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
原作名: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译者: 刘波
出版年: 2008
页数: 223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612690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深入地探讨了美国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保守主义运动"对美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不良影响,呼吁重新展开社会政策的公共辩论,主张政府应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的作用,同时警醒世人不要冷漠对待社会经济不平等议题,以至错失改革良机。本书对于我们了解美国、以及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 · · · · ·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1953-)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 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美国怎么了?"试读 · · · · · ·
我生于1953年。与同辈人一样,我把自己成长于斯的美国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应当的。事实上,如许多同辈人一样,我严辞抨击美国社会种种甚为真切的不义现象,游行抗议对柬埔寨的轰炸,为自由派政治候选人挨家挨户地奔走。只是在后来的回想中,我才明白地意识到,自己年轻时所处的政治与经济环境是一个早已逝去的天堂,是美国历史上一段不同寻常的篇章。 战后的美国..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但凡有可能,保险公司总会仔细审查申请人,寻找他们可能需要昂贵治疗的迹象,如家族史、工作性质等,尤其是保前疾病。如有一丝迹象表明,一位申请者比一般人更易带来高额医疗开支,公司就绝不会向他提供买得起的保险。 保险公司却花大钱来筛选候选申请人,抗拒付款。医生、医院等医疗服务提供者也花大钱与保险公司周旋、对抗,以得到付款。在美国当前的医疗体系中有一个被称为“拒付处理”的产业,即那些在保险公司拒付时帮助医生与其进行交涉的公司。 在美国,包括保险公司成本与医疗提供者成本在内的总管理成本占医疗开支的 31%,而在加拿大则不到 17%。 美国的体制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可怕缺陷:保险公司几乎没有动力为预防性医疗付账,而这能节省大笔的潜在医疗开支。最招致恶评的例子是糖尿病:对于可能在早期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保险公司常常不愿意付费,但却愿意为糖尿病失控后经常导致的截足手术付款。 目前为止,我把美国的体系说的像一场噩梦,对许多人而言这并不夸张。但约 85% 的美国人是享有医疗保险的,而且大多得到妥善的治疗。这一体系为何运转的还不错? 原因之一是,政府也在提供医疗保障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另一个原因是,绝大多数享有私人医疗保险的美国人是通过其雇主得到这种保险的。 雇主必须向所有员工提供相同的医疗待遇,不论过去的健康状况如何。所以,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保险为一些真正需要的人提供了保险,使其免为保险公司的筛选所害。... 但这一曾经的解药正在失效。 基于雇佣关系的保险衰落的动因是保险成本的上升。... 保险为何在变贵?答案竟然是医疗进步。由于医疗科技的革新,许多过去无法救治的疾病现在也能治疗了,不过费用不菲。保险公司为这些治疗付账,但提高保险费以弥补损失。 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经常导致人们做出非理性的选择,而费用的上涨则会加剧这种非理性。特别是,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把过国民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类型。体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医疗问题为什么那么难 -
现在谈谈好消息:数年来政策分析人士和政治家已经研究出了一套医疗改革构想,它似乎是条可行的折中路线,既考虑经济利益,也顾及政治现实。这套构想包括四个基本要素:1. 统一费率;2. 低收入家庭补助;3. 强制保险;4. 公私竞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医疗问题为什么那么难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美国怎么了?"的人也喜欢 · · · · · ·
美国怎么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2 条 )

没有批评的社会就会腐败

> 更多书评 52篇
-
一.『本书简介』 本书是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最新力作。他在书中回顾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历史,从镀金年代的政治经济,直到布什年代的经济停滞。他认为,这是保守主义运动掌控美国政府的必然结果,婴儿潮时代美国中产阶级的成长则是受益于小罗斯福的新政。克鲁格曼指出,这两种(经济上)方向的发展都非自然演进的结果,都是由组织化的政治运动所引导的,尤其是20 世纪70 年代以后不断加剧...
