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博集天卷
出版年: 2008-9
页数: 256
定价: 28.00元
丛书: 20世纪四大传记(经典图文版)
ISBN: 9787561343463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吴晗1948年写定的版本,当时作者思想自由,文思活泼,语言生动,正当盛年。在他笔下,一个历经艰辛磨难,乞讨度日的小流氓和英勇睿智、气度恢宏的统帅;一个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矛盾复杂多面的帝王形象活灵活现,本书终成明史及帝王传记的不朽名著。
作者简介 · · · · · ·
吴晗(1909~1969)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因此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先后写作四稿,投入了毕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
目录 · · · · · ·
一 小沙弥
一 游方僧
三 逼上梁山
第二章 红军大帅
一 小亲兵
一 小军官
三 大元帅、大丞相
第三章 从吴国公到吴王
一 鄱阳湖决战
二 取东吴
三 南征北伐
第四章 大皇帝的统治术
一 大明帝国和明教
二 农民被出卖了
三 新官僚养成所
四 皇权的轮子—军队
五 皇权的轮子—新官僚机构
六 建都和国防
七 大一统和分化政策
第五章 恐怖政治
一 大屠杀
二 文字狱
三 特务网
四 皇权的极峰
第六章 家庭生活
一 马皇后
二 皇子皇孙
三 教养和性格
四 晚年的悲哀
附录 朱元璋年表
编辑本段序言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要开工,便要集合几十万河工,万一和起义军结合起来,无法收拾。(P42) 士诚出身私盐贩子,遇事斤斤计较,顾虑多,疑心重。友谅是打鱼出身的,惯在风浪里过日子,野心大,欲望高,一个保守持重,一个冒险进取。以此,…对士诚以守为攻,用精兵扼住江阴、常州、长兴几个据点,使士诚不能向西进一步;对友谅则以攻为守,使友谅不能不分散兵力,驻守可能被攻击的要塞,不能集中运用兵力。(P81)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2页 -
民族间的压迫是形式上的,是对没有政治地位的平民百姓的压迫。实质上,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的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对所有各族的贫苦人民,无例外地进行剥削、掠夺和奴役,归根到底,本质上仍然是阶级压迫。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朱元璋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朱元璋传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朱元璋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0 条 )


一些从前不知道的历史知识

> 更多书评 90篇
-
近读吴晗《朱元璋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洪武三年,他开始读这本书(《孟子》),读到好些对君上不客气的地方,大发脾气,对人说:“这老头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朱元璋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4月第2版 130页)。 由此想到了鲁迅之子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中所记载的一件事:“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湖南老友罗稷南先生抽个空隙,向毛主席提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 (2回应)
2012-08-05 22:55 3人喜欢
近读吴晗《朱元璋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洪武三年,他开始读这本书(《孟子》),读到好些对君上不客气的地方,大发脾气,对人说:“这老头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朱元璋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4月第2版 130页)。 由此想到了鲁迅之子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中所记载的一件事:“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湖南老友罗稷南先生抽个空隙,向毛主席提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这是一个悬浮在半空中的大胆的假设题,具有潜在的威胁性。不料毛主席对此却十分认真,深思了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是识大体不做声。一个近乎悬念的寻问,得到的竟是如此严峻的回答。罗稷南先生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声。” 2002年第12期的《炎黄春秋》上刊载了电影演员黄宗英的《我亲聆毛泽东罗稷南对话》的这篇文章,证实了周海婴在书中所记述的这番对话。不过我们的伟大领袖在表面上还是很给鲁迅面子的,既没搞什么《鲁迅节文》也没有把鲁迅“打倒搞臭”。或许这是汲取朱元璋的教训吧?毛可是把吴晗的《朱元璋传》认真的读过几遍的,也非常推崇这位明太祖(见1949年毛泽东写给吴晗的信)。毛晚年的所作所为,以及鲁迅这类知识分子甚至包括吴晗的这类“歌德派”的命运都能在《朱元璋传》中找到影子可他们竟浑然不知,真是“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2回应 2012-08-05 22:55 -
鄱阳湖决战,真是没想到取决于最后一分钟。其实双方都苦苦支撑,朱元璋座舰被击碎,险些被俘。可最终运气留给了准备更充分更有韧劲的一方。友谅被飞箭射死,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再战士城。朱元璋开始洗白出身。士城任用亲信而不亲自理政,朱的评语是,我一向无一事不经心,尚被人欺!如此岂有不败的道理。 之后南征北战,大势所趋。但无论做何事,宣传最重要,宣传的文笔太重要!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一出,无人可敌。 在朱心...
2019-07-31 22:43 1人喜欢
-
这章讲了朱元璋,这位明朝开国皇帝的家庭生活,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他绝对是一位严父,在讲述马皇后的那一章节里,真心被马皇后的贤良淑德给感动了,作为一国之母,勤俭持家,默默支持,无私奉献,也难怪在她逝世时,一向冷血无情的朱元璋心痛不已。在朱元璋大兴文字狱以及肆意屠杀大臣的时候,马皇后也无数次的为那些大臣求情,这并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从另一个方面,认识到朱元璋这样肆意的杀人,会对国家带来的危害。从此也...
2012-05-02 16:55 1人喜欢
-
第一章 小流氓 【小沙弥】朱元璋生长于灾年,旱灾,蝗灾,加上瘟疫。儿时替人看牛放羊,有很多鬼主意,还吃了主人家的小牛,但同时也敢于担当责任。其父朱五四老实温厚,离世时“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殽浆”。而朱元璋也是六亲都断,天地虽宽,无处投奔,便去皇觉寺里当了小沙弥。 【游方僧】朱元璋生性泼辣阴狠,从小贪玩撒野,爱出主意,支使人。又是小儿子,父母哥嫂都宠着些,就越发自尊自大,忘乎所以了。兼...
