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答腊的郁达夫 短评

热门
  • 7 阿妙 2012-06-02 22:00:26

    即将成熟的郁达夫,永远飘荡在了苏门答腊。

  • 7 57 2019-07-04 10:09:29

    作者花了二十多年追寻郁达夫之死的真相,和郁达夫本人的心性一样,除了名士风格以外,还有一种痴在里头。就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天真。包括他的行文也是,慢慢爬梳和推导,好像根本没把死当成终章,也不是试图挽回什么。这样的小书多么值得再版,给所有现实的历史的急切降降温。

  • 2 密码器 2011-05-16 19:45:44

    青浦圖書館。。。內幕啊~~~精彩啊~~

  • 3 张亦霆 2022-01-04 08:01:48

    没有人给郁达夫好好拍个电影,真该拍的

  • 0 运茶船 2022-11-09 22:27:29 浙江

    “我们是不必为达夫悲哀的。”王任叔讲,旧名士的路,新名士的路,他都为我们走完了,我们是不应,而且也大可不必再走了。铃木正夫直言这是对死者言辞峻烈的鞭挞。王任叔告诉年轻一代,我们之间,谁还不能洗净达夫所具有的那一种气质呢?——他当然是指“赵廉”气质。旧梦忆同蕉下鹿,此身真似劫余灰……想感慨可能“赵廉”才是人生真相(尤其“生活”在当今中国,与在苏门答腊“不得已”与日军交游有何本质区别?),但王任叔的声音却不弱下,“得从达夫的路,跳过去了!”

  • 0 雨田 2022-11-20 17:49:12 云南

    最后的证人一出来,前面的所有铺垫就变得有些啰嗦了,详实的资料论证,真的是让人佩服日本学者的考证功夫,不过,郁达夫先生最后的零落飘离也许也正是他自身的性格原因吧。但我还是怀疑他极有可能是被他所认为的所谓的同类直接或者间接杀害的,这种事,少吗?

  • 1 360 2022-10-22 23:23:12 江苏

    填补了一段空白

  • 1 我是小狗 2022-05-16 14:37:06

    巴东,巴爷公务,武吉丁宜 读此书仿佛跟着郁达夫一起流亡了一场 关于郁达夫最后的死,能由日本人考证出,也算是一个因果 铃木正夫做的事真是太好了,值得尊敬 很多时候我们都关注二战,其实战后一段时间和战后长远时间发生的事,都在考验人性 印尼人,华人,荷兰人,日本人

  • 1 柯本西耶 2022-10-28 21:46:36 重庆

    一天看完,拍成电影不比《罗曼蒂克消亡史》《兰心大剧院》香?

  • 0 (ˉ▽ ̄~) 2019-04-16 03:09:13

    睡前翻翻,武吉丁宜倒是想去去看

  • 0 风一中 2020-02-15 10:01:12

    天才的陨落、战争年代的家国悲剧,补足历史的空白

  • 0 #覅# 2021-05-09 12:27:23

    将各类型材料稍加归理、或有阐释,日占期苏门答腊生活切面和文字世界,留给人自己侦探、玩味,之后又在行文中偶然呼应,再取小点、豁然洞开。最后一章全然是翻译腔很重的本格推理(“D的手开始发起抖来”)。作者的语言是有趣味的平淡(当然也和日据后岛上几乎没什么惨烈战役有关),看多了老学究、玄言家也需要小憩一番。盖棺尾声情真挚切。 可惜文中提到的照片中译本没有附上(据称是“技术原因”)。(书最后还有对这套丛书每本的简介广告,很复古)。 旧诗解读问题:《去卜干峇鲁留赠陈金绍》的“去”被认为是“赴卜干峇鲁途中”(应该是离开);“十年”直接解作字面“十年”;故乡猿鹤认为是“周穆王南征,一军皆化,君子为猿为鹤”,但或许还有《文选·北山移文》的影子。注:“文通,字江淹”,不知从何吐槽,作者or译者or编辑的锅?

  • 0 算端阿即思 2024-05-07 18:13:12 北京

    花这么大功夫,真是辛苦了

  • 0 neuchatel 2020-04-10 11:11:37

    作者的考据精神实在可嘉。

  • 1 黑择明 2020-06-07 23:53:58

    铃木正夫像是在破案,他是有多爱达夫啊?最起码比我爱,我只会反复吟咏郁诗郁文,并感同身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