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的最知名著作,这本书最先在1944年于英国由Routledge Press出版,接著在1944年9月由芝加哥大学出版。读者文摘在1945年4月也出版了稍微减缩的版本,最后总共销售超过600,000本。Look杂志在1950年左右出版了加上图片的版本,后来又被通用汽车公司以小册子形式大量发放。这本书被翻译成超过20种语言出版,哈耶克称要将这本书献给“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读一读。该书的第50周年纪念版本则由米尔顿·佛利民(另一名诺贝尔奖得主)撰写序言。《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理论的阐述中最著名、而又最受欢迎的书籍之一。
作者简介 · · · · · ·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原籍奥地利,后于1931年迁居英国并于1938年获得英国国籍。他一生从事教学和著述,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先后执教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西德弗莱堡大学等著名学府,主要著作有《货币理论和商业盛衰周期性》(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1928?)、《价格与生产》(Prices and Production,1931)、《货币民族主义与国际稳定》(Monetary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Stability,1937)、《利润、利息和投资》(Profits,Interest and Investment,1939)、《资本的纯理论》(The P...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原籍奥地利,后于1931年迁居英国并于1938年获得英国国籍。他一生从事教学和著述,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先后执教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西德弗莱堡大学等著名学府,主要著作有《货币理论和商业盛衰周期性》(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1928?)、《价格与生产》(Prices and Production,1931)、《货币民族主义与国际稳定》(Monetary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Stability,1937)、《利润、利息和投资》(Profits,Interest and Investment,1939)、《资本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1941)、《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1944)、《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1948)、《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和哈里特・泰勒》(John Stuart Mill and Harriet Taylor,1951)、《科学的反革命》(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1952)、《感觉的秩序》(The Sensory Order,1952)、《自由宪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1960)和《法律、立法和自由》(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1973-1979)等。1974年,鉴于哈耶克“在经济学界自亚当・斯密以来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和冈纳・缪尔达尔(Cunnar Myrdal)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哈耶克享有巨大的世界性声誉,然而,他的这种声誉却是随着时代倾向的变化经历了几起几落之后才得以确立的。作为30年代奥地利经济周期理论的杰出倡导者,他在关于凯恩斯《货币论》(1920)的论战中败下阵来,从此,他丧失了一流经济学家的地位。但这一经历却使他转向政治哲学、法律理论和思想史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极大的成就,他作为一个“自由意志论者”名声又传播起来,其影响远远超出经济学领域,成为一名不容忽视的大思想家。不过,作为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其地位却是晚至70年代之后才得以恢复的。当时,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国家走向低潮,福利国家政策实践的结果令人反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凯恩斯主义坚定的反对者,哈耶克自然应运再起,他的经济学说也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1974年哈耶克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以此为背景。此后,哈耶克无论是作为经济学家,还是作为政治哲学家,都一直处于一生中最辉煌的地位,而且他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美国,他成为正在兴起的“公民拥有充分自由权”运动的领袖;在英国,连公认最保守的撒切尔夫人也自称是哈耶克的信徒。
丛书信息
喜欢读"到奴役之路"的人也喜欢 · · · · · ·
到奴役之路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到奴役之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5 条 )







-
如果我们大家过着这种俯仰随人的生活,那末只有少数人才不去牺牲自由以换取安全。一旦事势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则所谓自由也者,不过成一笑柄而已。因为,到了这个地步,所谓自由,只有牺牲世上许多美好的事物才能购得。在这种情况之下,无怪乎一般人越来越觉得,如无经济安全,自由是“不值得有的”东西,而且必须牺牲自由以获安全。
2019-08-14 21:55 1人喜欢
-
殷海光注:在权威控制下的人众,必须能逆来顺受;视谎言为真理;视苛烦为当然;视强颜为欢乃人生义务;说不愿意说的话,做不愿做的事;只问利益,不管是非;俯伏于既存势力之下,若野草之习于生存在石缝中者然;随时调整心理角度,以适应各种政治变化;掏空自己的头脑,一点自己的认识见解也不能留.......总而言之,只要能够活下去,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视为手段。 (1回应)
2011-12-21 14:51 5人喜欢
-
2018-9-14"它必定要冒犯许多我希望与之和睦共处的人; 它也迫使我将我觉得更能胜任并且从长计议我觉得更重要的工作搁置在一边; 而且,尤其是,它肯定不利于接受那些更严格的学术工作的结果,而这种学术工作是我倾心向往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尚有闲暇从事写作工作的人,难以将忧虑缄藏于心-当前的种种趋势,必然在许多人心中引起这种忧虑,只是他们无法公开表达它们罢了。"P.29 这就是我眼里的知识分子的责任啊!!! 2018-...
2018-09-24 10:08
2018-9-14"它必定要冒犯许多我希望与之和睦共处的人; 它也迫使我将我觉得更能胜任并且从长计议我觉得更重要的工作搁置在一边; 而且,尤其是,它肯定不利于接受那些更严格的学术工作的结果,而这种学术工作是我倾心向往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尚有闲暇从事写作工作的人,难以将忧虑缄藏于心-当前的种种趋势,必然在许多人心中引起这种忧虑,只是他们无法公开表达它们罢了。"P.29
这就是我眼里的知识分子的责任啊!!!
