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部与《文化苦旅》同时产生的游记散文,作者是一位海外研究唐代历史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初,他孤身一人深入中国大陆,寻找盛唐时代留下的遗迹。作者可以算是背包客的先驱,只是,他的背包里面有丰厚的历史积累以及冷静的无所指向的忧伤。作者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大到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洛阳,小到某个山村,如王村。他先后九次畅游中国大地,一路风尘,走过城市和乡村,寻求历史与现实 的交汇。在现实中寻找历史的印迹,在历史中寻找与现实的连接。平静的文字之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更有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关切。通过此书,我们还可以回望二十年前的中国社会景象和人生百态,体味一下当时人们生活的况味。《杜甫的五城》主要介绍人生旅程的一半、种柳柳江边、仙人的糕点、长安水边多丽人、入西域记、五城何迢迢、谁谓河广、南诏缘、入蜀下三峡、湘西行、便下襄阳...
这是一部与《文化苦旅》同时产生的游记散文,作者是一位海外研究唐代历史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初,他孤身一人深入中国大陆,寻找盛唐时代留下的遗迹。作者可以算是背包客的先驱,只是,他的背包里面有丰厚的历史积累以及冷静的无所指向的忧伤。作者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大到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洛阳,小到某个山村,如王村。他先后九次畅游中国大地,一路风尘,走过城市和乡村,寻求历史与现实 的交汇。在现实中寻找历史的印迹,在历史中寻找与现实的连接。平静的文字之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更有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关切。通过此书,我们还可以回望二十年前的中国社会景象和人生百态,体味一下当时人们生活的况味。《杜甫的五城》主要介绍人生旅程的一半、种柳柳江边、仙人的糕点、长安水边多丽人、入西域记、五城何迢迢、谁谓河广、南诏缘、入蜀下三峡、湘西行、便下襄阳向洛阳、细雨骑驴人剑门等内容。
杜甫的五城的创作者
· · · · · ·
-
赖瑞和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赖瑞和,广东梅县人,1953年生。台湾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唐史硕士及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马来西亚南方学院,现任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授。除了本书外,作者另有图文书《坐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以及专题散文书《男人的育婴史》在台印行。专业唐史著作则有《唐代基层文官》(原台湾联经版;有2008年北京中华书局简体字本),其姊妹篇《唐代中层文官》亦已完成,不久将由台湾联经出版。
"杜甫的五城"试读 · · · · · ·
《杜甫的五城》简体字版,终于要在中国大陆出版了,真是高兴。欣喜之余,我不禁想补写一篇自序,以记其事。此书的繁体字版最初在台湾由尔雅出版社印行时,只有一篇后记,没有自序。 近年国内的经济蓬勃,旅游业跟着兴起,出门游玩的人多了起来。出版界也出了不少旅游书以应付市场的需求。我想这类书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旅游指南,英文称之为travelguide。这类书的好处是,一般...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昭陵回来后,重读《唐会要》的记载,从前不明白的,现在都可以懂了。原来,当年还曾经“架梁为栈道”,“绕山二百三十步”(约四百公尺),才能抵达墓室所在的玄宫门。无疑,这更证明墓室应当是建筑在山峰顶上的。而且,在高宗朝,旧守陵使阎立德曾经上疏建议把这栈道拆掉,为了使墓室“固如山岳”。史家在记录这件事时,有一妙笔,说高宗“呜咽不许”。一直到长孙无忌等大臣,引用了《礼记》的权威,重新上表,高宗皇帝才只好勉强答应了。从此,“灵寝高悬,始与外界隔绝”。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长安水边多丽人 -
石钟山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静悄悄的,藏在深山中,没有甚么游客,幽静极了。比起敦煌和云冈石窟那种人潮涌动的盛况,真是冷清得很。那天下午,就只有我一个访客。负责售票开门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在悠闲地阅读一本《法学概论》。“我准备考大学。” 他说。能够在这么安静的环境中读书,我还真有点羡慕他的福气。不过,他说,山区交通不便,他每个月只能下山一次: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南i召缘/昆明·剑川石窟·大理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杜甫的五城"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杜甫的五城"的人也喜欢 · · · · · ·
