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全集 文学编 第九卷 短评

热门
  • 2 Joseph 2022-03-31 16:23:30

    郭沫若与达夫同为创造社成员,小说风格十分相似而令人难以分辨,在爱恨情愁中也夹杂着去国怀乡的离愁别恨,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压抑和对爱情、性的渴慕与追求交织融合,意识流的运用也较为细腻,《落叶》一篇感人至深,但书信部分也稍显冗长,单向的文本处理可能还是不够成熟,没能清晰地揭示出恋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很难看到贯穿于其中的“暗线”,作为一个读者,想要将残缺的情感发展与波动通过想象与文本的勾连得出,还是较为不易。汹涌的情感过溢,到最后主观上虽是动人,但过于重复与激昂最终还是令人疲倦。

  • 1 草莓 2022-03-03 22:38:59

    终于读完额…..《残春及其他》差不多都是1919-1922,除了《圣者》一篇作于1924二月末,和漂流三部曲基本同时。1925从九月一直发表到年末的《落叶》,实在是让人读得难受,千回百转的纠结、重复、直白的呼喊、没有情节,比《瓶》还《瓶》;《塔》《橄榄》《水平线下》都是24年写的了,大致涵盖了郭沫若从创造周报的合并到日本到再回中国,最后一篇已经写于去广州前夕了。形式上基本全部都是自传体(对于文体问题我并不太了解,无法有什么印象,留做一个问题),当然也是小说,爱牟是郭沫若,也是郭沫若塑造出的形象,郭沫若如何一面客观化、对象化,一面又通过这个形象进行自我想象、自我构形,进一步,又如何通过这个形象理解、认同自我并进而理解世界?

  • 0 春泥棒 2023-07-30 22:52:55 河南

    早期创作还是不错的。处处可见日语借词的痕迹。我导五年前安利的《三诗人之死》,今天我才看🐶。

  • 0 语丝 2025-02-17 21:22:45 四川

    《残春》是中国最早使用弗洛伊德“梦境”概念而创作的意识流小说之一。而郭沫若作者所在创造社主要成员还有成仿吾、张资平、郁达夫等。

  • 0 殊途 2024-01-02 15:46:59 安徽

    郭老算是中国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写小说的人了

  • 0 做阵风 2017-12-30 13:51:13

    第一次读郭沫若的小说,还挺有意思的,确实是有才,知识储备好生佩服。 留日体验对他的影响真的很深吧,虽诸篇自怨自艾的氛围皆尤浓重,也是那个时代部分知识分子的心境表现。 《喀尔美罗姑娘》那篇有点惊讶~因为刚看完的《Lolita》不久,不过《喀》那篇有点weisuo了。好奇那种魔力,所谓~梦中情人?? 说真的,其人格初现端倪……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