2018-11-20"可见集体行动并非在一切情况之下有害,问题主要在把集体行动看作目标还是看作手段。如果把集体行动看作目标,那简直是现代的人为灾祸。如果把集体行动看做一种手段,那么也得明文规定集合人众的方式以及所须从事的种类。如其不然,三弯两拐,也很容易变成极权统治。集体与极权,乃如影随形之两家亲也,如遇保障自由,吾人得随时防制二者之结合---海光。"P.90
早间看人民日报发文言美国山火暴露应急处置之弊端,愤而关之。中午思及"一以贯之"的世界观,觉得,统一制度下,各项生活,处置等等高效完备。而自由制度之下,人人得获自由。为保障这种自由,人人权益需得保障,因而效率低下。如此想来。便觉不过是two sides of coins, 不可一边享受社会主义反应及时,政令畅通,医疗到位,同时羡慕资本主义人人得获自由权利。
回应 2018-09-24 10:08
-
云五 (舍不得,一程一程的纠葛)
第一章 放弃了的道路 自由制度在这一代并未失败,只不过未曾尝试而已。 ——F.D.罗斯福 第二章 伟大的乌托邦 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F.荷尔德林 第三章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者信仰两种截然不同甚至也许是相互矛盾的东西:自由和组织。 ——埃利.阿列维 第四章 计划的“不可避免性” 是我们首先主张,文明的形态越复杂,个人自由也必定变得越受限制。 ——B.墨索里尼 ...2011-04-08 01:57
第一章 放弃了的道路 自由制度在这一代并未失败,只不过未曾尝试而已。 ——F.D.罗斯福 第二章 伟大的乌托邦 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F.荷尔德林 第三章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者信仰两种截然不同甚至也许是相互矛盾的东西:自由和组织。 ——埃利.阿列维 第四章 计划的“不可避免性” 是我们首先主张,文明的形态越复杂,个人自由也必定变得越受限制。 ——B.墨索里尼 第五章 民主与计划 试图指导私人以何种方式运用其资本的政治家,不仅是其本人在瞎劳神,也是在僭取一种无论如何也不能安心地授权给枢密院和参议院的权力;由一个愚蠢和专断到幻想自己是适于行使这种权力的人掌握它,是再危险不过的了。 ——亚当.斯密 第六章 计划与法制 近年来关于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再一次证实:成文法的基本原则只有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状况下才能得到承认。根据这种原则,每一个案件的审理,都必须依据具有一般性的理性规则,这种理性规则把例外的情形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以某些逻辑前提为基础。 ——卡尔.曼海姆 第七章 经济控制与极权主义 对财富生产的控制,就是对人类生活本身的控制。 ——希莱尔.贝洛克 第八章 谁战胜谁 由于对平等的热衷,使自由的希望落了空,曾经赋予这个世界的大好机会因而被抛弃了。 ——阿克顿勋爵 第九章 保障与自由 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管理处,成为一个劳动平等、报酬平等的工厂。 ——列宁于1917年 在一个政府是唯一的雇主的国家里,反抗就等于慢慢地饿死。“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旧的原则,已由“不服从者不得食”这个新的原则所代替。 ——托洛茨基于1937年 第十章 为什么最坏者当政 所有权力都易腐化,绝对的权力则绝对地会腐化。 ——阿克顿勋爵 第十一章 真理的终结 思想的国有化到处都是与工业的国有化并驾齐驱的,这是值得玩味的。 ——E.H.卡尔 第十二章 纳粹主义的社会主义根源 一切反自由主义的势力正在联合起来反对一切自由主义。 ——绎勒.范.登.布鲁克 第十三章 我们中间的极权主义者 当权力本身在组织化的伪装下出现时,它会使其过人的魔力发展到足以将自由人民的社会转变成极权主义国家的程度。 ——《泰晤士报》 第十四章 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 反对政府主要目标的大多数人竟然奴役本该自由的人,这是否公正或合理呢?毫无疑问,如果使用强力的话,少数人迫使多数人保留少数人所享有的自由,这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无可非议的,而且比多数人为了满足自己的低级趣味,以最有害的方式迫使少数人与他们同为奴隶要更为公平。那些只寻求自己的正当自由的人,只要他们有权力而且起而反对的人数绝对不足以推翻它,那么他们总是有权利获得这一自由。 ——约翰.弥尔顿 第十五章 国际秩序的展望 在所有抑制民主的方法中,联邦制一直是最有效的和最相宜的……联邦制是通过分割统治权力并通过只把某些规定的权利指派给政府而限制和约束统治权力的。它是不仅抑制多数而且也抑制全体人民权力的唯一方法。 ——阿克顿勋爵 引自第1页 回应 2011-04-08 01:57 -
