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之家的冒險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关口关 2012-11-30 11:35:03

    如果是在以前喜欢西泽的那时候读这本的话,应该还能有个四星什么的。但是看了好几本西泽后,我觉得,他有个可以说优点也可以说是缺点的特点,就是四人组遇到啥小事最后都能当作伏笔,但这也意味着一旦看见作者写出些‘貌似’跟案子无关的东西时,那多半就是伏笔了。(纯属个人意见)

  • 3 syren 2010-03-23 12:50:47

    其实不爽之处在于,搞半天都没有哪个推论是特别惊艳的……

  • 1 retriever 2012-02-25 13:19:24

    有点无聊,但主角们还是一样的萌。

  • 2 边城不浪 2011-08-28 11:39:12

    看到后记,果然是《步行九英里》的长篇模仿版……逻辑不够紧实,十来万言也比不上原作六千字带来的震撼

  • 2 陆小包 2012-03-15 22:51:11

    之前大家都说西泽是脑补流脑补流我其实是不太赞同的,因为在我概念里,“脑补”是一个小头娃娃,它需要的事实不多,可能一个画面就足够,剩下的所有来龙去脉都需要你自己去补完,这叫脑补流。前面几本匠仔系列,事实的称述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好像一个哑铃,连接点比较细,两段是大量的事实与推理。那么这个在我看来更应该叫做“直感式推理”,或者灵光一现型推理小说。直到看完这本,我才敢这样说,西泽真的是脑补流,谜面很简单也很吸引人,看简介就够了,剩下的都是各种故事创造大赛,这才叫脑补。不过这个谜面可能性太多,导致作者交代的几个解答都不能让读者尽兴,西泽也很收敛,并没有天马行空,原本可以更放开一点的。不过这个安乐椅脑补的模式,是我所爱。

  • 0 ふふちゃん 2012-07-17 07:45:42

    今晚喝得很开心,翻出此书纪念。喝啤酒果然还是需要香肠和熏肉!特向匠仔一行干喝酒的致以深切同情!

  • 1 雪梨 2012-07-30 22:23:55

    “推理不一定需要尸体。”西泽保彦作品里暂时最爱的一本。

  • 3 完蛋 2013-02-05 01:16:02

    西泽老师诡计的代表级作品,还原一个具有巨大脑洞的强逻辑脑回路。人物描写也已经娴熟;系列里最好的三本之一。可能是我奢望的东西太多,从轻小说一直回溯到西泽,我尝试在西泽的年轻口吻中追求更“愚昧”和游戏的、属于新世代小说的解。

  • 1 猛烈员工 2013-09-29 14:02:31

    大段对话读起来还真是累,如果不是今天体能测试排那么久的队,估计好久都看不完。看到最后还是忍不住要说一句:卧槽是怎么想到的。

  • 1 安东 2012-07-03 16:57:43

    安乐椅侦探小说,没有命案的纯推理,通篇弥漫着啤酒的芳香,西泽保彦在后记中友情提示:本作乃是以啤酒为题材,倘若您是成年人且不排斥啤酒,请务必一面小酌、一面悠闲地阅读本作。

  • 0 无机客 2019-03-03 12:48:33

    多亏了系列中的有趣人物,才能把书读下来。

  • 2 小时 2013-04-23 22:33:33

    操,太牛逼了!

  • 1 江湖遠人 2012-07-08 05:15:15

    逻辑游戏的乐趣,“酒席间的笑话犹如生鱼片,没当场吃就不可口。” 西泽保彦的绕圈圈风格初现,这种风格再发展大概就成了《死了七次的男人》和《人格转移杀人》那种小说了吧。

  • 0 望仔放弃减肥了 2011-08-02 08:30:07

    对日常推理有点不太感冒,但这个应该已经超出日常推理了吧?安乐椅侦探什么的也没多大兴趣,不过四个人在谈话之中发觉可能性这一点读起来倒没有想象中无聊。但就一本的内容来看只能打三星,如果考虑到这是一个系列且其中的连贯性的话,就值四星了。话说,这一本总让我想起伊坂幸太郎的《沙漠》啊……

  • 1 Dr.小蝶 2013-05-30 21:06:31

    请原谅我的喝高。不过安乐椅侦探写得这么一板一眼倒还真是有趣得很。

  • 0 godannar 2012-10-20 18:43:41

    除了杀人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有效地产生「事件」?如果读者不能迅速进入「事件」之中,那就必需由人物代替读者进行这项工作,总之是需要某种程度的好奇。西泽保彦回避了「事件」,但问题是它的人物虽存在于这个系列之中,却不存于任何一本书之中。

  • 0 Bigteeth 2011-08-11 08:52:54

    出于对高千的爱……

  • 0 欧阳杼 2011-03-29 10:37:52

    仍然是西泽以往的风格,对线索进行大概率推测,然后得出事情真相。这一次的安乐椅侦探模式只是把西泽的风格发挥到淋漓尽致罢了。不过本书在西泽的中文版中是不可多得的范例,书中对线索的利用重组实在值得学习揣摩,决定写一篇较长的评论分析本书的plot。

  • 0 2012-09-08 18:54:05

    绕……绕晕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