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形式与风格
原作名: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译者: 曾伟祯
出版年: 2008-10
页数: 615
定价: 7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6291323
内容简介 · · · · · ·
《电影艺术》第1版面世于1979年,此后历经七次修订,早已成为电影学领域公认的标尺性著作。这本书内容宏广,从对电影制作的技术性解说、对构成电影各元素的系统化评介,到电影分析方法的示范、电影史的梗概提要,无不做到深入浅出、思虑缜密而观点周全。
作者以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方式进行电影“形式”与“风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时佐以巨细靡遗的影片举例,详细分析电影的元素,说明电影的形式系统(叙事性与非叙事性)及风格系统(摄影、剪辑、场面调度与声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这样能帮助读者在了解一部电影时,不再是以过往观影经验所累积的惯性直觉方式,去感受影片技术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将电影看作如同诗歌、建筑、音乐与舞蹈等其他艺术一般,是一个创作者在凝粹创作意念之后,执行到影片胶卷上的完整呈现。
作者简介 · · · · · ·
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1947~)及其夫人克里斯汀·汤普森(Kristin Thompson,1950~),是当代美国重要的电影理论家,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传播艺术系荣誉教授,法国电影资料馆(Cinemathèque Française)顾问,国际电影学界最多产、最伟大的教科书编纂者之一。波德维尔是“认知电影理论”的创始人,并以其对小津安二郎、爱森斯坦等人的“作者”研究、电影叙事学、香港电影研究、电影风格史的研究而广受尊敬;克里斯汀则是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理论的领军人物,她的Breaking the Glass Armor(1988)是公认的新形式主义经典著作。
波德维尔夫妇著有多部享誉世界的电影学理专著,如《电影风格的历史》,《世界电影史》,《娱乐王国:香港电影的秘密》。其中,《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在世界范围内最为畅销,...
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1947~)及其夫人克里斯汀·汤普森(Kristin Thompson,1950~),是当代美国重要的电影理论家,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传播艺术系荣誉教授,法国电影资料馆(Cinemathèque Française)顾问,国际电影学界最多产、最伟大的教科书编纂者之一。波德维尔是“认知电影理论”的创始人,并以其对小津安二郎、爱森斯坦等人的“作者”研究、电影叙事学、香港电影研究、电影风格史的研究而广受尊敬;克里斯汀则是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理论的领军人物,她的Breaking the Glass Armor(1988)是公认的新形式主义经典著作。
波德维尔夫妇著有多部享誉世界的电影学理专著,如《电影风格的历史》,《世界电影史》,《娱乐王国:香港电影的秘密》。其中,《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在世界范围内最为畅销,是一部最深入人心的作品。
2007年3月,大卫·波德维尔以其对亚洲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的持续关注而荣膺“亚州电影学术研究大奖”。
目录 · · · · · ·
前言:让自己在电影中展开第一部分
电影艺术与制片
第一章 电影即艺术:创意、科技与商业 《辣手摧花》中的艺术性
电影的技术
制造幻象的机器
· · · · · · (更多)
前言:让自己在电影中展开第一部分
电影艺术与制片
第一章 电影即艺术:创意、科技与商业 《辣手摧花》中的艺术性
电影的技术
制造幻象的机器
深度解析:找出模式
拍片:电影制作
编剧与集资阶段
准备阶段
拍摄阶段
组合阶段
深度解析:电影制作中的用词与职称
制作过程的艺术影响 电影制作模式
大型制作
剥削劳动力及独立制片
小规模制片
不同制作形态的启示
深度解析:胶卷底片与数字影片的会合
将电影带到观众面前:发行与放映
发行:权力中心
影院及非影院放映
发行与放映的艺术影响
结论
延伸阅读
相关网站
DVD推荐
电影幕后花絮DVD推荐
第二部分 电影形式
第二章
电影形式的重要性
电影形式的概念
形式即系统
“形式”与“内容”
形式的期待
惯例与经验
形式与情感
形式与意义
评论 电影形式的原则
功能 类似与重复 差异与变化 发展
统一/不统一 结论 延伸阅读 相关网站 电影幕后花絮DVD推荐
第三章
叙事是一种形式系统 叙事结构的原则
叙事是什么?