雪上一枝蒿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现代极权统治者为表面顺应此势以保持其权力,无宁选择形式的民主,但至少处于支配地位。,而打击内容的自由。所以,那聚族农耕的地区,不易出现自觉的人。 实在说来,东方没有自由传统,在东方的某些地区,富于一元论的倾向的意理。它虽然未将其他原理排斥尽净,但至少居于优势的支配地位。这种富于一元论倾向的意理,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定于一尊”,布尔西威克主义者,从理论上到实际上,无不彻底反对自由思想,自由言论,以...2017-05-21 21:38
现代极权统治者为表面顺应此势以保持其权力,无宁选择形式的民主,但至少处于支配地位。,而打击内容的自由。所以,那聚族农耕的地区,不易出现自觉的人。 实在说来,东方没有自由传统,在东方的某些地区,富于一元论的倾向的意理。它虽然未将其他原理排斥尽净,但至少居于优势的支配地位。这种富于一元论倾向的意理,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定于一尊”,布尔西威克主义者,从理论上到实际上,无不彻底反对自由思想,自由言论,以及自由组合‘主张严格以一个教条统治思想,以一种言论来齐一言论,尤其是以一个政治组织来代替众多的政治组织。’布尔西威克主义者与军国民主义者虽属来不同,但是在敌视自由上相同,尤其在摧毁自由技术上,后者w望尘莫及。
自由 人是自主、自发、自律的人。纳粹和X党是欧洲现代政治上一对儿变态的孪生儿。无论而两者在发生的根源上有无不同之处,纳粹统治和X党极权的作风与实际设施使人民亲身感受的痛苦,则甚少差别。所以,在这一关联上,凡对纳粹之批评几可移用于X党.阿克顿爵士浸膏过我们:XX主义就是奴隶制度。”XX党和纳粹或者法西斯的火拼,确实比他们与另外的党派之间的斗争来的频繁。,他们之所以斗争,为的是争取具有同一型模头脑的人来支持他们。他们彼此用憎恨异端的心情互相仇视。 纳粹看XX党人,XX党看纳粹,或者XX主义者看纳粹与X党两者。都认为对方是自己这边可能的预备党员。因为,彼此都认为对方是与自己一样的好材料。只可惜暂时受了异端邪说的古惑罢了。然而,X党与纳粹都知道,他们与真正信仰个人自由的人之间则是无妥协余地的。从共产组织到法西斯组织之路近,从法西斯组织到共产组织之路亦近,而两者到民主制度之路则甚为遥远。XX党徒变成法囍党徒,或法囍党徒变成xx党徒,只得换换制服变变证章,把手枪改个方向,就行,可是无论是xx党徒或法囍党徒,要变成民主思想者,必须先在思想上死一次,根本去掉那套可怕的一党绝对主义。脱骨换筋.民主在政治上真是多元论者,在心性上是非狂执主义者,他们少谈“主义“这类空泛的幌子,而多谈减少大家的不便之类的实切问题。。。。总而言之,民主的重要性质,无一是法西斯所有,亦如其无一为XX组织所有。””从绝对主义的范畴以外看来,无论xx组织或法囍组织,都是同一个源头的两个支流而已。不过,近若干年年来,二者打来打去,骂来骂去,把一般人搅糊涂了,以为二者在性质上大不相同。其实,二者如有不同之处,只是招牌商号不同而已,而所贩卖货色,则几乎一样。二者之所以生死相扑,无他,不过争取支配之市场而已。两种分子在思想型摸、作风、与心性上,血缘上都极其相近。二者都是政治一元论者---一党主义者,都是极端主义者,都是狂执主义者。,都视取消自由与统制思想言论为必要的手段,都视首领为天帝而众人为工具,都拿主义、国家、光荣为找诱愚众的符咒,虽然其一强调种族优越论而另一高唱阶级之上论,但结果对内之压迫残害与对外侵略则无不同。从墨索里尼起,先做社会主义者,后来变成法西斯或纳粹党徒。在德国,如众所周知,一个年青的就是XX党员变成一个纳粹党徒,或一个年青的纳粹党徒转变成一个XX党徒,都是相当容易的事。社会主义,一开头就确乎不走向自由之路,社会主义将走向这个独裁的漩涡。走向最残酷的内战之途。马xx主义已经带来了法西斯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斯大林主义比法西斯主义更糟,比法西斯主义更残酷无情、更野蛮、更不公正。,更不道德,更反民主,任何善意的期待都不能挽救它。斯大林主义籍政治方法达成产业国有化与集体化的社会主义。事实上,一切独裁极权统治,无不以或多或少的程度利用此说(从必然领域飞跃到自由领域)以掩盖现实的丑恶与残酷,且把大众的注意力引向未来。而忍受目前的蹂躏。其实,这种“理想主义“不过高等的愚民术而已。””民主制度是扩大个人自由之范围的制度。