2021-01-07 21:25
第一章 小流氓
【小沙弥】朱元璋生长于灾年,旱灾,蝗灾,加上瘟疫。儿时替人看牛放羊,有很多鬼主意,还吃了主人家的小牛,但同时也敢于担当责任。其父朱五四老实温厚,离世时“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殽浆”。而朱元璋也是六亲都断,天地虽宽,无处投奔,便去皇觉寺里当了小沙弥。
【游方僧】朱元璋生性泼辣阴狠,从小贪玩撒野,爱出主意,支使人。又是小儿子,父母哥嫂都宠着些,就越发自尊自大,忘乎所以了。兼之有点小聪明,看事情比别人准,也来得快,打定主意要弄成什么,就一定要做到,也常常做到,伙伴们便也服从调度。到了皇觉寺,要低声下气,日子久了,堆满了一肚子火气,时刻要发作,却又使劲按住,吃饭要紧,闹决裂了没去处。可灾情太大了,朱元璋当沙弥才满五十天,便出门行脚,成为了游方和尚。软化硬讨,受尽了人生的辛苦,但也充实了丰富的经验,锻炼了坚强的体力。
【逼上梁山】红军起义,目的在于推翻元政府,红军爆发的导火线是蒙古政府对汉人和南人加重压迫和歧视。元政府后期,蒙古人和色目人残暴屠杀,奸淫掳掠,汉人和南人生命财产无所保障,国家财政和经济崩溃,政治官僚腐败,元政府为维护统治,推行驻兵、缴械、里甲,但从南宋亡国到红军大起义,汉人和南人的反抗就没有停止过。有一天,朱元璋儿时的伙伴通过书信的方式劝他到红军队伍里来,经过思考局势,在菩萨面前卜卦,他便去濠州投奔红军了。
第二章 红军大帅
【小亲兵】濠州弓满弦,刀出鞘,巡逻哨探的川流不绝,但朱元璋毫不害怕,堂堂皇皇走进来,然而被当成奸细抓起来了,郭子兴大帅喜欢他从容与威严的神采,便收其为步卒。朱元璋体格好,记性强,有决断,计谋多,遇事小心勤快,执行力强,敢作敢为,讲义气不贪财,说话不多,却句句有斤两,深得军心。
【小军官】朱元璋认为二王和诸帅胸襟太窄,眼光太短,成不了什么气候,要做一番事业,得凭自己有队伍,才有力量。便招募了些人,从此成为了小军官。他很看重纪律,严格训练,且善于发现人才,会用人。定远人李善长劝他学习汉高祖,气量大,看得远看的宽,从此以后,在他心目中时时有个老百姓出身做皇帝的同乡在,说话、办事、打仗,事事都刻心刻意地学习。这段时间,朱元璋还收养了许多义子,作为心腹看守所占城池。朱元璋能屈能伸,他在诸将中年纪轻名位不高,诸将不服,即便坐在左末一席,在谈公事时仍有分寸,有思想,以实力服众。
【大元帅、大丞相】都元帅府三个元帅,朱元璋只坐第三把交椅,但他阴险刻毒,有心计,因此做得主,办得事。他也明白读书的好处,自己虽读书不多,但很尊敬有学问的读书人。徽州的老儒朱升告诉朱元璋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对朱元璋后来的事业极有影响。渡江后,遭遇粮食困难,朱元璋没有迫使老百姓交军粮,而选择了兴建水利,自己生产,农时则耕,闲时练习战斗,在加强战斗力的同时提高了生产力。这一番作为,说明了为什么当时群雄先后失败,而这个新起的,小头目获得了成功。朱元璋存心利用豪绅巨室的合作,孔孟儒术的理论粉饰,来建立自己的基业,思想作风也和儒家日益接近。
第三章 从吴国公到吴王
【鄱阳湖决战】朱元璋沉得住气且有谋略,应天之战获胜,陈友谅败,龙凤七年,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陈友谅忌能护短,后军心离散,版图大大缩减。鄱阳湖水站,也许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苦战三十六天,战事的胜利,取决于最后一分钟,造成陈军溃败的是陈友谅的战死。龙凤十年正月,朱元璋自立为吴王,立长子标为世子。张士诚为东吴,元璋作西吴。
【取东吴】朱元璋的第二个目标,便是东吴张士诚。张士诚生性迟重,不多说话,待人诚恳宽大,没有主见,大臣都是当年兄弟,做错事也不忍责备,所占之地是粮食产地,又有鱼盐之利,人口众多,最为富庶。朱元璋对其除战场厮杀,还有笔墨战争,以檄文列其罪状。檄文不仅骂了张士诚,甚至一笔抹杀了红军的革命意义,否定了其以前的全部事业,给自己戴上了人民的帽子。空洞的骂元政府,轻重抑扬,给自己留了一步,万一情况不利,可拜在蒙古大汉手下,不是富贵,表现了他是不折不扣的骑墙主义者。李柏生是张士诚十八兄弟之一,同时起事,官为司徒,平江之战,使说客说降的是他,首先投降的是他,把张士诚交给常遇春的也是他。从那以后,凡出卖朋友的都被百姓叫做“李司徒”。
【南征北伐】朱元璋特别看重间谍机构,训练了大批人员,又舍得花钱,决定利用时机,南征北伐同时并进。他稳扎稳打,步步扩大,整顿军队作风,写檄文提出了民族革命的口号和保持传统文化的政纲,表明他不同于元朝也不同于红军,讲礼义,勾销了过去十七年来他是红军头目这一事实,除了蒙古皇帝和贵族,全都被朱元璋的宣传撼动了。(朱元璋发明了一种刑法叫铜马,古代炮烙之刑。)
第四章 大皇帝的统治术
【大明帝国和明教】苦战了十几年,为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为做大官,拜大爵位,封妻荫子,大庄园,好奴仆,数不尽的金银钱钞,用不完的锦绮绸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舒舒服服过日子,如今,这个日子来了。朱家皇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经过长期的考虑,给他的皇朝起的名号-大明,立妃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皇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各文武功臣也都加官晋爵。历史上的朝代称号,都有特殊意义,第一类用初起时的地名,如秦如汉;第二类用所封的爵邑,如隋如唐;第三类用特殊的物产,如辽如金;第四类用文字的含义,如大真大元,大明这一国号出于明教,归于第四类。朱元璋虽然建立了大明帝国,但并没有替人民解除痛苦,改善生活,人民对政府仍然是有看法甚至愤怒的。
