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国]
彼得·沃森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The Modern Min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
译者: 朱进东 / 陆月宏 / 胡发贵
出版年: 2008-7
页数: 923
定价: 80.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2745838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The Modern Min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
译者: 朱进东 / 陆月宏 / 胡发贵
出版年: 2008-7
页数: 923
定价: 80.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2745838
内容简介 · · · · · ·
《20世纪思想史》(上下)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对整个20世纪发展脉络的洞察和理解,作者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以一批塑造和改变了整个20世纪的人和理念为线索,勾画了一部生动而清晰的20世纪思想史。作者倾一己之力撰写的这本百万字的巨著,一经出版便在西方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自2000年初版以来,已多次重印和修订,被誉为从当代视角解读20世纪的最为杰出的作品。伴随作者清新而又内容翔实的描述,我们恣意畅游于20世纪哲学、文学、历史、政治、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并在作者编织的20世纪之网中清楚地看到诸多领域之间细腻的联系,及其与整个20世纪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愉快的阅读中完成对20世纪的一次思想游历,对于21世纪之初的思想界和广大读者而言,的确都是一件幸事。
20世纪思想史(上、下卷)的创作者
· · · · · ·
-
彼得·沃森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彼得·沃森
(Peter Watson,1943— )
英国思想史学者,曾任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新社会》杂志副主编,为《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观察家》等报纸撰写过专栏,以拒绝简化的恢宏思想史作品闻名于西方世界,著有《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德国天才》、《大分离:新旧大陆分道扬镳的历史》等。
目录 · · · · · ·
序 言
导论 思想规则的演进
第一部分 弗洛伊德到维特耀斯坦:起点的意义
第1章 打破宁静
第2章 思想中途的小憩之地
第3章 达尔文的黑暗之心
第4章 现代性的少女们
第5章 美国的实用主义思想
第6章 E=mc的平方,]/三/v+C7 H38043
第7章 血液之梯
第8章 火山
第9章 反击
第二部分从斯宾格勒到《动物庄园》:文明及其不满
第10章 日食
第11章 贪婪的荒原
第12章 巴比特的米德尔敦
第13章 英雄的黄昏
第14章 进化之进化
第15章 物理学的黄金时代
第16章 文明及其不满
第17章 文化围剿
第18章 不起作用的安慰
第19章 希特勒的礼物
第20章 巨人
第21章 无路可退
第22章 八月之光
第三部分 从萨特到《平静的海》:新人类的条件与伟大的社合
第23章 辞旧迎新中的巴黎
第24章 女儿和情人
第25章 新的人类状况
第26章 准则的裂缝
第27章 大自然的力量
第28章 去除形而上学的思想
第29章 曼哈顿计划
第30章 伟大社会中的平等、自由与正义
第31章 长时段
第32章 天与地
第四部分从反正统文化到斟索沃
第33章 新感觉
第34章 遗传学掠影
第35章 法语世界思想集锦
第36章 获利与行善
第37章 压抑的报应
第38章 地方性知识
第39章 最好的理念
第41章 文化战争
第42章 深层秩序
结束语 实证的时代
人名表
后记
· · · · · · (收起)
导论 思想规则的演进
第一部分 弗洛伊德到维特耀斯坦:起点的意义
第1章 打破宁静
第2章 思想中途的小憩之地
第3章 达尔文的黑暗之心
第4章 现代性的少女们
第5章 美国的实用主义思想
第6章 E=mc的平方,]/三/v+C7 H38043
第7章 血液之梯
第8章 火山
第9章 反击
第二部分从斯宾格勒到《动物庄园》:文明及其不满
第10章 日食
第11章 贪婪的荒原
第12章 巴比特的米德尔敦
第13章 英雄的黄昏
第14章 进化之进化
第15章 物理学的黄金时代
第16章 文明及其不满
第17章 文化围剿
第18章 不起作用的安慰
第19章 希特勒的礼物
第20章 巨人
第21章 无路可退
第22章 八月之光
第三部分 从萨特到《平静的海》:新人类的条件与伟大的社合
第23章 辞旧迎新中的巴黎
第24章 女儿和情人
第25章 新的人类状况
第26章 准则的裂缝
第27章 大自然的力量
第28章 去除形而上学的思想
第29章 曼哈顿计划
第30章 伟大社会中的平等、自由与正义
第31章 长时段
第32章 天与地
第四部分从反正统文化到斟索沃
第33章 新感觉
第34章 遗传学掠影
第35章 法语世界思想集锦
第36章 获利与行善
第37章 压抑的报应
第38章 地方性知识
第39章 最好的理念
第41章 文化战争
第42章 深层秩序
结束语 实证的时代
人名表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20世纪,很多艺术形式之所以被视为不尽如人意的知识形态,还有一个原因是现代主义者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依赖。在此,我赞同英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彼得・梅达沃(Peter Medawar)爵土的观点,他在1972年将精神分析认定为“20世纪思想史上最悲哀、最古怪的一件大事”。弗洛伊德于1900年向全世界揭示了无意识,几乎在同一时间,人们发现了电子、量子和基因。与弗洛伊德的发现不同的是,后三者通过一个又一个实验得到证实,并得到发展和丰富,而弗洛伊德主义却从未获得任何明确的实证支持,无意识的系统观点以及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心理三分法也变得愈发牵强。在我看来,弗洛伊德的失败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因为没有人想过其失败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一旦如此,精神分析就亟待重新评估。例如,如果弗洛伊德确实错得离谱,那么它将置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等几乎所有现代艺术于何地呢?更不用说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弗洛伊德”戏剧(如《莎乐美》与《厄勒克特拉》)和包括D.H.劳伦斯、弗朗茨・卡夫卡、托马斯・曼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等在内的众多现代作家的重要小说了。我并不是说这些作品缺乏美感或愉悦感,而是说,这些作品的含义必定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它们的存在并非完全归功于精神分析,但是如果精神分析失去了大部分含义,它们还能维持思想上的重要性和合法性吗?它们会不会因此成为时代性作品?我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上面提到的小说、绘画和剧目曾经促进了有关人性的某些观点的接受和普及,可如今我们知道,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缺乏一切相反的证据。如果事态果真如此,其整体效应是不可估量的。例如,我们都认为成年后的自己与童年经历及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有一定的关系。但是,1998年,一位曾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被开除的心理学家朱蒂思・里奇・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发表《教养的迷思》。她提出,其研究成果与传统观念相悖,家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81页 -
我们无疑正处于实证的时代,科学正取代艺术、人文和宗教,成为最主要的知识形态。想当年,我们在第1章提到过,在20世纪初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一家还认为,作为一种知识形态,人文学科优于科学。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等人率先表示,这一切可能正在发生变化,他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相对于小说,纪实文学和社会学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反而更为巨大(见第39章)。我们也来看看,面对科学取得的成就,尤金・尤内斯库说了些什么:“我怀疑艺术已经没有出路”,这言论发表在1970年。“就目前的形式而言,它确实还没有走向死路。过去,作家和诗人被尊为先知和预言家。他们具备某些直觉,远比同时代的人敏锐,更妙的是,他们某些惊人发现要远远胜过科学发现,而科学往往要到25年甚至50年以后,才会得到确认。……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学不断取得巨大的进步,而作家的主观发现却进展不大……文学还算是一种知识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7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20世纪思想史(上、下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20世纪思想史(上、下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2 条 )