而社会主义则限制个人自由之范围,民主制度将一切可能的价值加诸每个人之上。二社会主义则把个人当做一个工具。在社会主义制度中,个人,不过是一数目字而已。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共同的的地方这一点,就是二者都主张平等。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即使是这一共同支点,还是有差别的。民主是在自由里去追寻平等。,而社会主义则是在桎梏与奴役中追寻平等。当着我们看到平等这一符号,或听到平等这一声音且不忙欣然色喜。我们要做进一步的追问:“平等“到底是怎样来的,是被动配给的呢””还是主动地争取?尤其要问“平等“所指的实际内容是什么?””是奴隶间的平等,还是主人间得平等,得到奴隶 式的平等最容易。斯大林、马林克夫之流正制就大批“平等帽“”免费奉送。但是,要得到主人间的平等,其事至难” 你如果向斯大林 马林克夫之流争主人式的平等,他们一定会说:“嘿,你争到老子们的头上来了,你叛变、你反革命,该杀!” 现在xx类型的政治组织正在实行圣西门之言:对“凡不服从””其“设计”者,一律予以“畜生的待遇”除了以物理的方法消灭其身体的存在外,给予粗劣不堪的配给,关入集中营,强迫劳动。同时是否对于服从者就不寄于畜生的待遇呢,否! 不过配给较佳,作为忠臣之类的奖品而已。“xx制度一实行 人的尊严消灭,人而失去人的尊严,仅余细胞一堆,尚谓之人乎?” 可是,压制机构如从事计划,其主要着眼点是以统治便利为千题,而最后的归趋不外球政权的巩固。,这一类人多行一份计划,大家就多一份麻烦。这类计划越是效率增加,大家所受的平均压力越是增加。尤其是俄式“计划教育“,以灌输他们的“主义””为目标,以捧起头目为重心,毒害了这一代不罢休,还要毒害下一代。这群人真是罪孽深重,死有余辜!这类计划,只有不愿做人者才赞成,拆穿来说,这类计划,不过是计划其名,统治手段其实。虽然,有许许多多人所注意的是只不过社会主义之目标--很热烈的信仰社会主义之最后的目标,他们也自命为社会主义者。但是,他们既不“注意”这些目标怎样可以达到,又不明了这些目标怎样可以达到。他们所肯定或强调的,只是这些”目标“”必须达到而已。他们认为,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无论化多么大的代价,都是应该的。近数十年来,许许多多狂激之徒都盲目抱着这种念头,不顾牺牲,崇奉这个“注意“那个主义,扑向目标、若夜蛾之扑灯火。少数政治野心家遂的”乘机利用群众此种心理与狂热之情,组织团体、争夺政柄,天下滔滔,洪水横流,民不聊生,至于此极。 建立在现代独裁或集权政治之上的经济生产或掠夺之果实,总是经过种种情形或籍种种名义归统治阶层中最亲附的分子享受,千万生产人众则不能分享之一滴。可是,在这类统治之下的地区所表现的分配制度予人之感觉,往往教所谓“资本主义国家”的分配制度平等的多。 有些地区所谓的公营事业,就形貌上来说,成绩美满,年有盈余,兹姑无论其是否编造表册,自欺欺人,即令其所编造表册全属真实,亦全属表皮一层光荣记录。而此表皮一层光荣记录之造成,全赖消耗社会成本,次广大社会成本消耗,彼编造表册者当然不予计入。如予计入,则任一“公营事业“之所得 恐全系负数。””这种情形,由官方需发行通货以维持彼等所谓“事业”之存在可以观测出来。依此推论:此等“事业“愈是“成绩美满“,愈是以表征彼等消耗社会成本之多。所以,这样的“公营事业””之存在,于官于民,两受其害。而所以继续存在者,除少数人获益并解决一部分失业问题外,在思想形态上系受近若干年来非驴非马的“计划主义”之影响。但此种“计划主义”又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支配欲与控制欲“故得以阴魂不散。”美国许多私立大学拒绝接受政府津贴,因一接受政府津贴,政府干涉的魔掌就随着进来。现在有一点我们必须完全弄清楚现代的经济计划运动乃一反对自由竞争的运动。自由竞争制度的一切老敌人又恢复了元气。再度反对自由竞争了。复次,各种各色的牟利分子现在都在试图在计划经济的大旗下恢复其在自由竞争时代被扫除了的特权!如果我们将自由竞争和中央管制混杂起来。,那么没有一种行得通。其结果比我们始终一贯的执行其中一种更坏。我们认为,计划与竞争,只有在为竞争而计划而不是反竞争而计划时,才可以联合起来。照事实看来,走向经济独占和管制计划之趋势,并非由一些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客观事实”所造成的结果。这个趋势,实系由于半个世纪以来为人所培养或宣传形成的某些意见造成的。而这类意见,竟能逐渐支配我们的一切政策,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事。我们应该进一步注意到,造成独占形式的往往是些别的原因,而并非由于较大规模生产之能减低成本所致。独占局面是一些人私相串通弄成的。