2011-02-28 17:45:58 3人喜欢
一.『本书简介』 本书是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最新力作。他在书中回顾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历史,从镀金年代的政治经济,直到布什年代的经济停滞。他认为,这是保守主义运动掌控美国政府的必然结果,婴儿潮时代美国中产阶级的成长则是受益于小罗斯福的新政。克鲁格曼指出,这两种(经济上)方向的发展都非自然演进的结果,都是由组织化的政治运动所引导的,尤其是20 世纪70 年代以后不断加剧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他在书中深入地探讨了美国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保守主义运动”对美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不良影响,呼吁重新展开社会政策的公共辩论,主张政府应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的作用,同时警醒世人不要冷漠对待社会经济不平等议题,以致错失改革良机。 二.『主要观点』 纵观美国现代史,会发现两个巨弧——一道是经济之弧,从严重的不平等到相对的平等,之后又回到不平等;一道是政治之弧,从极端的两极对立到两党合作,再到两极对立。而且这两道弧线基本上是同步的,许多人都认为是经济上的变化导致政治上的对立,但作者认为事实正好相反。他的论据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1.经济上平等与不平等的变化并非如常理认为的那样是渐进变化的,事实上,它们的变化发生在短短几年间。比如二战后的中产阶级社会其实是在短短数年里由罗斯福政府的政策创造的,尤其是通过战时工资管制。 这一现象同时也给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与经济学教给人们的基本理念不同,制度、规范与政治环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或许并没那么小,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市场力量的影响或许也没有那么大。” 通常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挑战供需规律的做法一般行不通;就算政府果真利用战时权利强行建立了更平等的工资结构,一旦取消这些管制,工资差异也会自发回归旧日的水平。而且许多人认为,激进的平等化政策将破坏激励机制,令经济一蹶不振。但事实是,激进的收入平等化让人联想到的种种恶劣后果,在二战后其实一个也没有发生。相反,罗斯福新政使得收入均衡保持了三十多年之久,而平等的时代也是空前的繁荣时代,它很好的说明了决定收入分配的关键因素是社会力量,而不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本书的一个中心论点是:中产阶级社会并不会随经济的成熟主动出现,而是必须由政治举措来创造。(有事实论据,但是理论论据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要用马克思的资本论来解释吗?市场的力量真的没有用吗?)而且在中产阶级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工会的新力量居功甚伟。 至于为什么极少数的人能够巨富,其解释也与通常理论所认为的不一样。理想化的模式暗示,高官的收入是符合其贡献的,但是,当我们走出这种理想化的假设,不再把眼光仅仅局限于经济,便能明白,管理者的高薪与基本的供需力量的联系远没有那么紧密,而是大大受制于社会规范与政治权利的变化。最高收入阶层的收入飞升不是因为对人才的需求增加,而是因为各种因素使愤慨之声沉寂了。比如新闻机构不再谴责收入过高的管理者,而是赞颂其商业天分;政治家不再引导公众对公司界的肥佬做平民主义的痛斥,而是曲意奉承提供竞选捐款的人;工会曾走上街头抗议高额的管理层奖金,但因为遭到了商业利益集团隐蔽的有力反击——比如非法解雇那些恶组织或支持工会活动的工人,使得工会一蹶不振。) 2.政治变化与经济变化的时间显示,是政治变化在先而非经济变化在先。 认为经济变化导致政治变化的人们认为:金钱能买到势力,而由于科技变化等加剧贫富不均的因素,最富的一小群美国人越来越富,最后甚至有了充足的金钱来收买一个政党。根据这一观点,保守主义运动的兴起(即政治上右倾)是贫富不均加剧的副产品。作者认为经济上的变化不是主导因素,说它起了强化政治分化的作用倒是有可能。 作者还分别就选举策略的作用、战争的影响、婴儿潮一代人的生活环境、美国人的国家观念、文化观念、宗教、种族裂痕等对政治变化所起的作用分别给了说明,此处略。其中,种族的影响尤为重大,作者认为:美国所发生的事情,本质上都与种族有关,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原罪——奴隶制的遗留影响。 3.经济学家大多曾认为,科技变革是美国贫富不均加剧的主因,这一变革增加了对教育程度高的工人的需求,减少了对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的需求。而事实是,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其收入也大都落到了平均水平之下,而一小群人的境况却好到离谱。这一现象大大削弱了技能偏向型客机变化在解释收入不均时的说服力。可见,科技并非主要因素,之前推动平等的社会规范与制度所受到的侵蚀,才是加剧贫富不均的关键角色,而这一侵蚀归根到底是由美国政治的右转所驱动的。 