【农民被出卖了】朱元璋经过二十几年的实际教育,在流浪生活中,在军营里,在作战时,在后方,随处学习,随时训练自己,更事事听人劝告,征求专家的意见。他在近代史上,不但是一个以屠杀著名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个最阴险残酷的政治家。大明帝国的建立已经使汉族成为统治民族,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压迫特权,并没有因为胡人的逐走而有所改变。朱元璋和大部分臣僚都是农民出身的,过去曾亲身受过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但在革命的过程中,为了要成事业,不能不低头、小心,争取地主们的人力财力的合作。
【新官僚养成所】朱元璋决心用自己的方法,新造一个轮子-国子监,来训练大量的新官僚。国子监的学生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官生,皇帝指派分发的,一类是民生,各地地方官保送府州县学的生员。明初的国子监与其说是学校,不如更合适的说是集中营,是刑场。不只是学生,也包括教官在内,在受死亡威胁的训练下,造成绝对服从的、无思想的、奴性的官僚。
【皇权的轮子-军队】朱元璋的另一个轮子是军队,军人有特殊的社会身份,单独有军籍。军队里也和官僚机构一样,清廉的武官是极少见的,军士经常被苛敛剥削。朱元璋对军官军士也是用十二分的注意来防范的。
【皇权的轮子-新官僚机构】朱元璋继承历代皇权走向独裁的趋势,对官僚机构大加改革,使之更得心应手,为皇家服务。他要造成绝对的中央集权。历史的教训使朱元璋深切的明白宦官和外戚对于政治的祸害,他以为汉朝唐朝的祸乱都是宦官做的孽,故其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以及不许后妃干政。
【建都和国防】明初定都应天(南京)的重要理由是经济的,京师虽已奠定,但是为了防御蒙古,控制北边,朱元璋还是有迁都西北的雄心,选定的地点仍是长安和洛阳。后来,皇太子巡视回来后薨逝,迁都大事之好暂搁。六十五岁的白发衰翁,失去勇气,只求上天保佑,从此不再谈迁都的话了。
【大一统和分化政策】朱元璋接受了元代用兵海外失败的经验,打定主意,不想海外发展,要子孙遵循大陆政策。
第五章 恐怖政治
【大屠杀】洪武二八年正式颁布《皇明祖训》,这一年之前,朱元璋杀了很多人,两手都涂满了鲜血的白头筷子手,踌躇满志,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皇基永固,子子孙孙吃碗现成饭,不必再操心了。明初有许多酷刑,比如凌迟,要杀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朝官们出门上朝以前都要和妻子诀别,吩咐后事,要是居然活着回家,便大小互相庆贺,算是又多活一天了。明朝政权的维持建立在流血屠杀、酷刑暴行的基础上,这个时代,这种政治,确确实实是名副其实的恐怖政治。胡惟庸是右丞相,是任期最长,和朱元璋冲突最厉害的一个,他们俩性格相同,都刚愎,都固执,都喜欢独裁,好揽权,谁都不肯相让,胡惟庸被杀后,中书省取消,由皇帝兼行相权,皇权和相权合而为一。胡惟庸被杀在政治制度史上的意义,是治权的变质,也就是从官僚和皇家共治的阶段,转变为官僚成奴才、皇帝独裁的阶段。
【文字狱】虽然在《大明律》上并没有这一条,说是对皇帝的文字有许多禁忌,违反了就得杀头,但是,在明初,百无是处的文人,却为了几个方块字,不知道被屠杀了多少人,被毁灭了多少家族。所谓禁忌,含义是非常广泛的。朱元璋认字不太多,学问不到家,许多字认不真,加上心虚护短的自卑心理,凭着有百万大军的威风,滥用权力,就随随便便糊里糊涂的杀了无数文人,造成了明初的文字狱,他的自卑心理,另一现象就是卖弄身份。正式的诏书上总要插进“朕本淮右布艺”或者“江左布衣”,以及“匹夫”“起自田亩”“出身寒微”一类的话,仔细研究他的诏书,差不多很难找出不提这两个字的。
【特务网】专制独裁的政权,根本是反人民的,靠吮吸人民的血汗,奴役人民的劳力而存在。皇帝站在金字塔的尖端,在尊严的神圣的宝座下面,是一座火山。有广大的愤怒的人民,有两头拿巧的官僚,有强悍跋扈的武将,有酝酿力量,在组织力量。巩固已得地位,光是公开的军队和法庭,光是公布的律例和刑章是不够用的,得有另外一套,即一批经过挑选训练的特种侦探,经过严格组织的特种机构和特种监狱—检校,检校的足迹是无处不到的。朱元璋不但有一个特务网,派专人侦查一切场所、一切官民,他自己也是喜欢搞这一套的。锦衣卫的建立,为的是便于有计划的栽赃高密,有系统的诬告攀连,有目标的灵活运用,更方便法外用刑。
【皇权的极峰】就整个历史的衍进说,皇帝的权力到朱元璋可以说是达到了极峰。皇帝越威风,士大夫越下贱,君臣的关系一变而为主奴,把皇权抬上了有史以来的极峰。三省制度的建立,正是为了使皇帝不负行政责任,用臣下做赎罪羔羊的办法。在明以前,守法在理论上是皇帝的美德,无论是成文法典或是习俗相沿的传统。为了维持一个集团的共同利益,以至皇家的优越地位,守法是做皇帝的最好最有利的统治方法。皇帝地位虽高,权力虽大,也不应以喜怒爱憎的个人感情来毀法、坏法,即使有特殊情形,也必须先经法的制裁,然后用皇帝的特赦权或特权来补救。
第六章 家庭生活
【马皇后】朱元璋的大老婆马氏,原是红军元帅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以夫为贵,从夫人做到皇后,但是在开头,情形相反,朱元璋是以妻为贵的,做了元帅养婿以后,军中才称为朱公子。马皇后虽然没有受过教育,长得不十分好看,却是一个好妻子,贤内助。她做了皇后,让女官按天教读书,记得许多历史上有名妇女的故事。她心地仁慈,总是替人求情说好话,救活了不少人命。