情节与故事
因果关系
时间 深度解析:玩弄故事时间 空间 开场、结尾和剧情发展的模式
叙述:故事流程
故事内容的范围
故事内容的深度
叙述者
总结叙述
经典好莱坞电影
《公民凯恩》的叙事形式
《公民凯恩》整体叙事上的期待
《公民凯恩》的故事与情节
《公民凯恩》中的因果关系
《公民凯恩》中的时间
《公民凯恩》中的动机
《公民凯恩》中的平行对照
《公民凯恩》的叙述 结论 延伸阅读 相关网站 电影幕后花絮DVD推荐
第三部分
电影风格
第四章
镜头:场面调度 什么是场面调度?
写实主义 场面调度的威力 场面调度的元素 布景 服装与化妆 灯光
演出:动作与表演
深度解析:电影演员的工具箱
整体表现:空间与时间中的场面 空间 时间
场面调度的叙事功能——范例影片:《我们的好客之道》
结论 延伸阅读 相关网站 电影幕后花絮DVD推荐
第五章
镜头:摄影
摄影的影像
色调的范围
影片的速度
空间透视关系
深度解析:由怪物到凡人:《指环王》中的计算机合成影像
取景
景框的面积与形状
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取景的角度、水平、高度及距离
动态景框 影像的时间长度:长镜头
长镜头的功能
长镜头及动态景框 结论 延伸阅读 相关网站 电影幕后花絮DVD推荐
第六章
剪辑:镜头之间的关系 何谓剪辑?
电影剪辑的特性
镜头A与B的图形关系
镜头A与B的节奏关系
镜头A与B的空间关系
镜头A与B的时间关系
连续性剪辑
空间的连续性:180°线
《马尔他之鹰》中的连续性剪辑
连续性剪辑:几个重点
更进一步:越过动作轴
交叉剪辑 时间的连续性:顺序、频率和长度
深度解析:紧凑的连续性剪辑:《洛城机密》与当代剪辑
连续性剪辑之外的剪辑法
图形及节奏方面的其他可行性
空间与时间上的不连续性
不连续性剪辑的功能:《十月》 结论 延伸阅读 相关网站 电影幕后花絮DVD推荐
第七章
电影的声音
声音的威力
电影声音的基本要素
知觉特性
选择、改变与组合 电影声音的特性
节奏 忠实度 空间
深度解析:画外音与视觉观点:《危险关系》中的现金调包
时间 电影声音的功能:《死囚越狱》
方丹的口述
音效与叙述
声音母题
音乐
声音段落举例 结论 延伸阅读 相关网站 电影幕后花絮DVD推荐
第八章
总结:风格是一种形式系统 风格的概念
风格与电影导演
风格与观众 分析电影风格
第一步:决定该片的组织结构
第二步:辨识显著的技巧
第三步:找出整部影片中技巧的模式
第四步:提出这些技巧的功能以及形成的模式 《公民凯恩》的风格
结论 延伸阅读 电影幕后花絮DVD推荐
第四部分
电影的种类
第九章
电影类型 了解类型 类型定义
分析类型
类型历史 深度解析:当代类型:犯罪惊悚片
类型的社会功能 三种类型 西部片 恐怖片 歌舞片 结论 延伸阅读 相关网站 电影幕后花絮DVD推荐
第十章
纪录片、实验电影及动画片 纪录片
何谓纪录片?