经济学家基本上是用科技来解释他们无法用其他可度量因素来解释的事,期程序大致如下:首先,假定不平等加剧的原因是科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移民;然后,估算贸易与移民的影响——这本身是个带有先入为主色彩的过程,但至少我们有贸易量与移民的相关数据;最后,这些可度量因素所无法解释的部分,则通通归因于科技。也就是说,断言“科技变化是收入不均加剧的主因”的经济学家,是以排除法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推论出贸易与移民不足以完全解释所发生的事情,因此科技必然是罪魁祸首。作者认为,移民也许以一种较曲折的方式加剧了不平等,即通过是政治权利向富人倾斜,但是,其直接的经济影响并不大。 4.通过跨国比较的“受控实验”,即观察那些其他方面条件与美国类似的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变化,来剔除那些不是诱因的“诱因”,比如科技,比如市场力量。最后剔除下来,原因便是美国政治上的右转。(详见P107) 三. 『对“平等”的深入分析』 最后,我们为什么要担忧经济收入不平等的问题?按照自由市场派的观点,我们需要的是“机会平等而非结果平等”,既然这样,如今人人都有发财致富成功的机会,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于个人能力、努力甚至运气不同而造成的,不是吗? 作者给出的观点听上去有点“疯狂”:一个结果高度不均的社会,基本上也必然会成为和一个机会高度不均的社会。但他也给出了很有力的解释: 1.机会其实并不均等 “全美教育统计中心”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那些考试成绩处于倒数1/4,但家庭地位处在顶端1/4的学生,与那些考试成绩处于前1/4,但家庭地位处在底端1/4的学生相比,读完大学的概率更高。这告诉我们,美国社会趋近机会平等的观念,明显就是臆想。 该现象的原因不难理解,因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通常没有保险,他们更易罹患让生活脱离正轨的健康问题。低收入与社会援助欠缺造成的营养不良,会有相同的影响。脆弱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发生在父母生活中的剧变影响到子女。美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同样也属于机会不均等。中低收入家庭为了让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负债送子女去学费昂贵的好学校,进而因为争相进入好学校而大增的住房开销,使其负债变得更重。 我们以为我们已经消除了社会阶级的不平等,但是,经济的不平等却正在造就一个新的、隐形的不同等社会。 2.不平等导致国民生活水准得不到提升 虽然美国的经济总量持续上升(人均GDP持续上升),但是,这些经济增长的最大成果落入了一小群富人的腰包,而普通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并没有从中获益多少,他们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一个广泛的中产阶级是一国最珍贵之物,这从来都是个正确的判断。 3.不平等损害社会与民主制度 美国政治的丑陋,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收入分配不均的反应,高度不平等让维系美国社会的纽带变得紧张,美国人信任政府与彼此信任的程度已有长期的下降趋势。 综上,作者提倡政府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似乎还偏向于增税),来缓解收入不平等,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 四. 『其他内容——金融规避监管』 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银行业危机促使国会采取行动制定法律,构建了一张金融安全网:一方面,银行存款得到保险;另一方面,银行受到监管,不能从事风险过大的经营活动。将存款保险与监管结合在一起,就是为了避免传染性的银行挤兑大潮再次爆发,那种挤兑潮州“新政”之前的美国频繁出现,并导致了1931~1932年的浩劫。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体系变得越来越依赖许多人所说的“影子银行系统”。该体系中的金融机构事实上发挥银行的功能,但构造却与银行不同,因而可以规避监管。(P VII)
回应 2011-02-28 17:45:58 -
薇龙 (格局、知性、优雅)
曾经支持蓝领工人的高工资已基本消失,制造业的工作机会已被服务业工作取代。 劳工阶层白人这一群体内部价值感的不断下降和文化的日益失调。 有关非婚生子女禁忌的社会规范崩溃,最初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意味着一种解放,但从长远来看,它带来了沉重的代价。 在进行通货膨胀调整后,美国男性的平均工资增长已经停滞半个世纪之久。 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白人母亲平均至少有一个非婚生孩子。 高薪工作的匮乏威胁着社区及其可以提供...2021-04-05 18:56:38
曾经支持蓝领工人的高工资已基本消失,制造业的工作机会已被服务业工作取代。
劳工阶层白人这一群体内部价值感的不断下降和文化的日益失调。
有关非婚生子女禁忌的社会规范崩溃,最初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意味着一种解放,但从长远来看,它带来了沉重的代价。
在进行通货膨胀调整后,美国男性的平均工资增长已经停滞半个世纪之久。