【皇子皇孙】朱元璋自己从小没有受到好教育,到发迹以后,对诸子的教育特别看重,征聘四方名儒教育太子和诸王。洪武二十五年,太子病死,立太子第二子允炆为皇太孙,对太孙的教育还是老办法,学问德行并重,批阅公事,平决政事,学习如何做皇帝。朱元璋对诸子期望大,管教严,不姑息。
【教养和性格】朱元璋出身穷佃户,做过游方和尚,从军以后和儒生文人接近,沾上书卷气,会谈古征今。又以出身微贱,要故作神奇,神道设教,吓唬老百姓,和道士和尚串通,假造许多神迹,三十多年来,儒生,道士,和尚,三教九流,都被尽量利用,巩固他的皇座。他认为理想的模范人物是汉高祖,研究汉高祖的个性和作风到了家,下意识的养成了模仿的癖性。
【晚年的悲哀】朱元璋智力极高,长于计谋,看得远,见得大处,当机立断,更善接受好建议,不自以为是。早年过的是衣食不足的穷苦生活,中年在军队里,他的政治能力,部分从实际经验得来,部分从历史教训。遗嘱中“忧危积心,日勤不怠”说出了这位皇帝一生在恐惧猜疑中过日子,用全副心力来保持这份基业。
回应 2021-01-07 21:25
-
醉胡尘 (信 达 侃 思 知 行 止)
0甚至有蒙古贵族提出杀掉汉族张王刘李赵五大姓的主张。三是里甲——其一是以二十家编户为一甲,每甲派一蒙古人作甲主。甲主有充分的权利,可以对百姓任意侦察诬告,任意勒索,百姓稍示不满,即致杀身之祸;其二是戒严,夜间禁止通行,“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 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 —— 元璋 0正宫·醉太平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作官,官作...2013-07-14 14:53
0甚至有蒙古贵族提出杀掉汉族张王刘李赵五大姓的主张。三是里甲——其一是以二十家编户为一甲,每甲派一蒙古人作甲主。甲主有充分的权利,可以对百姓任意侦察诬告,任意勒索,百姓稍示不满,即致杀身之祸;其二是戒严,夜间禁止通行,“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 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 —— 元璋 0正宫·醉太平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作官,官作贼,混愚贤。哀哉可怜!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是残酷,反抗也就愈是激烈。 —— 元璋 0富贵人家虽说往往有些为富不仁,但是他们却最希望菩萨保佑:保佑他长命百岁尽享福寿;保佑儿孙满堂永保家业;保佑他死后不入地狱不上刀山不下油锅,所以一般总乐于给和尚们一些施舍。自然也有吝啬的,和尚们也有办法:隔老远就将木鱼敲得整天价响,让左邻右舍都听见,不由得老板不出来 —— 元璋 0这一时期景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众各为计,云水飘??。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依,侣影相将。空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 元璋 0朱元璋寻思彭赵等人张横暴虐,军纪败坏,不足共事;子兴势单力孤,难作主张,不可久持;不如单枪匹马另谋出路。“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人南略定远”。 先使巧计招降了张家堡驴牌寨的三千民兵;然后以此为基础,向东突袭元将老张,收降其民兵男女七万口 —— 元璋 0杨凯 妻子俱要在京住坐, 不许搬取出外 。”“将官正妻留于京城居住,听于外处娶妾 。”诸路将官自然不得轻举妄动,只好死心踏地效忠领袖。此外,朱元璋严令武官不得与读书人过从甚密,“所克城池, 令将官守之,勿令儒者在左右议论古今。止设一吏,管办文书,有差失,罪独坐吏 —— 元璋 0目标小不易招致打击;强敌环伺,然而他们各自为战,号令不一,利益无共,元军与红军、红军与红军、元军与元军彼此之间矛盾重重。只要小心行动、谨慎决策、巧为周旋,充分利用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远交近伐,使其互相牵制,不愁不为我用。只要争取到几年的和平环境,休生养息,一侍时机成熟 —— 元璋 0除直接屯垦外朱元璋还令儒士、官吏劝课农桑,“各安其生”。 并立茶盐课,制钱法, 开铁冶,定鱼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同时注意开支节流,尽量减少财政支出。这样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人民富足,军需库存充盈,遂于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正式下令取消寨粮,使百姓从这项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 元璋 0从这篇檄文,我们不难看出: 一、朱元璋动辄以“王者之师” 自居,“吊民伐罪”是天意所授,其君临天下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二、所数张氏八大罪状以为讨伐理由,非常滑稽。前七条罪状竟是指谪张氏对元朝皇帝的阳奉阴违不孝不仁,俨然大元王朝的卫道士。 —— 元璋 0为元朝皇帝文过饰非。这实际上是一种机会主义的策略。因为这时其他有威胁的杂牌军队,也都先后由朱元璋所灭,剩下的只有大元王朝死而不僵,还保留着足以威胁朱元璋的军事力量。言词平和,以免激怒元帝拚死一搏;意犹未尽,万一“胡运复兴 ”,可以再拜于大汗脚下,仍不失富贵俸禄。 —— 元璋 0并召问徐常二帅,“用兵当以何先”。二人皆主张直捣平江,以为巢穴既破,余郡可不战而降。朱元璋则仍用叶兑的战略谋划,以为“湖州张天骐, 杭州潘原明为士诚臂指, 平江穹蹙,两人悉力赴援,难以取胜。不若先攻湖州,使其疲于奔命,羽冀既破,平江势孤,立破矣” —— 元璋 0到岭北为扩廓所大败。25年后,元璋想起此败,还非常伤心,写信告诉他的儿子朱棣说 :“吾用兵一世,指挥诸将,未曾败北,致伤军士。正欲养锐,以观胡变。夫何诸将日请深入沙漠,不免疲兵于和林,此盖轻信无谋,以致伤生数万 。”连同过去几次损失,合计死亡有四十多万人。 —— 元璋 0:“我为公差远来,无以留赠 。”骑士道 :“我要你一只手臂 !”思齐情知难免,乃挥刀砍下自己一只手臂,回去后不久就死了。朱元璋曾问 :“我朝谁为奇男子 ?” 众人都推常遇春。朱元璋则说 :“常遇春虽然是人杰,我还可以臣服他。可是王保保就决不肯,这人才是奇男子 !” —— 元璋 0京都虽然确定,朱元璋并未放弃迁都西北的雄心,选定的地点仍是长安和洛阳。洪武二十四年八月,特派皇子巡视西北,比较两地形胜。太子回朝后,晋献陕西地图,提出自己的意见主张。不料第二年四月,太子薨逝,迁都大事遂至搁浅。 这时朱元璋已65岁,从此不再轻谈迁都之事。 —— 元璋 0洪武廿六年,全国水田登记总数为8507623顷,夏秋二税收麦470万石,米2470万担。和元代全国岁入粮数12114700担比较,增加了一倍半。 —— 元璋 0也只能转嫁到无权无势的贫苦农民头上去。官僚贵族越多,士大夫越多,农民的负担就越重。农民兄弟起义之初意图实现的经济政治平等的目标,算是彻底失败了。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早已背叛了本阶级,他要维护的仍是几千年的儒家传统君臣关系和伦理道德,他所代表的只是新贵族新官僚新地主的权益。 —— 元璋 0到洪武二十年,文武大臣和其他有威胁的人物被杀得差不多了,朱元璋以为可以从此高枕无忧。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把犯人移交刑部,把锦衣卫指挥使也杀了,卸脱了残暴屠杀的责任,表示从此以后要实现法治。六年后,胡党蓝党都已杀完,朱元璋才大大松了一口气 —— 元璋 0官吏在峻法之下,战战兢兢,惟恐犯禁,贪官污吏,闻风丧胆。史称“洪武以来, 吏治澄清者百余年, 当英宗武宗之际,内外多故,而民心无土崩之虞,由吏鲜贪残故也”。 综观洪武全朝,高级官员中敢违禁贪赃横索无忌者,并不多见,充其量无非是各地方官或粮长之类的小打小闹而已。 —— 元璋 00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借宰相胡惟庸谋反案,杀人达三万之多。洪武二十六年,大将军蓝玉仅因居功自傲被杀,不仅其三族亲戚被抄斩,而且株连达一万五千余人,全部遇害。朱元璋对臣民的迫害远远超过了以前各代的君主,在历史上留下了最为血腥的一页。 —— 元璋 0又自己拿铁链锁着脖子,蓬头垢面,满口疯话。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又派人去假装招他作官,袁则对使者怒目瞪视,自个儿高唱《月儿高》曲,爬在篱笆边吃狗屎。使者回报说果然疯了,朱元璋才不再追究。实际上, 袁凯吃的“狗屎 ”,是叫人用炒面拌的砂糖,捏成一股一股的,骗过了朱元璋。 —— 元璋 0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病死,年51岁。病重时,她自知难好,怕连累医生,不肯服药。临终嘱咐元璋:“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 —— 元璋 00凡皇族出生,概由礼部命名,成人后由皇家主婚。从生到死,全由政府负担。到洪武二十八年,皇族人口急剧增加,政府财政已无力负担,只好大幅度减低俸禄。到明朝灭亡时,据不完全统计,朱元璋的直系子孙有十几万人 —— 元璋 0执法极严,令出必行。初起兵时,粮食不足,朱元璋下令禁酒,胡大海统军攻越,其子犯令,王恺请勿杀以安大海之心,元璋以为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法不行,亲手执行死刑。冯胜攻高邮,城中诈降,先头部队全军覆没。朱元璋将其立即召还,决大杖十下,令步行回高邮,高邮遂一鼓而下 —— 元璋
回应 2013-07-14 14:53 -
爱啃骨头的猫咪 (平安喜乐,长安常安。)
现实是历史的继续,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历史场景总是以惊人的相似重复着,戏外有戏,戏中有戏,但戏还是老戏,只是改编了剧本并换上了新演员。一个历史悠久积淀厚重的民族,如果屏蔽历史,拒绝反省,将难以走出“周期律”的循环怪圈,更无法把握未来。2018-09-05 09:53
-
第一章 小流氓 【小沙弥】朱元璋生长于灾年,旱灾,蝗灾,加上瘟疫。儿时替人看牛放羊,有很多鬼主意,还吃了主人家的小牛,但同时也敢于担当责任。其父朱五四老实温厚,离世时“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殽浆”。而朱元璋也是六亲都断,天地虽宽,无处投奔,便去皇觉寺里当了小沙弥。 【游方僧】朱元璋生性泼辣阴狠,从小贪玩撒野,爱出主意,支使人。又是小儿子,父母哥嫂都宠着些,就越发自尊自大,忘乎所以了。兼...