杜甫的五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4 条 )

从这里出发,心在那里

从《杜甫的五城所看到的》
> 更多书评 94篇
论坛 · · · · · ·
没有人觉得90年代初的物价很贵吗? | 来自MISS_Fishy | 6 回应 | 2022-03-02 09:24:44 |
作者的军事常识不行啊 | 来自馆里猿爸爸 | 2016-07-18 20:56:53 | |
就是一直在坐火车 | 来自huyouyou | 2014-07-25 10:59:57 | |
和《坐火车游盛唐》是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吗? | 来自enemy | 2 回应 | 2014-04-21 11:13:07 |
是看了wangpei的推荐 | 来自冇有 | 2 回应 | 2013-03-01 23:56:28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8.3分 530人读过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8.1分 420人读过
-
爾雅出版社 (1999)7.8分 4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的书架(2007年~2009年)(2010.08.28) (絮佩维埃尔)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复原华丽却阴森的古代世界 (未克琉)
- 有兴趣读的书 (乡愁)
- 学者写游记 (jacobok)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杜甫的五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南渡錄 2013-12-12 14:14:06
#翻閒書# 畢竟是走馬觀花而已,這種書最好看的還是《尋羌》
21 有用 不勒个二 2015-06-02 14:50:28
一开始还挺喜欢这本书的,八九十年代之交时期的经历最为吸引我,偶尔涉及点历史知识和情怀又不算太矫情。读了大半后才觉得此书确实是索然无味,作者除了坐车和吃吃吃就没别的了,还不如余秋雨认真的炫炫才学,给大家普及知识呢。还有我起初以为是通过杜甫一生经历过的五个地方为线索来讲杜甫,结果完全标题党,想到这里,再减一星。
0 有用 小意达 2010-02-02 16:43:21
推荐推荐,热烈推荐
1 有用 七七|烂柯人bot 2009-01-22 03:58:19
就算是流水账,也是志趣相同
4 有用 shininglove 2013-02-25 23:47:05
欣赏赖瑞和“沉静的笔调”。“刻意不用任何四字成语”,避免“陈词滥调”破坏了极简的风格,正好打在秋雨大师脸上。长期来往于海外、驻居港台的知识分子,文字间的天真相较于内地文人的油滑,反倒为本文增彩不少。多亏了他的这支笔,让我们见识到即将逝去、已经逝去、还能珍惜的东西。比如90年代故乡的面貌,依托于文字,得以重现。果然如作者所述,皆“难以解说的忧伤”。
1 有用 扶风 2023-08-09 23:23:11 黑龙江
在我眼里是极亲切的——大部分都是我走过的或是期待走的路,在无数个瞬间,我欢欣地与作者共鸣。读的时候颇想与作者对话,告诉他大明宫已经建成遗址公园,一出火车站就能看见复建的丹凤门,曲江池也被重新注水,修成了漂亮的公园;洛阳东郊是不断考古发掘的汉魏故城和永宁寺遗址,可以去那里寻找北朝隋唐,千唐志斋也修成了博物馆;现在从北京坐高铁去太原或者大同,跨越井陉只需要短短两个小时;昔日的蜀道已经不再艰难,广元的剑... 在我眼里是极亲切的——大部分都是我走过的或是期待走的路,在无数个瞬间,我欢欣地与作者共鸣。读的时候颇想与作者对话,告诉他大明宫已经建成遗址公园,一出火车站就能看见复建的丹凤门,曲江池也被重新注水,修成了漂亮的公园;洛阳东郊是不断考古发掘的汉魏故城和永宁寺遗址,可以去那里寻找北朝隋唐,千唐志斋也修成了博物馆;现在从北京坐高铁去太原或者大同,跨越井陉只需要短短两个小时;昔日的蜀道已经不再艰难,广元的剑门关也成为了旅游胜地;丽江变成了热门网红城市,再也没有那种从宋朝走来一样的韵味了。我在他笔下看见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那是我生活体验所不及的,奇妙又感慨,同样的一条路,我们隔着一千年的漫长,也有三十年的不可逾越。历史与现实之间就是这样,幸好永远有我们这样的人一直在路上。 (展开)
0 有用 绍劭 2023-08-01 21:03:50 上海
令人向往的旅程
0 有用 林微云 2023-07-28 20:29:39 北京
跟杜甫关系不大,就是游记散文
0 有用 藏之 2023-07-27 09:21:43 北京
为了1989-90年的年代感。古迹和文史,往往只是闲闲一笔。 更多是绿皮车,长途车,拖拉机,渡船,三轮车。原生态的地方性美食。 没有网络和手机。没有携程和小红书。远行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现在来看,我们都无缘享受了。
0 有用 火宵之月 2023-07-26 23:00:44 江苏
文笔朴实,读起来既有作者华裔身份的亲切感,又有 90 年代距今不远但有些差异的陌生感,因为像是作者自己游历的记录,降低了历史信息获取和评议的期待,突然张口一句古诗时,感觉到作者信手拈来的自信,游历时由内而外的激动,和唐朝、 90s 和当今三者串联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