作为思想史著作是不可能合格滴
这本书或许可以作为一幅简图来使用,约略地介绍了一些“作者认为”重要的思想史事件和相应的思想家与著作——这充其量只是一部思想史著作的最初级作用,让读者知道几个人名书名。如果以我对思想史写作的一般要求来看,这本书是完全不合格的。 一、严重的缺失 法国的沉默是本书...
(展开)

彼得·沃森与当今时代的知识融通
“对很多人而言,20世纪最美的画面不是来自毕加索、波洛克、包豪斯的建筑设计师,或是好莱坞的摄影师,最美的画面是一张照片,出自一篇简短的新闻报道,却充满独创性。那就是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要对彼得·沃森这部洋洋洒洒近百万字、“拒绝简化”的《20世纪思想史》进行...
(展开)


【专访】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除政治实体之外,21世纪的中国也应成为重要的艺术和科学实体
记者 | 林子人 编辑 | 黄月 时隔一年,彼得·沃森(Peter Watson)再度来到中国。 2018年,他的《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在中国出版。这部1000多页的鸿篇巨制以南方古猿为起点,讲述了人类思想史的演变过程,包罗万象地讨论了艺术、文学、科学、哲学、社会理论等人类思想领域...
(展开)

> 更多书评 72篇
论坛 · · · · · ·
什么时候出个修订新版啊? | 来自Libertango | 1 回应 | 2019-09-27 20:50:34 |
人名简写让我很头痛 | 来自Reingia | 2010-01-22 14:56:1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译林出版社 (2019)8.9分 1656人读过
-
Harper Perennial (2002)8.4分 27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8分 537人读过
-
商業周刊 (2021)暂无评分 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思想史与学术史的进路 (南池子)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37°暖书单(一) (37°暖)
- 艺.术 (达哒)
- 学术基础读物 (木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20世纪思想史(上、下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att 2011-11-09 11:09:55
视野广阔,却难以避免理解肤浅的问题
0 有用 陈小生 2022-04-25 22:14:11
思想谱系的思维导图
0 有用 Karma 2023-06-17 23:10:56 广东
我应该是2021年的春节假期完成阅读的,改变我思维的译本。但是排版看到眼瞎,印象翻译也麻麻地。
0 有用 发条黄 2022-05-22 20:27:56
疫情期间囫囵吞枣地读完。主要是梳理一下脉络,找出一些重要的、感兴趣的学者大家,补充书单,然后用一辈子的时间慢慢把他们啃完。
0 有用 元尽头 2011-11-03 22:02:34
极富野心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