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华尔街10年变迁内幕
译者: 贝多广 叶扬 覃扬眉
出版年: 2008年
页数: 237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612416
内容简介 · · · · · ·
过去的10年,见证了投资银行业的热闹纷呈,也交替着经济的繁荣与衰落。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贝尔斯登,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曾经让无数聪明而富有野心的年轻人心生向往、顶礼膜拜。投资银行家这群神秘、富有、极具权势的社会精英,是如何操控价值上百亿美元的大宗并购,影响商业巨头、企业财团重大商业决策的?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华尔街10年变迁内幕》作者乔纳森·尼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进入了华尔街极具声望的高盛银行,而后跳槽到摩根士丹利。他见证了这个行业经历的一段特殊时代——因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而出现惊人业务量的时代,一个令人振奋的年代,以及之后随泡沫破灭而出现的灾难。作者以促人深省的幽默和无所畏惧的坦诚,揭开了投资银行家的神秘面纱,展现了投行业的原始面貌,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充满魅惑力的故事——藏于华尔街最有权势的公司背后的故事。
作者简介 · · · · · ·
乔纳森·尼,精品投行(Boutique Investment Bank)的合伙人,同时也是哥伦比亚商学院传媒课程项目的负责人和金融经济学系的兼职教授。《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媒体的撰稿人。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试读 · · · · · ·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与投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并购组的银行家们不得不花费大部分时间思考挖掘项目,进行电话营销,偶尔得到机会就去向客户正式推销(pitch)他们的服务,尽管几乎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投资银行向客户推销金融服务时,通常会使用一种道具,这种在投资银行家生涯里举足轻重的东西就叫做“建议书”。即使在今天,不管是伦敦还是别处,胡乱编就一本本厚厚的建议书可能是从事..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并购业务不产生管理费用,也不占用承销资本金,是一种纯中介性质的业务。与融资不同,并购不需要代价高昂的交易平台,也不需要公司拿资产负债表去冒险。银行家要做的事就是为买方或卖方提供建议,并在交易完成后收取费用。如果交易不成功,投资银行也能收到钱,虽然这种情况下收到的钱不多,但至少可以收回成本。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2页 -
在投资银行这样的服务性行业里,给客人留下你比他重要的印象是十分危险的。这听上去与约翰·怀特海德传奇般的投资银行“十律”有冲突。他在第八律中说:“重要人物喜欢和其他重要人物打交道。你是个重要人物吗?”希望银行家是个投球手,并不意味着希望他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客户的利益之上,成为价值链中一个自恋狂。最终取得成功的人是与客户同舟共济的人。在意自己与明星文化中的自我迷恋不是一回事。怀特海德在第五律中说:“客户的目标比你的目标更重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投资银行=咨询+销售

读《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有感
> 更多书评 15篇
-
倍儿多 (back to black.)
米勒的书讲的是那些从小“因为天才和成就而得到赞扬和敬重”的人所碰到的特殊问题,这些人特别有天赋,同时有极度敏感,某天“突然发现不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境界,而自己又不得不坚持下去”。米勒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天才儿童的父母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利用孩子的天赋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此情况下。儿童为了不断获取父母的关爱,只能不断创造新的成就,并且在心底隐藏着一种恐惧,认为父母喜欢的不是他而是他取得的成就。这类儿...2011-10-29 11:37 1人喜欢
米勒的书讲的是那些从小“因为天才和成就而得到赞扬和敬重”的人所碰到的特殊问题,这些人特别有天赋,同时有极度敏感,某天“突然发现不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境界,而自己又不得不坚持下去”。米勒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天才儿童的父母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利用孩子的天赋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此情况下。儿童为了不断获取父母的关爱,只能不断创造新的成就,并且在心底隐藏着一种恐惧,认为父母喜欢的不是他而是他取得的成就。这类儿童除了取悦的需求之外,从来没有开发出自我的意识,因此会面临大喜大悲的情感体验。每当最新成就的喜悦退去,他们就会因为不能体会自我感受和需要而变得羞愧和空虚。很快,他们会开始接受新的挑战,幻想着能够永久性地弥补这种空虚。 作为一种综合症,这听上去至少可以给出部分答案,来解释为什么一波又一波优秀的商学院毕业生和投资银行家会盲目地追求当时公众所认为的成功事业,而不管自身是否对此感兴趣,甚至连高盛IPO的经济激励也能放弃。 戈尔解决了自己的这场危机,但不知道银行家们是否能清醒过来。 引自第294页 回应 2011-10-29 11:37 -
阿镇 (Be a bystander.)