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白人母亲平均至少有一个非婚生孩子。
高薪工作的匮乏威胁着社区及其可以提供的服务,如学校、公园和图书馆。
工作不仅是金钱的来源,也是劳工阶层生活中的仪式感、习俗和惯例的基础。伴随着婚姻和社区的消失,意义、尊严、骄傲和自尊也丧失殆尽,随之而来的将是绝望。
回应 2021-04-05 18:56:38 -
薇龙 (格局、知性、优雅)
政治保护正被用于个人致富,帮助富人掠夺穷人,这一过程被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称为寻租。 寻租是导致美国劳工阶层工资增长停滞的一个主要原因,与绝望的死亡存在很大关系。 美国的资本主义开始看起来更像一个截屏继父的骗局,而非推动整体繁荣的引擎。 我们并不认为征税是解决寻租问题的好办法。阻止小偷的正确方法是不让他们偷窃,而不是给他们加税。 我们需要阻止银行家和房地产商出于自身利益,制定法规和税法。 一旦政治权利...2021-04-05 20:06:23
政治保护正被用于个人致富,帮助富人掠夺穷人,这一过程被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称为寻租。
寻租是导致美国劳工阶层工资增长停滞的一个主要原因,与绝望的死亡存在很大关系。
美国的资本主义开始看起来更像一个截屏继父的骗局,而非推动整体繁荣的引擎。
我们并不认为征税是解决寻租问题的好办法。阻止小偷的正确方法是不让他们偷窃,而不是给他们加税。
我们需要阻止银行家和房地产商出于自身利益,制定法规和税法。
一旦政治权利和金融权力不断集中,这种态势将不会自我修正。
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制约极端不平等背后的寻租、游说和滥用市场势力的行为已终止过去才会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不平等状态一旦确立,就只能通过暴力的决裂来打破。
渐进式的改革体制逐步照顾到那些被抛弃的人的需求。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或者这一逻辑是否适用于我们目前的时代,但事实本身至少可以证明我们有理由保持有限的乐观。
回应 2021-04-05 20:06:23 -
在我身旁 (低着头往前跑的人。)
1,政治影响经济:当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分歧增大时,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大大增加,体现为两极分化加剧的政治变化。 2.当极右派掌管了共和党之后,他们企图扭转”新政”的成果,增强了商界的胆量,使其敢于向工会运动发动全面进攻,从而大大削弱了工人的议价力量。 3.Gilded Age(美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的不平等到战后的相对平等,并非一个渐进的过程,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产阶级社会,其实是在短短数年内由罗斯福政府的政...2011-11-26 16:09:13
1,政治影响经济:当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分歧增大时,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大大增加,体现为两极分化加剧的政治变化。 2.当极右派掌管了共和党之后,他们企图扭转”新政”的成果,增强了商界的胆量,使其敢于向工会运动发动全面进攻,从而大大削弱了工人的议价力量。 3.Gilded Age(美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的不平等到战后的相对平等,并非一个渐进的过程,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产阶级社会,其实是在短短数年内由罗斯福政府的政策创造的,尤其是通过战时工资管制。——举例说明制度,规范与政治环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其实很大。 4。科技革新与全球化的影响不足以揭示美国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因为可以参照一些control group,比如同时期的英国和日本都没有美国的贫富差距大。 5,保证主义运动说到底是要逆转损害一小群富裕精英的政策,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它是反民主的。 6,后世把Ronald Reagon描述为秉持保守主义高尚准则的模范,但他早期政治成功的要诀是迎合人们在族群与性别上的焦虑感,拿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做文章,而且最重要的是,以隐讳的方式利用白人对民权运动及其影响的逆反情绪,从中渔利。 7,美国有原罪,就是奴隶制。
回应 2011-11-26 16:09:13
-
一.『本书简介』 本书是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最新力作。他在书中回顾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历史,从镀金年代的政治经济,直到布什年代的经济停滞。他认为,这是保守主义运动掌控美国政府的必然结果,婴儿潮时代美国中产阶级的成长则是受益于小罗斯福的新政。克鲁格曼指出,这两种(经济上)方向的发展都非自然演进的结果,都是由组织化的政治运动所引导的,尤其是20 世纪70 年代以后不断加剧...