纪录片的种类 纪录片与剧情片的分野 纪录片的形式种类 分类式 策略式 实验电影
实验电影的形式类别
抽象式
联想式 动画片
叙事型动画电影实例:《狂鸭》
实验型电影实例:《富士山》 结论 延伸阅读 相关网站 电影幕后花絮DVD推荐
第五部分
电影分析评论
第十一章
电影评论:范例分析 经典叙事电影(剧情片)
《星期五女郎》
《西北偏北》
《为所应为》 经典电影拍摄手法的叙事选择
《筋疲力尽》
《东京物语》
《重庆森林》 纪录片的形式与风格
《持摄影机的人》
《细细的蓝线》 形式、风格与意识形态
《相逢圣路易》
《愤怒的公牛》
附录:电影分析评论写作 准备书写
第一步:发展一个你会在文章中加以说明解释并举证的论点
第二步:做出电影的分段分析表
第三步:注意片中杰出的技巧 组织及写作 结论 分析论文范例 延伸阅读 本章分析范例电影DVD信息
第六部分
电影史
第十二章
电影艺术与电影史
早期电影 (1893~1903年)
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发展(1908~1927年)
德国表现主义 (1919~1926年)
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1918~1930年)
印象主义 超现实主义 苏联蒙太奇运动 (1924~1951年)
声音技术引进后的经典好莱坞电影
意大利新写实主义(1942~1951年)
法国新浪潮 (1959~1964年)
“新好莱坞”与独立制片
当代香港电影
延伸阅读
电影幕后花絮DVD推荐
重要词汇表
人名对照表
片名对照表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种新写实主义电影的暖昧性,同时也是拒绝全知观点的产物,仿佛现实是完全不可知的。因此,在电影的结尾,这种处理手法特别明显。《偷自行车的人》结束时,主角与儿子在街上徘徊,失去的自行车还是没有找回,他们的未来仍不确定。《大地在波动》的末段,虽然西西里农民对抗商人的暴动失败了,但结尾并没有说暴动不会再发生。新写实主义倾向于记录真实生活切面的结构和非限制性叙述,从而使该运动的电影拥有一个和好莱坞电影封闭式结局相反的开放式结尾。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意大利新写实主义 -
1. 叙事系统 2. 风格系统(镜头运动、构图的色块配置、音乐搭配、其他设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电影艺术(插图第8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电影艺术(插图第8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电影艺术(插图第8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影印第10版:补充一些四色插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可谓国际电影学界的标尺性著作,是一本经典的电影导论,简洁明了却不失严谨地为读者介绍了作者眼中的电影艺术。 为了方便国内读者,尤其是广大学生党以尽可能低廉的价格阅读到最新版英文原著,后浪于2015年底出版了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的【影印... (展开)
艺术类书籍的翻译问题
> 更多书评 22篇
-
傅尸水 (웃유웃유웃유웃)
电影系统的两个副系统: 1. 叙事系统 2. 风格系统(镜头运动、构图的色块配置、音乐搭配、其他设计) 两个副系统通过意识连接,构成电影的形式。 波德维尔不赞同把电影、诗歌、音乐按照「形式」承载「内容」的观念去看待,而是看做一整个系统,没有内外之分。主题事件、抽象概念,都属于整个系统。 --- 故事之于电影,就像旋律之于音乐,都能唤起期待。2017-03-12 05:32:33 3人喜欢
-
甘好奇 (对活人过敏。)
「有些观众看电影,是想从中学到伟大的人生课题。他们可能会称赞一部电影,因为它传达了意义深远的信息。虽然意义非常重要,但这种态度经常会犯下将电影裂解成内容(意义)和形式(转载内容的容器)的错误。由于内在意义的抽象特性,很可能导致非常空泛的概念〔通常称为主题(theme)〕,如这部电影是关于勇气,那部电影是关于爱情。这些说法有其价值,但他们太一般性了,可以适用于数百部片子。要简单地把《绿野仙踪》概述成为...2019-08-05 16:45:10 2人喜欢
-
GSS: 作者分析了 电影 生产者、作者身份的尴尬处境——根本无法确定。。。 谁是 电影的: a.作者/author? b.负责人? 可以从电影不同制作模式 的角度 来分析: 1.个人制片模式 单一导演 就是作者。。。 2.集体制作 整个团队 就是作者。。。 3.片厂制片模式 片厂江工作分派给学多不同的人。。。 这时 到底 谁有控制权、决定权 就很复杂- a.是制片么? 在好莱坞体制黄金时期,制片 与 电影拍摄 可能一点关系也没有。。。 b.是...