或是靠政府政策之鼓励所致。一旦这类串通无效,或政府政策逆转方向,自由竞争的环境自能恢复 东方有些人辄言文明古国,且其人民已属自由太多,不复需要争取。旗人民 应该捐献自由,以做渺不可期之伟大用途,此类高论,与墨索里尼之高论,竞不谋而合。地无分东西,而“立言“竟是如此契合””何耶,无他。心性相同,所处位况相同,喜好拉着大家的鼻子跟我来之兴趣相若也。 数十年来,社会内部之动乱,层出不穷之厮杀,在某种程度以内,实系思想错误所致,而集错误思想,乃各种各色“主义”和“哲学”。凭一个人头脑之幻构而欲建立一理想国,系当今惨祸之一源,人类社会的事情这样复杂万端,哪里是一个头脑所能包罗的了得?更何况前人的头脑一定比后人简陋,岂有扯着后人盲从前人之理,硬要全国人众听命于一个人的幻想曲,这是何等荒谬绝伦!如果今后有人诚心救国,首先必须洗刷数十年来此类流毒与狂妄风气。否则祸乱相寻,永无已时谈到此处,作者原意引介胡适之先生老早说过的话“少谈主义,多谈问题。” 无疑,趋向计划经济的运动乃官方处心积虑的结果,而并无外在的必然力量迫使我们非走上计划经济之途不可。 计划运动之所以发生今日的力量,主要地归因于一项事实。即是,当着计划能表现一种宏图时,它几乎激动了一切心志纯一的理想主义者。这样的人是一个献身于一个目标的人。可惜,他们要籍计划实现的理想,并非对社会广泛观察的结果,而毋宁是出于范围狭隘的看法。但是,他们却常常大大夸张他们定立的目标如何重要。如果我们允许这些籍者计划方式来改造社会的人真个来改革社会,这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这些人会变成最缺乏宽容精神的计划者。他们太狂热了。我们必须知道,从圣洁的心智纯一的理想主义者到狂热主义者,其间的相去,往往不过一步之差而已。(古往今来,为狂热的实行“主义”或各种狂想曲而大规模枉死的人,远多于被土匪零星杀死的人,可不戒哉) 我们知道,各种各色的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等等。他们之间的分别,是各自将想将社会活动导向在各不相同的目标。但是,这些主义之间无论怎样各不相同,而他们一概与自由主义和个体主义不同。他们要将整个社会加以组织,并且统治一切社会资源,以达到其拟议的单一目标。这些制度的主持者,拒绝承认每一个人有一得以自主自发的领域,而且在这一领域里个人自身的之目标是至高无上的。简单言之,这些制度是极权主义这一新名词之真是的内容。极权主义一词,我们曾用来形容在理论上叫做集体主义的东西。现代极权主义之产生,固然多少出乎吾人意料之外,但却为集体主义之不可分的表现形式。无论共产主义或法西斯主义,在其基本结构上都是集体主义。凡是极权政治必系以集体制度为基础。未有极权而不集体者。凡是民主政治必系以个人主义为基础。未有民主而反个人主义者。集体的形式不一,在左翼方面,强调“党派”和“阶级”;在右翼方面,强调“民族”和国家。但是,极权分子常将二者加以化合而运用之,彼辈在何时强调“阶级利益”,在何时乞灵于“民族国家”端视实际政治利益之需要而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共产党失灵,斯大林则诉诸俄国人民之国家情绪。现在,亚洲的共产活动诉诸“民族解放”运动来推行。由此可知,对个人主义的憎恶知情绪,如非出诸“党派第一”与“阶级之上”主义者制造,便常出诸落伍之军民国主义。在集体主义之下,人的尊嚴喪失淨盡,人已經不是貨真價實的人,變成豬群、牛群、馬群似的一大堆有待權力者隨意擺佈的人畜,組織問題從何發生?在以集體制度為基礎的極權暴政之下,如有“所謂”之類的事,則唯有對愚眾之有計劃的蠱惑、麻痺、催眠諸般精神虐待,以及進而奴役,部勒,與壓制諸般身體虐待而已。所以,我們一聽到xx黨徒談“組織”,便不寒而慄。這樣的組織方式是善良人類之敵。我們所應反對的,是在“組織”大帽子下的蒙混之下,基于私念,對一群無可奈何者之愚弄和驅策。真正的組織是人類文明發展之一較高的形式。這一形式,只有在承認個人有其尊嚴與獨立自由發展的民主社會里才得到比較充分的表現。惟有這樣的社會里各個人將其智力和體力相當發揮出來。 億萬人的利益與幸福不能用一種單獨的度量衡制來測量其有多少。一個人的幸福是一序列的目標,是一個包羅甚廣的價值系統構成的。一個人的幸福是一序列的目標。是一個包羅甚廣的價值系統構成的。在此系統中,每個人的每一需要可以得到滿足。但是集體主義者則主張依照一個單獨的目標來規定我們的一切活動。簡單言之。這種辦法就是事先假定有一完備的倫理法典存在。在此倫理法典中,一切不同的人文價值都可以給予適當的安排。 我們應須知道我們的道德法典到處都是漏洞。 如果有人企圖按照一個單一的計劃來規定大家的活動。那麼勢必引起種種問題。我們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乞憐于一種道德。可是現存的道德規律卻不能回答這類問題。 