2011-02-28 17:45:58 3人喜欢
一.『本书简介』 本书是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最新力作。他在书中回顾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历史,从镀金年代的政治经济,直到布什年代的经济停滞。他认为,这是保守主义运动掌控美国政府的必然结果,婴儿潮时代美国中产阶级的成长则是受益于小罗斯福的新政。克鲁格曼指出,这两种(经济上)方向的发展都非自然演进的结果,都是由组织化的政治运动所引导的,尤其是20 世纪70 年代以后不断加剧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他在书中深入地探讨了美国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保守主义运动”对美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不良影响,呼吁重新展开社会政策的公共辩论,主张政府应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的作用,同时警醒世人不要冷漠对待社会经济不平等议题,以致错失改革良机。 二.『主要观点』 纵观美国现代史,会发现两个巨弧——一道是经济之弧,从严重的不平等到相对的平等,之后又回到不平等;一道是政治之弧,从极端的两极对立到两党合作,再到两极对立。而且这两道弧线基本上是同步的,许多人都认为是经济上的变化导致政治上的对立,但作者认为事实正好相反。他的论据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1.经济上平等与不平等的变化并非如常理认为的那样是渐进变化的,事实上,它们的变化发生在短短几年间。比如二战后的中产阶级社会其实是在短短数年里由罗斯福政府的政策创造的,尤其是通过战时工资管制。 这一现象同时也给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与经济学教给人们的基本理念不同,制度、规范与政治环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或许并没那么小,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市场力量的影响或许也没有那么大。” 通常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挑战供需规律的做法一般行不通;就算政府果真利用战时权利强行建立了更平等的工资结构,一旦取消这些管制,工资差异也会自发回归旧日的水平。而且许多人认为,激进的平等化政策将破坏激励机制,令经济一蹶不振。但事实是,激进的收入平等化让人联想到的种种恶劣后果,在二战后其实一个也没有发生。相反,罗斯福新政使得收入均衡保持了三十多年之久,而平等的时代也是空前的繁荣时代,它很好的说明了决定收入分配的关键因素是社会力量,而不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本书的一个中心论点是:中产阶级社会并不会随经济的成熟主动出现,而是必须由政治举措来创造。(有事实论据,但是理论论据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要用马克思的资本论来解释吗?市场的力量真的没有用吗?)而且在中产阶级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工会的新力量居功甚伟。 至于为什么极少数的人能够巨富,其解释也与通常理论所认为的不一样。理想化的模式暗示,高官的收入是符合其贡献的,但是,当我们走出这种理想化的假设,不再把眼光仅仅局限于经济,便能明白,管理者的高薪与基本的供需力量的联系远没有那么紧密,而是大大受制于社会规范与政治权利的变化。最高收入阶层的收入飞升不是因为对人才的需求增加,而是因为各种因素使愤慨之声沉寂了。比如新闻机构不再谴责收入过高的管理者,而是赞颂其商业天分;政治家不再引导公众对公司界的肥佬做平民主义的痛斥,而是曲意奉承提供竞选捐款的人;工会曾走上街头抗议高额的管理层奖金,但因为遭到了商业利益集团隐蔽的有力反击——比如非法解雇那些恶组织或支持工会活动的工人,使得工会一蹶不振。) 2.政治变化与经济变化的时间显示,是政治变化在先而非经济变化在先。 认为经济变化导致政治变化的人们认为:金钱能买到势力,而由于科技变化等加剧贫富不均的因素,最富的一小群美国人越来越富,最后甚至有了充足的金钱来收买一个政党。根据这一观点,保守主义运动的兴起(即政治上右倾)是贫富不均加剧的副产品。作者认为经济上的变化不是主导因素,说它起了强化政治分化的作用倒是有可能。 作者还分别就选举策略的作用、战争的影响、婴儿潮一代人的生活环境、美国人的国家观念、文化观念、宗教、种族裂痕等对政治变化所起的作用分别给了说明,此处略。其中,种族的影响尤为重大,作者认为:美国所发生的事情,本质上都与种族有关,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原罪——奴隶制的遗留影响。 3.经济学家大多曾认为,科技变革是美国贫富不均加剧的主因,这一变革增加了对教育程度高的工人的需求,减少了对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的需求。而事实是,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其收入也大都落到了平均水平之下,而一小群人的境况却好到离谱。这一现象大大削弱了技能偏向型客机变化在解释收入不均时的说服力。可见,科技并非主要因素,之前推动平等的社会规范与制度所受到的侵蚀,才是加剧贫富不均的关键角色,而这一侵蚀归根到底是由美国政治的右转所驱动的。 经济学家基本上是用科技来解释他们无法用其他可度量因素来解释的事,期程序大致如下:首先,假定不平等加剧的原因是科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移民;然后,估算贸易与移民的影响——这本身是个带有先入为主色彩的过程,但至少我们有贸易量与移民的相关数据;最后,这些可度量因素所无法解释的部分,则通通归因于科技。也就是说,断言“科技变化是收入不均加剧的主因”的经济学家,是以排除法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推论出贸易与移民不足以完全解释所发生的事情,因此科技必然是罪魁祸首。