2014-05-20 19:20:08 2人喜欢
GSS: 作者分析了 电影 生产者、作者身份的尴尬处境——根本无法确定。。。
谁是 电影的: a.作者/author? b.负责人? 可以从电影不同制作模式 的角度 来分析: 1.个人制片模式 单一导演 就是作者。。。 2.集体制作 整个团队 就是作者。。。 3.片厂制片模式 片厂江工作分派给学多不同的人。。。 这时 到底 谁有控制权、决定权 就很复杂- a.是制片么? 在好莱坞体制黄金时期,制片 与 电影拍摄 可能一点关系也没有。。。 b.是编剧么? 拍摄 剪辑,剧本可能完全改观。。。 c.是整个创作团队么? 在中多人 上下级当中,只有少数几个人 能做关键决定。。。 引自 1 电影即艺术:创意、科技与商业 GSS:那么 在片厂制片模式下,到底 电影 的 作者/负责人 是谁? 作者又从其他视角,进行分析:
除了通过 控制权+决定权 之外, 还可以考虑 “个人风格”。。。 ——某些工作人员 对 电影留下了 独特而不可磨灭的标记。。。 比如: a.摄影师 b.布景设计师 c.服装设计师 c.舞蹈指导 。。。 那么,在片厂制片模式下,“作者”到底如何理解? 大多数电影研究者认为: 导演 是电影主要 “作者”。。。其他 人员: a.编剧-制作过程,剧本被改得面目全非。。。 b.制片-虽然监督整个制作,但是 却很少 时刻控制制作人员的 具体活动。。。 只有导演-对演出、布景、打光、构图、剪辑、配音等环节,均做出主要决定。。。 也就是说,导演经常是最能控制电影视听效果的人物。。。 引自 1 电影即艺术:创意、科技与商业 回应 2014-05-20 19:20:08
-
《辣手摧花》中的艺术性:电影模式的发现 任何一部电影都具有一定的形式(form)或模式(pattern)。对于符合形式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电影发展的片段,我们称它具有形式功能(formal function)。 比如在拍摄查理舅舅独白的那一段,导演希区柯克让摄像机缓缓靠近他的脸,给人一种慢慢接近其内心的感觉。之后在小查莉发问后,让舅舅的脸猛然转向摄像机,仿佛将观众置于小查莉的位置上一般。这种让观众与电影中人物分享视觉观点...
2016-03-20 19:15:04 1人喜欢
《辣手摧花》中的艺术性:电影模式的发现 任何一部电影都具有一定的形式(form)或模式(pattern)。对于符合形式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电影发展的片段,我们称它具有形式功能(formal function)。 比如在拍摄查理舅舅独白的那一段,导演希区柯克让摄像机缓缓靠近他的脸,给人一种慢慢接近其内心的感觉。之后在小查莉发问后,让舅舅的脸猛然转向摄像机,仿佛将观众置于小查莉的位置上一般。这种让观众与电影中人物分享视觉观点的手法十分巧妙。 又或者在《闪灵》中,通过特定角度的拍摄使得刀具出现在男孩的上方,突出了一种危机感。 电影工作者本身并不一定遵循着某些固有的模式而只是遵循直觉。而起创造出的模式也不一定要给予观众直接的体验,甚至可以是通过不断地重复模式而在潜意识层面影响观众。 电影的技术 放映机不同于摄影机,每一格画面快门会开关两次。 从摄影机里出来的影片通常是负片,即颜色与亮度与原来的场景相反。这时需要使用印片机,它可以制作正片拷贝、备份、加以修改等。 底片宽度由不同的标准。最常用的是35mm,其它还有超8mm、16mm、70mm等。 在底片侧边的是音轨。音轨分为磁带音轨或光学音轨,前者在放映时通过磁头发出声音但已经基本被淘汰了,后者将声音信息编码成明暗区块。音轨可能是单声道或立体声,在16mm和早期的35mm中都是单声道。 拍片:电影制作 电影制作通常包含四个阶段:编剧与集资、拍片准备、拍摄、组合。 编剧(screenwriter)的主要工作是准备剧本(screenplay)或脚本(script)。 