并购与IPO之间的区别 在充当并购项目顾问期间,投行在财务上和名声上都没有实质性的风险。投行只提供建议(战略建议、估值建议、结构建议、可能的市场反应、交易后公司的地位),并协助管理整个并购过程。唯一的财务风险在于作为顾问提供“公允意见”。 …… 投行通过IPO赢利的模式与并购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交易完成后就收取费用,不用考虑其长远影响(投行在公司上市后收取7%的承销费,而不用管股票上市后的表现)。2011-05-11 11:14
-
Jack (ability is nothing without opp)
项目建议书(LOP) 银行家们不得不花费大部分时间去思考如何挖掘项目,进行电话营销,偶尔得到机会去向客户正式pitch他们的服务,尽量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投资银行通常都会使用一种道具,叫做“建议书”......为什么中层人员和一些主管继续坚持做建议书,其原因并不那么容易说明白,简单的说,就是表演恐慌症。不带点儿材料去客户那里开会,心里会发慌,就像演员第一次脱开剧本登台演出。2011-01-31 19:06
-
于廷益 (若空无我,常乐我净。)
说到底,投资银行是一种推销职务,尽管投资银行家们不愿承认这一点,特别是在高盛,大家都认为单纯的"推销员"工作档次要比投资银行家低.做推销员最难的就是打电话,特别是给陌生人打电话.只要销售清单里有东西要卖,不管这东西是否存在争议,都是推销员给别人打电话的绝好理由.如果你掌握得当,你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对一家公司有深入的了解.如果对方表示对购买没兴趣.追问对方一下为什么,就可以使你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对方的想法."或许我们...2011-04-22 14:11
说到底,投资银行是一种推销职务,尽管投资银行家们不愿承认这一点,特别是在高盛,大家都认为单纯的"推销员"工作档次要比投资银行家低.做推销员最难的就是打电话,特别是给陌生人打电话.只要销售清单里有东西要卖,不管这东西是否存在争议,都是推销员给别人打电话的绝好理由.如果你掌握得当,你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对一家公司有深入的了解.如果对方表示对购买没兴趣.追问对方一下为什么,就可以使你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对方的想法."或许我们可以一起吃个午饭,那样就更能了解您对x公司哪方面感兴趣.如果这笔生意对这家公司具有战略意义,那就更好了.如果你出售的是他们想要的资产,那么高管们是很乐意被你骚扰的.如果你很有礼貌地对待他们,经常给他们提供信息,并真正地了解他们,那么,你在为自己做事的同时也是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我有很多良好的客户关系一开始都是这么建立起来的,通过推销点东西给他们--有时候成功了,有时没成功.
回应 2011-04-22 14:11 -
阿镇 (Be a bystander.)
并购业务不产生管理费用,也不占用承销资本金,是一种纯中介性质的业务。与融资不同,并购不需要代价高昂的交易平台,也不需要公司拿资产负债表去冒险。银行家要做的事就是为买方或卖方提供建议,并在交易完成后收取费用。如果交易不成功,投资银行也能收到钱,虽然这种情况下收到的钱不多,但至少可以收回成本。 收回成本这个有研究或者数据证实么???2011-05-11 09:58
-
倍儿多 (back to black.)
米勒的书讲的是那些从小“因为天才和成就而得到赞扬和敬重”的人所碰到的特殊问题,这些人特别有天赋,同时有极度敏感,某天“突然发现不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境界,而自己又不得不坚持下去”。米勒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天才儿童的父母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利用孩子的天赋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此情况下。儿童为了不断获取父母的关爱,只能不断创造新的成就,并且在心底隐藏着一种恐惧,认为父母喜欢的不是他而是他取得的成就。这类儿...2011-10-29 11:37 1人喜欢
米勒的书讲的是那些从小“因为天才和成就而得到赞扬和敬重”的人所碰到的特殊问题,这些人特别有天赋,同时有极度敏感,某天“突然发现不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境界,而自己又不得不坚持下去”。米勒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天才儿童的父母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利用孩子的天赋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此情况下。儿童为了不断获取父母的关爱,只能不断创造新的成就,并且在心底隐藏着一种恐惧,认为父母喜欢的不是他而是他取得的成就。这类儿童除了取悦的需求之外,从来没有开发出自我的意识,因此会面临大喜大悲的情感体验。每当最新成就的喜悦退去,他们就会因为不能体会自我感受和需要而变得羞愧和空虚。很快,他们会开始接受新的挑战,幻想着能够永久性地弥补这种空虚。 作为一种综合症,这听上去至少可以给出部分答案,来解释为什么一波又一波优秀的商学院毕业生和投资银行家会盲目地追求当时公众所认为的成功事业,而不管自身是否对此感兴趣,甚至连高盛IPO的经济激励也能放弃。 戈尔解决了自己的这场危机,但不知道银行家们是否能清醒过来。 引自第294页 回应 2011-10-29 11:37 -
阿镇 (Be a bystander.)
并购与IPO之间的区别 在充当并购项目顾问期间,投行在财务上和名声上都没有实质性的风险。投行只提供建议(战略建议、估值建议、结构建议、可能的市场反应、交易后公司的地位),并协助管理整个并购过程。唯一的财务风险在于作为顾问提供“公允意见”。 …… 投行通过IPO赢利的模式与并购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交易完成后就收取费用,不用考虑其长远影响(投行在公司上市后收取7%的承销费,而不用管股票上市后的表现)。2011-05-11 11:14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onk-A 2013-08-11
书中提到 《天才儿童的悲剧》
0 有用 肥利普先生 2010-05-15
迄今为止看过的有关IB最好的一本。
0 有用 withinbeyond 2015-08-22
和《管理咨询的神话》一起,正好覆盖了投行咨询两个大行当。想想也是,学术界里干活,时间充裕多了,尚且只能做到这个样子,怎么能对投行的pitchbook的严谨性有太高期望呢?
0 有用 立渊 2010-04-05
就说了投行和销售促销员差不多。草看。
1 有用 Leo____L 2014-02-07
现任中国JP摩根CEO的翻译,曾经代表摩根斯坦利的伟大银行家,3年里读了耶鲁法学院和斯坦福MBA,在航空公司工作几年后转战高盛,最终在摩根斯坦利成为最重要的人物。投资银行家花大量时间做的ppt和报告往往只有一两个要点,但因为项目过于庞大,客户必须会好好聆听不要错过每一个要点。与律师咨询师不同的是,投资银行家有跟多机会与CEO一起制定真正的企业战略。
0 有用 肉丝 2021-03-01
时代不断在更进,不知自己毕业后还是否想干投行了
0 有用 Fuzmaji 2020-05-27
前后感觉不一致啊。。
0 有用 apple 2020-05-26
翻译太赞!
0 有用 inknick 2020-02-07
journal风格,对外行简单了解投行业务还是不错的
0 有用 金玉满堂 2019-10-12
……