作者认为,移民也许以一种较曲折的方式加剧了不平等,即通过是政治权利向富人倾斜,但是,其直接的经济影响并不大。 4.通过跨国比较的“受控实验”,即观察那些其他方面条件与美国类似的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变化,来剔除那些不是诱因的“诱因”,比如科技,比如市场力量。最后剔除下来,原因便是美国政治上的右转。(详见P107) 三. 『对“平等”的深入分析』 最后,我们为什么要担忧经济收入不平等的问题?按照自由市场派的观点,我们需要的是“机会平等而非结果平等”,既然这样,如今人人都有发财致富成功的机会,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于个人能力、努力甚至运气不同而造成的,不是吗? 作者给出的观点听上去有点“疯狂”:一个结果高度不均的社会,基本上也必然会成为和一个机会高度不均的社会。但他也给出了很有力的解释: 1.机会其实并不均等 “全美教育统计中心”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那些考试成绩处于倒数1/4,但家庭地位处在顶端1/4的学生,与那些考试成绩处于前1/4,但家庭地位处在底端1/4的学生相比,读完大学的概率更高。这告诉我们,美国社会趋近机会平等的观念,明显就是臆想。 该现象的原因不难理解,因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通常没有保险,他们更易罹患让生活脱离正轨的健康问题。低收入与社会援助欠缺造成的营养不良,会有相同的影响。脆弱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发生在父母生活中的剧变影响到子女。美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同样也属于机会不均等。中低收入家庭为了让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负债送子女去学费昂贵的好学校,进而因为争相进入好学校而大增的住房开销,使其负债变得更重。 我们以为我们已经消除了社会阶级的不平等,但是,经济的不平等却正在造就一个新的、隐形的不同等社会。 2.不平等导致国民生活水准得不到提升 虽然美国的经济总量持续上升(人均GDP持续上升),但是,这些经济增长的最大成果落入了一小群富人的腰包,而普通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并没有从中获益多少,他们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一个广泛的中产阶级是一国最珍贵之物,这从来都是个正确的判断。 3.不平等损害社会与民主制度 美国政治的丑陋,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收入分配不均的反应,高度不平等让维系美国社会的纽带变得紧张,美国人信任政府与彼此信任的程度已有长期的下降趋势。 综上,作者提倡政府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似乎还偏向于增税),来缓解收入不平等,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 四. 『其他内容——金融规避监管』 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银行业危机促使国会采取行动制定法律,构建了一张金融安全网:一方面,银行存款得到保险;另一方面,银行受到监管,不能从事风险过大的经营活动。将存款保险与监管结合在一起,就是为了避免传染性的银行挤兑大潮再次爆发,那种挤兑潮州“新政”之前的美国频繁出现,并导致了1931~1932年的浩劫。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体系变得越来越依赖许多人所说的“影子银行系统”。该体系中的金融机构事实上发挥银行的功能,但构造却与银行不同,因而可以规避监管。(P VII)
回应 2011-02-28 17:45:58 -
在我身旁 (低着头往前跑的人。)
新政遭到抵抗的原因: 1,社会底层人民因为种族问题,无法团结,形成一股足以对抗共和党的力量。 2,冷战时,福利、关心低收入群体被当成是红色恐怖主义-社会主义,那时,谈起共产党,人人色变。 罗斯福推行“新政”影响了美国的经济结构,中产阶级从此崛起,而富人阶级却一蹶不振。2011-06-15 21:01:13
-
薇龙 (格局、知性、优雅)
政治保护正被用于个人致富,帮助富人掠夺穷人,这一过程被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称为寻租。 寻租是导致美国劳工阶层工资增长停滞的一个主要原因,与绝望的死亡存在很大关系。 美国的资本主义开始看起来更像一个截屏继父的骗局,而非推动整体繁荣的引擎。 我们并不认为征税是解决寻租问题的好办法。阻止小偷的正确方法是不让他们偷窃,而不是给他们加税。 我们需要阻止银行家和房地产商出于自身利益,制定法规和税法。 一旦政治权利...2021-04-05 20:06:23
政治保护正被用于个人致富,帮助富人掠夺穷人,这一过程被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称为寻租。
寻租是导致美国劳工阶层工资增长停滞的一个主要原因,与绝望的死亡存在很大关系。
美国的资本主义开始看起来更像一个截屏继父的骗局,而非推动整体繁荣的引擎。
我们并不认为征税是解决寻租问题的好办法。阻止小偷的正确方法是不让他们偷窃,而不是给他们加税。
我们需要阻止银行家和房地产商出于自身利益,制定法规和税法。
一旦政治权利和金融权力不断集中,这种态势将不会自我修正。
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制约极端不平等背后的寻租、游说和滥用市场势力的行为已终止过去才会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不平等状态一旦确立,就只能通过暴力的决裂来打破。
渐进式的改革体制逐步照顾到那些被抛弃的人的需求。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或者这一逻辑是否适用于我们目前的时代,但事实本身至少可以证明我们有理由保持有限的乐观。
回应 2021-04-05 20:06:23 -
薇龙 (格局、知性、优雅)