而制片(producer)的工作则包括筹措资金、安排拍摄计划、协调编导与出资者、安排发行与宣传等等。通常还会有更细的分工,执行制片(executive producer)负责安排财务与洽谈版权,线上制片(line producer)负责监管导演演员剧组,而助理制片(associated producer)负责协调冲印厂与技术人员。 制片需要估计预算,包括线上成本(above-the-line cost,包括版权、编导、主要演员成本)和线下成本(below-the-line cost,包括次要演员、剧组、工作人员、拍摄、组合、宣传等费用),二者合起来为负片成本(negative cost)。 当资金大致就绪,脚本初步完整时,便可以开始前期制作(preproduction)。 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绘制分镜表(storyboard)。将每场戏的镜头绘制成草图,并就服装、灯光、摄影机运动作出提示。现在预视化(previsualization)技术可以把分镜表呈现为三维空间动画,并有对白、音效、音乐等。 拍摄时,需要许多人员共同努力。 导演指挥导演组,包括导演,场记(负责镜头的连续性、演员的外表与动作、道具灯光摄影机位置及镜头时间),助导,对白员等。 演员组。 摄影组,以摄影师为首。 音效组,以录音师为首。 视觉特效组,以视觉特效总监为首。 总务组,包括化妆师、服装师、发型师等等。 在拍摄尚未完成的时候,后期制作就已经开始。 剪辑师首先会将镜头结合成粗剪(rough cut),只是按顺序将镜头串联起来而不含音效或音乐。之后会准备定剪(final cut)。 一旦镜头的组合接近最终版本,声音剪辑师便开始建立音轨。通常很少使用拍摄时的录音。开始时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音轨,包含对白、音效、音乐等等,而最后会被合成为一个元音轨(master track)。与此同时,会与完成的中间负片进行同步,产生了A拷贝(answer print),一旦获得导演认可,便可用于制作放映拷贝(release print)。 通过制作方式可以将电影分成剧情片(fiction film)、纪录片(documentary film)(自由程度较小,智能控制摄影机和剪辑等)、集锦片(compilation film)(自由度更小,利用现有影像资料)、动画片(animated film)等。 发行与放映 在电影产业当中,发行商是经济力量的中心,尤其是几大大发行商,因为它们最能承担电影院电影的风险。 在总票房收入(即毛利,gross)中,电影院只拿极少的分账。通常是第一周90%的票房收入归发行商,之后逐渐递减到30%。一般来说发行商会允许电影院从缴付的毛利中扣除经营成本,以及电影院贩卖部的收入全归电影院。 电影上映有阶段性上映和同时上映两种。后者可以更快收回成本,但风险也更高。
回应 2016-03-20 19:15:04 -
呱呱 (日啖馒头三百颗。)
就只是在一个接一个的场景中,找到最好的说故事的方法。关于特定的场景,你做出了你认为最恰当、有说服力或者有趣的个别决定。然后,在有一天结束的时候,你把他们放在一起,而别人看了会说:“那就是他们的风格”仿佛其中有某种一致性。 我认为不仅是在电影上,在文学上,哪怕在自己的专业上,也有着同样的道理,值得反复回味。2012-07-09 10:20:09
-
-
“电影在我的脑中出生,但在剧本纸上被我杀掉。演员带给它新生,而之后在摄影机中被杀掉。在剪辑室中,被支解的片段组合成最终型态,而电影得到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生命。”——布列松 人类在观赏戏剧表演、读小说、听音乐或看电影时,总先察觉到它们的艺术形式。人们通过这些活动而认知生命的各种状态,即一种意识活动。 倘若观众认为,整个电影系统是一种形式,那么它就没有内外之分。因为每个构组的部分在电影整体格式里...