無論一個人的興趣是否集中于他自己的物質需要,或者他熱烈的關切到他所知道的每個人的權利,他所要達到的目標往往不過是全體人類取藥之極小部分而已。 個人主義的哲學並不假定人是自我主義的,或要自私自利的,也不認為人是應該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者注意到一項事實,即是,人的想象力有許多限制,這些,限制使我們所做的價值標準充其量只能顧到整個社會需要之一部分。而且,嚴格來說,價值標準存在於于個人心中,因而只有一部分的價值標準存在。我們的價值標準于別人的價值標準不同,並且往往彼此不一致。這是無可避免的事實存在。從這類事實出發,個人主義者認為,在一定的限度以內,我們必須依照自己的價值標準和抉擇行事,而不依別人的價值標準和抉擇行事。在這種範圍以內,個人所定立的目標系統是至高無上的,不受任何他人地獨斷所左右。這樣看來,個人是他自己的目標之最後裁判者。個人自己的想法和想法盡可能地支配他自己的行徑。在俄式極權空間,除了史達玲的一人之外,已無完整意義的個人。在這類空間,一般的個人已無意志的存在,已無思想的存在,已無獨立的經濟之存在;個人所餘者,唯物理的存在,生理的存在,呼吸,消化,及生殖機能之存在,這樣的個人,在長期的心理痺麻之下,在政治權力的威脅之下,在官爵與利益的招誘之下,自然只有完全依照別 的價值標準和抉擇而行事;並且,久而久之,居然成為風氣,習染折毫不自覺,視若當然。於是,這樣的社會,像迭斯尼底幻想曲裡所描寫的一樣,無數小鬼在一個巨靈底指掌之下慌亂不已,這樣的社會乍看起來,也許花花綠綠,熱鬧非常。其實,隱藏在這花綠熱寶背後的,是無限的茫然,無限的蒼涼,無限的虛幻。在這種社會裡,絲毫沒有生機在那裡滋長。很少人味存乎其間。這種社會之構成與延續蘊涵着自我毀滅的因素。sDarling之流就是這種魔鬼社會之創造者。他底這種創造天才,正是人間地獄化之一因,但卻為後來的xx型模人物艷羨不置,日以繼夜模仿之不暇。要挽此狂瀾,首先必須把個人從此等魔掌中搶救出來,讓個人底腔子裡各裝上自己的靈魂,呼吸自由的空氣,正正常常的作個人。 一般所謂的“社會目標”就個人主義者看來,在最大多數的情形下,這種共同的目標並非個人的最後目標,而只是不同的個人為了達到不同的目標而採取的途徑。這一行動所能達到的共同目標,往往並非--終極目標,而是可能達到各個人底目標之一手段。 計劃運動中有一特徵,就是要求經濟範圍內有一獨裁者。吾人須知,經濟範圍內獨裁,可以逐漸破壞政治上的民主。計劃本身卻不能予吾人以任何指導。計劃之事,如付諸實施,結果必至造成有絕對權力的人,吾人需知,整個社會的計劃制度,是趨向以大眾為墊腳石的獨裁。在這種獨裁方式下,政府首腦藉著大眾投票,一次又一次的鞏固其既得地位。 他們處於這種地位上,便能夠確使投票之舉隨著他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這是極權主義者玩弄民主技巧之一。由此吾人可知:民主的選舉固常投票,投票不必然為民主的選舉。和尚固然念經,但念經的不一定是和尚也。極權分子遂得利用民主人士此項錯誤。導演投票選舉的把戲。造成民主人士以其為實行民主之錯覺,遂得混水摸魚,從中取利。只有在自由競爭制度以內,民主政治才有實行之可能。然而,當民主政治受集體主義的教條之支配時,民主政治便無可避免的毀滅其自己。我們實行民主政治,並非為了實行良好的公共行政,而是為了公民社會在追求其最高目標時得有一安全保障,是為了滿足私人生活時得有一安全保障。民主程序是一种程序,是一种功利方法。我们藉着这种方法,可以保障内部和平,以及个人自由。罗素说“狂热足以招致危险。实行计划经济,早会走上独裁之路。因为,独裁制度乃施展压制之最有效工具,而且也是推行什么”理想“之最有效的工具。在政治范围中,凡狂热地坚持大家应该遵守某种”制度“或奉行某种”主义“的人,最有意或无意采取独裁或极权政治。因为,他们要拿独裁或极权政治作为推销其自以为”良好“的制度或”主义“之工具。然而,此法一行,”制度“与”主义“未见实行,而独裁与极权之祸先临。说至此处,愿天下之信奉”制度“与”主义“而枉顾实行之手段者反省,愿天下人洞察那隐藏于假名实行”理想“着心中之权力欲所造成之大祸。兹以xx党人为例,彼等倡言共产主义,若干人误以为真,起而盲从附和,及至彼利用盲从附和之力量造成暴力统治,此一天大教训,可不记取哉?吾人对于其他一切性质类,似之”理想“、”制度“,或”主义“都应存此戒心。”主义“、”权力“,与”独裁“乃不可分之三位一体。p//52/59 如果民主政治一天不能保证个人自由,那么计划经济便会一天在极权统治下以某种形式而存在。”无产阶级专政“,即使在形式上是民主的,如果实行中央管制的经济制度,则其对个人自由的破坏,必超过专制政治所未达到者。p53/60 在這種政府統治之下,政府常好把生產之事導向 其政策所欲達到的目標。法律條文是可以預先制定的,是可以依形式規律的模型來制定的,但是, 在法治之下,這些規律的制定,並非爲了特殊的個人達到其特殊的目標,或滿足其特殊的需要,這些規律只是滿足各個人之各種不同的目標值工具。在法治沒落的情形之下,所謂法律,充其量不過政策之工具而已。 引自 放弃了的道路 回应 2017-05-21 21:38 -
