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学记》的原文摘录

  • 父亲淡淡的说了一句:“我这样期望你们学音乐,是一种准备,当你们长大的时候,生命中必有挫折,到时候,音乐可以化解你们的悲伤。" (查看原文)
    咸饼干 2赞 2012-01-25 13:33:04
    —— 引自章节:孤独的长跑者
  •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促的,在心里的枷锁不可能永远不去面对处理。 (查看原文)
    信欣花舍 2021-07-02 00:12:05
    —— 引自章节:2 如果教室像游乐场
  • 其实每一个人,自从强迫出生开始都是孤独的长者,无论身边有没有人扶持,这条“活下去”的长路仍得依靠自己的耐力在进行。 (查看原文)
    信欣花舍 2021-07-02 00:59:00
    —— 引自章节:二 经验之谈
  • 我们透过《异乡人》这么一个人物,可能看见某些自己也常有的性格,那就是:许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常常生活在无意识的生活习惯中而至麻木。莫梭是一个不知道本身人生意识的人,是一个没有意识的主人翁。他对于生,既无特别的狂喜;对于死,也并不很在乎。整个的生命,不过是场荒谬的过程。在这里面,除了“感觉”之外,人,没有其他的思想,包括杀人,也只因为那“阳光的刺目而已。 莫梭,在基本上,是一个普通人,对于社会,事实上并没有露出明确的反抗——他只是放弃。或者说,他活得相当自在却又不在乎。 当莫梭自觉到他无法对人生赋予任何有意识的形态时,他很自然的放弃了一切,留下的生之喜悦,只是能够带给他直接反应的“感觉。 (查看原文)
    信欣花舍 2021-07-02 01:11:00
    —— 引自章节:四 导读
  • 卡缪以间接的方法表示出莫梭那种若有若无其事的叙述态度,实际上,这种表达手法,包含着比想象更丰富、更复杂的感情。莫梭有他自己生活的法则,他不是道德上的怪物,也不缺少常人所具备的感受カ,他只是一个不愿深究一切而存活的某种一一人。即使可能在法庭上救自己一命,他也拒绝成为一个习俗上的孝子,他不肯说一句虚伪的话。 莫梭不是一个虚伪的人。这使得整个的社会,反抗了他误解了他,将他孤立起来造成悲剧的事实上并不在于他的性格,而在于他和这个社会上其他的人类如此不同,因为这一份不相同,社会判了他死刑。 虽然,杀了一个阿拉伯人可以判死刑,这是无可非议的,可是判决莫梭死刑的方向,并不在于这个事件,而在于他的不肯矫情。 对于莫梭而言,道德就是遵循感觉的行动。所以他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必须忠实地、毫无夸张地表现这种感觉。《异乡人》是人与外在世界的纠葛,也是人与社会冲突的纪录。卡缪所谓的“人的欲望与“世界的不关心之间的对立就在这本小说里。 (查看原文)
    信欣花舍 2021-07-02 01:15:14
    —— 引自章节:四 导读
  • 事实上,经过莫梭,我们可以看见人的基本特质,对生的欲望以及对真实的欲望。但是他的欲望如此的不明显,使得他囿于世界所设定的极限里。监狱中的莫梭,象征着被敌对世界所捕护的人,他逐渐失去自信,他无法对他人表达思想,他已成为自己的“异乡人"。而莫梭没有征服外在现实的方法 (查看原文)
    信欣花舍 2021-07-02 01:16:09
    —— 引自章节:四 导读
  • 在这辽阔的生活之海里,写作不过是百分之十的观照,其他的日子才是真真实实活着的滋味。 (查看原文)
    信欣花舍 2021-07-02 16:10:24
    —— 引自章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