2021-11-22 21:46:29
“电影在我的脑中出生,但在剧本纸上被我杀掉。演员带给它新生,而之后在摄影机中被杀掉。在剪辑室中,被支解的片段组合成最终型态,而电影得到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生命。”——布列松 引自 拍片:电影制作 人类在观赏戏剧表演、读小说、听音乐或看电影时,总先察觉到它们的艺术形式。人们通过这些活动而认知生命的各种状态,即一种意识活动。 引自 电影形式的概念 倘若观众认为,整个电影系统是一种形式,那么它就没有内外之分。因为每个构组的部分在电影整体格式里都有它的任务,因此我们认为这些形式元素正是一般人所谓的内容。这个观点意思就是,主题事件和抽象概念都属于整个艺术作品的系统,它们能引发我们去期待或臆测剧情走势。观看电影的观众不但会连接所有个别的元素,并且会让它们有机地互动,与在系统之外时完全不同。 引自 “形式”与“内容” 在电影里,日常生活言行已不在“外面”的世界进行,而是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中。电影形式让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全新的看法,震撼我们脱离惯性的知觉,提示我们用新的方式去听、去看、去思考。 引自 形式的期待 “对说故事的人来说,旅程是很好的工具。它提供了一个明显的思路,可以将许多想到的事情串连起来,由此产生一个不同、无法预期,但具连贯性的新东西出来。我会把这当作是一种技巧。”——托尔金 引自 惯例与经验 电影所“拥有”的意义,其实是由我们赋予的,因此,我们不该认为意义是从电影中提炼出来的简单产品。有时候,电影导演会引导我们偏向某些特定的意义;有时候,可能会发现超出导演预期的意义。我们的心灵会在各种层面探索艺术作品的意义:指示性意义、外在意义、内在意义和象征性意义。意义越抽象、越一般,我们越可能错过电影本身特殊的形式系统。因此在分析电影时,我们所关注的焦点必须在具体系统和广泛意义之间取得平衡。 引自 形式与意义 首尾一贯( coherence)就是一种形式的准则,这种特质就是所谓的整体性( unity),它在传统上被视为是一个作品好坏的正面因素。同时,它也是指效果的强度( intensity of effect);如果一个艺术作品生动、扣人心弦并引人入胜,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作品。第二个准则是复杂性( complexity)……一部复杂的电影可以在许多层面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在众多独立的形式系统中建立多重的关系,同时创造感觉和意义的诱导模式。第三个准则是原创性( originality)。 在问及形式的功能时,我们不问:“这个元素为什么在这里出现?”而是问:这个元素在这里做什么?”有个注意功能的方法是,考虑这个元素的动机( motivation)。 引自 评论 电影形式的原则 在观看任何叙事电影时,问下列问题会有助于了解该部电影的形式结构: 1 哪些事件是由情节直接呈现给观众的,哪些是需要观众自行推测的?有没有非剧情元素出现? 2 故事中最初的事件是什么?它如何与后来的事件产生因果上的关系? 3 这些事件的时间关系如何?情节如何处理它们的时序、出现次数及长度,来影响我们对故事内容的了解? 4 对照开场,结尾的处理是否现了一个轮廓清楚的发展模式?所有的剧情线是不是在结局中都有交代?或者有些是“开放性”的结局? 5 叙述手法如何传递故事信息?它是局限在一个角色的认知范围内?还是自由地在各人物之间呈现比较不受限制的故事面?它是否探索人物的心理状况,提供给我们相当程度的故事深度? 6 本片与经典好坞电影的标准特征有哪些相似之处?如果它没有这些特征,它拥有什么样的形式原则? 引自 《公民凯恩》的叙述 结论 延伸阅读 相关网站 电影幕后花絮DVD推荐 电影有一项绘画没有的资源。我们在视觉上察觉相异的能力,在动态的画面中更显强大。 引自 整体表现:空间与时间中的场面 空间 时间 回应 2021-11-22 21:46:29 -
Writing a Critical Analysis of a film:分析电影的各个部分如何由系地组成一部电影 >> Preparing tp Write step1⃣️: Develop a Thesis That Your Essay Will Explain and Support 阐述电影的功能(functions)、效果(effects)或意义(meanings)(或三者混合) 树(TREE)模型:论点(Thesis)要有理由(Reason)支撑,理由要有证明(Evidence)及举例(Examples)为根基 e.g.《重庆森林》在两个没有因果关联的...