曾经支持蓝领工人的高工资已基本消失,制造业的工作机会已被服务业工作取代。 劳工阶层白人这一群体内部价值感的不断下降和文化的日益失调。 有关非婚生子女禁忌的社会规范崩溃,最初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意味着一种解放,但从长远来看,它带来了沉重的代价。 在进行通货膨胀调整后,美国男性的平均工资增长已经停滞半个世纪之久。 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白人母亲平均至少有一个非婚生孩子。 高薪工作的匮乏威胁着社区及其可以提供...2021-04-05 18:56:38
曾经支持蓝领工人的高工资已基本消失,制造业的工作机会已被服务业工作取代。
劳工阶层白人这一群体内部价值感的不断下降和文化的日益失调。
有关非婚生子女禁忌的社会规范崩溃,最初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意味着一种解放,但从长远来看,它带来了沉重的代价。
在进行通货膨胀调整后,美国男性的平均工资增长已经停滞半个世纪之久。
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白人母亲平均至少有一个非婚生孩子。
高薪工作的匮乏威胁着社区及其可以提供的服务,如学校、公园和图书馆。
工作不仅是金钱的来源,也是劳工阶层生活中的仪式感、习俗和惯例的基础。伴随着婚姻和社区的消失,意义、尊严、骄傲和自尊也丧失殆尽,随之而来的将是绝望。
回应 2021-04-05 18:56:38 -
在我身旁 (低着头往前跑的人。)
1,政治影响经济:当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分歧增大时,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大大增加,体现为两极分化加剧的政治变化。 2.当极右派掌管了共和党之后,他们企图扭转”新政”的成果,增强了商界的胆量,使其敢于向工会运动发动全面进攻,从而大大削弱了工人的议价力量。 3.Gilded Age(美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的不平等到战后的相对平等,并非一个渐进的过程,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产阶级社会,其实是在短短数年内由罗斯福政府的政...2011-11-26 16:09:13
1,政治影响经济:当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分歧增大时,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大大增加,体现为两极分化加剧的政治变化。 2.当极右派掌管了共和党之后,他们企图扭转”新政”的成果,增强了商界的胆量,使其敢于向工会运动发动全面进攻,从而大大削弱了工人的议价力量。 3.Gilded Age(美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的不平等到战后的相对平等,并非一个渐进的过程,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产阶级社会,其实是在短短数年内由罗斯福政府的政策创造的,尤其是通过战时工资管制。——举例说明制度,规范与政治环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其实很大。 4。科技革新与全球化的影响不足以揭示美国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因为可以参照一些control group,比如同时期的英国和日本都没有美国的贫富差距大。 5,保证主义运动说到底是要逆转损害一小群富裕精英的政策,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它是反民主的。 6,后世把Ronald Reagon描述为秉持保守主义高尚准则的模范,但他早期政治成功的要诀是迎合人们在族群与性别上的焦虑感,拿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做文章,而且最重要的是,以隐讳的方式利用白人对民权运动及其影响的逆反情绪,从中渔利。 7,美国有原罪,就是奴隶制。
回应 2011-11-26 16:09:13
论坛 · · · · · ·
毒品 | 来自薇龙 | 2021-04-07 08:59:25 | |
美国医疗制度 | 来自薇龙 | 2021-04-05 20:06:17 | |
国内的出版社还真TM恶俗啊 | 来自Logout_黄俊杰 | 5 回应 | 2021-04-05 18:55:10 |
《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 | 来自sarah | 13 回应 | 2011-09-09 19:03:38 |
难得一见的翻译佳作, | 来自尘埃 | 2010-05-20 19:10:14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7)9.0分 53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2)7.2分 157人读过
-
時報出版 (2008)6.9分 20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9)7.5分 1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的书架(2007年~2009年)(2010.08.28) (絮佩维埃尔)
- 历史, 经济(商业) 政治 (1) (IVAN)
- 财经参阅 (十年木匠)
- moon's 2009-2011 全新阅读 (Moon)
- 08凤凰网读书频道年度九书 (碧心)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美国怎么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knife 2010-01-24 00:15:39
确切的说,被萧条经济学的回归鬼迷心窍
0 有用 miao 2009-01-19 16:27:39
没什么感觉
0 有用 Chris 2009-03-26 21:06:17
了解美国政治不错的书籍.