2021-01-07 21:25
第一章 小流氓
【小沙弥】朱元璋生长于灾年,旱灾,蝗灾,加上瘟疫。儿时替人看牛放羊,有很多鬼主意,还吃了主人家的小牛,但同时也敢于担当责任。其父朱五四老实温厚,离世时“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殽浆”。而朱元璋也是六亲都断,天地虽宽,无处投奔,便去皇觉寺里当了小沙弥。
【游方僧】朱元璋生性泼辣阴狠,从小贪玩撒野,爱出主意,支使人。又是小儿子,父母哥嫂都宠着些,就越发自尊自大,忘乎所以了。兼之有点小聪明,看事情比别人准,也来得快,打定主意要弄成什么,就一定要做到,也常常做到,伙伴们便也服从调度。到了皇觉寺,要低声下气,日子久了,堆满了一肚子火气,时刻要发作,却又使劲按住,吃饭要紧,闹决裂了没去处。可灾情太大了,朱元璋当沙弥才满五十天,便出门行脚,成为了游方和尚。软化硬讨,受尽了人生的辛苦,但也充实了丰富的经验,锻炼了坚强的体力。
【逼上梁山】红军起义,目的在于推翻元政府,红军爆发的导火线是蒙古政府对汉人和南人加重压迫和歧视。元政府后期,蒙古人和色目人残暴屠杀,奸淫掳掠,汉人和南人生命财产无所保障,国家财政和经济崩溃,政治官僚腐败,元政府为维护统治,推行驻兵、缴械、里甲,但从南宋亡国到红军大起义,汉人和南人的反抗就没有停止过。有一天,朱元璋儿时的伙伴通过书信的方式劝他到红军队伍里来,经过思考局势,在菩萨面前卜卦,他便去濠州投奔红军了。
第二章 红军大帅
【小亲兵】濠州弓满弦,刀出鞘,巡逻哨探的川流不绝,但朱元璋毫不害怕,堂堂皇皇走进来,然而被当成奸细抓起来了,郭子兴大帅喜欢他从容与威严的神采,便收其为步卒。朱元璋体格好,记性强,有决断,计谋多,遇事小心勤快,执行力强,敢作敢为,讲义气不贪财,说话不多,却句句有斤两,深得军心。
【小军官】朱元璋认为二王和诸帅胸襟太窄,眼光太短,成不了什么气候,要做一番事业,得凭自己有队伍,才有力量。便招募了些人,从此成为了小军官。他很看重纪律,严格训练,且善于发现人才,会用人。定远人李善长劝他学习汉高祖,气量大,看得远看的宽,从此以后,在他心目中时时有个老百姓出身做皇帝的同乡在,说话、办事、打仗,事事都刻心刻意地学习。这段时间,朱元璋还收养了许多义子,作为心腹看守所占城池。朱元璋能屈能伸,他在诸将中年纪轻名位不高,诸将不服,即便坐在左末一席,在谈公事时仍有分寸,有思想,以实力服众。
【大元帅、大丞相】都元帅府三个元帅,朱元璋只坐第三把交椅,但他阴险刻毒,有心计,因此做得主,办得事。他也明白读书的好处,自己虽读书不多,但很尊敬有学问的读书人。徽州的老儒朱升告诉朱元璋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对朱元璋后来的事业极有影响。渡江后,遭遇粮食困难,朱元璋没有迫使老百姓交军粮,而选择了兴建水利,自己生产,农时则耕,闲时练习战斗,在加强战斗力的同时提高了生产力。这一番作为,说明了为什么当时群雄先后失败,而这个新起的,小头目获得了成功。朱元璋存心利用豪绅巨室的合作,孔孟儒术的理论粉饰,来建立自己的基业,思想作风也和儒家日益接近。
第三章 从吴国公到吴王
【鄱阳湖决战】朱元璋沉得住气且有谋略,应天之战获胜,陈友谅败,龙凤七年,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陈友谅忌能护短,后军心离散,版图大大缩减。鄱阳湖水站,也许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苦战三十六天,战事的胜利,取决于最后一分钟,造成陈军溃败的是陈友谅的战死。龙凤十年正月,朱元璋自立为吴王,立长子标为世子。张士诚为东吴,元璋作西吴。
【取东吴】朱元璋的第二个目标,便是东吴张士诚。张士诚生性迟重,不多说话,待人诚恳宽大,没有主见,大臣都是当年兄弟,做错事也不忍责备,所占之地是粮食产地,又有鱼盐之利,人口众多,最为富庶。朱元璋对其除战场厮杀,还有笔墨战争,以檄文列其罪状。檄文不仅骂了张士诚,甚至一笔抹杀了红军的革命意义,否定了其以前的全部事业,给自己戴上了人民的帽子。空洞的骂元政府,轻重抑扬,给自己留了一步,万一情况不利,可拜在蒙古大汉手下,不是富贵,表现了他是不折不扣的骑墙主义者。李柏生是张士诚十八兄弟之一,同时起事,官为司徒,平江之战,使说客说降的是他,首先投降的是他,把张士诚交给常遇春的也是他。从那以后,凡出卖朋友的都被百姓叫做“李司徒”。
【南征北伐】朱元璋特别看重间谍机构,训练了大批人员,又舍得花钱,决定利用时机,南征北伐同时并进。他稳扎稳打,步步扩大,整顿军队作风,写檄文提出了民族革命的口号和保持传统文化的政纲,表明他不同于元朝也不同于红军,讲礼义,勾销了过去十七年来他是红军头目这一事实,除了蒙古皇帝和贵族,全都被朱元璋的宣传撼动了。(朱元璋发明了一种刑法叫铜马,古代炮烙之刑。)
第四章 大皇帝的统治术
【大明帝国和明教】苦战了十几年,为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为做大官,拜大爵位,封妻荫子,大庄园,好奴仆,数不尽的金银钱钞,用不完的锦绮绸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舒舒服服过日子,如今,这个日子来了。朱家皇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经过长期的考虑,给他的皇朝起的名号-大明,立妃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皇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各文武功臣也都加官晋爵。历史上的朝代称号,都有特殊意义,第一类用初起时的地名,如秦如汉;第二类用所封的爵邑,如隋如唐;第三类用特殊的物产,如辽如金;第四类用文字的含义,如大真大元,大明这一国号出于明教,归于第四类。朱元璋虽然建立了大明帝国,但并没有替人民解除痛苦,改善生活,人民对政府仍然是有看法甚至愤怒的。
【农民被出卖了】朱元璋经过二十几年的实际教育,在流浪生活中,在军营里,在作战时,在后方,随处学习,随时训练自己,更事事听人劝告,征求专家的意见。他在近代史上,不但是一个以屠杀著名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个最阴险残酷的政治家。大明帝国的建立已经使汉族成为统治民族,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压迫特权,并没有因为胡人的逐走而有所改变。朱元璋和大部分臣僚都是农民出身的,过去曾亲身受过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但在革命的过程中,为了要成事业,不能不低头、小心,争取地主们的人力财力的合作。