2021-11-18 19:07:19
Writing a Critical Analysis of a film:分析电影的各个部分如何由系地组成一部电影 >> Preparing tp Write step1⃣️: Develop a Thesis That Your Essay Will Explain and Support 阐述电影的功能(functions)、效果(effects)或意义(meanings)(或三者混合) 树(TREE)模型:论点(Thesis)要有理由(Reason)支撑,理由要有证明(Evidence)及举例(Examples)为根基 e.g.《重庆森林》在两个没有因果关联的故事之间,找寻主题上的联系 step2⃣️: Draw Up a Segmentation of the Entire Film 做出电影的分段分析表,观察它们的结合方式 非剧情片:注意它如何运用分类式(categorical)、策略式(rhetorical)、抽象式(abstract)或联想式(associational)的原则 剧情片:每场戏如何营造因果?在何时哪场戏,我们会明白主角在影片中要完成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如何通过行为来设计?连接各场戏的原则是什么? step3⃣️: Note Outstanding Instances of Film Technique e.g.镜头构图、表演方式、灯光、摄影机运动、颜色设计、对白及音乐等 >> Organization and Writing 介绍:背景介绍或是鲜明举例,来引导出“论点” 内容:论点的理由--证明及更多举例来支持论点 结尾:重述论点,并讨论它的寓意
Film Criticism: Sample Analyses >> The Classical Narrative Cinema: 通过叙事电影的基本元素场景,以因果链推进叙事剧情 e.g.说话的重叠会产生速度感;悬疑效果的取得是在于让观众拥有比主角更多的故事信息 >> Narrative Alternatives to Classical Filmmaking e.g.空镜头延迟观众期待、增添惊奇效果 >> Documentary Form and Style >> Form, Style and Ideology
回应 2021-11-18 19:07:19 -
场面调度 -导演对画面的控制能力,元素包括:场景、灯光、服装和肢体动作 -检视场面调度时,比起检视是否写实,更好的是检视其功能(从全片的角度分析它的产生变化和进展,以及与其他电影技巧之间的互动) 场景/布景(setting) 造景(标准:历史考据/理想效果/配合灯光服装和人物走位)/真实布景 布景的色系变化可以辅助情节发展 道具:布景的某一对象与进行中的情节息息相关时我们称之为道具。道具可以作为视觉母题,比如希区...
2021-10-13 23:02:17
场面调度
-导演对画面的控制能力,元素包括:场景、灯光、服装和肢体动作
-检视场面调度时,比起检视是否写实,更好的是检视其功能(从全片的角度分析它的产生变化和进展,以及与其他电影技巧之间的互动)
场景/布景(setting)
造景(标准:历史考据/理想效果/配合灯光服装和人物走位)/真实布景
布景的色系变化可以辅助情节发展
道具:布景的某一对象与进行中的情节息息相关时我们称之为道具。道具可以作为视觉母题,比如希区柯克惊魂记中的浴帘
母题(英语:motif)是叙事中指在故事中重复出现、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 通过重复使用母题,可以帮助叙事(或文学)去表达主题或情绪。
服装与化妆
服装可以表现主题推动情节,也可以极端风格化,纯粹强调其线条及款式
灯光
强光
阴影:相连阴影、投射阴影
影响我们对人物地位的认知,同时也影响我们对对象本身形状和质地的感受
灯光的四个要点:质感、方向、来源、色彩
质感(quality)软/硬 太阳可以制造硬光,天空只能够制造软光
方向(direction)正面光/侧光/逆光/底光/顶光
纪录片倾向于使用自然光和现场光
主光/补光
好莱坞三点式补光法->低反差布光(可以呈现一天中各个时间段的光线)
高反差布光(明暗法)
光的颜色可以引发出人意料的效果
演出:动作与表演(staging:movement and performance)
演技-真实:避免将写实作为分析演技的标准
演技-功能与目的:风格化与个人化不可避免 电影演员的表演不只是节制,表演必须随着摄影机的距离而有所调整
演技的目的和剪辑互相配合
整体表现:空间与时间中的场面调度
空间
重叠(overlap):空间上的不同层次‘
银幕空间(Screen Space):一般来说最简单整体需要平衡,观众注意画面的上半部/不平衡的空间有利于激发情感
场景空间(scene space)我们的视觉系统会认定明确的轮廓,清楚的质感,纯色彩
制造景深:重叠、空气透视(模糊)、比例缩减、线性透视、动作
时间
时间的感受与速度和动作节奏有关
利用背景动作来制造观众对前景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期待
交替面对镜头
回应 2021-10-13 23:02:17 -