0 有用 Ridden 2008-12-02 13:08:18
扯淡。诺贝尔经济学奖就这样?太主观。而且自相矛盾。
0 有用 InWonderland 2009-12-24 16:08:40
Bravo! 重要的不是真理,而是要有说服力。
0 有用 111111 2021-07-21 18:41:04
经济学家写政治,此书需和右派发言对照着看。作者用了很多经济数据去描述美国政治局势如何变化,他确实写了“美国怎么了”,但没有写“美国为什么是世界第一”,只是把“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作为一个默认背景,好像美国会一直这么繁荣强盛地发展下去。所以也不奇怪为什么说自由派是一群空想家,你怎么能将你不知道来源的财富分配给你认为需要的人呢?作者疯狂吹医改和罗斯福新政,把保守派描述成蛰伏在美国的一个邪恶的怪物。此怪物... 经济学家写政治,此书需和右派发言对照着看。作者用了很多经济数据去描述美国政治局势如何变化,他确实写了“美国怎么了”,但没有写“美国为什么是世界第一”,只是把“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作为一个默认背景,好像美国会一直这么繁荣强盛地发展下去。所以也不奇怪为什么说自由派是一群空想家,你怎么能将你不知道来源的财富分配给你认为需要的人呢?作者疯狂吹医改和罗斯福新政,把保守派描述成蛰伏在美国的一个邪恶的怪物。此怪物十分强大,一下把医改的泡泡吹破了。自由派没想到的是,这个“怪物”就是美国本身,美国之所以是美国的原因。看事情要看两面嘛,不能光盯着坏的那面。 (展开)
0 有用 薇龙 2021-04-11 20:54:30
没有学士学位的美国白人劳工阶层与有学士学位的日益分裂,差距越来越大。 死亡率上升最快的三大原因包括自杀、药物过量使用和酒精性肝病。我们开始将这三大死因统称为“绝望的死亡”。
0 有用 广发🐮勿 2020-12-04 00:37:25
今天,还是同样的问题
0 有用 石墨 2020-10-27 11:55:04
回顾美国经济与政治史,批判保守主义运动,呼唤政府重施新政,担负起社会平等与公正的责任,简洁,清晰,气势如虹。
0 有用 徐谌辉 2020-10-10 11:58:58
这作者就是之前写不平等的那个,是一个坚定认为资本主义终将走向衰败的认知者。实际上我认为,他的思想其实和马克思主义差不多………甚至可以说,他是马克思主义某些观点的微观更加翔实的补充者。 本书着眼点并非不平等,也非“贫穷”。甚至于还用了大量篇幅案例去论证,现在社会问题并非由以上两点造成的。 本书着眼点在“绝望”,作者称之为“绝望的死亡”,并把它归为流行病……… 所以也因此对美国医疗体系进行了分析... 这作者就是之前写不平等的那个,是一个坚定认为资本主义终将走向衰败的认知者。实际上我认为,他的思想其实和马克思主义差不多………甚至可以说,他是马克思主义某些观点的微观更加翔实的补充者。 本书着眼点并非不平等,也非“贫穷”。甚至于还用了大量篇幅案例去论证,现在社会问题并非由以上两点造成的。 本书着眼点在“绝望”,作者称之为“绝望的死亡”,并把它归为流行病……… 所以也因此对美国医疗体系进行了分析。但是这块我觉得写的没有另一位医生写的《美国病》更为深刻。所以,这个观点在本书也不能完全解决提出的问题。 最后还是落到体制问题,资本主义的体制问题,在经济周期之下,这些都无法避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