【新官僚养成所】朱元璋决心用自己的方法,新造一个轮子-国子监,来训练大量的新官僚。国子监的学生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官生,皇帝指派分发的,一类是民生,各地地方官保送府州县学的生员。明初的国子监与其说是学校,不如更合适的说是集中营,是刑场。不只是学生,也包括教官在内,在受死亡威胁的训练下,造成绝对服从的、无思想的、奴性的官僚。
【皇权的轮子-军队】朱元璋的另一个轮子是军队,军人有特殊的社会身份,单独有军籍。军队里也和官僚机构一样,清廉的武官是极少见的,军士经常被苛敛剥削。朱元璋对军官军士也是用十二分的注意来防范的。
【皇权的轮子-新官僚机构】朱元璋继承历代皇权走向独裁的趋势,对官僚机构大加改革,使之更得心应手,为皇家服务。他要造成绝对的中央集权。历史的教训使朱元璋深切的明白宦官和外戚对于政治的祸害,他以为汉朝唐朝的祸乱都是宦官做的孽,故其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以及不许后妃干政。
【建都和国防】明初定都应天(南京)的重要理由是经济的,京师虽已奠定,但是为了防御蒙古,控制北边,朱元璋还是有迁都西北的雄心,选定的地点仍是长安和洛阳。后来,皇太子巡视回来后薨逝,迁都大事之好暂搁。六十五岁的白发衰翁,失去勇气,只求上天保佑,从此不再谈迁都的话了。
【大一统和分化政策】朱元璋接受了元代用兵海外失败的经验,打定主意,不想海外发展,要子孙遵循大陆政策。
第五章 恐怖政治
【大屠杀】洪武二八年正式颁布《皇明祖训》,这一年之前,朱元璋杀了很多人,两手都涂满了鲜血的白头筷子手,踌躇满志,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皇基永固,子子孙孙吃碗现成饭,不必再操心了。明初有许多酷刑,比如凌迟,要杀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朝官们出门上朝以前都要和妻子诀别,吩咐后事,要是居然活着回家,便大小互相庆贺,算是又多活一天了。明朝政权的维持建立在流血屠杀、酷刑暴行的基础上,这个时代,这种政治,确确实实是名副其实的恐怖政治。胡惟庸是右丞相,是任期最长,和朱元璋冲突最厉害的一个,他们俩性格相同,都刚愎,都固执,都喜欢独裁,好揽权,谁都不肯相让,胡惟庸被杀后,中书省取消,由皇帝兼行相权,皇权和相权合而为一。胡惟庸被杀在政治制度史上的意义,是治权的变质,也就是从官僚和皇家共治的阶段,转变为官僚成奴才、皇帝独裁的阶段。
【文字狱】虽然在《大明律》上并没有这一条,说是对皇帝的文字有许多禁忌,违反了就得杀头,但是,在明初,百无是处的文人,却为了几个方块字,不知道被屠杀了多少人,被毁灭了多少家族。所谓禁忌,含义是非常广泛的。朱元璋认字不太多,学问不到家,许多字认不真,加上心虚护短的自卑心理,凭着有百万大军的威风,滥用权力,就随随便便糊里糊涂的杀了无数文人,造成了明初的文字狱,他的自卑心理,另一现象就是卖弄身份。正式的诏书上总要插进“朕本淮右布艺”或者“江左布衣”,以及“匹夫”“起自田亩”“出身寒微”一类的话,仔细研究他的诏书,差不多很难找出不提这两个字的。
【特务网】专制独裁的政权,根本是反人民的,靠吮吸人民的血汗,奴役人民的劳力而存在。皇帝站在金字塔的尖端,在尊严的神圣的宝座下面,是一座火山。有广大的愤怒的人民,有两头拿巧的官僚,有强悍跋扈的武将,有酝酿力量,在组织力量。巩固已得地位,光是公开的军队和法庭,光是公布的律例和刑章是不够用的,得有另外一套,即一批经过挑选训练的特种侦探,经过严格组织的特种机构和特种监狱—检校,检校的足迹是无处不到的。朱元璋不但有一个特务网,派专人侦查一切场所、一切官民,他自己也是喜欢搞这一套的。锦衣卫的建立,为的是便于有计划的栽赃高密,有系统的诬告攀连,有目标的灵活运用,更方便法外用刑。
【皇权的极峰】就整个历史的衍进说,皇帝的权力到朱元璋可以说是达到了极峰。皇帝越威风,士大夫越下贱,君臣的关系一变而为主奴,把皇权抬上了有史以来的极峰。三省制度的建立,正是为了使皇帝不负行政责任,用臣下做赎罪羔羊的办法。在明以前,守法在理论上是皇帝的美德,无论是成文法典或是习俗相沿的传统。为了维持一个集团的共同利益,以至皇家的优越地位,守法是做皇帝的最好最有利的统治方法。皇帝地位虽高,权力虽大,也不应以喜怒爱憎的个人感情来毀法、坏法,即使有特殊情形,也必须先经法的制裁,然后用皇帝的特赦权或特权来补救。
第六章 家庭生活
【马皇后】朱元璋的大老婆马氏,原是红军元帅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以夫为贵,从夫人做到皇后,但是在开头,情形相反,朱元璋是以妻为贵的,做了元帅养婿以后,军中才称为朱公子。马皇后虽然没有受过教育,长得不十分好看,却是一个好妻子,贤内助。她做了皇后,让女官按天教读书,记得许多历史上有名妇女的故事。她心地仁慈,总是替人求情说好话,救活了不少人命。
【皇子皇孙】朱元璋自己从小没有受到好教育,到发迹以后,对诸子的教育特别看重,征聘四方名儒教育太子和诸王。洪武二十五年,太子病死,立太子第二子允炆为皇太孙,对太孙的教育还是老办法,学问德行并重,批阅公事,平决政事,学习如何做皇帝。朱元璋对诸子期望大,管教严,不姑息。
【教养和性格】朱元璋出身穷佃户,做过游方和尚,从军以后和儒生文人接近,沾上书卷气,会谈古征今。又以出身微贱,要故作神奇,神道设教,吓唬老百姓,和道士和尚串通,假造许多神迹,三十多年来,儒生,道士,和尚,三教九流,都被尽量利用,巩固他的皇座。他认为理想的模范人物是汉高祖,研究汉高祖的个性和作风到了家,下意识的养成了模仿的癖性。
【晚年的悲哀】朱元璋智力极高,长于计谋,看得远,见得大处,当机立断,更善接受好建议,不自以为是。早年过的是衣食不足的穷苦生活,中年在军队里,他的政治能力,部分从实际经验得来,部分从历史教训。遗嘱中“忧危积心,日勤不怠”说出了这位皇帝一生在恐惧猜疑中过日子,用全副心力来保持这份基业。
回应 2021-01-07 21:25 -
强烈的自卑感表现为自尊,自尊为同符汉高祖,原来历史上的汉高祖也和他一样,是个平民出身的大皇帝。不断地数说,成为卖弄,卖弄他赤手空拳,每一寸地打出来的天下。可是,尽管他左一个“布衣”,右一个“布衣”,以至“寒微”之类,一套口头禅,像是说得很利落,却绝不许人家如此说,一说就以为是挖苦他的根基,又是一场血案。 (想说吴晗的文笔也是挺好,不同于有些史学家论述的枯燥)
2020-03-24 20:27
-
兵部专管军政,从五代设了枢密使以后,兵部又无事可做了。礼部专掌礼仪,宋代却又另有礼院。几套性质相同的衙门,新创的抢了旧衙门的职司,本衙门的官照例做和本衙门不相干的事,或者索性不做事。千头万绪,名实不符,十个官僚有九个不知道自己的职司。冗官日多,要官更多,行政效率也就日益低落。 ————— 皇帝的诏令照规矩是必须经过中书门下,才算合法,所谓“不经凤阁鸾台,何谓之敕?”用意是防止皇权的滥用。但是...