takeymoon (尽人事,听天命。)
现在,我们不容易认为德国和意大利或苏俄不是与我们在不同的世界中; 我们以为他们是在与我们相同的世界中的思想发展之产物。至少,在我们与敌 人相持时,我们比较容易把敌人看成与我们完全不相同的东西,而且在那些敌 国里所发生的事情不能在我们的国家里发生。至少,我们这样想时,自己也比 较惬意些。可是,在极权制度兴起之前的岁月,这几个国家历史可以表明,我 们与这些国家不同之处是很少的。我们与这些国家所发生的外在冲突,乃欧...2016-09-06 12:44
现在,我们不容易认为德国和意大利或苏俄不是与我们在不同的世界中; 我们以为他们是在与我们相同的世界中的思想发展之产物。至少,在我们与敌 人相持时,我们比较容易把敌人看成与我们完全不相同的东西,而且在那些敌 国里所发生的事情不能在我们的国家里发生。至少,我们这样想时,自己也比 较惬意些。可是,在极权制度兴起之前的岁月,这几个国家历史可以表明,我 们与这些国家不同之处是很少的。我们与这些国家所发生的外在冲突,乃欧洲 思想发生变化之一结果。不过,这些国家的思想变化得快些,以至于和我们变 得缓慢些的思想发生冲突而已。但是,我们并不是没有受这种思想变化之影响 的。
回应 2016-09-06 12:44 -
译者按:罗素曾说:“奴隶与奴隶之间是平等的。”这样的平等,有何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呢,所以,我们不可为了“平等”这一空虚的概念而感到满足。当着我们看到“平等”这一符号,或听到“平等”这一声音时且不忙欣然色喜。我们要作进一步的追问:“平等”是怎样来到的?是被动地“配给”的呢?还是主动地争取的?尤其要问:“平等”所指的实际内容是什么?是奴隶与奴隶之间的平等呢?还是主人与主人之间的平等?这种年头儿,要办...
2012-05-08 21:12
译者按:罗素曾说:“奴隶与奴隶之间是平等的。”这样的平等,有何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呢,所以,我们不可为了“平等”这一空虚的概念而感到满足。当着我们看到“平等”这一符号,或听到“平等”这一声音时且不忙欣然色喜。我们要作进一步的追问:“平等”是怎样来到的?是被动地“配给”的呢?还是主动地争取的?尤其要问:“平等”所指的实际内容是什么?是奴隶与奴隶之间的平等呢?还是主人与主人之间的平等?这种年头儿,要办什么事都困难,只有要得到奴隶式的平等最容易。斯达林,马林可夫,……之流,正制就大批“平等帽”,免费奉送。但是,要得到主人与主人之间的平等,其事至难。你如果要向斯达林,马林可夫之流争主人式的平等,他们一定会说:“嘿,你争到老子们头上来了,你叛变,你反革命,该杀!”由此可以判然分明,哪一种平等是假平等,哪一种平等才是真平等,在“社会主义的制度”里,的确很容易实现平等,可惜这种平等是假平等。这种毫无意义的假平等,还值得强迫许许多多的人牺牲利益去追求吗?还值得用什么“计划”以求其实现吗?如欲实现货真价实的平等,有而且唯有在货真价实的民主制度里。
回应 2012-05-08 21:12
-
如果我们大家过着这种俯仰随人的生活,那末只有少数人才不去牺牲自由以换取安全。一旦事势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则所谓自由也者,不过成一笑柄而已。因为,到了这个地步,所谓自由,只有牺牲世上许多美好的事物才能购得。在这种情况之下,无怪乎一般人越来越觉得,如无经济安全,自由是“不值得有的”东西,而且必须牺牲自由以获安全。
2019-08-14 21:55 1人喜欢
-
2018-9-14"它必定要冒犯许多我希望与之和睦共处的人; 它也迫使我将我觉得更能胜任并且从长计议我觉得更重要的工作搁置在一边; 而且,尤其是,它肯定不利于接受那些更严格的学术工作的结果,而这种学术工作是我倾心向往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尚有闲暇从事写作工作的人,难以将忧虑缄藏于心-当前的种种趋势,必然在许多人心中引起这种忧虑,只是他们无法公开表达它们罢了。"P.29 这就是我眼里的知识分子的责任啊!!! 2018-...
2018-09-24 10:08
2018-9-14"它必定要冒犯许多我希望与之和睦共处的人; 它也迫使我将我觉得更能胜任并且从长计议我觉得更重要的工作搁置在一边; 而且,尤其是,它肯定不利于接受那些更严格的学术工作的结果,而这种学术工作是我倾心向往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尚有闲暇从事写作工作的人,难以将忧虑缄藏于心-当前的种种趋势,必然在许多人心中引起这种忧虑,只是他们无法公开表达它们罢了。"P.29
这就是我眼里的知识分子的责任啊!!!
