡出评论界,写作《人间烟火》、《台北狂想曲》等十多部散文集,并投入编撰英语、英汉辞典,为台湾扎下英语教育的深根。
  颜元叔1933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来台,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60年代他出任台大外文系系主任,与当时任文学院院长的朱立民,大刀阔斧改革外文系的教学系统与课程,被称为“朱颜改”;此外还筹办第一届比较文学会议,创办《英文报章杂志助读月刊》、《中外文学》月刊等。
  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陈芳明表示,颜元叔对台湾文学的最大冲击,莫过于有计划地引介‘新批评’的实践到台湾。
  70年代时,颜元叔除了在校内引进西方新批评理论,也把这套理论应用在对台湾当代小说、现代诗、甚至古典诗的评论,虽将新批评推上主流地位,也引来莫大争议。逢甲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瑞芬曾撰文指出:“颜元叔评论声势的挫败,真正的致命伤是对古典诗诠释的明显失误。”
  颜元叔的论调曾遭致叶嘉莹、夏志清、徐复观等学者的批评,最著名的为他在1976年与知名评论家夏志清的笔战,颜元叔以“印象主义的复辟”批评夏志清论述钱钟书的文章,夏志清则反驳颜著作中的翻译错误,以及对新批评的反省等等。
  张瑞芬指出,颜元叔所代表的台北学院派观点,与当时以吴浊流创办的《台湾文艺》为主的乡土视角、紧扣作品与时代背景的评论恰好相反,而夏、颜论战后,在海外的夏志清知名度陡增,尤其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译本1979年在台出版后,70年代的“颜元叔现象”便被延续至80年代的“夏志清现象”所取代。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烟火人间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凌志军谈颜元叔事件(智术师)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