2020-03-24 06:49
兵部专管军政,从五代设了枢密使以后,兵部又无事可做了。礼部专掌礼仪,宋代却又另有礼院。几套性质相同的衙门,新创的抢了旧衙门的职司,本衙门的官照例做和本衙门不相干的事,或者索性不做事。千头万绪,名实不符,十个官僚有九个不知道自己的职司。冗官日多,要官更多,行政效率也就日益低落。
—————
皇帝的诏令照规矩是必须经过中书门下,才算合法,所谓“不经凤阁鸾台,何谓之敕?”用意是防止皇权的滥用。但是,这规矩只是官僚集团的规矩,官僚的任免生杀之权在皇帝,升沉荣辱甚至诛废的利害超过了制度的坚持,私人的利害超过了集团的利害。唐武后以来的墨敕斜封(手令),也就破坏了这个官僚制度,摧毁了相权,走上了独裁的道路。
回应 2020-03-24 06:49 -
“我是来替你们除乱的,大家只要安心做事,不要害怕。好人我用他,坏事替你们除掉,做官的不要乱来,叫百姓吃苦。” 别的城子听说朱元璋的军队不杀人,军纪比鞑子好,放了心,不肯拼命抵抗。 元璋明白读书的好处,苦于自己读书不多,许多事说不出道理,很尊敬有学问的读书人。也明白读书人能讲道理,替人出主意,很可怕;谁对他们客气,给面子,养得好,吃得饱,就替谁出力做事。这种办法叫“养士”。养所有肯被养的士。 徽州的...
2020-01-01 12:12
“我是来替你们除乱的,大家只要安心做事,不要害怕。好人我用他,坏事替你们除掉,做官的不要乱来,叫百姓吃苦。”
别的城子听说朱元璋的军队不杀人,军纪比鞑子好,放了心,不肯拼命抵抗。
元璋明白读书的好处,苦于自己读书不多,许多事说不出道理,很尊敬有学问的读书人。也明白读书人能讲道理,替人出主意,很可怕;谁对他们客气,给面子,养得好,吃得饱,就替谁出力做事。这种办法叫“养士”。养所有肯被养的士。
徽州的老儒朱升,告诉元璋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与其向老百姓抢粮,不如自己生产。
兴建水利工程,恢复农田生产,开垦荒地,且耕且战,将作战力量和生产力量合而为一。
建立郡学,请学者当五经师和学正训导。
元璋也存心利用豪绅巨室的合作,孔孟儒术的理论粉饰,来建立自己的基业。
回应 2020-01-01 12:12
论坛 · · · · · ·
做人没这么狠怎么办 | 来自Sun_Hook | 2020-11-16 | |
喜欢《朱元璋传》和《封面民国》,让我对历史有更... | 来自可儿 | 2016-07-04 | |
为何要定都南京杀功臣? 一灯怎么死的?五绝为何要... | 来自逆风居士 | 2014-10-16 | |
读点历史好 | 来自谭兵 | 1 回应 | 2011-05-29 |
其他版本在豆瓣书店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8 )
-
人民出版社 (1998)7.7分 737人读过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7.6分 416人读过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7.7分 215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65)8.3分 18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朱元璋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七哥 2013-04-23
整本书只说了朱元璋同学的两个性格特点:面厚心黑;整本书说了一个过程:活下来然后杀人。
2 有用 cys.tony 2011-03-06
还是不要读解放后的版本
35 有用 尹智龙 2013-05-23
章立凡先生的序言写得好,吴晗很可怜也可悲,作为一个左派文人,试图去讨厌好大喜功的新主,结果马屁拍到马蹄上,自己成了文革祭旗的头一道牺牲。
6 有用 O.V 2014-11-14
有史以来权力最大,地位最高,最专制,最独裁,最残暴,最缺少人性的大皇帝。
9 有用 鄭巨源 2015-05-05
老吴的文笔实在是略显粗俗,难称大家
0 有用 君思故乡明 2021-03-27
影射史学是史学之毒瘤
0 有用 Eugene72 2021-03-27
朱元璋确实厉害 但也确实凶残。领兵作战他比刘邦强百倍,但精神思想、对待功臣方面真没办法跟刘邦比。
0 有用 孤筏重洋 2021-03-10
2009年,利用一天多的时间,看完吴晗此书。作为前辈学人,其治学功底的确是过硬的,材料很丰富,论述较深刻,同时文字亦简洁有力。吴晗不愧是明史专家。
0 有用 美错 2021-02-18
明朝真是太黑暗了 光看那些杀人方法也害怕
0 有用 哈喽嚒嚒 2021-01-29
文笔流畅,虚实结合,对一代帝王的描绘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