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以写明末的农民战争为主,兼写中国内部明、清之间和清、顺之间的民族战争,刻画了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生活画面,以及各阶级、各集团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展开了色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很明确,他试图全面展现明清之际的社会画面,通过艺术形象来使读者得到较为广泛的历史知识。
作者以“深入历史与跳出历史”的原则,描写了距今300多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小说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弱小变强大,转败为胜推翻明王朝统治、抗击清军南下为主要线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再现了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和农民起义军从胜而败的悲剧结局,揭示了农民战争和历史运动发展的规律。
这部小说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首先,它成功地刻画了李自成、崇桢帝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李自成思想性格上的变化,崇桢皇帝维护风雨飘摇之中的政权时的宵衣旰食,都...
本书以写明末的农民战争为主,兼写中国内部明、清之间和清、顺之间的民族战争,刻画了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生活画面,以及各阶级、各集团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展开了色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很明确,他试图全面展现明清之际的社会画面,通过艺术形象来使读者得到较为广泛的历史知识。
作者以“深入历史与跳出历史”的原则,描写了距今300多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小说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弱小变强大,转败为胜推翻明王朝统治、抗击清军南下为主要线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再现了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和农民起义军从胜而败的悲剧结局,揭示了农民战争和历史运动发展的规律。
这部小说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首先,它成功地刻画了李自成、崇桢帝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李自成思想性格上的变化,崇桢皇帝维护风雨飘摇之中的政权时的宵衣旰食,都是具有深度和广度之笔。其次,小说在明末清初的社会生活场景上颇费笔墨与心思,从宫廷到战场,从都城到乡野,都不乏生动描写之处;从政坛角逐到沙场交锋,从典章礼仪到人情风俗,描摹大多翔实逼真
作者简介 · · · · · ·
姚雪垠(1910-1999),河南邓州人。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创研部副部长,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副教育长,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李自成》《长夜》《春暖花开的时候》,中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牛全德与红萝卜》《戎马变》等。
原文摘录 · · · · · ·
李自成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李自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9 条 )

读《李自成》,看明亡清兴

从李自成的失败看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读姚雪垠《李自成》有感


《李自成》作为伟大的历史小说之一,被这个时代严重低估了。

一群书没读完,不懂政治的人却妄评“政治小说”,荒唐至极

现实主义长篇历史小说的高峰
> 更多书评 69篇
-
李寻獐 (也似当时著意深)
「太阳升得更高了。它照着西边的华山。巍峨的五朵奇峰高插入云,多么壮观!多么肃穆!它照着岗头上的闯字大旗。旗枪的银光闪烁,大旗呼啦啦卷着晨风。它照着李自成和他的乌龙驹,他在静静地抬着头向前凝望,乌龙驹在转动着竹叶双耳,听着远处的马蹄声和马嘶声,好像它预感到就要投入战斗,兴奋地喷喷鼻子,发出来萧萧长嘶。非常奇怪,它一振鬣长嘶,别的马都不叫了。 担心前边随时会发生战斗,李自成把鞭子一挥,带着张鼐等一群...2019-02-11 00:59