群魔將死於盛夏 (再吻我一次,再一次,永不滿足)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我认为是:它以一个非常系统的方式进行电影“形式”与“风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时佐以巨细靡遗的影片举例,详细分解构成电影的元素,说明电影的形式系统(叙事与非叙事性)与风格系统(摄影、剪辑、场面调度与声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所以对学生的帮助,是让他们在了解一部电影时,不再是以过往观影经验所累积的惯性直觉方式,去感受影片技术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将电影看作是一个创作者在凝粹...2020-11-13 17:44:42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我认为是:它以一个非常系统的方式进行电影“形式”与“风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时佐以巨细靡遗的影片举例,详细分解构成电影的元素,说明电影的形式系统(叙事与非叙事性)与风格系统(摄影、剪辑、场面调度与声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所以对学生的帮助,是让他们在了解一部电影时,不再是以过往观影经验所累积的惯性直觉方式,去感受影片技术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将电影看作是一个创作者在凝粹创作意念之后,执行到影片胶卷上的完整呈現,是一个像其他艺术如诗歌、建筑、音乐与舞蹈一般的完整体。 引自 简目推荐导言译者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一部分 电影艺术与制片】
“导演有两种:在电影构想与拍摄的时候,有些导演会在心里想到大众,另一些导演则是根本不考虑大众。对于前者,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而对于后者,电影是个人的探险。这二者在本质上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路线的不同。” -弗索瓦特吕弗( Francois Truffaut) 引自 第一章 电影即艺术:创意、科技与商业 《辣手摧花》中的艺术性 回应 2020-11-13 17:44:42
论坛 · · · · · ·
真读不动啊!卡在第二张,形式形式形式,形式是系... | 来自摆烂之王败黄粱 | 2020-10-12 13:40:40 | |
是不是翻译有误 | 来自心想事成 | 1 回应 | 2020-06-25 01:40:10 |
买过的人问一下插图第八版是彩色插图还是黑白? | 来自Eunomia | 1 回应 | 2017-07-31 11:52:22 |
和这本差别在哪儿 | 来自豆腐脑敢死队 | 2 回应 | 2014-12-07 12:18:57 |
带页码的目录 | 来自squirrel~hachi | 2013-06-16 16:28:23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McGraw-Hill (2009)9.2分 75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9.1分 836人读过
-
每满100-50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1日)8.3分 627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9.3分 10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电影专业书籍 (mzqz)
- 盛夏的电影馆 (空手)
- 电影学院系列(后浪出版) (魔小肥)
- 电影研究类(理论流与技术流)-1 (IVAN)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电影艺术(插图第8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甜酒 2019-08-19 19:36:47
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入门。
22 有用 ᠴᠣᠭᠲᠤ🔒 2014-07-08 13:10:59
越来越觉得本书有问题
2 有用 逝去的爱 2013-10-15 13:06:28
除了翻译太幼稚以外,这书还行,起码比北电导演系所谓一批老一辈的教授编的强,这书完整的讲述了电影工业的各个环节,更多探讨了当今电影节的一些新技术,作为初学者通过此书不仅可以了解电影工业的前景,对电影工业的幕后也会有一定了解。
2 有用 SpancerHu 2012-08-05 16:58:10
老外的事儿还是老外来说的好
49 有用 欢乐分裂 2012-07-19 11:49:17
深入浅出之不二典范,从制片、形式、叙事、场面调度、摄影、剪辑、声音、类型、影评、电影史各方面,结合具体影片及精准截图,具体详细阐述分析,读来全无晦涩,受益匪浅;每一章节结尾都有结论、延伸阅读,极尽规范之能事,不觉死板,但感典雅贴心。
0 有用 呼风唤雨的小孩 2022-07-05 02:05:34
浅浅翻完,场面调度和声音那两章让我印象挺深,以后常读常新。
0 有用 水汪汪。 2022-07-04 11:57:23
当时做了好多笔记
0 有用 者类 2022-06-14 10:58:32
高三辗转各地参加艺考期间经常参考的书。
0 有用 而来_ 2022-06-05 03:38:11
艺考时读的入门书
0 有用 贾 2022-05-29 09:37:02
18年标记想读,22年终于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