2018-11-20"可见集体行动并非在一切情况之下有害,问题主要在把集体行动看作目标还是看作手段。如果把集体行动看作目标,那简直是现代的人为灾祸。如果把集体行动看做一种手段,那么也得明文规定集合人众的方式以及所须从事的种类。如其不然,三弯两拐,也很容易变成极权统治。集体与极权,乃如影随形之两家亲也,如遇保障自由,吾人得随时防制二者之结合---海光。"P.90
早间看人民日报发文言美国山火暴露应急处置之弊端,愤而关之。中午思及"一以贯之"的世界观,觉得,统一制度下,各项生活,处置等等高效完备。而自由制度之下,人人得获自由。为保障这种自由,人人权益需得保障,因而效率低下。如此想来。便觉不过是two sides of coins, 不可一边享受社会主义反应及时,政令畅通,医疗到位,同时羡慕资本主义人人得获自由权利。
回应 2018-09-24 10:08 -
lll (即使理想,已近于妄想。)
吾人须知,在自由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没有什么因素能使自由主义变为一成不变的教条。在自由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也没有永远固定的神圣不可侵犯的铁则。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说,我们在处理我们的事务时,必须尽量藉用社会自发的力量,而且尽可能地少用压制力量。这条原则是可以应用不穷的。我们自动地去建立一个制度,与被动地接受一个已成的制度,这二者是全然不同的。(自由主义的真精神在此——海光)2018-01-28 19:59
论坛 · · · · · ·
桂冠这套全集里怎么没有《怎么辨别是非》? | 来自3.1415926 | 2019-09-13 | |
译者文中提到的"马基威尼"是谁? | 来自我一定有中二病 | 2 回应 | 2019-03-16 |
殷海光的译本也不好啊,而且还不全 | 来自窝头 | 1 回应 | 2019-02-14 |
与大陆版的对比如何? | 来自ourmask | 7 回应 | 2019-02-14 |
音频版 《通往奴役之路》 | 来自泽 | 2014-03-1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8.8分 24371人读过
-
Inst of Economic Affairs (2001)9.2分 168人读过
-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2017)8.9分 333人读过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9)9.1分 32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到奴役之路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左思 2011-03-18
2011-03-18手机版读毕,看目录与大陆版对照,很可能会以为不是一本书,而看的感觉也不同。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能使人自由发挥人的能力和创造力,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自由市场机制更具优势。
3 有用 乔大路 2012-04-19
我鲜少有实在读不下去的思想著作,此书甚是荣幸。私以为:思想著作要是靠感情认同来博取好感,本身就是一种危险信号,而殷海光译版处处发乎肌体的感慨,迫切的寻求认同,而且就其批注的时效性实在不敢恭维。其他版本未看,不好对本书下什么定论。哈耶克老师请原谅我的刻薄,因为我现在可用来的读书的时间真是太少了。
2 有用 cavalier 2010-08-17
读得很吃力,每个章节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吃透。但是比那个版本意思要清楚。 《1984》是《到奴役之路》的反面案例教材;《到奴役之路》是《1984》的理论指导。
0 有用 Jeff 2010-04-17
比较好读;但不是全本;算评述本;一口气读完。
36 有用 [已注销] 2011-04-01
哈耶克太伟大了 埋在伦敦的那对基佬都不配给他系鞋带。
0 有用 爱猫的浩子 2021-02-09
读得非常慢,但真的舍不得读完,希望逐个逐个字地读清楚。殷海光的按语真的很棒,可以帮助理解。
0 有用 Lester 2021-01-24
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哈耶克教授论证了,如果抛弃个人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将导致自由丧失、社会压迫、独裁暴政以及个人被奴役。集体主义社会无可避免地会迈向专制极权,政府管控的计划经济必将导致极权暴政。所有这些都在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和斯大林的共产主义上得到印证。今天的中国何尝不是如此呢?反抗极权统治,追求自由民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译者殷海光先生自己也承认在翻译时是带着激越之情的,有些... 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哈耶克教授论证了,如果抛弃个人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将导致自由丧失、社会压迫、独裁暴政以及个人被奴役。集体主义社会无可避免地会迈向专制极权,政府管控的计划经济必将导致极权暴政。所有这些都在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和斯大林的共产主义上得到印证。今天的中国何尝不是如此呢?反抗极权统治,追求自由民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译者殷海光先生自己也承认在翻译时是带着激越之情的,有些地方不能算是严格的翻译,只能算是意译,还有节选的情形,也有几章未译。但瑕不掩瑜,通过海光先生的译文,许多支蜡烛被点燃,希望自由之光终将照耀东方。 (展开)
0 有用 EREIGNIS 2021-01-21
咋说呢,几个版本的通往奴役之路我也都读了,殷海光版本的的确要好读些,但是他删减了好一部分,还喜欢自己做批注,我读的时候内心五味杂陈。大陆以后再出哈耶克,我估计也不会把老译本改进。弯弯如今左的很,比大陆都左,看来通往奴役之路在最近十年内都不太可能会有好译本了。
0 有用 都铎 2020-11-16
醍醐灌顶 可以回答很多问题 包括让人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华人拥护特朗普了
0 有用 电箭 2020-08-31
可读性相比另一个译本好很多,但是特别想一键删除译者的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