「太阳升得更高了。它照着西边的华山。巍峨的五朵奇峰高插入云,多么壮观!多么肃穆!它照着岗头上的闯字大旗。旗枪的银光闪烁,大旗呼啦啦卷着晨风。它照着李自成和他的乌龙驹,他在静静地抬着头向前凝望,乌龙驹在转动着竹叶双耳,听着远处的马蹄声和马嘶声,好像它预感到就要投入战斗,兴奋地喷喷鼻子,发出来萧萧长嘶。非常奇怪,它一振鬣长嘶,别的马都不叫了。
担心前边随时会发生战斗,李自成把鞭子一挥,带着张鼐等一群偏将和亲兵们驰下岗头,随着中军营前进。又走了二三里,忽听前面一声炮响,立刻从远远的浓雾中腾起来一片喊杀声和密如连珠的炮声,“开始了。”他小声说,浓眉毛轻轻一耸,随即在乌龙驹的屁股上抽了一鞭,离开中军营,飞奔前去。 张鼐和三四百名身经百战、犷悍异常的骑兵紧紧地跟着他。举在手中的刀和剑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潼关南原之战作为第一卷的高潮,经由三章的铺垫,终于在第七章末尾正式拉开序幕。前面夜行军那段儿寒山四寂松涛阵阵的氛围渲染甚佳,天明后战斗来临倒计时这一段的描写也相当漂亮,朝阳与浓雾,骏马与旗枪,马背上沉着又果敢的领袖,那句「开始了」也是四两拨千斤的精彩之笔。
回应 2019-02-11 00:59 -
李寻獐 (也似当时著意深)
「近一两年来,他常常在心中琢磨着要得天下必须如何解民倒悬收买民心,为着这问题,他在不打仗的时间用功读书,要从书上多知道古人成败的道理,也喜欢找一些老年人闲论古今和民间疾苦。在军纪方面,他也比过去更加注意,还着实杀了一些犯奸淫掳掠的人。但到底怎样把队伍弄得像人们所说的秋毫无犯,他没能认真去做,因为一则他手下的部队不全是他的老八队,二则天天奔跑和打仗,不给他一个驻下来整军练兵的机会。有些朋友时常对...2019-02-11 00:31
「近一两年来,他常常在心中琢磨着要得天下必须如何解民倒悬收买民心,为着这问题,他在不打仗的时间用功读书,要从书上多知道古人成败的道理,也喜欢找一些老年人闲论古今和民间疾苦。在军纪方面,他也比过去更加注意,还着实杀了一些犯奸淫掳掠的人。但到底怎样把队伍弄得像人们所说的秋毫无犯,他没能认真去做,因为一则他手下的部队不全是他的老八队,二则天天奔跑和打仗,不给他一个驻下来整军练兵的机会。有些朋友时常对他说:“自成,睁只眼合只眼吧。水清了养不住鱼,谁替你卖命打仗?就是如今这样,已经比官军好多啦!”比较起来,他的队伍确实比官军好得多,所以这一年来他除抱着打富济贫的一贯宗旨外,也针对着老百姓痛恨官兵苦害的思想,用剿兵安民这句话作为号召。可是现在看来,打富济贫也好,剿兵安民也好,都显然很不够。要做到使老百姓欢迎,真不容易! 」
结合写作背景来看,可以说是闪烁着「时代意见」的一段话。后文李自成追想凤阳百姓的带路操作,也感慨说光从民心一点看,朱家的天下就不会长久。天命和民心有时候其实是一回事。
回应 2019-02-11 00:31 -
李寻獐 (也似当时著意深)
「他一方面统率军队镇压农民起义,纵兵杀良冒功,一方面却保持高级文官生涯所养成的服饰整洁和伪装的儒雅风度。愈是饱经世故,他愈是磨去棱角,将心中的狠毒与奸诈深藏不露,能够遇事不骄不躁,深谋远虑。正因为他有这些长处,所以手下的将领都愿意为他效力,杨嗣昌对他毫不嫉妒,而多忌多疑的皇帝也对他十分倚重。」 历史事件中,一个人的长处往往同时是其软肋。2019-02-09 18:42
-
李寻獐 (也似当时著意深)
「自古未有权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者。」 从卢象升星夜出场到饮恨安定门会议,多次感觉崇祯和高杨的人物关系就像当年赵构与黄汪。而主战的卢自然是武穆了。直到昌平分兵后这一句感慨,坐实了自己将步其后尘的命运。 厩中宝马千里雪,正喻其之皎洁与刚烈。全书第一个招人喜欢的人物,才讲至此,却又按下不表,转而进入主线,怪惹人惦念。2019-02-09 18:31
-
元旦假期在家看姚雪垠的《李自成》,读来饶有趣味,比儿童时代看此书更有感觉。书中一些人物很熟悉,李自成、刘宗敏、朱由检、杨嗣昌、洪承畴等都有了解。书中提到,卢象升由昌平入京,走到德胜门外,看到古城遗迹,就是现在的元大都遗址公园,当时还是京城八景之一,名为“蓟门烟树”,现在我就住在那里。
2012-01-12 15:57
-
我看的第一卷《李自成》是中青社77年的版本,老爸35年前买的,当时定价1.80元。拿在手里很有沧桑感。文革刚结束,文学作品少,这套书在当时可是很流行的。姚雪垠的《李自成》早在1963年就出了第一版,这次是修订第二版,同时也发行了第二卷。第一卷讲崇祯11年到12年间发生的故事。
2012-01-12 15:59
-
《李自成》第一卷的上册描写崇祯十一年的“安内”与“攘外”。“安内”就是官军在潼关大败李自成。《明史》上说:李自成全军覆没,丢弃妻女,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人逃往商洛山中。姚雪垠文学地还原了这场战斗,还是忠于史实的。 下册中讲述清军由密云墙子路入关,直杀到河北、山东。兵部尚书卢象升战死在巨鹿,小说中是英雄形象。看来不“安内”,还真是没法“攘外”啊。这时,剿灭李自成的洪承畴回师勤王了,他其实没把闯王...
2012-01-12 16:00
-
李寻獐 (也似当时著意深)
「自古未有权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者。」 从卢象升星夜出场到饮恨安定门会议,多次感觉崇祯和高杨的人物关系就像当年赵构与黄汪。而主战的卢自然是武穆了。直到昌平分兵后这一句感慨,坐实了自己将步其后尘的命运。 厩中宝马千里雪,正喻其之皎洁与刚烈。全书第一个招人喜欢的人物,才讲至此,却又按下不表,转而进入主线,怪惹人惦念。2019-02-09 18:31
-
李寻獐 (也似当时著意深)
「太阳升得更高了。它照着西边的华山。巍峨的五朵奇峰高插入云,多么壮观!多么肃穆!它照着岗头上的闯字大旗。旗枪的银光闪烁,大旗呼啦啦卷着晨风。它照着李自成和他的乌龙驹,他在静静地抬着头向前凝望,乌龙驹在转动着竹叶双耳,听着远处的马蹄声和马嘶声,好像它预感到就要投入战斗,兴奋地喷喷鼻子,发出来萧萧长嘶。非常奇怪,它一振鬣长嘶,别的马都不叫了。 担心前边随时会发生战斗,李自成把鞭子一挥,带着张鼐等一群...2019-02-11 00:59
「太阳升得更高了。它照着西边的华山。巍峨的五朵奇峰高插入云,多么壮观!多么肃穆!它照着岗头上的闯字大旗。旗枪的银光闪烁,大旗呼啦啦卷着晨风。它照着李自成和他的乌龙驹,他在静静地抬着头向前凝望,乌龙驹在转动着竹叶双耳,听着远处的马蹄声和马嘶声,好像它预感到就要投入战斗,兴奋地喷喷鼻子,发出来萧萧长嘶。非常奇怪,它一振鬣长嘶,别的马都不叫了。
担心前边随时会发生战斗,李自成把鞭子一挥,带着张鼐等一群偏将和亲兵们驰下岗头,随着中军营前进。又走了二三里,忽听前面一声炮响,立刻从远远的浓雾中腾起来一片喊杀声和密如连珠的炮声,“开始了。”他小声说,浓眉毛轻轻一耸,随即在乌龙驹的屁股上抽了一鞭,离开中军营,飞奔前去。 张鼐和三四百名身经百战、犷悍异常的骑兵紧紧地跟着他。举在手中的刀和剑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潼关南原之战作为第一卷的高潮,经由三章的铺垫,终于在第七章末尾正式拉开序幕。前面夜行军那段儿寒山四寂松涛阵阵的氛围渲染甚佳,天明后战斗来临倒计时这一段的描写也相当漂亮,朝阳与浓雾,骏马与旗枪,马背上沉着又果敢的领袖,那句「开始了」也是四两拨千斤的精彩之笔。
回应 2019-02-11 00:59 -
李寻獐 (也似当时著意深)
「近一两年来,他常常在心中琢磨着要得天下必须如何解民倒悬收买民心,为着这问题,他在不打仗的时间用功读书,要从书上多知道古人成败的道理,也喜欢找一些老年人闲论古今和民间疾苦。在军纪方面,他也比过去更加注意,还着实杀了一些犯奸淫掳掠的人。但到底怎样把队伍弄得像人们所说的秋毫无犯,他没能认真去做,因为一则他手下的部队不全是他的老八队,二则天天奔跑和打仗,不给他一个驻下来整军练兵的机会。有些朋友时常对...2019-02-11 00:31
「近一两年来,他常常在心中琢磨着要得天下必须如何解民倒悬收买民心,为着这问题,他在不打仗的时间用功读书,要从书上多知道古人成败的道理,也喜欢找一些老年人闲论古今和民间疾苦。在军纪方面,他也比过去更加注意,还着实杀了一些犯奸淫掳掠的人。但到底怎样把队伍弄得像人们所说的秋毫无犯,他没能认真去做,因为一则他手下的部队不全是他的老八队,二则天天奔跑和打仗,不给他一个驻下来整军练兵的机会。有些朋友时常对他说:“自成,睁只眼合只眼吧。水清了养不住鱼,谁替你卖命打仗?就是如今这样,已经比官军好多啦!”比较起来,他的队伍确实比官军好得多,所以这一年来他除抱着打富济贫的一贯宗旨外,也针对着老百姓痛恨官兵苦害的思想,用剿兵安民这句话作为号召。可是现在看来,打富济贫也好,剿兵安民也好,都显然很不够。要做到使老百姓欢迎,真不容易! 」
结合写作背景来看,可以说是闪烁着「时代意见」的一段话。后文李自成追想凤阳百姓的带路操作,也感慨说光从民心一点看,朱家的天下就不会长久。天命和民心有时候其实是一回事。
回应 2019-02-11 00:31 -
李寻獐 (也似当时著意深)
「他一方面统率军队镇压农民起义,纵兵杀良冒功,一方面却保持高级文官生涯所养成的服饰整洁和伪装的儒雅风度。愈是饱经世故,他愈是磨去棱角,将心中的狠毒与奸诈深藏不露,能够遇事不骄不躁,深谋远虑。正因为他有这些长处,所以手下的将领都愿意为他效力,杨嗣昌对他毫不嫉妒,而多忌多疑的皇帝也对他十分倚重。」 历史事件中,一个人的长处往往同时是其软肋。2019-02-09 18:42
-
李寻獐 (也似当时著意深)
「自古未有权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者。」 从卢象升星夜出场到饮恨安定门会议,多次感觉崇祯和高杨的人物关系就像当年赵构与黄汪。而主战的卢自然是武穆了。直到昌平分兵后这一句感慨,坐实了自己将步其后尘的命运。 厩中宝马千里雪,正喻其之皎洁与刚烈。全书第一个招人喜欢的人物,才讲至此,却又按下不表,转而进入主线,怪惹人惦念。2019-02-09 18:31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1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7.7分 1271人读过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7.9分 227人读过
-
暂时无货, 5天前曾上架
-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7.6分 135人读过
-
暂时无货, 17天前曾上架
-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7.7分 73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卖掉的 (ljmfamily)
- without a trace (Kokorooo)
- 国文集-小说 (镜湖山)
- 获奖 (Adelaide)
-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全) (子曰少怀)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李自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人尽 2018-10-31
小时候爷爷家的许多个夜晚读的,坐在沙发上,热气腾腾的洗脚水。记得读到最后少了一本。
0 有用 M. 2020-03-31
四星是当年的印象,当年是哪年?初中吧?
0 有用 中兴之象卓然 2009-06-21
父母的书籍
0 有用 C 2010-02-23
恩,我读的是这个版本的
0 有用 S.M.Z 2018-01-19
听的曹灿播讲。张献忠是山寨版哥萨克,动不动“调皮地挤挤眼睛”;崇祯和朝堂奏对的部分,比李自成和农民军的部分写得好。
0 有用 敏敏 2020-10-28
有些人物和故事线不完整,详略不太得当。
0 有用 飞天小酱紫 2020-07-14
感觉自己好文盲,好多字不认识
0 有用 罗一 2020-07-13
爷爷留下了来的书,三卷八本,看完以后才知道原来有五卷十二本。觉得这套书意识形态上有问题,还有李自成太完美,看了些书评,是时代造成的,不可质否。这鸿篇巨制写出来不容易,但是有点冗长,琐碎,总是一样的困境,人民苦难,自成部队秋毫不犯......不同的故事,但是一样的内容,有种看透了这本书的感觉,丧失了阅读的欲望了。
0 有用 菜鸟初长成 2020-06-05
时代局限,不能苛求
0 有用 只看2000部电影 2020-05-23
我记得我只读了大概三分之一,好几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